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西部小微企业传统融资模式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西部小微企业传统融资模式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时间:2022-07-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72.92%的小微企业当前有融资需求,而其中46%的小微企业融资需求金额在50万元以内。近一年内中西部小微企业传统融资模式的选择如图3-3所示。这说明西部地区小微企业在融资方式选择过程中存在羊群效应。

阿里集团研究院和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2012年的联合调查研究表明,2011年以来,中西部超过半数的小微企业负债经营,主要的融资渠道是向亲戚朋友借款,小微企业可实现的融资极为狭窄。72.92%的小微企业当前有融资需求,而其中46%的小微企业融资需求金额在50万元以内。在近一年内解决资金紧张或不足的渠道方面,在用到外部借款渠道的企业中,向亲戚朋友借款占到69.30%,处于绝对高值,这一比例在环渤海地区为45.77%。此外,向供应商临时赊账的占38.37%,向银行借款的占37.67%。

下面基于联合调查得出的结论,我们将对小微企业采取的各种传统融资模式背后所反映出的问题进行深度剖析。

近一年内中西部小微企业传统融资模式的选择如图3-3所示。

图3-3近一年内中西部小微企业传统融资模式的选择

一、西部小微企业主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

无论是从学术界还是政府层面,改变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效率低的困境的呼声都很高,专家学者、政府官员献计献策,提出各种愿景良好的方案。很多方案具有相当的可行性,算是对症下药,如定向降准、设立小微企业专项发展基金等。可是我们却忽略了小微企业主的想法。他们如何思考企业融资问题?在融资决策时又是怎样的状态?很多时候他们的声音被社会舆论所淹没。

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最根本的理性人假设,认为行为人所做出的决策都是为了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在最早的理论中,期望效用理论被奉为理性决策的准则,即理性决策者按照期望效用的大小进行决策。然而现实中理性人假说并不能成立,人的行为会受到主客观环境的多重影响。小微企业主具有资金管理权,他可以决定以何种方式得到资金以及得到资金以后如何经营管理,但是在企业融资渠道的选择上,企业主会受到自身特征的影响。因此,作为社会人,小微企业的管理者在作出融资决策的过程中并非一定表现出完全理性的特征,而在一定程度上呈现非理性化。

小微企业的突出特点是“小”,体现在规模小、投资少、目标低、项目小、视野狭窄等方面。从企业主的角度看,多数小微企业管理者出身贫寒,受教育程度有限;有的小微企业是家族产业,企业主只是继承父辈进行管理。这使得很多小微企业管理者缺乏从整体、宏观上把握企业发展规律的能力。这些先天条件极易造成小微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视野狭隘,进而对企业缺乏明确的战略目标,缺乏营销战略和人才战略,进而产生“小富即安”的心理。“小富即安”初始用于表示一种小农经济状态,即在温饱问题解决、生活略显富裕后就满足于现状而不求进取。这里指民营小微企业家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只考虑一时利益而不顾长期发展,取得一点成绩就不再奋斗的心理。

对大多数民营小微企业来说,支持其发展的原动力往往是改善家庭或者家族生活质量,即以传统的家庭价值观为动机。在这种传统伦理价值观的激励下,企业在创办初期往往较容易激励企业管理者及其家庭的团结、勤奋以使企业得到迅速发展。但是在企业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很多的小微企业管理者便失去了继续发展和积累的动力,出现“小富即安”的心理。这样一来,企业主就没有扩大规模的需求,也就没有融资的需求了,即使出现需要融资的情形,小微企业经营管理者也会选择在家族内部筹集资金。

对于家族式小企业而言,“小富即安”的心理主要源于家族式的管理模式。此外,企业的一些其他因素也会使得小微企业管理者尤其是西部小微企业管理者出现“小富即安”的心理。首先是历史与地理条件的差异。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市场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落后于沿海发达地区,市场竞争与市场开发程度低,非公有制经济还未得到充分发展,小微企业的发展不够成熟,这就使得陈旧的“小富即安”思想横行。其次,小微企业自身发展虽然比较快,但大多数的小微企业远未达到现代企业的要求,没有实现完全的现代化,只是求稳而不敢冒风险,这会阻碍小微企业自身竞争力的提高。再次,小微企业经营管理者缺乏法制观念,忽视人才引进、培养与激励,从而使得企业人才流失严重,难以吸引优秀的管理人才,影响企业发展。

“小富即安”在短期内不仅会阻碍小微企业的发展,在长时间里也会使得小微企业难以抵抗强烈的竞争,发展缺乏可持续性。故步自封的小微企业一方面不走出去寻找企业成长支持资金,另一方面不主动改变自身经营方式,不使用现代管理措施,因而陷入“不愿意贷款”的困境。

二、理性融资意识薄弱,存在跟风现象

崔静静(2011)对甘肃省小微企业融资现状的调研发现,84.9%的小微企业的初始创业资金来源于自有资金和亲友借贷,其中相当一部分企业主给出的理由是自有资金或者亲朋好友的借款比较保险。另有部分企业主在选择融资渠道的时候给出了随大流的答案。这说明西部地区小微企业在融资方式选择过程中存在羊群效应。

经济学中的羊群效应是指市场上存在那些没有形成自己的预期或没有获得一手信息的投资者,他们将根据其他投资者的行为来改变自己的行为。这种盲目效仿他人的行为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信息不对称,具体到西部小微企业主身上,表现为其在经营管理中偶然性和随意性大,缺乏战略经营观念,很难集聚要素资源;财务制度不健全,经营管理的相关信息多流通于内部,透明程度不高。这使得小微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很多决策不是根据自己企业的状况作出的最优选择,而是效仿其他的小微企业的融资行为,这种羊群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融资方式选择的盲目性。在小微企业融资决策中,小微企业管理者对相关融资信息不了解而依赖于舆论与小道消息,忽略或不主动获取信息从而模仿其他企业的融资决策。而羊群行为的存在进一步加剧了信息不对称的程度,从而加剧非对称信息下的小微企业信贷融资的“逆向选择”。

西部地区小微企业理性融资意识薄弱除了体现在融资渠道选择上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还体现在“怕贷款”之风的兴起。发达地区民间融资很发达的主要原因是沿海发达地区的小微企业主更敢于冒险。西部地区的小微企业却不敢贷款,表现出了因噎废食的过度风险规避特征。调查还发现,55%的受访企业主表示从民间借贷市场上获得资金很容易,但是在面临资金周转困难时,仅有9%的小微企业会选择从民间组织借钱作为创业初始资金来源。

三、金融机构门槛高,贷款成本高

银行是专门从事资金融通的金融机构,吸收存款、发放贷款是银行的主营业务,但近年来随着表外业务的扩张,银行对传统业务特别是房贷业务的积极性有所下降,特别是在风控要求越发严格的背景下,在惰性的驱使下,对小微企业惜贷的现象十分普遍。崔静静(2011)在对甘肃省小微企业融资现状的调研中发现,依靠银行贷款进行创业的小微企业只有13%;而75%的企业认为从银行获得资金支持很难。西部地区的典型代表——甘肃省的情况表明,银行贷款门槛过高使得西部小微企业的创办和发展难以获得银行的资金支持。

目前虽然有些银行出台了针对小企业的贷款项目,但是仍然存在贷款利率偏高的问题。当前商业银行设计小企业贷款项目时,小企业贷款定价一般采取四种方式:成本加总贷款定价法、基准利率加点贷款定价法、货币市场借贷利率加价贷款定价法和综合收益贷款定价法。无论采取何种方法,大多数金融机构对小企业贷款的利率均是在一定的基准利率基础上进行浮动,评价贷款利率水平超过年利率的10%甚至更高。此外,融资中介费用偏高也会加重西部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

小微企业普遍逃税破坏了自身信用,已经影响到融资的可获得性。2011年,政府以国九条为核心和推动力,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小微企业的扶持政策以及减免小微企业税费负担的政策。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使小微企业获益,但政策的落实以及具体税费的减少幅度与小微企业群体实际所感受到的负担仍有一定差距。《中西部小微企业经营与融资现状调研报告》中提到中西部区域总计29.21%的小微企业感受到了政府的政策扶持,不足三成。这就说明大多数中西部小微企业仍然承受着较重的税费负担,而这也直接导致了小微企业逃税、做假账现象的发生。这样一来,许多小微企业就无法提供健全的账务,导致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其信用状况不认可,只得提高贷款门槛,如索要对等的担保或抵押以抵御放贷风险,这就进一步扼杀了小微企业从银行获得资金的可能。以此往复,恶性循环。

税负压力重是小微企业逃税、做假账现象盛行的主要原因。小微企业做假账导致融资无门看似在吞食逃税的恶果,但究其原因,仍然是过高的税费负担所带来的恶性循环。西部小微企业不但要承担常规的增值税、所得税、城建税、教育附加费等,而且根据行业和地区的不同还要承担类似地方教育费、残疾人就业金、工会经费等税费,有的地方甚至还存在行政手段摊派收费的现象。如果全部缴纳,则有可能蚕食掉小微企业全部的利润,甚至出现小微企业在无利润的情况下仍需倒贴税费的局面。这样迫使绝大多数小微企业利用各种办法不同程度地躲避税费。因此,重新审视针对小微企业的税费体制,通过减轻税费压力,引导小微企业逐步形成真实、可信的财务体制,建立可供银行等金融机构采纳的征信,不仅能减轻小微企业的负担,也能增加其在银行等机构实现融资的可能。

四、贷款担保条件不足

大多数小微企业的生产或经营厂房(或场所)是租用的,自有土地和资产很少。除了厂房、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之类的抵押物外,小微企业的现金流对于银行以及其他小贷机构来说缺乏安全感和吸引力。小微企业的现金流流量少,而且还缺乏连续性,时续时断,而目前银行贷款还款来源主要是企业现金流、有资质的贷款担保人和有效抵押物。再说有资质的担保人,当前小微企业的担保方式主要以朋友担保借款为主,2012年发布的《中西部小微企业经营与融资现状调研报告》提到,采用朋友担保进行借款这一融资方式的小微企业占当前有贷款企业的42.02%(如图3-4所示)。同时观察不同销售规模的企业发现,规模越小的企业采用朋友担保进行融资就越多。根据图3-5的描述,销售额100万以下的企业,朋友担保为其首选方式;而销售额1000万以上的企业,抵押则是首选方式。这反映出中西部银行放贷仍以担保贷款和抵押贷款为主,是否有合适的抵押物和担保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小微企业能否在银行借到钱。报告中还提到,目前无借款的企业并不是没有融资需求,相反高达61.74%的企业是有资金需求的,但是苦于无法找到符合条件的担保人和抵押物,这一比例达到52.03%。因此,对于西部小微企业来说,日后发展无担保人及抵押物的个人信用担保类贷款,将有助于解决这一群体的需求。

图3-4中西部地区小微企业担保融资的类型及分布

图3-5中西部地区不同销售规模企业担保融资的方式及选择

五、直接融资门槛过高

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步发展,我国建立了包括主板市场、中小板、创业板在内的场内市场和包括“新三板”以及区域性市场在内的场外市场。主板市场主要是为大中型国有企业服务,从根本上将中小企业拒之门外。中小板、创业板创办的初衷是为那些不满足主板上市条件、具有一定高科技含量的中小企业提供上市的平台,但大多数中小企业依然很难满足其上市条件。场外市场挂牌条件相对于场内市场的确宽松许多,一般中小企业都很容易达到,但是我国场外市场发展时间较短,交易制度不完善导致交易活跃度低。“新三板”市场作为交易最活跃的场外市场,月均成交额仅为1.2亿元,甚至有三分之一的企业没有任何交易记录。

另外,由于《公司法》对公司发债的高要求以及企业征信体系的不健全,现实中有资格发行债券的中小企业很少。为鼓励中小企业发债,拓宽其直接融资渠道,我国在2007年和2012年先后推出中小企业集合债以及中小企业私募债,但由于发行此类债券所需支付的费用较高,再加上信用增级存在缺陷较多,导致集合债和私募债的发行状况并不理想。目前集合债仅发行了13支,募集资金52.02亿元,中小企业私募债筹集的资金截至2013年年底仅刚刚接近400亿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