首页 百科知识 改革开放造就的农民企业家

改革开放造就的农民企业家

时间:2022-07-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改革开放时代,是杨兴义充分释放能量,开创与成就大业的时代,是创造自己光辉人生的时代,也是值得记载的一段历史时代。长期生活、工作在农村并有管理生产经历的杨兴义,非常了解农村的生产、物资流通、交通和农民的生活情况。杨兴义受到鼓舞,开始想创建自己的企业,大展宏图。在这种情况下,杨兴义价值130万元的出口羊绒,因外商取消了订单,货压深圳海关。

兴义:改革开放造就的农民企业家

杨兴义是一个由于家境贫寒,幼时丧母,童年当长工,从小磨炼形成坚强性格和吃苦耐劳意志的人;他是一个身在穷乡僻壤,前半生为生存、生活而苦苦挣扎,饱尝酸甜苦辣,后半生渴望脱贫致富,创造事业的人;他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是一个有强烈改革精神、创意头脑,有追求,有激情,有自信,有勇气,在宁夏最早打破铁饭碗,第一个买汽车搞运输的人;他是靠党和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靠自己的勤奋、诚信弄潮商海,屡创奇迹的人;他是一个致富不忘贫穷,不忘乡亲,不忘国家,拥有财富后能回报社会,积极投身扶贫的光彩事业,用事实证明自身价值和追求的人;他是一个时代造就的人,政策开放时代造就的民营企业家,优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改革开放时代,是杨兴义充分释放能量,开创与成就大业的时代,是创造自己光辉人生的时代,也是值得记载的一段历史时代。

零的突破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事实求是的思想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路线以后,中国的改革先从农村突破。1979年出现了包产到户,与从事修理、服务、手工业等个体户。党中央因势利导,在1980年9月从《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村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通知中指出:“在那些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的地区,农民要求包产到户的,应该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 ”“要充分发挥各类手工业、小商小贩和各行各业能手的专长,组织他们参加社对企业和各种集体副业生产;少数要求个体经营的,经有关部门批准……持证外出的劳动和经营。 ”在这些政策指引下,全国农村包产到户,城乡个体经济迅速发展。

1980年,时任同心县田老庄乡农具厂厂长的杨兴义,被抽调到杨家新庄队宣传生产责任制,他支持这个边远山区贫困落后农村群众的要求,做主在杨家新庄村实行了包产到户。这是该乡第一个实行包产到户的村。不料,公社书记给杨兴义罗织了十大罪状,险些丢了厂长职务。这个期间,报纸上正在开展长途贩运是不是投机倒把的争论。杨兴义一方面感到改革开放搞活经济有重重阻力,不论是思想认识、习惯势力,还是经济体制、规章制度,阻力都很大;一方面看到了政策在变,包产到户能增产,小商小贩能赚钱,经济社会要发生变化。他萌生了自己干事业,脱贫致富的想法。所以,他不满足当时的状况,不眷恋厂长地位和铁饭碗。暗下决心:解放自己,创造自己,自觉投身改革开放的洪流,踏上弄潮商海的征途。

从何处下商海?如何走第一步?长期生活、工作在农村并有管理生产经历的杨兴义,非常了解农村的生产、物资流通、交通和农民的生活情况。他认真分析了农村、农民的现状和党的政策:一是山大沟深,交通不便,流通落后,农民生产的大量农副产品运不出去,不能变现。农民需要的日常生活用品、建筑材料拉不进来,也没钱买。如将农副产品运出去,将农民需要的生活生产用品拉进来,一出一进,就是好生意。二是国家已有搞活经济的方针,允许个体经营,允许小商小贩的政策。凭这两条,他认准了贩运农副产品蕴藏的商机和利润,下定决心买汽车,跑运输贩运农副产品。他说干就干,以超人的勇气、十足的自信,努力实现自己近期的奋斗目标,也是第一个目标。首先,向亲朋好友借钱,凑足9000元,聘请司机,直奔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购买一辆解放牌汽车。其次,辞去了田老庄乡农具厂厂长职务。他不仅是宁夏第一个私人买汽车搞长途贩运的人,也是宁夏最早辞公职,下海经商的人。第三,抢占先机,开拓市场。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一户一户、一村一村、一乡一乡找货源,把农民剩余的麦子、豆子、油子、皮毛等农副产品收上来,贩运到同心、吴忠、银川,甚至贩运到外省卖出去,然后运回锅碗缸盆等日常生活用品,售给农民。这种为农民服务的生意,顺民心,得民意,个人也有利可赚。关于个体经济是不是资本主义经济,虽然争论不休,但杨兴义毅然坚信自己选择的道路和事业是正确的。1981年10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广泛就业门路,搞活经济,解决城镇就业问题的若干规定》中指出:“一定范围的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经济的必要补充” ,规定:“对个体工商户,应当允许经营者请两个以内的帮手,有特殊技艺的可以带五个以内的学徒。 ”1984年2月,国务院做出了《关于合作商业组织和个人贩运农副产品若干问题的规定》 ,提出“除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社积极开展农副产品购销业务外,国家允许他合作商业和组织个人按照规定贩运农副产品。 ”“贩运农副产品,不受行政区划和路途远近的限制,可以出县、出省。 ”中央和国务院的一系列文件,为个体经济,长途贩运定了性质,明确合法地位,提供了政策环境。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开发实践,证明了杨兴义的胆识、指挥和决策。经过两三年贩运农副产品,他实现了零的突破,获得小盈,清了债务,特别是增长了经商的知识和经验。从而自信心更足了,思想更解放了,步子更大了,采取一系列措施,在交通、流通领域施展拳脚。一是扩大货源市场和销售市场,货源市场占领了七八个乡,拓展到临近的市、县;销售市场开拓了全区,延伸到外省的兰州、西安、石家庄等市。二是逐步添置摩托车、吉普车,增购运输车辆,实际上形成了民营运输企业。三是扩大经营范围,增加了干草、羊绒等土特产品和木材、砖瓦等建筑材料和经营,百万元的生意做起来了,杨兴义成了同心县有名的个体大户。1988年4月,全国人大再次通过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存在和发展。 ”同年6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暂行条例》和有关规定。宪法规定和私企条例,重新确认了私营经济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中的合法地位。杨兴义受到鼓舞,开始想创建自己的企业,大展宏图。

积累原始资本

1989年,欧美国家对中国商品出口限制,冻结了对中国羊绒的进口。在这种情况下,杨兴义价值130万元的出口羊绒,因外商取消了订单,货压深圳海关。此时的杨兴义,驻守深圳,默默承受这意想不到的挫折所带来的沉重打击。又由于羊绒不能出手,时间长达半年、八个月、一年,催债人一个一个,一次一次来家,有逼债的,有见什么拿什么的,家庭的遭遇令人难以想象,让杨兴义受到了莫大的刺激和屈辱。还由于当时批判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时,错误地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允许和鼓励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当做“私有化” 、“资产阶级自由化在经济领域的表现”加以批判,一段时间内造成紧张空气。杨兴义在这不利的环境中,依然监守和经营着自己苦心经营了八九年的交通运输和农副产品。

天有不测之风,地无绝人之路。近一年过去了,羊绒保本出口了。挫折让他学到了可贵的商海经验,在深圳八个月的耳闻目睹,让他大开眼界,看到了山外有山,改革开放,搞活经济的内涵、火力和经济特色的繁荣景象。他弄潮商海的雄心壮志没变,又增添了一些知识、经验、远见、冷静和成熟。他冷静分析时常动态与变化,发现和避免潜在的风险,寻找和利用新的商机,并掌握羊绒市场里出现的两种异常现象:一是非常规的暴利大战,赌博式的经营;二是暴利驱动投机者掺杂使假。他分析出羊绒市场孕育着陷阱,潜在着危机,面临着崩溃。于是当机立断,抽身羊绒大战之外。不久,羊绒大战崩溃,羊绒市场衰败,经营者血本无归,一个个倒下去。而杨兴义早已置身局外,毫发无损。

这个期间,杨兴义发现了废旧物资回收的商机,先后在青铜峡市、银川市实地走访考察了多家废旧物资回收站、店,又在同心县开设自己的回收站,进行实验。经过几个月的经营,认准这个行业确有生意,有空间,有潜力,有利润,有希望。从而又选定了一个新的近期奋斗目标,即第二个目标——废旧物资回收。为了事业的较大发展,快速发展,长远发展,经过调查比较,他与1990年将全家迁移到人多市场大、交通信息灵、充满生机活力的银川市落户,全身心地投入废旧物资回收行业,一口气在银川南门、西门、北门、新城设立了10个回收站点。因他善于经营,平等待人,价格合理,人气旺盛,捡破烂、收破烂的人都云集到他这里,他很快控制了银川市的废旧物资回收市场。1991至1995年,月均营业额29万元至30万元。每天向生产厂运送废纸、废钢铁25车左右。

杨兴义把废旧物资回收站做活了,做大了,做成功了,银川市及周边地区的人誉称他“破烂王” 。废旧物资回收给了他丰厚的回报,他基本实现了原始资本的积累,为今后发展更大的事业奠定了资本基础。

投资石油开采

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从根本上解除了人们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对立起来的思想束缚。这一年,中共十四大召开,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改革目标;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开始实施。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到陕西定边县视察,提出了可以将贫油带交给地方政府开采经营的扶贫方针。这给定边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定边县也向民营企业敞开了石油开采的大门。民营企业家们在邓小平南巡讲话和中共十四大精神鼓舞下,思想更加解放了,胆子更加大了,对开采石油兴趣极浓,跃跃欲试。

杨兴义的废旧物资回收获得了成功,运输业也形成了拥有解放、东风、五十菱、康明斯等30多辆汽车的车队。为了寻求大宗固定货源,他把目光放在了陕北地区的石油运输上。先由长子杨彦聪带领部分车辆到定边县,往周围的几个炼油厂拉运石油,从单车零星揽活开始,逐步渗透,最后运油成了整个车队的主业。在运油的同时,杨彦聪也走进了石油开采行业。杨彦聪与石油开采工人接触,与技术人员交流,渐渐掌握了定边石油储量情况,原油开采的现况,发展前景,投资情况,看到了石油开采的巨大利润,巨大潜力,是难得的商机。

1994年4月,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与陕西省政府签订协议,“划出1080平方公里委托地方各县开采。 ”从陕西省到定边县,一系列“招商引资”的相关政策很快出台,一时间,定边县成了民营企业竞相投资的热土,民间投资者的乐园,蜂拥而至。

基本完成原始资本积累,正在寻求发展商机和投资项目的杨兴义,获得“招商引资”开采石油的政策信息后,第二天即到定边县实地调研。他走访长庆油田技术人员和已涉足的私营业主,对石油储量、打井投入、产量产值、利润风险等进行了全面了解,又多次请专家共同到定边县张天渠、韩渠等区块现场,反复观察辨证,还广泛听取同行和朋友们的意见,综合分析认定两条:一是开采石油投资大,风险大,利润也大;二是机遇难得,时不待我。最后选定第三个奋斗目标:移师陕北,投资石油开采。

杨兴义带着两个儿子,450万元资金,扎营荒凉的定边县张天渠油田区块,开始了艰苦难熬的打井生活。1994年9月12日第一口油井开钻,10月2日钻到2340米深度时出油,日产原油21吨。这口高产井令杨氏家族兴奋不已,信心倍增。当即借款筹资,半个月时间,第二口油井又开钻了。仅22天,第二口井出油了,又是日产近20吨的旺井。有了两口井接着筹资开钻第三口、第四口油井。三口油井出油后,资金回笼快了,多了,不断地再投入打井,扩大事业,六年间一气打了28口油井。到2000年,杨兴义独资企业的自有资产,年产值和销售额都超过亿元,成为自治区十强民营企业之一。

争创一流民营企业

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会议和1999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先后确认“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至此,个体私营经济,成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组成部分,同处于主导地位的公有制经济将长期共同发展,百年不变。杨兴义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经历了从不合法到合法,从“补充”地位到“重要组成部分”的认识过程;新旧体制的碰撞与转换过程;党和国家政策的不断引导支持过程;个人承受种种压力,冲破种种阻碍,不断创业,历经成功、失败,努力奋斗的过程。经过二十年弄潮商海的实践,贩运农副产品、回收废旧物资、开拓石油三大商战接连取得成功的杨兴义,以平常心步入了新千年。他冷静总结与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创业历程,深思新千年的发展思路。1999年5月,他以700多万元收购了位于银川市西门桥西十字路口的自治区金属公司占地15亩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的一处楼盘,有良好的办公条件。公司领导层积累了较丰富的生产经营知识和企业管理经验。2000年,他已经拥有了亿元资产,形成了以采油为主,多种产业经营的格局;注册登记了六家独资或控股公司与分公司;培育了100多人的员工队伍和一支业务骨干队伍。这些都体现了企业的素质、实力、优势,但随着事业的扩大,企业的问题逐渐显露出来。如:缺少长远的、科学宏观计划和奋斗目标;资金应用没形成合力;生产经营面宽,外部关系繁杂,经营者分身无数,顾此失彼;没有健全高效的工作机构组织和联络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员工队伍文化偏低,素质较差,等等。这些问题,影响到了企业的发展。为此,他走访专家,进行调研,经深思熟虑和认真准备,注册9000万元成立了宁夏兴俊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并以这个公司为核心企业,连同陕西省定边县业兴石油开采有限责任公司共五个企业,经自治区工商局核准,于2000年12月22日组建了宁夏兴俊实业集团。集团本部在三年前收购的银川市西门外大楼办公。

集团成立后,杨兴义首先下功夫抓了两件企业建设的基础工作:广揽人才,科学管理。他从两个方面抓人才。一是邀请一批有专长、懂经营、会管理、有经验的退休专家以及企业专家做企业顾问,出主意、当参谋;二是招聘年富力强,有文化,有专业知识,有管理能力的人才担任企业或部门的经理或做机关业务骨干。同时,从各方面加强和完善企业科学管理,纵向从工人到经理,个个建立岗位责任制,从岗位到公司、集团,层层建立规章制度;横向按业务划分,制订计划统计、财会、生产、经营、用工、分配、劳保、安全等40多项规章制度,为企业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迈出了实实在在的一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杨兴义集中主要精力谋划长远、做大主导产业,做强集团事业,争创一流民营企业。他在创业之路上走出了非常关键的四大步。

第一步,新千年开始,经过太多磨难,事业取得成功,将近花甲之年的杨兴义,不敢懈怠事业,享乐人生,而在继续锲而不舍地拼搏奋斗,一心想把集团事业做大做强。就在这时,大部分油井,由于抽采了五六年,采油率渐低,降产明显。周围其他业主的同类油井,也一个一个变成了低产井,有人开始卖井。当时定边县政府又出台规定:2001年以后不允许再开新井。在这种情况下,杨兴义以石破天的胆识,采取了投入巨资保产增产的两大举措:一是投资2000多万元,进行技术改造,在张天渠、韩渠两个区块建设注水站和注水井网,向科学技术要产量,要效益;二是投入巨资,收购注水井网半径内的零星低产井,二是两年收了20多口井,向生产规模要产量,要效益。到2003年初,形成了73口油井,9口注水并,两坐注水站的生产规模,成为定边县最大的民营石油开采企业,纳税大户。

第二步,2001年,银川市新市区的银川市金属镁厂破产拍卖,该厂占地240亩,有厂房、库房、办公楼房等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邻铁路专用线,位于规划中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内。正在筹划兴建集团储油罐区、物资仓库的杨兴义,得知信息后,亲自到现场考察,认为这块地方既适合建设仓储区,又可开发其他项目,并有很大的升值潜力。当机立断投标收购,最后以700多万元成交。当年建成了3万吨规模的储油罐区,三年建成10万吨规模的储油罐区,利润丰厚。同时,开发了70亩的农业园,第二年种植瓜果蔬菜,供应采油职工食用。2004年经自治区经委同意,将在储油区内铺设铁路专用线,为扩大仓储规模、增加转运站功能创造条件。

第三步,2003年,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三级政府,单方面废止“招商引资”政策和与民营企业签订的开采石油的协议,定边县强行低价收购了兴俊集团有限公司50多口油井,这对兴俊集团,对杨兴义是一场灾难,沉重打击。固定资产损失达两亿多元,产业损失达80%之多,年利润损失一亿多元。饱经风霜的杨兴义面对残酷的现实,不冲动,也不气馁,而是从容应对。一方面主动向有关政府、中央有关部门、国家领导人反映情况,要求依法公平处理,一方面积极搜集信息,寻求新的商机,先后走过八个省、市、自治区考察论证过不下30个项目。在自治区实施“大银川”发展战略的鼓舞下,他看到了经营成品油的商机。经与中国石油化工公司洽谈,在自治区有关部门支持下,2004年,从中国石化公司取得了成品油销售的资质。当年投资在银川收购1个加油站,自己建了2个加油站,2005年又建成4个加油站,并将继续增建。一个民营企业,既钻采原油、打井、修井、运输、储存,又批零兼营石油,在全国民营及民营企业家中都属于个别。

同时,杨兴义与几个企业经营者合作,于2004年在乌海市新建了生产焦炭及其附产品的煤焦化控股企业,陆续投资3000万元,已建成30万吨生产能力的焦炉,投入生产,初见成效。

第四步,参股国有企业,进入石油垄断行业。2005年2月《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 ,按照中共中央的建议,强调:“消除影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确立平等的市场主体地位,实现公平竞争” 。明确规定:“允许非公有制资本进入垄断行业和领域。加快垄断行业改革,在电力、电信、铁路、民航、石油等行业和领域,进一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对其中的自然垄断业务,积极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非公有制资本可以参股等方式进入;对其他业务,非公有制资本可以独资、合资、合作、项目融资等方式进入。 ”这是杨兴义久盼的政策法规,更大的商机。他主动与长庆油田及其西部中油石化有限公司商谈,积极争取,取得共识,将在长庆油田区块内的18口油田作价,以35%的份额参股国有企业控股的有油龙翔商贸有限公司,2005年3月正式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并开始运行。从此,兴俊集体这个独资民应企业,以平等的市场主体地位,与国有企业在一个经济实体内,联合开采石油,共同发展。

兴俊集团开始步入了又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杨兴义在同年5月又获得了国家“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最高荣誉称号。

投身扶贫光彩事业

为了在2000年基本解决8000万人口的温饱问题,国家制定了《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并于1992年开始实施。1994年民营企业家响应国家号召,倡议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参与扶贫空间,并以“光彩事业”为自己的行动命名。杨兴义在自己富裕起来的时候,十分清楚“财富是责任” 。“先富帮后富” ,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是经济改革的根本原则之一,是先富起来的人应尽的义务,是拥有财富的人应尽的社会责任,也是自己改变贫穷落后家常的夙愿。他以扶贫的光彩事业为己任,自愿地、真诚地、积极地、持久地投身于扶贫攻坚的光彩事业中。十年如一日,在救灾、扶贫、济困、修路、助学、建校、出版、文物、文艺、竞赛、生态建设、公益事业、慈善事业等广泛领域先后捐资2000余万元,对家乡,对社会作出了力所能及而又巨大的贡献。他参与扶贫光彩事业的业绩,受到人民群众的赞誉,社会的公认。他当选为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常务理事,是宁夏第一个中国光彩事业奖章获得者。

改革开放27年来,中国个体私营经济的出现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有限制到逐步放开的渐近过程,其地位由公有制经济的必要补充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用工由允许请帮手、带徒弟到完全放开雇工,经营范围由允许闲散劳动力从事修理、服务和手工业等个体劳动到鼓励发展和私营经济,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垄断行业。中国个体私营经济的壮大,已成为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对繁荣城乡经济,增加财政收入,扩大社会就业,改善人民生活,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等多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同一个杨兴义,在改革开放前后同样奋斗,但结局却不一样,天壤之别。在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他务过农,做过工,当过社队干部,工厂厂长,在任何岗位上都认真负责,兢兢业业,勤奋工作,有所作为。虽然长期艰苦奋斗,仍不能摆脱贫困。原因在于没完没了的阶级斗争和束缚生产力发展的计划经济体制。1978年底起步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时代,为杨兴义创造了成就事业、脱贫致富的绝佳环境和机遇。他对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情有独钟,悟性好、见识快、看得远,在1980年毅然自己打破拿了20多年的铁饭碗,主动弃“官”经商,走向市场。从此,他义无反顾地沿着改革开放的道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开始解放自己,创造自己,创造事业的新长征,而且还在继续远征着。他在改革开放中,敢想,敢闯,敢干,敢为人先。但开拓者、先行者,往往举步艰难,道路坎坷。他紧跟改革开放的进程和改革开放的政策,历经磨难,百折不挠,艰苦奋斗,一次又一次战胜缺资金、少技术、乏人才、没经验的困境,一次又一次冲破传统思想、习惯势力和旧体制的重重包围,从而一次又一次地取得创业再创业的成功,使自己后半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贫穷农民变成了万万富翁。这就是杨兴义的创业史,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一个缩影。

事业未尽,杨兴义奋斗不止!

选编于魏世成为杨少青著《汉子杨兴义》写的序

(宁夏人民出版社2009年出版)

短评:生存环境既可扼杀生命,也能历练人的品格。“苦瘠甲天下”的宁夏西海固给予杨兴义的无疑是后者。细细探究杨兴义的每一步决策,说他有“草枯鹰眼疾”的敏锐,似乎评价过高了点;但如果说他具有“人生难得几回搏”的胆略,应该是比较贴切的。不服输、敢想、更敢干的精神性格,一直支撑着他步步前行。人是要有点精神的,大凡想要成功者更不可缺乏这一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