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我国保险公司进行整合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保险公司进行整合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及存在的问题

时间:2022-07-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对保险公司各类风险和风险状况缺乏全面有效的监管指标,并且目前对保险公司的监管指标大多是静态的,与动态的整合风险管理方法不一致。

一、我国保险公司进行整合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自1978年我国保险公司恢复营业以来,经过不断的开放和交流,保险业已经初步建立起了风险管理体系,但是同国外先进的风险管理体系相比仍然还比较落后。在席卷全球的2008年金融危机中,我国保险业的盈利能力和股价均出现较大程度的下挫,不难看出我国保险业的风险管理能力还较弱,因此在我国实行整合风险管理不仅具有必要性,还具有紧迫性。

首先,整合风险管理代表了世界风险管理未来发展的主流方向,是最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整合风险管理是在总结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发生的一系列破产案例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发生了一系列破产案例,如1995年巴林银行的破产事件等,这些破产案例均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导致它们破产的原因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纯粹风险,还包括财务风险、操作风险等风险。风险来源的多样化,要求风险管理者不能再简单地按照传统风险管理的方法对风险进行隔离管理。整合风险管理正是为了适应风险管理的最新需求发展起来的。据2008年SOA及Towers Waston对全球约200家保险公司主管的调查显示,有65%的保险公司已经将计算经济资本和进行整合风险管理列为其实务操作的一部分,另有18%的保险公司也在逐渐引入中(SOA、Waston,2008)。不难看出,整合风险管理已经成为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未来发展的主流方向,我国保险公司风险管理的方法也应该逐渐由传统风险管理向整合风险管理过渡。

其次,整合风险管理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主要目标,这恰好同保险公司的所有者的目标一致。同被动进行风险管理的传统风险管理方法相比,整合风险管理在进行风险管理时采取更加积极和主动的态度。据Hoyt和Liebenberg(2009)的研究成果,保险公司实行整合风险管理的实际情况与保险公司的企业价值呈现正相关的关系。之所以整合风险管理与企业价值呈现正相关的关系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保险企业价值是由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值决定的,主动进行整合风险管理能够降低企业资产的波动性,因此可以降低折现率从而提高企业价值;运用整合化的风险管理方法可以考虑不同风险之间的相关性,对风险相关性的承认可以降低保险公司风险转移的成本。因此,保险公司进行整合化风险管理实现保险公司的价值最大化,这显然与保险公司所有者的目标是一致的。

最后,整合风险管理有利于提高保险公司的管理能力,提高保险公司的竞争力。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国内市场逐步向外资开放,再加上我国保险市场上的市场主体不断增加,我国保险业面临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如何在充满激烈竞争的市场中生存和获得发展,是摆在我国保险公司面前的一道难关。整合风险管理可以提高保险公司的管理能力,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目的。

二、我国保险公司进行整合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保险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在不断进行改革、开放和对外交流学习的过程中,保险业在风险管理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与此同时,应该看到,无论是与风险管理相关的制度基础、技术平台还是风险管理文化等方面均同世界主要发达保险市场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一)与整合风险管理相关的制度基础还比较薄弱

(1)尚未形成科学、完整的内部风险控制制度,缺乏切实高效的风险管理框架。首先,风险管理框架不够健全,风险管理部门尚未获得足够的独立性,部门内部的职责不够清晰,定位也不明确,无法对同级部门行使风险监控的权利,缺乏高素质的风险分析和监控人员。其次,公司治理结构不够完善,没有进行内部风险控制管理的动力。公司治理架构和制度往往形同虚设,缺乏有效性,没有真正发挥作用。最后,保险公司缺乏具有全面性、严谨性和可操作性的业务管理制度。现行我国保险业业务管理体系还没有做到面向整个保险企业,涵盖所有业务品种和业务流程。正是由于保险公司业务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导致不同部门之间、不同岗位之间职责界限不够明确,各部门不愿意主动地进行管理。另外,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与有效的内部风险监控制度的缺失,使得风险管理缺乏明显的动力效应,严重地阻碍了保险企业进行整合风险管理。

(2)外部监管不够完备,尚未形成系统化、整合化的保险公司风险监管模式。对保险公司各类风险和风险状况缺乏全面有效的监管指标,并且目前对保险公司的监管指标大多是静态的,与动态的整合风险管理方法不一致。

(二)尚未形成完善的整合风险管理技术平台

(1)我国保险公司使用的管理方法还比较落后。目前,我国保险业广泛使用的风险管理方法主要缺点是注重定性方面的分析,不注重定量方面的分析,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另外,我国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部门独立性不强,容易受到行政部门、企业内部等相关因素的影响。

(2)符合现代整合风险管理的基础数据极度缺乏。现代整合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在严格的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经济资本的计量。经济资本的计量需要以充分的历史数据作为基础,通过严密的模型推导得出未来经济条件下风险的变化趋势。虽然我国保险公司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来加强对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并逐步开发和建立了数据管理系统,但是考虑到我国保险公司在此方面起步相对较晚,股份制改造的时间也不长,以及现代整合风险管理技术与保险公司风险管理的历史还不长,现有数据系统不能满足以风险为主体的数据集市需求,还没有建立起庞大高效的计算机处理系统,不能满足各种复杂计量模型中相关参数估计的需求。

(三)整合风险管理理念与保险公司风险文化不匹配

整合风险管理理念需要重新塑造我国保险公司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文化,需要包括对每个部门、每项业务、每项产品和每一个员工的全方位管理理念的更新。整合风险管理理念与现实保险公司风险文化不匹配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第一,由计划经济脱胎而来的我国保险业,受制于传统惯性思维,习惯于行政命令和层层指标分解的方式控制风险敞口,过分关注业务带来的收益而忽视了收益背后潜藏的风险,前瞻性的风险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还远远不够。第二,日常风险管理活动同保险公司的经营活动并未形成有机结合。在保险公司内部,风险管理部门和经营部门是相互隔离的,两者并未形成融合,从而使保险公司内部形成统一的风险管理理念。第三,公司内部人员对整合风险管理工作的认知和掌握程度并不均衡。受制于风险管理人员的匮乏和内部员工风险管理知识的不足,通常总部人员对整合风险管理的认知和掌握程度要高于基层机构人员;综合部门人员的认知和掌握程度会优于其他业务部门人员。第四,并未形成统一的基于风险的绩效考核机制。基于风险的绩效考核机制是目前最完善和最优秀的绩效考核机制,它有利于促使企业员工与保险公司总体经营目标保持一致。但是鉴于各方面的原因,基于风险的绩效考核机制并未在我国财产保险业广泛开展,从而抑制了保险公司风险文化的形成。在以绝对收益作为绩效考核唯一指标的环境下,企业员工为了获得更高收益,不惜开展高风险业务,这显然同整合风险管理理念下的风险管理文化不符。

(四)保险市场长期同资本市场出现脱离

在我国资本市场不够发达的背景下,保险公司长期采用的风险缓释方法是内部风险控制和再保险。内部风险控制可以降低但是不能完全消除风险,为了转移风险,保险公司只能通过再保险的方式转移风险。但是,再保险市场通常是有限的,有些年份,保险公司不能获得足够再保险保障,或者必须通过高价才能获得足够再保险保障,这限制了保险公司风险转移的量。因此,在不能进行巨灾风险证券化的条件下,保险公司只能被迫自留大量的风险,显然,这和整合风险管理的目标不一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