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湖南省金融资源配置的现状

湖南省金融资源配置的现状

时间:2022-07-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金融资源配置的区域分布不均衡区域金融资源配置总量是分析区域间金融资源配置差异的基础性指标,是判断区域间金融发展差异程度的重要依据。

一、金融资源配置的区域分布不均衡

区域金融资源配置总量是分析区域间金融资源配置差异的基础性指标,是判断区域间金融发展差异程度的重要依据。衡量区域金融资源配置总量差异的指标主要有居民储蓄总量和金融机构贷款余额。

居民储蓄总量是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金融机构从事金融活动最为重要的基础之一,也是反映区域经济金融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湖南省居民储蓄总量从1996年末的1074.3亿元增长到2013年末的14784.5亿元,反映了总量规模和经济迅速发展,但是省内各地区间发展的差异也十分明显。

表2-1 湖南省2013年各经济区金融资源配置总体差异(亿元)

续表2-1

居民储蓄量反映金融机构吸纳资金的能力,表2-1中五大经济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2013年湘东北经济区居民储蓄量明显高出大湘西经济区,而湘东北经济区的金融机构的存款额是大湘西经济区的6倍多,是排在其后的大湘南经济区的2.8倍。各地级市之间的差距也十分悬殊,2013年长沙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10148.76亿元,而湘西州只有629.20亿元,是长沙市的1/16,相对较好的衡阳市2013年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也只有2104.53亿元,仅是长沙市的1/5。在资金的运用方面,各经济区也存在很明显的差异。在表2-1中,2013年金融机构贷款余额最多的湘东北经济区比最少的大湘西经济区多出10400.24亿元,比仅少于湘东北经济区的大湘南经济区多出9421.84亿元,可见其差距很大;各地级市之间也是差距悬殊,2013年长沙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9633.02亿元,而湘西州只有259.20亿元,相差9373.82亿元,相对较好的湘潭市也只有997.40亿元,仅仅是长沙市的1/10左右。不管是经济区之间还是各地级市之间,差距非常显著。

可见,相对发达的地区如湘东北经济区在金融资源的配置上占有很大的规模优势,使得该地区金融发展带动经济发展的动力更大,支持的力度也更大。而在相对落后的经济区如大湘西经济区在资金来源上严重不足,差距明显,金融发展并不能满足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金融资源配置的严重缺乏制约了该地区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的投放能力,制约了该地区经济的发展。

二、金融资源配置的区域结构不均衡

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对经济结构的调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从现实来看,我国的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并不高,制约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而金融资源配置的结构因素影响着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因此,分析金融资源配置结构有重要的意义。根据已有的研究,这里主要从存贷比指标来讨论金融资源配置结构差异。

一个地区的存贷比很大程度上反应了该地区信贷资金的自给程度,可以直观地表明金融市场的资本造血能力。存贷比是一个相对指标,本书将运用全部金融机构的贷款余额与全部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的比值来反映各地区存贷比的情况。存贷比的变动趋势反映各地区资金流动偏向,是一个地区存款总量转化为在该地区投放的贷款总量的比例。表2-2反映了湖南省各区域和各地级市近十年的存贷比情况。

表2-2 湖南省各区域存贷比(2003—2013年)

续表2-2

由表2-2可知,湘东北经济区的存贷比由2003年的0.92下降到2013年的0.86,虽然2011年存贷比为1.01,但总体趋势还是下降的,下降了0.06,即6个百分点,其中长沙的存贷比一直处于高位,下降的幅度较小,而株洲、湘潭存贷比相对较低,而下降幅度也大些。湘北经济区下降幅度很大,由2003年的0.85下降到0.5,共下降35个百分点,岳阳、常德益阳下降的幅度都很大。大湘南经济区下降的幅度适中,下降了16个百分点,其中衡阳的下降幅度较大,主要是因为该地级市在大湘南经济区中经济相对发达。大湘西经济区的存贷比由2003年的0.80下降到了2013年的0.54,下降了26个百分点,其中的湘西州下降幅度很大,下降了57个百分点,其突出的问题在于该地区经济发展一直处于落后,该地区的资金积累少,存款余额相对较少。湘中经济区相对其他经济区下降的幅度不大,从2003年到2013年下降了7个百分点。由以上分析可得,湘北经济区以及大湘西经济区的存贷比下降幅度大,远远超过其他经济区,其中湘东北经济区下降幅度最少,基本保持稳定。我们结合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存款贷款余额可以得出,湘北经济区和大湘西经济区存贷比下降幅度较大的主要原因在于资金存款余额很少,资金的积累很少,贷款的使用率不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