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联络员告“御状”

联络员告“御状”

时间:2022-07-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81.联络员告“御状”1975年下半年以后,毛泽东的病情日益严重,行动、说话已很困难,但他仍然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命运。这个身份特殊的“联络员”,就是毛泽东的侄子毛远新。“联络员”权力不大,但身份独特,地位显赫。遗憾的是,毛远新的“吹风”,对毛泽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毛泽东器重邓小平,赏识邓小平,但对邓小平并不放心。邓小平拒不同意毛远新的意见。

81.联络员告“御状”

1975年下半年以后,毛泽东的病情日益严重,行动、说话已很困难,但他仍然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命运。这时的毛泽东已有82岁的高龄,他对实际情况越来越不了解,他接近和信任的人越来越少,他对党和国家大事的设想、主张也越来越抽象化。他已明显地衰老了!

就在这时,1975年9月间,一个34岁的年轻人来到毛泽东的身边,充任毛泽东和政治局之间沟通情况、上传下达的“联络员。”

这个身份特殊的“联络员”,就是毛泽东的侄子毛远新。

毛远新从何而来?

毛远新是毛泽东的大弟弟毛泽民的儿子。毛泽民早年在江西安源路矿从事工人运动,担任过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总经理,中央苏区时期是首任苏维埃国家银行行长,红军到达陕北后出任民主政府国民经济部长,抗战初期在新疆从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化名周彬出任新疆省政府财政厅副厅长、代理厅长、民政厅长。1941年2月,毛泽民与朱旦华结婚后生下毛远新。1943年9月27日深夜,毛泽民与陈潭秋、林基路一起,被新疆军阀盛世才秘密杀害于迪化(今乌鲁木齐)。1946年7月,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周恩来的直接关怀和交涉下,朱旦华带着5岁的毛远新与马明方、张子意、杨之华、方志纯等131人,结束了在新疆狱中四年的铁窗生活回到延安。朱旦华后来与铁窗难友、毛泽民的老战友、方志敏的弟弟方志纯结婚。改嫁后,朱旦华把毛远新托付给毛泽东。毛远新在延安度过了童年时代。

1951年,朱旦华从江西赴京开会,带着毛远新同行。会后,毛泽东接见了朱旦华和毛远新。朱旦华告诉毛泽东,远新还是留在北京念书为好,10岁的远新闹着要在伯伯身边念书。毛泽东同意了。于是,毛远新留在北京。

朱旦华托孤后,毛泽东视毛远新如同己出。

毛远新在北京念完中学后,因学业优秀考上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1964年暑假,毛泽东在中南海住地与毛远新作了一次有关教育问题的谈话。毛泽东说:“阶级斗争是你们的一切主课。你们学院应该去农村搞‘四清’,去工厂搞‘五反’。阶级斗争都不知道,怎么能算大学毕业?反对注入式教学法,连资产阶级教育家在‘五四’时期就已提出来了,我们为什么不反?”事后,毛远新追忆了这次谈话。1964年11月9日,高教部转发了《毛主席与毛远新谈话纪要》。从此,毛远新闻名全国。

1965年,毛远新从哈军工毕业后,遵照毛泽东谈话的精神,下连队当兵。不久“文化大革命”开始,毛远新回校参加运动,参加了哈军工的“红色造反团”,成为造反派首领人物。

1968年,毛远新出任辽宁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不久,又担任沈阳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军区政委。在此期间,毛远新支持了“白卷英雄”张铁生和所谓“朝农经验”,名噪一时。后来,毛远新任中共辽宁省委书记、沈阳军区政委。

毛远新与江青关系亲密,在思想观点、政治倾向上与江青是一致的。江青自己没有生育儿子,待毛远新不错。当1975年10月毛泽东病重时,毛远新因父亲牺牲在新疆,随中央代表团从北京前往新疆,参加祝贺新疆自治区成立20周年活动,10月10日回来路过北京时留下了,成为病重中的毛泽东同中央政治局之间沟通的“联络员”。

“联络员”权力不大,但身份独特,地位显赫。

从9月底到11月初,毛远新不知是根据他自己的主观判断,还是受别的什么人影响,轻率地向毛泽东作了两次“政治吹风”,而且,竟点名中伤主持中央工作的邓小平。

毛远新说:

今年以来,在省里工作,感到一股风,主要是对文化大革命。1.文化大革命怎样看?主流、支流,十个指头,三七还是倒三七,肯定还是否定。2.批林批孔运动怎么看?主流、支流,似乎迟群、小谢讲了走后门的错话干扰,就不讲批林批孔的成绩了,口头上也说两句,但阴暗面讲得一大堆。3.刘少奇、林彪的路线还需不需要继续批?刘少奇的路线似乎也不大提了。

工业现代化主要强调加强企业管理、规章制度,但工交战线主要矛盾是什么?

农业、财贸战线也有类似问题,教育革命主流、成绩是什么?文艺革命主流、支流,等等。总之,文化大革命中批了刘少奇、林彪的路线,批判了十七年中各条路线的修正主义路线,还应不应该坚持下去。

对文化大革命,有股风,似乎比七二年批极左还凶些。

我很注意小平同志的讲话。我感到一个问题,他很少讲文化大革命的成绩,很少提批刘少奇修正主义路线。

“三项批示为纲”,其实只剩下一项指标,即生产上去了。

我担心中央,怕出反复。

毛远新的这一席话,矛头显然是对着邓小平,对着1975年的全面整顿的。

遗憾的是,毛远新的“吹风”,对毛泽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毛泽东这时已行动困难,无法接触实际。在他看来,毛远新一直在地方工作,接触实际较多,对事情的看法较“客观”,何况还有一份特殊亲情。

毛泽东器重邓小平,赏识邓小平,但对邓小平并不放心。毛泽东最担心和最不能容忍的,是否定他老人家亲自发动和领导的“文化大革命”。

毛远新的“吹风”带有挑唆性,触及了毛泽东的痛处,毛泽东当即对毛远新说:

“一些同志,主要是老同志思想还停止在资产阶级民主的阶段,对社会主义革命不理解,有抵触,甚至反对。对文化大革命有两种态度,一是不满意,二是要算账,算文化大革命的账。”

毛泽东要毛新远找邓小平、汪东兴、陈锡联等,谈谈自己的看法。

于是,毛远新这个“联络员”,于1975年11月2日找了邓小平、汪东兴、陈锡联开会,谈了自己的看法,说“中央搞了修正主义路线”云云。

邓小平拒不同意毛远新的意见。

邓小平说:

“说毛主席为首的中央搞了修正主义路线,这个话不好说。

从9号文件(即1975年中共中央关于铁路整顿的第9号文件——引者注)以后全国的形势是好一点,还是坏一点,这可以想想嘛。对9号文件以后的评论,远新同志的看法是不同的。是好是坏,实践可以证明。

昨天(11月1日)晚上我问了主席,这一段工作的方针政策是怎样,主席说对。”

邓小平的意见非常明确:他不同意1975年以来的全面整顿是什么“修正主义路线”。他认为1975年全面整顿后的形势“是好是坏,实践可以证明”。

毛泽东为什么在同一时间对毛新远说有人要“算文化大革命的帐”,对邓小平又说这一段工作的方针政策是“对”的呢?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的出现,究竟应作何种解释,且让读者自己判断吧。

在毛远新“联络员”传达的毛泽东的指示下,中央政治局不得不开会讨论对“文化大革命”的评价,并对邓小平进行了错误的批评。

整顿、改革,真是如履薄冰,举步艰难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