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国家因此次金融危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原有的世界格局中欧美国家唱主角,工业、贸易处于领先优势,而今天该优势大幅降低。美国财政、贸易为双赤字,百姓也债台高筑,欧洲福利国家主权债务危机此起彼伏,日本经济长期停滞不前,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感下降,于是资本主义向何处去成为探讨的问题。
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钱文荣对此总结为:对资本主义何处去的探讨主要集中在以下3个问题[2]上。
第一,金融危机是否预示经济自由化终结?在这个问题上存在两种对立的观点。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加里·贝克尔和凯文·墨菲两人联合撰写的《勿让金融危机葬送资本主义》一文坚持认为,“一个以资本主义为主要特征的世界仍是人类的唯一选择”,但文章流露出对资本主义前途的担忧。另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佛大学教授阿马蒂亚·森(印度人)则认为,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没有认为纯市场机制可以独立实现出色的运作”。他认为,只有多种体制发展经济才能促进社会公平,在促进社会公平方面,市场失败是必然的。
第二,资本主义模式之争。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自由市场经济和社会市场经济模式之争。以法国总统萨科齐和德国总理默克尔为代表的欧盟国家批判美国式的放任的自由资本主义。②欧美模式与亚洲模式之争。
第三,未来资本主义是怎样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虽很热烈,但《金融时报》的系列文章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但基本上有3点共识:①当前这场危机虽然使资本主义体系受到破坏,但该体系不会消失,然而必须改革,甚至将来可能会改变它存在的形式。②必须加强对经济运营尤其是金融体制的监管。③必须促进社会公平和公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