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遭人嫉妒的多是能干之人

遭人嫉妒的多是能干之人

时间:2022-07-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计谋19:遭人嫉妒的多是能干之人胡雪岩曾说:“遭人嫉妒的多是能干之人。”胡雪岩从古应春的言谈态度中推测,他必是遭同行倾轧排挤,有感而发。胡雪岩之所以推崇这样一种人才观,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本人也是这样一个遭人嫉妒的人才。胡雪岩听了王有龄的叙述后,认为司马松就是平乱所需的英才。随后,胡雪岩去调查司马松的情况。

计谋19:遭人嫉妒的多是能干之人

胡雪岩曾说:“遭人嫉妒的多是能干之人。”

事实上,这是他识别人才的又一个重要方法。古语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出于众,人必非之。”如果一个人才华出众,行事出格,能够做成别人不可能做到的事,获得别人不可能获得的成绩,就必将令他人显得平庸,使别人感到威胁,引起别人的嫉恨。反之,那些平庸之人,没有什么出格的行为,干不成什么非凡之事,对周围人的利益不会构成威胁,当然也就引不起人们的嫉妒。

由此,胡雪岩在选人才的时候,并不限于别人对某一个人才的评价,反而对那些在别人口中颇遭非议的人物更加注意。

古应春是洋场“通事”,英语翻译水平很高,洋朋友很多,对英国人尤其熟悉,虽混迹于洋场,却十分维护中国人的利益。跟胡雪岩第一次见面,就讲了一次很让他不能平静的经历:有一次,洋人开了两船军火去下关卖,价钱都谈好了,就要成交时,有个会洋文的中国人,跑去告诉洋人,说太平军正急需军火,手中多的是金银珠宝。于是洋人反悔了,重新谈价,价格上涨了一倍多。虽然事情已经隔了很久,古应春还是恨意难消。最后,依然气愤地对胡雪岩说:

“中国人总是自己人跟自己人过不去,恨洋人的,事事掣肘:怕洋人的,一味讨好。自己互相倾轧排挤,洋人脑筋快得很,有机可乘,决不会放过。这类人最可恶!”

胡雪岩从古应春的言谈态度中推测,他必是遭同行倾轧排挤,有感而发。从这他看出了古应春是一位难得的人才,于是提出了与古应春合伙同洋人做生意的要求。惺惺相惜,古应春自然十分乐意地答应了。此后胡雪岩与洋人做的许多生意,古应春都功不可没。

胡雪岩之所以推崇这样一种人才观,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本人也是这样一个遭人嫉妒的人才。

当年胡雪岩在信和钱庄做学徒的时候,他就因为办事干练,锋芒毕露,升职迅速,引起了同事们的不安和嫉妒。这些不愿意别人比自己出色的同事,用尽一切机会在老板面前诋毁胡雪岩,说他办事如何无能,又如何欺上瞒下,总之是个心术不正、无恶不作的小人。

所幸信和老板是个久经世面的人,知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对这些谣言并不以为然。后来,胡雪岩私自借钱给王有龄一事传开之后,老板虽然又气又恨,因为按当时的行规,出了这种事,只能将胡雪岩赶出信和钱庄,可是老板还是不忍心将他赶出去,因为他知道,胡雪岩的确是一个难得的人才。

而这时,钱庄里的其他伙计却感到,这是报复胡雪岩的绝佳机会,于是,整天在老板面前谗言,说胡雪岩这小子是和尚打伞——无法无天,这次要不赶出钱庄,将会后患无穷,要是别的伙计效仿,那钱庄还不早晚关门?

老板知道,胡雪岩已经犯了众怒,即使自己顶着压力把他留下,他以后的日子也不会好过,于是才狠下心肠,把胡雪岩赶出了信和。一个不世之才,就从信和钱庄的众妒里失落了。

事情的发展也令信和钱庄的人大跌眼镜。后来,胡雪岩的发迹,使信和老板感到,自己确实干了一件蠢事,竟然放走了这样一个难得的人才,真是有眼无珠啊!

也许由于胡雪岩是在人们的嫉妒中发迹的,因此他深知“不遭人妒是庸才”,坚信大凡受到人们非议的人物,一定有某种异于常人的行为和能力,只要能够查明这些非议的起因,对症下药,一定能将这样的人才为我所用。他用这种方法,不仅为自己,也为别人发现了不少特别的人才。

王有龄在湖州做知府时,所辖的一个县城发生了民变,乱民杀了县官,攻占了县城,并竖起了大旗,自称“无敌大王”。消息传到湖州,王有龄大为恼火,召集幕僚征询办法,手下大都言剿,王有龄也持这种意见。

然而却有一个叫司马松的幕士反对这种方法。他认为,如今官兵久不训练,不知拼杀之事,而乱军风头正猛,不可与之相争,否则,一旦官兵失败,只怕四处乱民都会响应,况且民乱事出有因,当以“抚”字为上,既可安抚民生,又可平定民乱。

司马松平时少言寡语,衣着服饰乱七八糟,很让同僚看不起,王有龄也有些烦他,只因他是另外一个朋友介绍来的才没把他辞掉。本来在王有龄的眼里,司马松便是一个不造之才,无足轻重,今日见他未出兵便先言败字,很是气恼,不予理睬,于是派了个营官带领1000人马去镇压乱军。

果然事情正如司马松所料,1000官兵在半途中便中了埋伏,死伤大半,别处的饥民见官兵如此不堪一击,也纷纷起来闹事,回应“无敌大王”。

王有龄大惊失色,召集众幕僚再商对策,大家一时都没好主意。这时,王有龄想到了司马松,想询问他,却发现人已不见了。司马松告假在家养病,请之不去。不得已,王有龄来找胡雪岩帮忙。

胡雪岩听了王有龄的叙述后,认为司马松就是平乱所需的英才。他向王有龄解释说:“此人面相端庄,属善良忠直之士,眉宇间英气凝聚,有传世之才,行动迟钝,大智若愚,不表于色,心计必定极深。那天他献计用抚而不用剿,确实为计深远,非一般人所及,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平素藏而不露,到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大展才智,才是中用之人。”

随后,胡雪岩去调查司马松的情况。他了解到,司马松是个遗腹子,未出生爹便死了,由母亲辛苦养大,后来又替他娶妻。母亲一病不起后,妻子留下几个儿女,跟他人私奔了。这下,司马松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既要照顾老母,又要照顾孩子,欠下了许多债。有位朋友见他可怜,便通过关系把他介绍到了王有龄的知府衙门,但一直不受重视,颇有怀才不遇之感。

于是胡雪岩特地去登门拜访司马松,为他还清了旧债,又留下五百两银票,作为日常开支。回来后,胡雪岩将司马松的困窘情况向王有龄详细说了一番,又劝王有龄夫人以养婢赠与司马松作为续弦。

这一切令司马松感激涕零,第二天前来拜谢,胡雪岩便把王有龄的意思告诉他。司马松一听,也不多说,主动要求去与乱民和谈。

司马松果然厉害,舌战乱民,很快就瓦解了乱民的斗志,乱民各自散去。王有龄闻讯大喜,奏明朝廷。清廷念及司马松的功劳,就令他在民变的县任县令。司马松到任后,治理有方,很快就把人心平定,生产发展上去,一时间政通人和。

对此,王有龄在胡雪岩面前感叹说:“司马松平素在同僚中备遭非议,原来果真是个奇才!”

一个经营者在选拔人才的时候,决不能把自己的选择囿于别人对某一人才的评价,而要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尤其应该注意的是,要对那些不被人们赞扬,经常遭受非议的人物特别加以关注。

日本松下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在自己的传记中写道:“我向来相信,一个从不遭人嫉妒的人,要么是没有能力,要么就是他根本不敢招人忌恨,因为他自己缺乏主见,一味听从别人的意见,这样的人我们公司是不需要的。”

这真是英雄所见略同。

无论你从事哪个行业,哪个领域,只要想有所发展,就得起用一些有特别能力的人,让他们以非常的手段,行非常的事情,并不断推陈出新。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遭人嫉妒的人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