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你一定要上北京电影学院

你一定要上北京电影学院

时间:2022-07-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摄影系校友|张艺谋寄语考生:在此也想跟所有有志报考北京电影学院的同学们说,你们一定要上这个学校,只有受到正规的教育,你们才能把自己的电影梦想变成真实。这种传统说明了北京电影学院的开放与自由。学院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为社会输送有用的人才,从这一点上来说,北京电影学院是世界一流的。

摄影系校友|张艺谋

寄语考生:

在此也想跟所有有志报考北京电影学院的同学们说,你们一定要上这个学校,只有受到正规的教育,你们才能把自己的电影梦想变成真实。

学校现在的变化非常大,开始现代化了,像一个国际化的学校了。学生一代一代也开始不一样,但是北京电影学院一直有一个传统——毕业生带自己的作品回母校交流。这个传统真正源于我们那一代,也许在“文革”以前这个传统就有,但到了我们这一届开始变得更加“肆无忌惮”。我记得那时候我们看校友的片子毫不客气,骂声一片,经常把我们的师哥就骂哭了,哭着走出了放映室,发誓再也不回来了,再不给电影学院放了,但是过几年他们又带着片子回来了。那时候“骂”是一种愤青的行为,想一想确实也是很不客气的,这督促着大家要拍好电影,因为电影拍不好是不敢拿回学校放的,不愿意听骂声或者笑声。这种传统说明了北京电影学院的开放与自由。我们也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培养起了对于电影的爱。

电影就是一个梦。电影的形式就是一个梦。我们把自己的梦传达给别人,让别人跟我们一起造梦。梦的解释很广泛,我们是在梦里寄托你的一种感觉。

作为电影导演,当你的影片拍摄到了一定的程度,影片中的电影技巧,你对电影的了解,以至于你在影片中如何去讲一个故事,都不重要了。大家的水平都差不多,电影拍到了最后,就如俗话所讲的那样:文如其人。个人的情感、感觉都表现在电影当中。我不能总结我自己的影片拍摄,我只是觉得我自己在影片拍摄的过程中比较倾向平民化。我一直保持着普通人的平和的心态。我觉得,一个人生长的环境,成长的经历,会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给他留下深深烙印,不能磨灭。电影中会反映和表现出来。

我们常说,拍电影的过程是导演克服困难的一个过程,也是一个妥协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坚持自我的过程。我们将来工作都会面对这样的现实。

我拍电影,首先希望能从一个通俗的角度讲故事。让观众喜欢看,让观众理解,能看懂。但我还是希望这故事能有思想,能有想象力和内涵。我最欣赏的是两者能很好地结合,这样的作品最好。因为,我现在是对北京电影学院的学生来回答问题,不是对社会上的一般观众,也不是对一般的读者。我们今天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将来出了校门、走向社会去拍你们的作品时,你们可以谁都不管,什么都可以不信,都没有关系,你们可以把什么都推翻。但是,你们要对得起心底里那些你们爱的东西,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

电影是沟通人类的一道桥梁,好的电影应该让所有人都感觉到。拍电影的目的是什么?拍电影的目的是给别人看,不是满足自己,你要满足自己的话,你就不用拍电影。因为电影太费钱了,这么多钱,这么多人,工作了半天,只是为满足你一个人,那大可不必。你就写小说好了,或是画一张画算了,或是自己在家做一些私人的事情罢了。我认为,任何一个人当导演、拍电影,他的目的都是想把作品拿出去,给别人看,希望得到交流和共鸣。不能说是电影得了一个什么奖便满足了,不是的,拍电影不是简单的用一些实际的目标去衡量。每个人心中都有这个愿望,想拍一部最好的电影。但是,每一次创作都不可能达到,所以,你心中永远有一个梦,永远要去实现。总觉得我是不是可以拍得更好?等下一部,等下一次机会,下一次可能会做得更好,但是拍完后,还是觉得不太理想。于是想象下一次更好,这就像生命要到最后一分钟一样。创作也是这样,每一次都有很多遗憾,缺了这个或缺了那个,总有遗憾。我觉得谢晋导演说的话很对:电影是用手捧一捧水,在捧水的过程中有很多都漏了下去,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所以说电影永远是你的梦,你心中的一个梦。我就想留在中国拍电影,当然,我知道有很多困难,尤其很多限制,使你常常不能放开手脚,不能充分表达,会带给你很多创作上的苦恼,但是还没想过要出国,没想过。有时候有一种期盼的心态,盼着有天创作环境是否会好一点,盼着有天我可以把一个梦实现,只能这样想。

张艺谋在《千里走单骑》拍摄中

我们是北京电影学院培养出来的,我们有很强的感恩的想法:首先感恩时代。我们第五代,坦率地说,处在了一个应该感恩的时代。因为我们的父辈在政治的动乱中没有这个机会,没有创作的可能,不是他们无能。我们所在的时代,有了这个可能性,有了国际化的一个前景。第二个就是感恩学院,因为没有学院,至少从我来说,进不了这个行业。我们那个时代所接受的教育是前苏联莫斯科电影大学教育体系的延续,另一方面是社会的教育,因为那个时代的社会带给我们的信息非常大。如今的北京电影学院已经是亚洲最大、最专业的电影学院,在我自己看来,我们的观念、我们的设备、我们的师资是在向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我们经常会问,什么是一流的?我认为,就是它的人才在这个国家承担了最重要的中流砥柱的创作力量,成为最重要的一支队伍。学院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为社会输送有用的人才,从这一点上来说,北京电影学院是世界一流的。毫不谦虚地说,北京电影学院在输送人才这方面是国际一流的。因为我们看这几十年,就我们学校毕业的人才,的确是中国电影事业人才的中流砥柱。我不了解这些年学校的具体发展,但是我看到的是,今天中国电影事业,离不了北京电影学院输送的各类专业人才。比如我自己的创作团队,这20年,30年,从一开始到现在,最基本的主要创作力量全是北京电影学院的毕业生。从我的同学开始,后来是我的师弟,比如我的师弟赵小丁,从《英雄》开始跟我一起合作,到现在完全是我的左右臂。我们正在吸纳更多的刚毕业的校友,我的创作队伍大部分都来源于北京电影学院,比如导摄美录,还有好多技术部门。包括我的纪录片,我缺什么人了,就找张会军院长说帮我推荐些毕业生吧,比如拍图片的、写剧本的,我自己的创作是离不了北京电影学院的子弟兵的。所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从我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说,电影学院的毕业生们,是我们不可缺少的创作队伍。

在此也想跟所有有志报考北京电影学院的同学们说,你们一定要上这个学校,只有受到正规的教育,你们才能把自己的电影梦想变成真实。我每次在社会上碰到想和我们学习拍电影的人,都会跟他们说,那你应该先上北京电影学院,只有上了北京电影学院,你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