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主要表现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主要表现

时间:2022-07-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社会成员的总收入分配状况1.基尼系数根据世界银行测算,20世纪60年代我国基尼系数大约为0.17~0.18,80年代为0.21~0.27,从2000年开始已越过0.4的警戒线,并逐年上升。收入差距过大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行业差距是中国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地区之间收入差距的扩大意味着区域发展的不平衡,这依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对的突出问题。

(一)社会成员的总收入分配状况

1.基尼系数

根据世界银行测算,20世纪60年代我国基尼系数大约为0.17~0.18,80年代为0.21~0.27,从2000年开始已越过0.4的警戒线,并逐年上升。按照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城乡统一的全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2003年是0.479,此后的几年稳中有升,2008年达到0.491,从2009年开始稍有回落,到2012年的四年间依次为0.490、0.481、0.477和0.474,均超过了世界银行基尼系数的警戒线(0.45)。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也显示,2008年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迅速上升的趋势得到扭转,并逐步降低,但仍处于较高的水平。收入差距过大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从国际比较的视角看,中国已经是收入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了。根据OECD公布的数据,2011年其34个成员国平均基尼系数为0.314。基尼系数最低、收入差距最小的国家是:斯洛文尼亚、丹麦、挪威、捷克、斯洛伐克,基尼系数最高、收入差距最大的国家是:智利、墨西哥、土耳其、美国、以色列。在34个成员国中,有15个国家基尼系数在0.3以下,有16个国家在0.3~0.4之间,只有3个国家在0.4以上。按税前和转移支付前收入计算的基尼系数平均为0.457,比税后基尼系数高0.143。在OECD国家中,税后的收入差距要明显小于税前的收入差距,税收和转移支付的调节对于缩小退休年龄段人群之间的收入差距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

欧盟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欧盟27国基尼系数为0.307,欧元区15国为0.308。基尼系数最低、收入差距最小的国家有:挪威、冰岛、斯洛伐克、瑞典、捷克,基尼系数最高、收入差距最大的国家有:土耳其、保加利亚、葡萄牙、西班牙、希腊。所有国家基尼系数均在0.4以下,有17个国家不到0.3。

世界银行在世界发展指标数据库中公布了发展中国家基尼系数。自2005年以来,基尼系数较低、收入差距较小的国家有:斯洛伐克、白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塞尔维亚等中、东欧国家,不到0.3;基尼系数较高、收入差距较大的国家有:南非、巴西、哥伦比亚、智利、洪都拉斯等非洲和拉美国家,在0.5以上。在5个金砖国家中,南非基尼系数最高,为0.631;巴西次高,为0.547;中国、俄罗斯分别为0.425和0.401;印度最低,在0.4以下。

2.欧西玛指数

据世界银行网站可获得、可对比的数据显示,我国20%的高收入层的收入份额高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和白俄罗斯等转型国家,低于拉美国家和一些非洲国家。而最低的20%的低收入人群收入份额除了与美国水平相当以外,普遍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部分拉美国家和转型国家,高于巴拿马(3.3%)、哥伦比亚(3.2%)、厄瓜多尔(4.1%)等拉美国家。

表2-2 世界主要国家收入分配情况(2010年)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网站。

(二)城乡差距

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依然较大。2001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人均纯收入的比为2.9∶1,到2009年持续扩大到3.33∶1。尽管中央从2006年开始全面取消农业税,不断增加对农民的各项补贴,努力提高农村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但城乡收入比到2012年也仅缩小到3.1∶1。如果再加上城镇居民所享受到的隐形补贴,中国可能属于世界上城乡收入差距最大的国家之列。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是中国收入分配恶化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之一。

城乡收入差距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二元经济”的集中体现,因此理解城乡收入差距需要在发展经济学的框架下进行。行业差距则不仅与经济增长有关,也与经济转型关系紧密(如行政垄断等)。

(三)行业差距

计划经济年代,行业工资水平由政府统一规定,行业间收入差距相对较小,这种相对平等的行业收入分配格局一直延续到了1990年代初。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990年,工资最高的行业(金融保险业)与工资最低的行业(农林牧副渔业)平均工资之比为1.3∶1,行业差距较小。1990年以来,随着市场改革的深化,行业间收入差距的扩大有不断加快的趋势。从金融保险行业与农林牧副渔行业的差异来看,二者的工资差距自1990年以来大幅上升,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1995年达到2.23∶1,2000年为2.63∶1,2005年为4.88∶1,2008年为4.77∶1,2012年为4.2∶1。

行业差距是中国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从行业特征上看,高收入行业或者为垄断行业,或者为知识密集型行业。知识密集型行业的高收入主要是由个人努力程度和能力所决定的,而垄断行业的高收入(如金融、电力等)则主要依靠行业进入管制来获取超额利润,并在此基础上让员工享受高收入、高福利。相比较而言,所有低收入行业(如建筑、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均为高度竞争的传统行业,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这些行业难以获得超额收益。

(四)地区之间收入差距日趋严重

据统计资料,我国东、中、西部的人均收入比由1978年的1.37∶1.18∶1,扩大为2000年的2.42∶1.2∶1。2008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比达到1.51∶1.01∶1,农村居民全年纯收入比为1.88∶1.27∶1[13]。另有学者指出,2000年东部地区人均GDP是中部地区人均GDP的1.98倍,西部地区是中部地区人均GDP的77%。到2010年,东部地区人均GDP是中部地区人均GDP的1.74倍,西部地区是中部地区的80%[14],差距虽有所缩小,但仍然较大。2014年,31个省份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第一的上海(47710元)是排名最后的甘肃(20804元)的近二点三倍。地区差距的产生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地理、产业政策、资源状况等原因。地区之间收入差距的扩大意味着区域发展的不平衡,这依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对的突出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