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人民币国际化是大国崛起的要求

人民币国际化是大国崛起的要求

时间:2022-07-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虽然在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全球政治经济中的影响力不断扩展。(一)人民币国际化是我国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战略出发点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国际货币体系进入牙买加体系。(二)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增强我国货币政策调控的主动权本国货币具备国际化地位将强化货币发行当局政策调控的主动权。

虽然在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全球政治经济中的影响力不断扩展。但长期以来,人民币仍然游离于主要国际货币体系之外,大宗商品国际贸易无一使用人民币定价,人民币在国际结算的市场份额与泰铢相当,在各国官方外汇储备中占据的份额微乎。任何一个大国都不能接受本国货币长期处于这样的边缘化地位,随着国际经济金融格局的变化,人民币走出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越来越强烈。

(一)人民币国际化是我国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战略出发点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国际货币体系进入牙买加体系。这一体系的缺陷在于,国际货币发行当局各自为政,没有动力和义务去维持国际货币的稳定,容易导致市场无序;优点在于,该体系是开放竞争的,包括人民币在内的任何一种货币都可以着眼于自身实际,通过货币竞争提升国际地位,实现某种程度的国际化。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国际社会围绕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争论如火如荼,在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理论研究和舆论准备中,我国的角色引人瞩目。2009年3月,人民银行网站出人意料地发表了题为“改革国际货币体系、创造超主权储备货币”的署名文章,提出了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SDR)基础上构建超主权储备货币的设想,一时间广为流传。对此我们认为,作为职能完善的货币,超主权储备货币缺乏可持续的发行基础,摆脱不了主权货币的竞争,类似“特里芬难题”依然存在,因而不构成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主要方向。作为理论探讨,我国提出超主权储备货币这一观点的原因,一是不涉及人民币的国际地位问题,更容易为国际社会所接受;二是没有直接针对美元,回避了与美元的正面冲突;三是如能将我国外汇储备中的美元资产部分转为超主权储备货币,可降低我国外汇储备贬值风险,同时减少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冲击。站在我国立场看,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实现国际货币格局与经济格局更好的匹配;有利于强化国际货币竞争、抑制原主导国家滥用货币政策的冲动;有利于为国际市场提供更为多样化的选择,降低全球交易费用,应该成为我国推进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基本战略出发点。

(二)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增强我国货币政策调控的主动权

本国货币具备国际化地位将强化货币发行当局政策调控的主动权。当发行国货币政策进入扩张时期,其他经济体货币当局会在一定程度上追随货币扩张政策,从而放大政策效应;反之,当货币政策进入收缩期,其他经济体也不得不采取相应举措顺势操作,避免受到紧缩效应影响。如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全球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都受到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影响,都不得不在某种程度上做出反应,以避免热钱流入和货币被动升值。

从我国情况看,多年来,外汇储备快速增加不断形成新增外汇占款,虽经央票冲销环节,但仍构成货币被动投放的主要来源,货币政策独立性深受影响。境内外利差和流动性状况变化引发的热钱流出入,更是构成影响国内金融市场稳定的重要因素。由于发展阶段、经济周期、金融市场结构差异等方面原因,我国货币政策的政策目标、机制和要求不同于其他国家,需要自己的政策节奏和力度。虽然人民币国际化解决不了我们货币金融调控面临的所有问题,但货币国际化后,我国货币当局将获得新的工具和渠道,可以通过灵活组合利率汇率政策及资本项目流出入监管措施,灵活管理境内流动性,从而更好地满足货币政策调控的需要。

(三)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部分对冲外汇储备损失

理论上,布雷顿森林体系之后,非储备货币发行国一方面可以通过经常项目顺差渠道积累储备,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资本项目渠道获得融资,因此积累国际储备的必要性应该有所降低。然而,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储备总量不但没有下降,反而大幅度上升,基于国际储备的全球金融利益再分配规模越来越大、格局越来越不公平。

作为全球最大外汇储备国,储备货币不稳定对我国利益的侵害尤为严重。一是美元通胀导致我国储备资产的实际购买力不断下降;二是在央行资产负债表中,外汇储备资产对应本币负债,人民币长期升值必然带来央行资产负债账面损失;三是被动持有主权债务高风险国家债务,存在违约风险;四是主要储备货币之间比价关系无序变动,外汇储备资产管理中的币种选择面临困难。从国内看,这一损失的根源在于资本管制和汇率形成机制,正是这些管制措施使得市场主体将外汇资产损失的包袱甩给货币当局,政府替市场承担了损失。但从国际看,过度依赖美元储备地位,仍是问题的根源。人民币国际化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外汇储备问题,但人民币大量为境外持有,同样可能获得铸币税收入;围绕铸币税及其他收益,我国可以形成新的对外货币金融利益格局,部分对冲美元储备带来的损失。

(四)国际货币乱局要求我们适时推动人民币走出去

2008年的金融危机充分暴露了发达经济体金融体系的内在缺陷和美元“一股独大”蕴含的风险。发达经济体货币当局完全着眼于国内经济,连续推出多轮量化宽松政策,引起国际社会对国际货币体系稳定性的普遍担忧。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虽然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异常强烈,但基本没有取得值得关注的进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主导国家股权投票权让渡非常有限,各经济体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依旧是纸上谈兵。尽管“世界元”之类超主权货币观点一度流行,但国际货币体系短期内难以突破主权信用货币充当国际储备货币的格局;未来通过大国主权信用货币竞争、实现国际货币多元化,仍是国际货币体系最主要的改革方向。面对国际货币乱局,俄罗斯、印度等金砖国家纷纷提出本国货币国际化命题,某些国际能源矿产资源出口大国,纷纷提出贸易非美元结算的设想,人民币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货币,没有理由置身事外,国际化应该适时推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