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年党的十六大报告

年党的十六大报告

时间:2022-07-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此阶段从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至今。2002年,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解决了其他生产要素能不能和怎么样参与收入分配的问题,是我国分配制度改革的重大突破。党的十六大还提出:“我国的分配制度改革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此阶段从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至今。在这一阶段,分配理论取得了巨大的突破。首先,确立了个人收入分配制度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于公平与效率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在促进效率提高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雏形。这一原则的确立意味着个人收入分配将主要遵循市场调节的原则,为个人收入分配的市场化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次是突破了分配领域“姓公姓私”的传统认识,提出和实行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理论和政策。在改革开放以前,受极“左”思想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之上的,因而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无疑是水火不相容的。改革开放以来,这种认识逐步得到改变,按生产要素分配逐步得以确立。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要“鼓励城乡居民储蓄和投资,允许属于个人的资本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规范收入分配,使收入差距趋向合理,防止两极分化。”[3]党的十五大关于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在理论上的新概括,不仅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分配制度改革取得的成果在理论上的总结与创新,并指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收入分配制度进一步改革的目标。

2002年,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解决了其他生产要素能不能和怎么样参与收入分配的问题,是我国分配制度改革的重大突破。党的十六大还提出:“我国的分配制度改革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4]

这指明了今后我国要努力形成的收入分配新格局,即中等收入者占人口的多数,并占有大部分收入和财富的格局。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针对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加强收入分配宏观调节,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2007年党的十七大针对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强调:“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5]

综观转型期收入分配制度的变迁,可以看出,我国分配制度改革的历程是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而逐步展开的,它经历了由平均主义“大锅饭”到打破平均主义,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到贫富分化呼唤新的公平正义分配制度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分配制度的演变,是我国体制改革和经济实践的必然选择,是一个渐进的演变历程,应该肯定分配制度的变迁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增长,同时也带来居民收入的巨大差距和严重的分配不公。因此可以说,我国市场化的分配制度改革既为转型期国家的改革积累了宝贵的、值得借鉴的经验,同时在实践中也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认真反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