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信息需求的诊断方法

信息需求的诊断方法

时间:2022-07-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用户职业与担任任务是形成其信息需求的决定性因素。建立用户信息需求模型的目的在于诊断用户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知识量和找到的知识量之间的差别。所以,信息供需双方传递的信息必须符合交互双方的认知结构。因此,实现信息供需双方的交互作用,是诊断用户信息需求必不可少的环节。

用户职业与担任任务是形成其信息需求的决定性因素。即使同一类用户对同一专题的信息需求,在需求内容和特点方面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需求的内容前后总是具有一定的联系。所以,可以利用下述方法诊断用户的信息需求。

1.用户信息需求档案的分析方法

用户信息需求具有前后关联性与需求持续性的特点。用户档案中一般记录有用户的职称、职务、主要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利用文献信息的习惯、信息需求的内容、提供服务的方式、根据提问建构的信息检索的策略以及用户利用文献后的反馈信息。因此,在接受用户信息提问以后,系统地浏览用户档案中记录的相关内容,可以获得通过访谈、座谈或者问卷调查等方法都不能获取的信息。

2.建立用户信息需求的模型方法

用户创新需要的信息总是有目的、有组织地获取的,并且,信息需求的形成与用户所从事的工作岗位、承担的工作责任、参与完成的工作任务和获取的个人利益总是紧密联系的,因此,在研究和揭示用户信息需求内容结构的基础上,建立用户信息需求模型,能够对用户所需要的信息内容做出预测。建立用户信息需求模型的目的在于诊断用户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知识量和找到的知识量之间的差别。建立用户信息需求模型,旨在明确用户信息需求的目标,抓住用户信息需求的本质要素,确定用户信息需求本质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用户信息需求模型,应尽量使用简单易用的方法,如概念模型、图表模型和功能模型等。 由于用户向图书信息机构提出的信息需求只是实际需求的一部分,因此,通过模型的构建,可以全面地展示用户信息需求的内容、动机和目的。

3.构建知识网络的方法

在诊断用户信息需求的过程中,由于信息供需双方各自对专业知识掌握的程度不同,从而会产生知识的匹配问题,即构成信息供需双方各自的知识缺口。与创新活动相关的单一性信息的实际价值不大,只有把各种相关信息整合起来,才能产生创新的构思。这就要求信息机构围绕用户的信息需求,诊断其创新目标,建立起由核心层、关系紧密层、可达环境层三个层面组成的知识互动网络,以便实现跨组织的咨询、知识、人力资源的合作共享,为全体人员学习用户信息需求诊断知识及进行信息交流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一,核心层,是指在机构内部的工作人员之间、部门之间,通过博客、电子邮件等进行正式和非正式的信息交流,以便促进隐性知识的共享和创新信息的有向传递,提高相互间的信任感和对工作目标的认同感。

第二,关系紧密层,是指相关信息机构之间开展的知识互动,包括信息咨询机构、相关的信息用户等。通过信息互动与合作,拓宽对相关用户专业信息需求的认知面和深度,获取诊断用户信息需求必需的知识,进而通过知识信息,共享实现准确诊断用户信息需求的目标。

第三,可达环境层,是指与信息机构外部非直接关联环境之间的知识互动网络。该层面包括公共服务机构、专业服务机构(相关的咨询机构、科学研究机构)、政府部门、新闻媒介机构等。与这些机构的信息互动,可以获取大量与用户信息需求相关的政策信息、标准信息以及市场和技术动态信息。

第四,构建信息供需交互的桥梁。信息工作者开展信息供需双方的交互活动,旨在通过对话方式,了解和识别用户心中出现的不知道的内容,帮助他们界定信息需求的相应文献主题。所以,信息供需双方传递的信息必须符合交互双方的认知结构。即使在用户方积极传递信息的条件下,如果缺少信息供方主动的同化作用,这种信息传递也将是无效的。而双方主动的同化作用是以适当的运算结构为前提的,即只有当用户方传递的信息可以引起供方的积极反应时,才能有效地被供方所同化。因此,实现信息供需双方的交互作用,是诊断用户信息需求必不可少的环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