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年的改革阶段

—年的改革阶段

时间:2022-07-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农村信用社交给中国农业银行领导后,在农业银行的管理下,重新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这项改革的领导,注意研究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把信用社真正办成群众性的合作金融组织。以后农业银行又制定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和制度。1984年底,农业银行决定1985年要加快信用社改革的步伐,进入全面改革的新阶段。

农村信用社交给中国农业银行领导后,在农业银行的管理下,重新得到了恢复和发展。1980年,党中央和国务院讨论银行工作时指出:把信用社下放给公社办不对,搞成“官”办的也不对,这都不是把信用社办成真正集体的金融组织。信用社应该在银行的领导下,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它要办得灵活一些,不一定受银行一套规定的约束,要起民间借贷的作用。如果把农村信用社搞活了,供销社搞活了,农业责任制搞活了,三者一配套,社员的家庭副业也搞活了,这将大大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这就指出了信用社的性质及发展方向,也是最初确定的信用社改革的基本指导方针。1983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若干问题》明确指出:“信用社应坚持合作金融的性质。”首次明确地指明了信用社的性质。1984年到1986年,中共中央每年发出指导农村工作的文件,都强调信用社改革的目标是,真正办成群众性的合作金融组织。

1984年8月国务院105号文件批转了中国农业银行总行《关于改革信用社管理体制的报告》,并指出:为了适应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商品生产的发展,信用合作社管理体制必须抓紧进行改革。要通过改革恢复和加强信用合作社组织上的群众性、管理上的民主性、经营上的灵活性,在国家方针、政策指导下实行独立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充分发挥民间借贷的作用。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这项改革的领导,注意研究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把信用社真正办成群众性的合作金融组织。

以后农业银行又制定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和制度。1984年底,农业银行决定1985年要加快信用社改革的步伐,进入全面改革的新阶段。全面改革的目标是把信用社真正办成群众性的合作金融组织,主要内容包括三方面:一是加强和完善“三性”,民主管理是核心,探索适合我国农民传统、适合金融特点的民主管理形式。二是信用社作为合作金融组织,如何处理信用社与社员群众、信用社与职工两层利益关系。解决办好信用社的动力问题,以便充分发挥合作金融的优越性。三是解决好改革的外部条件问题,主要是探索信用社与农业银行这两种所有制金融企业的结合形式和内容,进行配套改革,以利于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把农村金融搞活。

1987年8月,人民银行和农业银行共同制定了《关于农村信用社信贷资金管理暂行规定》,建立了信贷资金比例管理制度,加强了对农村信用社的信贷资金管理。1988年,农业银行制定颁发了《农村信用合作社稽核工作暂行规定》,加强了对信用社的稽核工作。1988年后,在农业银行领导、监管下,农村信用社独立自主地开展存贷业务,一些县又组建了县联社,行使对基层信用社的管理、指导及资金调剂职能。到1995年底,全国共有农村信用社50129个,县级联社2409个,存款7173亿元,资本金378亿元。[2]

这段时期我国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信用社在自主经营方面有了较大突破,开始有了资金营运权、贷款审批权、有限的利率浮动权和利润分配权;全国绝大多数的县都成立了信用社联社;信用社的劳动工资制度也开始按合作性质方向进行改革。但是由于农业银行管理信用社的体制没有变,农村信用社成了农业银行的“基层机构”,“官办”色彩无法淡化,农村信用社还未真正恢复“三性”,真正体现合作组织的特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