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实现削减煤炭消费量与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实证研究

实现削减煤炭消费量与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实证研究

时间:2023-07-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削减煤炭消费量是河北治污染、调结构的一项重要内容。

削减煤炭消费量是河北治污染、调结构的一项重要内容。为确保实现煤炭削减计划,同时保持经济平稳增长,提高削煤方案的科学性和精细化水平,结合2014年前三季度实际削煤情况,运用投入产出技术就煤炭削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实证分析,对2015年降煤耗稳增长工作提出建议。

一、前三季度实际削减煤炭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测算

2014年以来,全省节能削煤和化解钢铁等过剩产能工作深入推进,煤炭消费量明显下降,削煤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煤炭消费量19693万吨,同比下降8.7%,比2012年同期减少了1117万吨。由于规模以上工业煤炭消费量占全省煤炭消费90%左右,工业领域煤炭消费量持续下降,为完成全省削煤1500万吨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削煤行业多为工业主导行业,削减煤炭对全省经济影响很大。为更好地实现稳增长、调结构、治污染的目标,保持全省经济协调发展,我们运用投入产出技术,对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分行业实际削煤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初步测算。

测算使用的投入产出模型为:X=(I-A)-1*Y。其中:X为总产出,(I-A)-1为列昂惕夫逆矩阵,I为单位矩阵,A为直接消耗系数矩阵,Y为最终使用。

测算步骤是:第一步,将削煤行业的削煤实物量与当年煤价相乘得到削煤价值量123.57亿元作为削煤行业中间投入;第二步,根据投入产出模型,利用削煤行业对煤炭的直接消耗系数、中间投入结构、中间投入与总产出矩阵,计算得到削煤后削煤行业减少的产出量2078.05亿元;第三步,利用减少的产出量乘以削煤行业的增加值率得到削煤行业减少的现价增加值462.84亿元;第四步,利用减少的现价增加值除以累计价格指数得到削煤行业减少的可比价增加值416.28亿元;第五步,利用减少的可比价增加值计算削煤后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影响,削煤行业增加值平均增速回落6.96个百分点,影响工业增加值增速回落3.1个百分点,影响2014年全省GDP增速回落1.53个百分点。分行业看,煤炭削减量较大的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等行业,增加值分别减少24.62亿元、42.93亿元、22.43亿元、9.43亿元,193.34亿元和10.9亿元,增加值增速分别回落7.6、4.0、6.9、2.5、9.6、1.8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煤炭削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注:上表为规模以上工业削煤数据,对经济增长影响测算限于削煤5万吨以上的行业。

二、削煤行业优化方案的测算

在确保完成削煤任务又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前提下,着眼科学合理地制定2015年削煤方案,利用能源平衡表和投入产出技术,对前三季度削煤进行优化测算。

(一)重点削煤行业的优化选择

1.选择单位增加值煤炭消费量高的行业作为削煤行业。单位增加值煤炭消费量在全省工业行业中排前六位的行业是: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单位增加值煤炭消费量为17.435吨/万元,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12.583吨/万元,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1.868吨/万元,煤炭开采和洗选业8.628吨/万元,非金属矿物制品业2.106吨/万元,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1.735吨/万元。

2.选择煤炭消费量高的行业作为削煤行业。2013年能源消耗平衡表显示,煤炭消费量排前六位的行业依次为: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耗煤11016万吨,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5972万吨,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5169万吨,煤炭开采和洗选业4063万吨,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254万吨,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1095万吨,分别占全部工业煤炭消费量的34.8%、18.8%、16.3%、12.8%、4.0%、3.5%,以上六个行业集中了全省95.5%的工业耗煤和90.1%的全社会耗煤。

3.选择对煤炭直接消耗系数大、增加值率低的行业。煤炭直接消耗系数是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对煤炭直接消耗强度的重要指标,是确立削煤行业的重要依据。增加值率低的行业在产出一定,煤炭直接消耗系数越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相对较小。利用投入产出表计算出对煤炭的直接消耗系数较高,且增加值率较低的主要有火力发电,炼焦,炼铁,炼钢,钢压延加工,烟煤和无烟煤开采洗选,水泥、石灰和石膏制造,平板玻璃制造,砖瓦、石材等其他建筑材料制造,基础化学原料制造、肥料制造等投入产出产品部门,与利用单位增加值煤耗和能源平衡表确定的高耗煤行业基本吻合,只增加了砖瓦、石材等其他建筑材料制造业(主要是建筑陶瓷制品制造行业),涉及砖、陶瓷等主要高耗煤产品。这些部门对煤炭的中间投入总量占全省的88.3%。

根据上述三个方面综合分析,筛选出以下行业作为重点削煤对象: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中的炼焦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中的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及肥料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中的水泥、石灰和石膏制造业和玻璃及玻璃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中的炼铁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中的火力发电。以上行业大类可以细划为10个工业行业小类:火力发电、炼焦、炼铁、炼钢、钢压延加工、烟煤和无烟煤开采洗选、水泥制造、平板玻璃制造、无机碱制造、肥料制造等,其主要耗煤产品有火力发电量、焦炭、生铁、粗钢、钢材、煤炭、水泥熟料、水泥、平板玻璃、纯碱、烧碱、合成氨、氮肥等。这些产品耗煤均在10个工业行业小类中比重最高,合计占全省全社会耗煤量的92.6%。

2013年主要高耗煤行业小类占所在大类比重及耗煤水平

(二)削煤优化方案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测算

利用优化方案对前三季度削煤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测算,从测算结果看,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削煤行业煤炭削减使增加值减少量为277.33亿元,削煤行业增加值平均增速回落5.7个百分点,影响工业增加值增速回落1.88个百分点,影响2014年全年全省GDP增速回落0.9个百分点。与前三季度实际削煤对经济增长影响程度相比,优化后的削煤方案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小:一是增加值减少量小,增加值比前三季度实际削煤减少149.51亿元;二是增加值增速回落幅度减小,削煤行业增加值平均增速比实际削煤行业少降低1.26个百分点,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水泥制造、玻璃及玻璃制品制造业、炼铁和炼钢、火力发电、基础化学原料制造、肥料制造增加值增速分别回落7.9、2.7、2.2、8.9、2.56、1.7和0.34个百分点。三是对经济增长影响减小,对全年工业增加值增速和GDP增速的影响,分别比实际削煤低1.22和0.63个百分点。

三、对2015年降煤耗、稳增长工作的建议

通过前三季度削煤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测算和优化削煤方案的实证研究,为确保完成削煤任务又保持经济平稳增长,提出以下建议。

(一)扩展削煤行业,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加强政策引导,推动削煤工作深入开展

1.适度扩展煤炭压减范围。对照投入产出技术确定的煤耗高、增加值率低的行业产品,结合优化方案对比测算结果,在省政府既定压减行业产品的基础上,2015年削煤工作应适度扩展煤炭压减的行业产品。由计划压煤的煤炭、水泥、玻璃、火力发电、炼铁和炼钢等5种产品扩展到焦炭,砖瓦、石材等建材产品,纯碱、烧碱、化肥等产品,既抓好国家要求化解产能的产品,又突出河北削煤工作特点,同时减缓压煤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2.提高高耗煤产品省外输入比重。从投入产出资料看,煤炭中间使用量居前列的是火电、焦炭、洗煤、钢铁、水泥等产品。应适当减少这些高耗煤产品生产,特别是生铁、焦炭要减少本省产量,提高省外输入比重和规模。加大外购电比例,严控新上火力发电企业,统筹省内发电能力,科学调度,结合削煤任务减少本省发电量。

3.积极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在削减煤炭的同时,应加大能源替代供应,改善“一煤独大”的消费结构,保障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强天然气资源保障,加快管网和调控储气设备建设,协调三大油气央企,增加对河北天然气气源供应,积极稳妥推进煤改气、煤改电工作。加快风力发电、光伏发电、核电等行业发展。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建设洁净煤加工配送体系,加快治理燃煤散烧。

4.强化政策引导和监测预警。全面落实目标责任,及早分解下达2015年削煤计划,按照工程削煤量与煤炭消费总量双重控制的原则,将任务分解到各市、县(市、区)和重点企业。加大对重点区域的督导检查,突出抓好省会、环首都城市、耗煤大市以及50个重点耗煤县(市、区)。建立全省煤炭消费定期通报制度,对削煤完成进度滞后的地区实施预警通报。

(二)大力发展非(低)耗煤产业,以调整结构降煤耗,保持经济平稳增长

1.进一步调整工业行业结构,加快发展符合产业政策的食品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等非(低)耗煤行业。根据投入产出技术测算,这些行业煤耗低,污染小,对煤炭的直接消耗系数较低,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都较高,对其他部门的拉动作用大,需求感应程度强,能有效保持工业的平稳增长,缓解削煤造成的经济下行压力,进而稳定整体经济运行,是加快全省工业发展的重要行业。

2.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应加快发展影响力系数较大的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邮政业,保险业,其他服务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行业;感应度系数较高的交通运输和仓储业,货币金融服务,租赁和商务服务,批发和零售业等行业。这些行业均是非耗煤行业,对其他行业的发展关联辐射作用大,在结构调整期能够克服削煤对经济的不利影响,是应优先发展的行业。

(三)优化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进一步推动传统行业的改造升级

一是大力推进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优化资源配置,以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结构节能。二是加快钢铁、石化、建材等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延伸产业链,谋划新型产品,有保有控实现经济发展与节能削煤的均衡。三是大力推广节能新技术,加大对传统高耗煤行业的技术改造投资力度,积极开展节能重点工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课题组组长:郭洪波            

课题组副组长:周运凯            

课题组成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张永立 张宇杰 张向新 郭胜平

       康玉林 解一平 魏晓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