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游”:网络中的精神鸦片
游戏在青少年自我发育中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以象征的方式学习角色扮演和角色认同;以象征的方式释放不能良好控制的无意识攻击冲动;儿童自恋和全能感的象征性表达。通过操作游戏中象征性的现实场景而树立自信,使青少年在现实中自我的无助、依赖、挫败感得到补偿,使受到挫折的自我再次成长壮大。通过操作电子游戏带来的虚幻成功体验对抗现实中的挫折体验,摆脱痛苦情绪,从而达到精神上暂时的满足。因此,电子游戏成瘾是儿童期幻想表达的残留。
分析心理学认为个体不仅生活在物质的客观现实中,也生活在以想象、象征等方式体验情绪为主要特征的心理现实中。在电子游戏的非客观象征现实中,失败可以被否认和逆转,不必承担任何责任。现实中被压抑的攻击和禁忌幻想,权力和财富的欲望都可以用象征的方式得到释放和满足,并逐步替代现实中的有效行为。
象征的现象作为无意识内容的表现,体现了儿童原发性思维过程的特点,表现为幻想等于现实,时间可以逆转,接纳客观现实禁忌的规则;而客观现实遵循的是继发性思维过程的原则,表现为幻想不等于现实,时间不可逆转,一切事物都发生在特定时空的历史过程中,遵循逻辑的推理。长期依赖于幻想的象征现实,逐渐脱离客观现实,也就失去了各种人际关系。
好幻想和做“白日梦”是电子游戏成瘾者习惯的防御方式,在白日梦中进入角色,沉溺于幻想的故事情节中。在受到批评、挫折和打击时无意识地以幻想作为一种摆脱痛苦情绪的方法。“网游”成瘾的青少年一般个性内向,青春期后对异性缺乏兴趣,难以建立正常的、信任的、支持性的人际关系,而对非人的、能诱发其幻想的客体——游戏体有特别的兴趣。“网游”成瘾者大多数自我人格力量发育不良或削弱,因此,素质因素,儿童期的经历、行为学习和环境因素影响的相互综合作用与“网游”成瘾行为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网瘾给我们生活带来诸多麻烦,影响着正常的工作、学习、婚姻和人际交往,怎样才能防御和治疗网络成瘾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