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电信运营业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环境建设

中国电信运营业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环境建设

时间:2022-07-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011年6月6日,国务院三网融合协调小组通过了试点方案。2011年7月1日,国务院正式对外公布首批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名单。三网融合主要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以及互联网三大网络的融合发展。目前,电信网面临的安全威胁相对较少,整体安全状况良好。

(一) 中国电信运营业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安全

1. 透视互联网信息安全问题

互联网的广泛运用,一方面对加快国民经济发展、推进科技社会进步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另一方面,信息安全问题变得日益突出,信息安全、信息侵权、信息渗透乃至信息犯罪的现象俯拾皆是。

互联网成为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互联网信息发布、传播的自由性、互动性、群体性,使互联网信息很容易扩散,容易发生网络虚拟串联。易被别有用心者利用,以诱导和放大社会矛盾,甚至引发动荡和骚乱。因此,网络舆情极易成为整个社会舆论系统的不稳定因素,对国家和社会造成极大危害。

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互联网的信息依存度高。电子银行、网上炒股、网上交易等的应用,使得互联网已成为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互联网与我国的银行、电力等重要信息系统关联度很高,对经济和金融的安全影响巨大。互联网在促进市场效率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同时,也使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互联网信息系统的依赖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互联网成为不良文化渗透的重要渠道。互联网对我国青少年网民的影响不容忽视。互联网加速了各种文化的传播和相互吸收,同时也使得国家的文化道德、文化准则和价值观念受到冲击。“网络文化殖民”威胁着文化安全。

互联网成为恐怖和犯罪的温床。一是黑客攻击、病毒、垃圾邮件等问题日益严重,互联网成为泄密的重要渠道之一。二是互联网上个人隐私、信息侵权问题严重。三是网络诈骗、暴力、黄赌毒等有害信息在互联网上充斥。互联网成为罪犯隐蔽活动的空间,严重威胁着社会公共安全

分析我国互联网存在信息安全问题的原因,既要从互联网本身的特点出发,也要从我国互联网发展历程着手,更要从我国互联网信息安全的政府监管政策方面进行剖析。

一是近年来我国互联网用户增长迅猛,且WEB2.0新应用层出不穷,个人化、自组织成为互联网各类应用的主流趋势。互联网运用的全社会广泛参与趋势,带来的就是控制权分散管理问题。二是我国互联网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不得不接受发达国家制定的规则和标准,缺乏自主的网络和软件核心技术。三是在互联网信息安全管理体制上,涉及国务院新闻办、工业和信息化部、文化部、公安部等众多部门,多角度的管理体制,很容易产生管理上的盲点。而且部门之间相互协调不够,跨地区协调困难。四是互联网信息仍然存在界定不清、管理观念陈旧的问题。如对网上淫秽色情等不良信息的界定仍然不清晰,使得相关政府部门在监管中出现过度或监管缺失等问题。五是缺乏制度化的保障机制。我国没有从管理制度上建立相应的安全保障机制,缺乏全面的规划,法规规章不完善,缺乏行之有效的安全检查和应对保护制度。[1]

2. 三网融合直面安全挑战

自2010年1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三网融合进程时间表和主要内容以后,我国三网融合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三网融合进程不断加速。

2011年6月6日,国务院三网融合协调小组通过了试点方案。2011年7月1日,国务院正式对外公布首批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名单。

三网融合主要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以及互联网三大网络的融合发展。三网在技术上趋向一致,在网络层面上实现资源共享、互联互通,在业务层面互相交叉、渗透,应用方面使用统一的IP协议。三网融合将打破原有的行业垄断,进一步促进市场竞争,加速资源整合,推进企业转型和改革,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但是,随着网络的不断融合、开放,三网将面临巨大的安全挑战。

(1) 三网融合提出的新要求

三网融合的安全问题主要是指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受到保护,不因偶然的或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或更改,保证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保证网络系统的可用性、稳定性和可控性。网络安全面临的威胁包括设备安全、动力安全、恶意攻击、安全漏洞等,主要保护方式有建立可靠的供电系统、灾备系统、安全防范和预警、应急响应处置等。信息安全是指通过各种安全技术手段,保证网络数据信息不被窃取、篡改、泄露,保证网络信息的完整性、保密性、真实性和可控性。信息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包括: 个人隐私数据的盗用、不良信息的传播等。主要保护方式有: 数字签名、信息加密、有害信息过滤等。

三网融合的安全目标是: 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稳定的网络服务平台,保证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有效预防和处置各种网络安全威胁; 为消费者提供良好的个人隐私保护,保障用户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为消费者提供合法健康的信息内容,有效遏制淫秽、色情等不良信息的网络传播,净化网络空间。

(2) 三网安全挑战现有安全架构

①电信网基本安全情况

目前,影响电信网安全的主要问题是网元设备的安全性问题,例如: 传输设备光缆故障造成通信中断,交换设备故障造成通信瘫痪等。从威胁源头来看,自然灾害等非人为故障是电信网安全的主要威胁。不过,总体来看,由于电信网主要有运营商集中控制管理,整个网络相对比较封闭,用户终端功能也比较单一,难以对运营商侧网络发起有威胁的攻击。目前,电信网面临的安全威胁相对较少,整体安全状况良好。

②广播电视网基本安全情况

广播电视网面临的安全问题主要是网络、设备故障以及非法插播。其中,网络、设备故障受非人为因素影响更多,而对非法插播,各省市广电部门也都采取和各种有效措施,比如有线电视的光缆改造; 选择加密卫星信号源;通过技术手段对广播电视节目实施监控,一旦发现非法插播行为,立即采取应急控制措施等。总体来看,广播电视网的安全性也较高。

③互联网基本安全情况

除自然灾害外,互联网面临更多的人为安全威胁。

在网络安全方面,互联网充斥着大量的恶意代码和各种形式的网络攻击行为,包括木马、漏洞、僵尸网络、拒绝服务攻击、网页篡改、网站钓鱼、网络蠕虫等。出于金钱利益等目的,这些恶意行为日益呈现出商业化和有组织化的趋势,攻击频度和破坏程度不断加大,严重威胁了互联网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同时造成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损失。

在信息安全方面,由于互联网最初追求开放、自由的设计理念,各种应用、业务一直缺乏有效监管,导致目前互联网内容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各种淫秽、色情、暴力、迷信等不良内容泛滥,严重影响了互联网用户的身心健康。

互联网技术架构的先天缺陷,使得互联网的安全保障一直处于相对被动的状态,缺乏有效手段,安全形势十分严峻。

④三网融合后的安全问题

三网融合之后将采用统一的IP协议,而IP协议的固有缺陷将给三网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目前互联网面临的各种安全问题都有可能引入新的三网中。[2]

3. 创新安全服务

作为国民经济基础性、支柱性、先导性产业,同时也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力量,电信业在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世界各国均把电信业作为促进经济发展转型、提升国家长期竞争力的重要驱动力。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加快提升,电信业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日益凸显。这既为中国电信运营业加快发展壮大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对电信运营业的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对于电信业而言,安全一直是一个常话常新的课题。安全,既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对于电信服务而言,消费与安全赋予其更深的内涵和更艰巨的使命。

首先,从电信消费安全自身来看,要想做到健康、安全、绿色、理性的消费,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随着技术进步、产业融合与市场竞争的推动,当前电信消费对象和范围有了极大扩展。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至少包含了终端、网络、软件和信息内容等方面,涉及电信网络运营商、终端厂商、软件服务商、互联网企业等诸多市场供应者。在消费形态上,无形与有形并存、单项与综合并行、自主与被动同在。电信消费安全,至少包含了终端产品使用、网络业务消费、应用服务体验、信息内容传递分享等,具体过程能够做到消费者知情、选择、自主、健康和安全。其次,安全为民、服务民生的内涵与外延不断被丰富。除了电信消费安全自身的要求之外,加强信息安全生产与监管等方面的统筹规划与发展,指导做好重要信息系统、重点领域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管理,确保基础通信网络、互联网等安全稳定运行,全力组织做好重大活动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完善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基础设施等,都是创新推进电信服务的重要突破口与着力点。最后,切实保障网络信息安全,也变得重要而迫切。据统计,2011年底,中国网民数量已超过5亿, 2012年电子商务规模有望突破6万亿元。蓬勃发展的互联网产业,是现实生活的一部分,并不“虚拟”。在网络信息安全方面,政府不该是旁观者,应该在法律、政策、标准制定及监督、检查、执法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政府制定行业标准至关重要,应规范行业安全等级水平,促使企业提高并按照安全水平等级经营。同时,由于网络黑客获利丰厚,投入和风险又低,政府必须通过加大对各类网络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提高网络攻击者的成本,才能起到警示、震慑作用,压制日益猖獗的网络犯罪活动。此外,电信企业要树立长远战略与社会责任,增强责任意识,加大网络信息安全投入力度。虽然提升用户意识是重要而且必须持续开展的工作,但是因为用户就是用户,不是计算机安全专家,因此,电信企业应该树立用户意识,降低安全风险,保护用户利益。网络信息泄露,虽然直接受损的是网络用户,但从长远看,不良企业最终会被唾弃。[3]

面向未来,电信服务不断向前演进,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这些变化不仅影响市场竞争,也会影响到电信服务的各个方面,其中消费者将越来越主导发展。电信服务将实现从大众化到个性化的转变,提升服务水平、保障服务质量需要电信产业链和电信价值网各方共同努力。

(二) 信息与通信产业技术选择对其技术生态环境的作用分析

1. 技术生态环境概念的提出

一般来说,技术与其所在的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联关系。这里的技术生态环境是指所有对技术起作用的技术生态因子构成的总和。技术生态环境是由生态关系组成的环境,是技术及技术体系赖以生存、发展、创新、演化的各种生态因子和生态关系的总和。它也是与技术这个特定主体相联系的相互作用关系空间。

技术生态环境的概念是以技术与其生态环境的关联关系为根本出发点,强调技术与技术生态环境,即技术与技术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整体性,主张技术选择要与技术生态环境相协调,以更好地发挥二者的耦合作用,从而实现技术和技术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

2. 信息与通信产业技术选择对其技术生态环境的影响

(1) 技术的环境属性

技术是有环境属性的,它适合在一定的技术环境内生存与发展,离开适宜环境技术将很难生存,也不会发展。林毅夫等 (2002) 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最具竞争能力的产业/技术结构是由其禀赋结构所决定的,因为不同的产品和技术结构必然与相应的投入结构相一致,而后者则受制于本国的禀赋结构。同样,技术选择也会对技术生态环境演进产生影响,当选择的技术水平处于图6-1中的适宜区或最适区时,选择的技术与当地要素禀赋结构最为匹配适应,这是选择的技术能够有效推动要素禀赋结构的升级; 反之,则会阻碍要素禀赋结构的演进。

图6-1 技术对生态环境因子的耐受性曲线

(2) 有利影响

①提高了技术市场运行效率,提高产业竞争优势

随着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新兴的技术知识市场存在着重大影响。技术知识的可交易性和专用性通过在线交易 (Bto B) 可以得到显著改善。交易成本的降低和密集型技术知识市场增加了专业化范围,有效地提高了该产业技术扩散速度,显著地提升了技术知识自身的产生效率,加快了信息与通信产业技术创新与扩散速度。

先进信息与通信技术的采用使得美国的TPF得到了显著的增长,并因其适宜的相对价格结构而远远超过其直接竞争对手 (日本、德国和法国等),这就使得美国企业重新获取了巨大的竞争优势。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实现了大多数具有生产能力的投入要素相对价格的逐步降低,因此,对竞争优势产生了更为强烈的影响。一方面,它是以总体生产过程效率为基础的; 另一方面,则是以相似的产出结构为特征的持续增量创新波动导致的生产率增长所呈现出来的更加显著的差异性为基础的。美国持续性的经济增长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证实了选择并应用技术水平相对先进的信息与通信技术对技术市场效率的提升作用。

②提升产业技术生态环境的要素禀赋结构

美国信息与通信产业在加快引入新技术速度的同时,工资差异和生产率水平日益增加,这说明了技术与技术生态环境之间具有较强的耦合关系。当选择技术与产业技术生态环境相适应时,该产业能够提供最为充足的最具有生产率要素的供给。对每个技术生态环境和相对价格系统,总是存在着一个较好的技术,采用该技术将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区域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提高区域要素的生产效率。

如果发展中国家选择的技术与其所处的技术生态环境相匹配,即选择了所谓的适宜技术或最优技术,那么,现有技术生态系统的要素禀赋将会为企业技术水平升级、产业和技术结构升级提供物质基础和支持,这时可以以较为低廉的成本来实现技术的升级,反之,成本则高,技术变迁速度也偏慢。因此,遵循由本国或本地区技术生态系统的要素禀赋结构决定的具有比较优势的技术选择与发展战略,不但可以使这些国家的经济获得最大的资本积累速度,而且这些国家还可以通过引进技术来发挥自己的后发优势,并因此获得更高技术变迁速度。在这一过程中,资本积累速度加快可以促进要素禀赋结构的升级,同时,能够促进这些国家以教育发展为核心的人力资本的快速增加。遵循这一发展战略,发展中国家能够取得比发达国家更快速的要素禀赋、技术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并实现收敛。

3. 信息与通信产业技术与技术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

电信业作为一国或地区的基础产业,对现代经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推动作用,其技术可广泛应用不同产业的生产和服务过程,有效地推动了不同区域产业技术的发展。但是,选择的信息与通信产业技术水平应该与当地的技术生态环境要素禀赋结构、开放性、异质性程度相匹配、相一致。选择技术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当地要素禀赋结构升级和经济的发展。

由于现代信息与通信产业技术水平较高,所以,进入这些产业可以获得很高的超额利润,部分发展中国家不顾其要素禀赋条件较低的现状,采取了技术赶超的选择战略,虽在短时间赶上或超过发达国家技术水平,但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日本、韩国、爱尔兰等国家经济发展证明,任何一国或地区都应该积极参与国际贸易中去,尽可能利用外来先进技术来提高本国企业的技术水平,实行闭关锁国的策略来保护本国企业或产业免受影响是行不通的。以信息与通信产业技术为例,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一定要遵循比较优势的技术选择战略,注意选择那些符合本国相关产业技术生态环境要素禀赋结构等方面的适宜技术,努力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提高自身的技术研发能力,来逐渐提高本国企业或产业的技术水平,那种完全依靠外来技术发展本国经济和技术的观点是要不得的。因而,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应该遵循合理的技术选择策略,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应该以低成本选择水平相对落后的适宜技术,而韩国、新加坡、台湾等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就应该选择水平较为先进的技术,以适应其技术生态环境的现状,增加产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加快产业技术变迁速度,推动产业技术生态环境的升级。[4]

(三) 移动互联网时代亟需加强生态系统建设

1. 产业链亟待创新

回顾互联网的发展,已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代是开放性的互联网,所有人看到的内容相同; 第二代是Web2.0,网民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与社区;第三代是个性化互联网,应用越来越多样化,人们在不同的场合下,通过不同的设备和屏幕,获取更多个人感兴趣的个性化内容、服务或娱乐。而中国互联网的发展,第一代、第二代是跟随国外发展,这两个阶段,都产生了一系列的优秀公司和产业领袖。如今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手机、互联网用户人群,能够在个性化互联网创新风潮中引领发展。因此,产业界应该抓住机会,引导未来。

当前,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整个信息产业竞争最为激烈、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我国已经在互联网和移动通信领域有了良好的发展基础,拥有全球第一的移动用户、网络规模; 全球第一的互联网用户与庞大的业务量; 全球第一的终端产能; 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互联网企业; 实力强大的移动网络设备制造商; 排名靠前的网络运营商; 数量众多、具有相当经验和能力的服务提供商。但我国在互联网与移动通信领域的能力需要按照移动互联网发展的趋势和规律进行转化。

2. 开放生态环境是必由之路,移动互联网形成大格局

目前,全球移动互联网用户增长迅速,并逐步超越固定互联网用户规模。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市场将随着智能设备的渗透、手机网民和移动办公人员的增加以及社交网络等各类应用的流行,在消费者和企业市场快速升温。要推动移动互联网产业持续、健康的发展,需要各方共建良好的产业生态系统。

随着全球移动和固网宽带战略的提速,运营商在继续升级3G的同时,开始向LTE迈进,加之全球无线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设都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奠定了必要的网络基础。在终端方面,笔记本电脑、上网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的不断演变和发展,让人们很轻松地就能通过个人手持设备,随时随地接入互联网; 在内容方面,SNS、微博、游戏、手机软件应用等需求不断增长,形成前所未有的规模。大力发展移动互联网的条件已经成熟,全球已经进入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黄金时代。移动互联网已成为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人的业务。

随着移动网络性能的不断提高和业务的日渐丰富,移动互联网的大产业格局已经形成,其中涵盖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上网本、笔记本电脑等丰富的终端设备形态,无线广域网和WLAN等多种制式相互补充的网络。这些要素清晰地展现了移动互联网生态环境的特征: 多元、开放、融合、智能。移动互联网会把物联网融合进来,应用特点会从现在以人为中心的沟通,转变为包括人与人之间、人与设备之间、设备与设备之间的全面沟通。届时就能向用户提供从云端到终端的一致体验。云端包含超高性能的计算能力、海量的存储能力、高带宽的网络连接能力,终端则包含多屏幕、多元化的用户终端。

发展应用长尾对移动互联网的随身性和方便性,挖掘互联网原生的开放性、共享性和互动性,将衍生出无限的商机。因为移动互联网是“移动”和“互联网”合二为一,“移动”描述的是它的随身性和方便性; “互联网”描述的是它的开放性、共享性、互动性。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的不断拓展,能实现对用户的更为精准、更为贴心、更为舒适的信息服务,也从中衍生出无限的商机。而且,移动互联网摆脱了个人电脑的束缚,将连接扩展到手机、平板电脑、上网本甚至汽车、地铁以及各种信息采集终端和传感器上,移动互联网远远超越了原有互联网的外延。

谁掌握了信息管道、应用分发渠道、位置信息、移动支付这几个基本功能的强势话语权,谁就处于产业价值链的顶端,因为这是实现应用服务最基础的功能,其他所有的应用、内容都是基于这四个基础功能衍生和发展而来的。移动互联网的参与者和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运营商、应用开发商、互联网公司、软件公司、设备提供商、终端制造商等。可以说,移动互联网参与者会更多,应用会更加丰富,会更进一步细分,会根据用户及行业产生出不可估量的细分应用、个性化应用。移动互联网应用的长尾会越来越长,整体价值会越来越高,面向的客户会越来越小众化,越来越注重创意,清晰而明确地满足用户某一个点的需求。运营商的价值会更多地体现在各种行业解决方案上,与软件厂商、行业SP进行合作。

目前,我国缺乏市场主导的自主终端软件平台,成为限制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发展的主要瓶颈。因此,我国相关部门须制定灵活的策略: 面对终端与网络服务紧耦合的应用,可借助本地内容带动应用突破,以丰富的增值服务吸引用户; 布局相应的跨平台应用环境、客户端、显示优化技术,鼓励运营商、互联网厂商根据业务发展需求进行深度定制,以提高业务部署的主动性; 面对终端与网络服务松耦合的业务,如SNS、移动IM等应用,主要的突破点在于引导本土终端厂商和互联网公司合作,进行业务和功能的预装,鼓励本土互联网企业向移动互联网领域加速渗透。

作为我国发展移动互联网产业的主导力量,运营商应具有全球视野,打破花园围墙,构建业务创新发展模式,充分发挥移动网络的核心优势,探索新业务与新模式,形成领先的技术与标准。同时协调我国产业各方力量,推动我国终端平台体系的自主创新,形成对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关键掌控能力。操作系统与国外差距巨大,亟待突破,我国应积极构建高性能应用环境,聚集产业链力量,逐步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基于应用层平台的全新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生态体系,在智能终端硬件平台方面,移动终端核心技术缺失,终端硬件技术的自主突破刻不容缓,国家应该集中力量攻关,注重芯片与整机的协同研发。[5]

[1] 彭章燕. 信息安全呼唤有效监管[J]. 中国电信业,2011 (1): 58~59

[2] 张晓栋. 三网融合直面安全挑战[J]. 中国电信业,2011 (1): 60~61

[3] 慕名. 我为安全忙[J]. 中国电信业,2012 (03): 14~15

[4] 鞠晓伟,赵树宽. 信息与通信产业技术选择对其技术生态环境的作用分析[J]. 现代情报, 2007 (7): 5~7

[5] 郑大勇. 移动互联网需构建生态系统[J]. 中国电信业,2011 (09): 42~4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