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人民币加速国际化的推进原则

人民币加速国际化的推进原则

时间:2022-07-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人民币国际化已经开始起步,从本书的分类来看,目前正处于国际化的初期阶段,人民币已经在境外开始承担国际贸易计价结算货币、国际投资计价结算货币、官方储备货币等国际货币职能。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各种措施的实施也秉承这样的原则。中国政府近年来加速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不是一项孤立的举措,而是国家国际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

人民币国际化已经开始起步,从本书的分类来看,目前正处于国际化的初期阶段,人民币已经在境外开始承担国际贸易计价结算货币、国际投资计价结算货币、官方储备货币等国际货币职能。但上述职能的发挥范围较窄,国际化程度不高,还未能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需要进一步深化并且拓展金融工具计价结算等其他国际货币职能,并且扩大人民币行使国际货币的领域,逐渐过渡到深层次国际化阶段,使人民币全面担纲国际货币职能并提高国际地位与影响力。在这样的过程中,需要采取符合国情并行之有效的策略,这也是本章第二节要论述的内容。在此要强调的是,在实施这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策略时,应该注意以下几条基本原则。只有秉承这些基本原则,策略选择才会得当,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才能实现并且能够最大限度地趋利避害。

一、“和平崛起”的原则

“和平崛起”是中国在高速发展过程中针对“中国威胁论”提出的发展立场。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各种措施的实施也秉承这样的原则。前文论述了国际货币的竞争关系与博弈,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必然也会遇到其他国家的阻碍,尤其是中国特殊的国情更容易降低国际社会尤其是发达国家对人民币的接受度。更为关键的是,在人民币加速国际化的时期,中美关系敏感、中日关系僵化甚至破裂。如果要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就应该坚持不争霸、不取代的原则和姿态,避免日本和美国产生人民币想在亚洲取代日元、想在全球挑战美元的看法,从而减少这些国家的敌视和阻碍,为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维系相对正常的国际环境。

对日本而言,由于历史原因产生的民族矛盾,中国一直是其在亚洲最主要的假想敌。伴随中国经济的发展,与日本的竞争关系更突出。在亚洲的货币合作中,日本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日元已有的国际化基础,必然希望成为区域货币合作的核心。人民币的国际化路径,按照一般的规律来看,应该是从周边到区域再到全球的模式。在这个过程中,人民币事实上会削弱日元在亚洲的地位与影响力。但是,中国政府在外交辞令和名义上应该注意避免让日本政府认为人民币要刻意取代日元,尽量维系中日两国在货币合作方面的正常关系。尤其是在2012年两国钓鱼岛争端之后,即使是中日之间为此中断经济上的合作,但是在亚洲金融货币的合作领域中,两国是不可能不产生交集的,人民币要扩大在亚洲的国际化程度,就应该采取一种和日元和平竞争、合作竞争的姿态,本着共同促进亚洲金融与经济合作发展的态度来处理和日元的关系,从而赢得亚洲国家对人民币国际化的认可。

对美国而言,中国虽然一再强调“和平崛起”,但是美国对中国崛起仍然保持高度的防范。尤其是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提出,更是面临在亚太区域和中国的竞争加剧。人民币加速国际化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元国际地位受到质疑的背景下推动的,这既是机遇,同时也增加了恶化中美政治关系的风险。从理论上讲,任何一种货币,当然也包括人民币都有可能代替美元成为国际本位货币。学术研究上可以讨论这种可能性。但是代表中国政府官方的各种言辞或者文件对这种可能性的强调容易激发美国对中国本身就很敏感的防范和敌对神经,从而使美国采取不利于人民币国际化的举措,甚至诱发两国陷入前文提到的“修昔底德陷阱”。实际上,无论是从中美两国综合国力的对比,还是从本币作为国际货币的基本条件来看,人民币在一个非常长的时期内是绝不可能取代美元的,甚至都谈不上威胁或者撼动美元作为最重要国际货币的地位。客观地讲,人民币在深层次国际化阶段,也只是成为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一极而已。这样的定位也应该是中国政府官方对外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时强调和宣传的。在人民币不足以与美元抗衡的情况下,明确这样的定位,符合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利益。同时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建立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已经成为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共识,中国政府申明人民币国际化无关威胁美元或者其他国际货币的利益和地位,也容易使人民币被美国及国际社会认可与接受,同时有助于消除美国对中国的戒备和猜疑,化解人民币面临的市场进入阻挠风险。

二、适应国情的原则

在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同时,应该随时注意要适应中国的国情,这个原则有两方面内涵。

一方面,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各项措施与策略应该立足于中国的基本国情,不能超越既存的基本条件,也不能盲目照搬其他货币国际化的路径和模式。从人民币国际化的基本条件来看,初级阶段国际化目标的实现应该是比较顺利的。但如果要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现存的某些障碍不是短时间能够突破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措施就不能操之过急。例如,在缺乏防范资本大量流动风险的机制状况下,就不能因为人民币国际化需要更自由的资本流动而贸然开放资本账户。此外,在借鉴他国货币国际化经验的同时,也要注意中国的特殊国情。例如,以美元为典型的国际货币在国际循环中,一般都是通过贸易项目的逆差对外输出货币,而通过资本项目的顺差实现货币的回流。对中国而言,这种常规模式在目前显然是不适合的。前文已经分析过,中国目前经济增长的模式仍然对贸易顺差有明显的依赖,通过刺激国内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在中国的收入分配、保障制度等没有改革和基本健全的情况下是非常难以实现的。为了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而要求改变经常项目顺差是得不偿失的。何况,中国的金融市场在短期内也难以实现大量的境外人民币回流。因此,在人民币的国际循环方面,不能盲目参照惯用模式,必须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另辟蹊径,这就是人民币国际化要适应国情原则的体现。(关于这个问题,本章第二节将进行具体阐述。)

另一方面,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要立足于中国经济发展和提高国家国际地位的大局。中国政府近年来加速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不是一项孤立的举措,而是国家国际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同时,人民币国际化也涉及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利率汇率制度改革、金融市场改革、资本流动管制、货币政策传导和生效机制变化等多方面。因此,人民币国际化目标的制定以及各项推动措施必须要考虑国家整体利益的大局,如果符合整体利益或者利大于弊,则可以加速推进。反之,如果在某一阶段,国际环境或者国内某些领域出现了新的变化,在这些变化背景下,加速人民币国际化的举措可能带来更多负面影响,那么就应该调整目标和策略,甚至暂时停止国际化的步伐。

三、政府主导的原则

所谓“政府主导”没有明确的概念界定,基本内涵是指政府主动倡导并主持国家各种制度改革和各种经济与社会建设活动,以确保国家全面发展。在相对落后的国家追赶先进国家的发展过程中,政府主导的发展模式效果是非常显著的。例如,德国追赶工业化较早的英、法等国;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和东亚国家的崛起与腾飞,都与政府主导推动经济制度改革从而推动经济发展有直接的因果关系。1993年,世界银行发布研究报告《东亚经济的奇迹》,指出东亚经济腾飞的重要原因是采用了政府主导模式。日本著名经济学家青木昌彦在《政府在东亚经济发展中作用》一书中也赞同了政府在东亚经济发展中起到的主导作用。此外,青木昌彦还提出了“市场增进论”,即政府和市场不是非此即彼的替代物,政府不能代替民间部门,但是可以补充和促进民间部门的协调职能。东亚经济的崛起充分证明了政府主导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推动作用[1]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在政府主导模式下进行的,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实现高速的跨越式发展,可以说该种模式功不可没。虽然政府主导模式存在弊端,亟待改善,但是并不意味着要否定在任何领域的政府主导。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方面,本书认为仍然需要坚持政府主导的原则。

第一,人民币国际化需要进行若干制度改革,这些不可能依靠市场力量来自发、逐渐地完成。尤其是在中国,利率、汇率、资本管制等重要的经济方针制定、重要制度的改革,都是在政府主导下推进的。市场力量基本上没有途径和渠道去改变这些制度。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各种制度改革,本身只能在政府主导的模式下进行,并且在这种模式下,对障碍的突破比单纯依赖市场力量要容易得多。

第二,人民币国际化的具体推进措施需要政府的积极主导和参与。虽然国际社会对某种货币的接受总体是市场需求决定的,但是政府可以积极帮助创造这样的需求或者提高需求度。而且从某种程度来说,政治力量比经济力量更能够推动一国货币国际化的进程。前文也介绍了在美元、日元的国际化进程中,两国政府都起了关键的推动作用,而且政治力量的悬殊也是美元和日元国际化程度高低的决定因素之一。对人民币而言,中国政府也可以有效利用各种国际组织和国际活动,通过外交手段帮助人民币提高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本章第二节将具体论述相关措施。)

第三,人民币国际化将带来一些风险,对这些风险的防范需要政府来建立相关机制。针对资本大规模流动的风险,应该由政府相关部门来选择风险监控的指标、建立预警和防范的机制以及妥善处理负面影响的各种措施。针对货币政策有效性和独立性产生的风险,需要政府调整政策制度的方法、补偿机制等。针对市场进入阻碍及由此产生的国际关系恶化的风险,更需要政府制定机智灵活的外交策略并进行斡旋。因此,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类风险都需要政府主导来进行动态监测,配合一系列经济金融外交政策以规避国际化进程中的风险,将不利影响降至最低。

四、目标与条件同步的原则

根据蒙代尔的最适度货币区理论,欧洲货币联盟对申请加入联盟和欧元区的国家制定了相关的标准。但是,随着欧洲货币一体化的推进,(Frankel,1999)等学者发现,如果仅用历史数据来判断一国是否适合加入区域货币联盟是不够科学的。因为即便这些“事前”条件不满足,但在形成货币同盟以后,大多数条件能够得到改善,即最优货币区标准具有内生性。该理论提出以后,欧洲货币同盟降低了一国加入货币同盟的条件要求,加快了货币一体化的进程和欧元的问世。这个理论也被称为最优货币区标准内生理论[2]

参照欧洲货币一体化的经验和最优货币区标准内生理论,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也具有内生性的特征,即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可以在人民币国际化推进过程中同步成熟。前文已经分析中国落后的金融市场、管制状况下的资本账户、国际社会的敌视和误解等将阻碍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提高。但是,这些条件和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也有助于金融市场改革,促进资本账户开放的条件成熟,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声誉等。如果坐等条件成熟和所有障碍被消除才开始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不但会延误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和时机,还会丧失人民币国际化对上述条件产生的反作用正面推动效应。因此,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与目标具有相辅相成的共生性,可以同步推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