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菜篮子和钱袋子

菜篮子和钱袋子

时间:2022-07-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人民币升值会直接影响我国进出口商品的价格,进而影响进出口商品的数量,从而影响国内商品供求态势,引起价格调整。这就造成了相对国内商品或资产而言,货币供过于求的局面,这是人民币升值造成物价上涨的祸根。2011年全年的通胀率接近6%,而人民币汇率全年大约上涨了7%。这个现象被人们称为人民币的“内贬外升”。

人民币升值会直接影响我国进出口商品的价格,进而影响进出口商品的数量,从而影响国内商品供求态势,引起价格调整。进一步会影响到国内生产和消费的扩张或下降,并最终影响到生产者、消费者和政府的收入和福利水平。

自从2005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之后,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国际资本加速进入我国,我国外汇储备持续高速增长,国内出现了明显的流动性过剩。在这种背景下,从2007年年初开始我国的CPI逐步攀升,从2007年下半年到2008年上半年,我国出现了比较明显的通货膨胀现象(见图1-4),我国央行连续10余次提高存贷款利率来抑制通胀。自2009年底开始,随着应对金融危机之后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通货膨胀又有抬头之势。

图1-4 PPI和CPI波动图

一国的货币供给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适应国内商品流通需要而发行的货币。一部分是作为外汇储备保证金而发行的货币。当人们预期人民币会升值,并且在资本项目受到政府管制的情况下,本币资产缺乏购买外汇资产的意愿,因此,对应于外汇储备而被迫发行的人民币也将参与国内商品的购买和投资。这就造成了相对国内商品或资产而言,货币供过于求的局面,这是人民币升值造成物价上涨的祸根。

2011年全年的通胀率接近6%,而人民币汇率全年大约上涨了7%。按照传统的经济学理论,5%的CPI水平是一个显著通胀的标志,也代表着人民币的贬值,但人民币在同年却同时对美元大幅度升值,人民币对外名义汇率的升值和通胀造成的对内贬值的局面同时共存,使得人民币账面上的“钱袋子”很沉,但手里实际购买的“菜蓝子”却很轻。这个现象被人们称为人民币的“内贬外升”。

从理论上讲,人民币升值可以有效抑制通货膨胀,这主要是基于本币升值具有通货紧缩效应。一般而言,一国货币升值,可以导致进口商品价格下降,使国内物价水平降低;同时国内产品价格相对国外同类产品价格有所提高,导致出口下降,国内出口需求降低可以使国内物价水平下降;进口商品增加,出口商品减少,贸易顺差降低,还可以减轻外汇占款的压力

但实际情况是,国内与国外产品很难实现完全替代,人民币升值所起到的作用,不仅不会降低国内通胀的压力,反而会起到一个助推物价上涨的效果,因为想通过人民币升值解决国内通胀需要有两大前提:一是进口产品一定要与国内价格涨幅比较大的产品有较强的替代效应;二是升值所带来的进口产品降价幅度一定要大于国内同类产品的涨价幅度。在商品进口贸易中,存在着资源品进口垄断和消费品税收的管制,这会变相提高进口商品价格,可能即使升值也不能使国内物价水平下降多少。反而是人民币持续升值的预期,诱发国际资本大量流入,使得外汇占款增加,引发基础货币大量投放,这会加大物价上涨的压力。拿弗里德曼的一句经典名言来说:通胀无论如何皆是货币现象。

所以人民币升值可以遏制通胀这种理论在实践中并未得到确切的印证,我国廉价的人工成本,使得价格低廉的制成品,在国际市场上存在着旺盛的需求,除非我们加大进口,否则贸易顺差实际上难以有效缩小。此外,很多企业的生产计划是提前制定的,在短期内很难改变,并且出口模式也存在刚性,不会因为汇率的变化而及时调整,所以对出口下降的影响也不显著。

2005年7月汇改以来至2011年11月初,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已超30%,对欧元汇率累计升值约21%。虽然说人民币升值可以减缓输入性通胀压力的好处,但在很大程度上被一些拥有进口权的国有企业和消费品税收的征收所抵消了。

要理解与传统经济学理论相左的人民币“外升内贬”现象,可以从全球化的视角来分析。在二战后长达近50年的冷战时期,国际格局的主体是东西方围绕意识形态对立所形成的军事对立与经济隔绝,东西方的对立阻断了南北国家的经济融合,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与价格体系长期隔绝,两种价格体系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

不过,伴随着冷战结束,阻碍资本与贸易在全球范围内流动的政治堤坝随之崩溃,被隔绝了几十年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产生的生产要素价格鸿沟呈现在世界各国面前。由于生产要素价格悬殊,只要对发展中国家进行资本与技术转移,发达国家的产业资本就可以获得在本国生产中所无法获得的巨大利润,所以就引起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新世纪初以来,发达国家的产业资本向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大规模转移,在发达国家出现长期持续拉大贸易逆差的同时,类似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出现持续扩大的贸易顺差。通过资本与贸易在全球范围内的重新配置,发展中国家外部貌似自动生成了一个不断增长的巨大需求,不断拉升着发展中国家的生产要素与商品价格,使发展中国家发生较明显通货膨胀,表现为本币的“内贬”。

发展中国家的汇率调整到与发达国家相平齐的标准,绝非数年之功。两者之间从低到高有几十倍的上升空间,以百分数来度量就是百分之几千,而汇率的年度变动一般在百分之十以内,所以如果发展中国家的汇率年提升率在百分之十以内,要经历二三十年才能抬升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因此在未来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发展中国家的货币在发生“内贬”的时候,就不会改变其所具有的贸易强势,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中国会在人民币“内贬”的同时,也出现“外升”现象。

发展中国家制造业的技术基础相对落后,还不具备承接这类产业转移的条件,但是中国在本轮经济增长中基础工业的实力明显增强,重加工业的技术进步也在显著提速,这表现在中国的钢铁已经在大量出口,而机器设备的数控化率也上升到了40%,并且正在以年均五六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与发达国家60%的数控化率已经是咫尺之遥了。

伴随着发达国家向中国大规模转移重工业的高潮的到来,一定会使中国在利用外资和外部需求增长方面,比以往时候规模更大。因此在未来十年内,在更巨大的外部需求拉动下,不仅中国的经济增长可能会长期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上,通胀率和人民币升值的幅度也会超过以前,人民币“内贬外升”的现象也会更明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