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供给侧改革与工匠精神

供给侧改革与工匠精神

时间:2022-07-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时任省长李强在2015年12月17日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的演讲中说:“我相信,看到国人排队购买‘苹果’新产品,去日本抢购小家电,在新西兰抢购奶粉,我们这些或在政府部门工作,或在企业工作,与中国制造密切相关的人,脸是发烫的、心是发慌的。”供给侧改革需要自主创新,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更要有产品质量意识,要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提高供给的质量效益。

时任省长李强在2015年12月17日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的演讲中说:“我相信,看到国人排队购买‘苹果’新产品,去日本抢购小家电,在新西兰抢购奶粉,我们这些或在政府部门工作,或在企业工作,与中国制造密切相关的人,脸是发烫的、心是发慌的。”

省长的讲话的确切中时弊、振聋发聩。全社会都有必要反思,为什么中国是世界第一手机生产大国,可每次苹果出新品,国人“卖肾”也要购买,“果粉”通宵排队,上市初期还要加价?为什么一方面是国产婴儿奶粉销售不畅,甚至出现奶农倒奶的现象,一方面是国人要全世界抢购,以致香港等地要专门出台“限购”这一市场经济下极为罕见的行政限制措施?

奶粉也好,小家电也罢,跑到国外购买本身就很辛苦,拎来拎去,非常不便。能让跨境游客如此执着青睐,总有它的理由,总有其“过人之处”。我相信消费者用脚投票的能力,但我认为更应该看到这种现象背后的实质。我以为,当前国内产能过剩,表面看是需求不足,实际上是供给结构不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一方面已有供给供大于求,出现了严重的生产过剩,另一方面是部分升级换代的需求无法满足,缺乏相应的供给。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与此相适应的是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这是中国政府经济政策导向的重要转变,体现了科学发展的理念。

当前,全球制造业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推动“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发展中国家加快工业化进程。作为全球第一制造大国,中国面临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压制和发展中国家低成本竞争的冲击。近年来,浙江外贸出口受阻、增长乏力,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受到这种双向挤压,导致浙江产品高不成低不就。

提到优质制造,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德国、日本、瑞士等国家的制造业。据有关资料,截至2012年,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为什么这些长寿的企业扎堆出现在这些国家,是一种偶然吗?不值得我们反思吗?

中国的产品质量不如发达国家,我以为尽管原因很多,但是人家做事比我们更严谨、更具有工匠精神也是很重要的。很多人感慨,瑞士这样一个小国,手表为什么能够成为世界公认的奢侈品品牌,获取了超高利润回报。论科技创新能力,能够排在瑞士前面的国家可以列出一打,即便是中国,如果举全国之力,精工制造,生产某一种或一款产品,也不一定输于瑞士,但是为何瑞士表享有如此盛誉?我想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瑞士制表商对每一个零件、每一道工序、每一块手表都精心打磨、专心雕琢,他们用心制造产品的态度就是工匠精神的思维和理念。2006年我在瑞士访问时,中国驻日内瓦世贸组织总部的同志介绍,很多瑞士的钟表匠一辈子都在做同一件事情、同一道工序,已经做到炉火纯青。犹如中国古代传说的庖丁解牛,钟表匠们仅拧各种螺丝就要学习几个月,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追求完美和极致。而这意味着更多的时间和心血投入,耗时长,成本高,因此瑞士表被赋予某种高品质的隐含价值,因而市场价格也会更高。

供给侧改革需要自主创新,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更要有产品质量意识,要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提高供给的质量效益。

中国制造的升级版,期许的是由大变强,以及能够包含更多的创造因素。中国很多企业的产品质量为什么搞不好?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做事缺乏严谨的工匠精神。过去很多年里,中国制造业整体上处于较为低端、粗放的状态,简单的“拿来主义”、“山寨”形象挥之不去。即便是模仿,也往往缺少有创造、有智慧的模仿。对于中国制造目前遇到的困境,方方面面都有共识。从中央政府到微观企业,打造中国制造升级版的愿望也都很强烈。2015年3月2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对落实“中国制造2025”作了部署。

制度、政策等层面的努力,对于提升中国制造的质量大有助益,但这些还都是外在的力量。在竞争的舞台上,真正的主角还是中国制造业的企业家与从业者。中国制造能不能彻底摆脱“山寨”形象,能不能改变“别人吃肉我喝汤”的状况,重任还在这个群体的身上。这就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得不说,目前为止我们企业仍习惯于“短、平、快(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寄希望于快速致富、快速收回投资的心理和行为尤为明显,往往为了短期利益,而忽略产品质量。中国不仅需要大批科研人员,需要大批企业家,也同样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工人。工匠精神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制造出高品质的产品,还可以使企业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今年杭州有一个很火的自媒体项目叫作“酱爆”,杭州的媒体人出于社会责任,花了很大精力,克服种种困难,寻访匠人,发掘匠人,不断向社会推介以前不为世人所知的各类能工巧匠,试图弘扬浙江人文精神的历史底蕴。这些匠人中有传统工艺的传承艺人,有新锐设计师,有精工制造的企业家。最近出的一本册子《杭州匠人》,汇集了41位杰出代表,受到领导重视和社会各界的欢迎,被选送作为在杭州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交流材料,令我颇为欣喜,让我看到了我们这个社会工匠精神回归的希望。我希望并祝愿,在新的一年浙江工匠精神能够强势来袭,能够渗透到浙江制造的全过程,渗透到全民的精神血液中,助推浙江制造转型升级,也让李强省长能够不再为国人抢购国外产品的现象而脸烫心慌。

(本文发表于浙江在线/浙商网/经济评论/2015年12月30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