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要素禀赋理论对生产性服务贸易的适用性

要素禀赋理论对生产性服务贸易的适用性

时间:2022-07-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生产技术相同的情况下,各国要素丰裕度和生产中使用的资源比例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产业结构。要素禀赋论的提出,使国际贸易、进出口商品结构和要素价格的研究得以深入发展。因此,在生产性服务贸易出口方面,虽然要素禀赋理论是针对货物贸易提出的,但是对生产性服务贸易同样具有指导作用。

在生产技术相同的情况下,各国要素丰裕度和生产中使用的资源比例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产业结构。这些差异是由于自然资源分布以及历史原因形成的社会需求和供给状况差异。国际分工和贸易的模式中,一国应该出口密集使用丰裕要素的服务,进口密集使用相对稀缺要素的服务,各国相对要素丰裕度即要素禀赋是各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基本原因。

伊利·赫克歇尔1919年在著名论文《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中,提出了要素禀赋论的基本论点。他的学生伯尔蒂尔·俄林接受了该观点,1933年在《区际和国际贸易》中创立了较完整的要素禀赋论,在学术界被称为赫-俄理论(H-O),要素禀赋论是对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和补充,它进一步说明了比较优势的来源,该理论是从古典向新古典和现代理论发展的标志。

要素禀赋是指一国所拥有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其基本逻辑是生产要素的丰缺决定商品相对价格和贸易格局,在各国需求情况相似和生产要素生产率相同的假设下,各国商品价格的差异决定贸易格局,造成商品价格差异的原因在于各国在要素禀赋、商品需要、生产要素搭配比例上存在差异。每个国家出口密集使用本国丰裕而价廉的生产要素的商品,进口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生产的商品,贸易国就可获得比较利益。要素禀赋理论突破单纯从技术差异的角度解释的局限,而是从比较接近现实的要素禀赋来阐明国际贸易的产生原因、结构和结果。

赫克歇尔和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将比较优势的切入点从劳动生产率方面转向了生产要素的供给方面。这里的生产要素是指生产活动必须具备的主要因素或生产中必须投入或使用的主要手段,通常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劳动和资本三要素,有的学者还加上企业家的管理才能作为第四要素,有的学者把技术、知识、经济信息也当作生产要素。要素禀赋论的提出,使国际贸易、进出口商品结构和要素价格的研究得以深入发展。同时,对于一国利用资源优势参与国际贸易具有现实意义。因此,在生产性服务贸易出口方面,虽然要素禀赋理论是针对货物贸易提出的,但是对生产性服务贸易同样具有指导作用。

Deardorff(1985)[57]在探讨服务贸易比较优势方面最先运用H-O模型建立了一个“一种商品、一种服务”模型。Deardorff研究和证明了在一定假设条件下,国际贸易理论可以完全解释国际服务贸易;并证明进行自由贸易时,若该国仍按照封闭经济下的价格进行贸易,则该国会出现国际贸易逆差,这个结论意味着一国的商品和服务贸易都服从于比较优势原则。另外,Deardorff还着重强调基于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对服务贸易模式具有决定性作用,他在比较优势理论对服务贸易的适用性问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其现实指导意义在于任何国家在发展服务贸易时,首先需研究本国发展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这是一个国家发展服务贸易的出发点。

S.Djajic与H.Kierzkowki(1989)[58]证明了提升维修服务贸易将影响到耐用消费品贸易,并运用H-O模型来加以说明,各个国家之间的要素禀赋决定了服务贸易的数量及方向,而且各国间的要素禀赋差异决定了服务贸易的竞争性。Melvin(1989)[59]分析服务贸易与要素之间的关系,借助H-O模型得出结论:资本、劳动力禀赋与服务贸易相关,当服务贸易的要素密集度足够大时,可以达到均衡。Burgess(1990)[60]和Jones等人(1990)[61]的研究集中在要素禀赋的作用和服务贸易最终方式的选择问题。他们同是借助特定要素模型分析了服务要素贸易,证明服务贸易的技术优势和要素禀赋决定了服务贸易的收入,可以根据贸易前的服务和要素价格以及国内外的技术水平选择服务贸易的最终方式。Falvey与Gemmell(1991)[62]的分析结果发现发达国家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服务上的相对价格低,具有比较优势,而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优势体现在劳动密集型服务上的相对价格低。从而得出结论:服务贸易产生的基础是服务价格差异,而这种价格差异是由各国的要素禀赋上的不同所导致的。

要素禀赋理论的应用不仅仅局限在研究服务贸易的领域问题上,同时也被学者们应用到知识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的服务贸易中,也就是要素禀赋理论也适用于生产性服务贸易。因此在贸易往来中,我国应该根据本国的资源禀赋情况,并结合产业结构特征,合理调整出口结构,发展生产性服务贸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