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为人民币加速国际化创造了契机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为人民币加速国际化创造了契机

时间:2022-07-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是一个进行时的漫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理论构想对改革思路与方向的冲击,还是正在进行的具体化措施的落实,都为人民币登上国际舞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因此,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背景下,应该对人民币加速国际化的机遇进行充分揭示。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是一个进行时的漫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理论构想对改革思路与方向的冲击,还是正在进行的具体化措施的落实,都为人民币登上国际舞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不破则不立,国际货币的经验也证明,一种货币国际化的过程中如果恰逢国际旧秩序被打破,在新秩序建立中能够把握住机会则会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背景下,应该对人民币加速国际化的机遇进行充分揭示。

一、主流国际货币的公信力下降

2008年的金融危机虽然使全世界都对美元的特殊国际循环带来的不公平以及美国政府对世界经济不负责任而采取的宽松货币政策强烈不满,但是,由于欧洲同样也面临危机并且欧洲中央银行对危机的控制与应对能力不如美联储,因此,美元的国际地位并未一落千丈,甚至在短期内汇率有所上升。金融危机之后,美国与欧洲又都面临了主权债务危机,但美国由于所有外债都以本币计价,实际上不存在真正的偿还危机,比起希腊等国的债务危机以及由此引起的国际社会对欧元的信心危机来说,主权债务危机对美元国际影响力的削弱远远低于欧元。所以,当降低美元一枝独秀霸主地位成为趋势,而最能对其形成挑战竞争力的欧元却同期受到更大程度的打击,与此同时,日元、英镑也因为发行国庞大的财政赤字和债务负担拖累而致使其国际信心下降,国际社会必然会寻求新生力量。上文已经提到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为人民币创造了成为国际货币的主要条件,在这样的背景下,人民币自然成为世界关注的对象。2008年4月,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进行了一次主题为“10年后最伟大的全球货币”的调查,接受调查的50多名著名经济学家几乎一致认为美元的领先优势难以动摇,但其中有近20位经济学家认为:因为中国的经济规模以及在全球贸易和投资中所占的比例不断提高,人民币在未来会成为有影响力的国际货币之一[17]

这样的背景是人民币登上国际舞台的最佳时机,当主流国际货币遭遇信心危机之际,人民币加强国际影响力会更加容易,也更有可能被接受。2008年之后,美元、欧元的汇率波动频繁并有长期贬值趋势。同时,美国与欧洲经济持续衰退,主权债务危机此起彼伏……与此同时,人民币汇率稳定,中国经济仍然保持了较高增长速度,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引擎。这样的国际环境使人民币脱颖而出,近年来中国在周边国家推行以人民币进行边境结算以及与其他国家的货币互换能够比较顺利都与此相关,因此,可以把握时机趁热打铁地加速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二、新兴经济体国际地位有所提高

新兴经济体,也称新兴经济11国(简称E11)[18]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规模的扩大令全球瞩目。以名义汇率计算的GDP总量从1990年的2.81万亿美元扩大到2010年的15.84万亿美元,增长了5.6倍,占全球GDP的份额从12.9%上升到25.1%。同期G7[19]的名义GDP总量从14.48万亿美元扩大到31.82万亿美元,增长了2.2倍,占全球GDP的份额从66.1%下降到50.5%。E11与发达国家间的经济规模的差距不断缩小。按经济规模排名来看,2010年E11中已有三个国家进入全球前十名,其中中国排名第二,巴西排名第七,印度排名第九。而且从2003年以来,E11中除了墨西哥,所有国家的年均经济增长率都超过了3%,其中中国、印度、阿根廷还高于7.5%。即使是经历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相对较低经济增长,E11也比发达国家先从金融危机的影响中恢复,经济增长速度显著高于全球水平和发达国家水平[20]。因此,新兴经济体已经被看作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和“稳定剂”。这些国家在国际经济领域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国际经济金融活动越来越离不开这些国家的参与,甚至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国家通过购买美国国债等方式对欧美发达国家进行了危机救助,这也是首次发展中国家能对发达国家提供资金方面帮助。因此,后危机时期国际事务的协调,包括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都不可能再由发达国家单极决定,新兴经济体的参与度和话语权都在日益提高。典型的表现就是G8的影响力被G20所替代。

G8(Group of Eight)是指G7加上俄罗斯形成的发达工业国家联盟。虽然没有实际的决策权,但G8定期召开的会晤与磋商达成的协议,对成员方以及世界经济都会形成巨大影响力。G20(Group of Twenty Finance Ministers and Central Bank Governors)成立于1999年,包括了除G7之外的中国等发展中国家。2008年之前,G20很少被关注,但从2008年开始G20召开领导人峰会以商讨应对危机的策略,并从2009年起每年举行两次峰会。峰会的另一个目的是纠正过往有关环球经济的会议和管理中没有包含新兴工业国家的局面。2009年9月,20国峰会通过决议由G20代替G8,成为全球首席协调国际经济事务的论坛,G8今后的主要国际协调重心从经济转为安全和外交方面。这样的变化也正体现了新兴经济体在国际经济活动中越来越被关注与重视。上文所述提高新兴经济体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份额和投票权就是G20峰会上达成的意见。“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方向是建立一个全新的由G20设计的国际货币体系”已经成为国际共识[21]

在新兴经济体中,中国从经济规模、贸易总量、外汇储备等重要经济指标来看,都是最能代表这个群体经济高速发展、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的典型和翘楚。2010年中国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总量达9 110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E11中排名第一。而同期在E11中排名第二的印度,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是3 790亿美元,还不到中国的一半。同时,中国还是全球第一外汇储备国,全球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当之无愧地可以被视为E11的领头羊。

因此,在新兴经济体越来越被重视的国际环境之下,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中理应有这个群体发行的货币。作为领头羊,中国可以凭借自身在新兴经济体中的影响力,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协商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活动,强化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正面关注,为人民币的国际化造势,通过提高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份额、投票权、人民币进入特别提款权定值篮子等措施,辅助人民币获得更广泛深入的国际认可度与接受性。

三、国际社会对中国日益重视

由于政治体制的不同,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态度一直和其他新兴经济体有区别,尤其是伴随中国的逐渐强大,“中国威胁论”“汇率操纵国”“全球贸易失衡制造者”“劣质产品的世界工厂”等负面评价与标签如影随形。前文也论述了人民币在这样的环境下很难得到国际市场尤其是欧美市场的认同与接受。然而,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对西方国家甚至世界经济的重要性凸显,人民币登上国际舞台有了较宽松的活动空间。

一方面,世界需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源。金融危机之后,美国为首的欧美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更加缓慢,并且在金融业受重创的局面下,国际社会都在反省虚拟经济的弊端并重新开始注重实体经济增长。此时,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不仅领先全球,而且可贵的是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得益于实体经济,正与国际市场目前所重视的发展方向吻合。因此,中国被看成了新一轮世界经济复苏的引擎。

另一方面,世界需要力量雄厚的债权人。后危机时期主要经济体都采取了不同程度的宽松货币政策来救助金融市场并刺激经济的恢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金融机构也亟须融资来扩大自身的可贷资金规模。在全球对资金的渴望中,拥有世界最多外汇储备的中国自然成为各方争取的对象。2008年11月,中国慷慨解囊增持了美国为救助金融市场发行的新国债,持有的美国国债总额达到5 850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美国国债最大的持有者,被坊间称为美国金融危机的“救世主”。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后,欧盟国家也频向中国伸出橄榄枝,希望中国增持欧债解困。同时中国也承诺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资金。

国际社会的重视尤其是成为全球最大债权人使中国在国际金融活动中的地位明显提高。2010年4月,世界银行通过了改革方案,将中国在世行的投票权由2.77%提升到4.42%,取代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其保持15.85%不变)和日本(由改革前的7.62%调整为6.84%)的第三大股东国;2010年1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进行了份额改革,将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份额从3.72%提高到6.39%,投票权也从3.65%提高到6.07%,超过德国、法国和英国,仅次于美国(17.4%份额和16.74%投票权)和(日本6.13%份额和6.56%投票权)[22]。在这两个世界最大国际金融机构中的投票权均跻身于前三甲,证明了中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地位与话语权明显提高。而中国经济学家林毅夫、朱民分别当选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顾问,也被视为中国声音越来越被国际社会所重视的典型表现。

随着中国在国际社会影响力逐步增强,人民币的国际化也有了较宽松的空间。西方国家目前已经明确认同人民币将会成为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新生力量。例如美国国会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学研究所认为在巨额外部赤字、美元垄断地位和巨大资本流入不再符合美国国家利益的背景下,鼓励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构建多元货币体系的过程中,欧元是最明显的候选人,而人民币也是潜在的候选者[23]。世界银行也认为现在实行的盯住汇率制和自由浮动汇率制相结合的混合汇率制极有可能被另一种体系所取代,而后者很可能需要美元、欧元、日元、英镑以及日益走向国际化的人民币参与[24]。而在2009年7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批准了发行债券的框架,中国是与其签订债券购买协议的首个成员方,尤其值得瞩目的是这份协议约定中国是以人民币购买债券。虽然债券总额不超过500亿美元,但是用人民币购买意味着通过国际基金组织的贷款,人民币将会直接成为这些贷款接受国的外汇储备。通过这样的渠道可以很好地促进人民币发挥国际货币的储备职能。

四、国际合作意愿明显加强

国际经济合作的基本经验表明,当世界市场稳定运行的时候,既定的国际规则和合作机制不会产生大的变动,此时如果某个国家希望通过国际合作来推动诸如本币国际化等单方意愿很难获得其他国家的积极配合。而当稳定秩序被战争或者经济危机打破时,各国为了修补原有利益或者重新分配利益,国际合作的意愿会明显加强,各种新的合作关系和合作模式会应运而生。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某国具备一定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就可以借助国际合作加强的氛围实现本国某个目标,包括本币国际化。

前文已经谈到,正是因为2008年金融危机后,整个国际社会达成共识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氛围,中国有了平台和机会提高在国际金融组织中的地位并提高人民币国际影响力。除此之外,区域性以及局部的国际合作意愿增强也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具体目标的实现,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合作的意愿明显加强。2008年金融危机之所以被称为“百年难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是从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向全球蔓延的。发展中国家虽然并没有受到太大的直接损害,但由于经济全球化程度加深,这次危机对外围国家的冲击远胜于19世纪的大萧条。而且与19世纪80年代的国际债务危机、亚洲金融危机等以发展中国家为主体的国际金融危机不同,这次危机使发展中国家受到影响却难以从自身难保的发达国家那里得到援助,并且国际货币体系的弊端如果不改变还将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更多损害。而在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中,由于发达国家需要通过维护既得利益来减轻自身在本次金融危机中的损失并促进经济恢复,所以如果发展中国家不积极作为,改革的方向将对其非常不利。鉴于此,发展中国家在当前的国际经济合作尤其是货币体系改革中,为了更有效地和发达国家博弈以维护共同利益,抱团合作的意愿强烈。这样的氛围很容易使中国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找到盟友,“金砖国家”[25]就是这样的同盟集体。但是除了在2006年9月联合国大会上,“金砖四国”外长在联合国大厦举行了会晤之外,四国并没有形成集体化的正式共同意见。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四国的合作明显加强。2009年6月,“金砖四国”在俄罗斯召开第一次峰会;2009年G20伦敦金融峰会“金砖四国”第一次以合作伙伴身份参加全球经济未来发展问题的讨论;2010年4月,“金砖四国”在巴西召开第二次峰会,探讨了世界经济形势等问题,并发表《联合声明》表明四国对相关问题的看法和立场,同时决定建立合作机制,推动四国的进一步合作与协调。通过这样的抱团合作,“金砖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谈判能力明显增强,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世界银行中的投票权与份额的增加都得益于金砖国家集团力量,而人民币国际化的具体措施也能够率先得到这个同盟集团的支持和帮助推广。《金砖国家银行合作机制金融合作框架协议》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推动金砖国家之间的本币结算。2011年4月13日,金砖国家在中国三亚举行首次经贸部长会议,强调在相互贸易中实行本币结算,避免美元汇率过度波动的冲击。2011年5月16日,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出席中国巴西经贸合作研讨会指出,两国间直接贸易以本地货币结算或以一篮子国际货币为基础进行结算,可以有效消除国际汇兑体系扭曲的问题。中国可以通过与金砖国家的货币互换、本币结算、货币稳定机制等措施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另一方面,国家货币的经验表明,一国货币登上国际舞台的初期通常是在某个区域发挥国际货币职能。人民币的国际化也离不开从区域化到全球化的基本路径。(关于人民币区域化的详细论述参看本书第九章第三节)人民币的区域化显然是在亚洲进行。亚洲的货币合作相比欧洲等其他区域而言程度要低很多,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悬殊,政治关系时常局部紧张,政策协调性差,缺乏有效的合作机构和机制等这些因素都阻碍了亚洲的货币合作。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亚洲尤其是东亚的货币合作有所促进,但随着危机的消除,合作步伐再次放缓,包括《清迈协议》在内的合作机制也较为僵化。2008年的金融危机再次刺激了亚洲国家的警觉性,尤其是东亚国家在牙买加体系下有过度依赖美元、外汇储备管理面临困境等相同特征,因此容易形成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相同利益诉求点以及其他有关区域货币合作的共识。后危机时期亚洲尤其是东亚的货币合作意愿明显增强,需要通过加强区域货币合作来抵御外来冲击。这样的氛围使中国与其他国家在实行货币互换、跨境贸易以彼此本币结算等方面更加顺利。如果能够持续维系良好的合作关系与氛围,人民币的区域化进程能够迅速加快。

【注释】

[1]特别提款权(special drawing right,SDR)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创设的一种储备资产和记账单位,亦称“纸黄金”(Paper Gold)。它由5种最重要的货币构成,五种货币的权重由各国的出口额和劳务在世界总额中的比重来确定,每5年调整一次。它是基金组织按成员方缴纳的基金份额分配给成员方的一种使用资金的权利。成员方在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时,可用它向基金组织指定的其他成员方换取外汇,以偿付国际收支逆差或偿还基金组织的贷款,是一国国际储备的组成部分。

[2]Inside Mortgage Finance Publications,Mortgage Market Statistical Annual 2006,Vol.2,Bethesda,MD.

[3]IMF,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April 2009.

[4]关志雄:《亚洲货币一体化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

[5]美国商务部网站http://www.bea.gov/。

[6]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脱2005年2月23日在美国外交学会上的演讲。转引自李若谷:《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化》,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年。

[7]IMF:“Initial Lessons of the Crisis for the Global Architecture and the IMF”,Prepared by the Strategy,Policy and Review Department,February 18,2009.

[8]张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背景、原因、措施及中国的参与》,载《国际经济评论》,2010年第1期。

[9][美]罗伯特·蒙代尔著、向松祚译:《国际货币:过去、现在和未来》,《蒙代尔经济学文集》(第六卷),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

[10]周小川:《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http://www.pbc.gov.cn/detail.asp?col=4200&ID=279。

[11]张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背景、原因、措施及中国的参与》,载《国际经济评论》,2010年第1期。

[12]张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背景、原因、措施及中国的参与》,载《国际经济评论》,2010年第1期。

[13]Phillips,Lauren:“IMF Reform:What happens next?”Opinion,No.75,Overseas Development Institute,Semptember2006.

[14]Bordo,Michael and James,Harold:“The Past and Future of IMF Reform:A Proposal”,September2008,http://michael.bordo.googlepages.com/The Past and Future of IMF Reform.pdf.

[15]张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背景、原因、措施及中国的参与》,载《国际经济评论》,2010年第1期。

[16]张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背景、原因、措施及中国的参与》,载《国际经济评论》,2010年第1期。

[17]TIE asked some of the world's key experts:ten years from now,what will be the next great global currency.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Spring 2008(22):2,pp.22-37.

[18]E11是新兴11国的简称,包括阿根廷、巴西、中国、印度、印尼、韩国、墨西哥、俄罗斯、沙特、南非和土耳其。

[19]G7是指现今世界七大工业领袖国联盟,包括美、日、德、法、英、意大利、加拿大。

[20]《博鳌亚洲论坛新兴经济体发展2012年度报告》,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12年。

[21]F.Saccomanni:“The Global Crisis and the Future of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Speech at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Beijing,15April,2010.

[22]汪晶:《G20机制析论》,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23]C.Fred Bergsten:“Why the World Needs Three Global Currencies.”Financial Times,February 15,2011.

[24]Robert Zoellick:“A Monetary Regime for a Multipolar World.”Financial Times,February23,2011.

[25]2001年美国高盛公司首次提出金砖四国概念,指最大的四个新兴经济国家,即中国、巴西、印度和俄罗斯。2010年将南非包括进来,改称“金砖国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