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产业系统循环的运行机制

产业系统循环的运行机制

时间:2022-07-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其次,循环生态工业园区内各主体是以彼此的副产品为交易对象,且一方的副产品是另一方的生产要素。

循环经济产业形成的主要推动力是完善的资源环境价格制度,它能使市场有效地反映资源环境的价值,将环境成本内部化,使得企业实行循环生产模式的成本普遍不会高于传统的生产模式,从而为企业采取循环生产模式和循环产业链的形成提供了前提条件。因此,在产业内循环阶段,循环经济的动力机制首先表现为政府为健全资源环境市场而采取的一系列广义价格手段,促使企业在运营的各个环节采取循环经济的生产模式,如图6-2所示。随着实行循环生产的企业逐步增多,企业在循环生产中出现专业化分工并形成产业链,主要以循环生态工业园的形式存在。

图6-2 经济激励约束机制示意图

循环生态工业园区的循环链条不同于传统垃圾回收产业的产业链关系。传统垃圾回收产业链比较松散,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因此,调节传统垃圾回收产业的市场机制主要是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而循环生态工业园区内的企业相互利用对方的副产品,某一企业的副产品和废弃物是另一企业的原材料。其作用原理是:从供给方来看,企业希望从副产品销售和减少废弃物最终处置成本中受益;从需求方来看,客户就近购买原材料或买进其他企业的副产品进行再利用可降低成本(杨雪峰,2008)。因此,循环生态工业园区内的产业链条联系紧密,更多地依赖于合作而非竞争,所以指导循环生态工业园经济运行的机制主要是合作机制。

循环经济的基本生态学原理是共生原理,循环生态工业园内各主体共生关系的主导机制是园内各主体之间的合作机制。主体之间的合作是基于相互之间的信任,目的是实现共同利益。在此可结合信任来探讨合作机制。Paul S.Adle对市场、科层和信任之间的关系进行的研究表明,存在三种组织形态及其相应的协调机制,分别是:市场采取价格机制、科层采取权威机制、集群采取信任机制。可见,信任在产业集群这种社会经济网络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陈健,2010)。循环生态工业园区内各主体之间的信任是基于信息的沟通、业务的彼此依赖和长期合作的预期,反过来,信任又促进园内主体之间的信息共享和长期合作。

首先,循环生态工业园区副产品的需求企业和供应企业之间需要大量的信息交流。只有某一企业供应副产品的数量、质量、稳定性和连续性方面能满足另一企业生产的要求,才能形成循环链条上的两个节点企业。在循环生态工业园的运行过程中,与副产品、产品、技术等有关的信息必须不断更新才能保证园区的顺利运转。可以说,信息沟通使得企业之间基于相互了解而产生信任,因信任而产生合作。

其次,循环生态工业园区内各主体是以彼此的副产品为交易对象,且一方的副产品是另一方的生产要素。供给方销售副产品不仅可以增加收入,还可以减少废弃物的处理和排放成本,需求方就近购买副产品进行再利用不仅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还可以获得相应的补贴。企业之间在业务上不仅仅是一般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关系,而是更为密切的依赖关系和互惠互利关系。由于双方业务上彼此依赖、互惠互利,园区内各主体之间基于彼此的掣肘而产生信任与合作。

最后,对于循环生态工业园区内各主体来说,要在市场上从无数的企业中寻找到完全满足相关要求的交易伙伴要付出较大的信息成本(杨雪峰,2008)。因此,一旦形成园区内初步的循环产业链条,园内各主体之间都有着长期合作的愿望和预期,从而各主体之间基于重复博弈的考虑而产生信任与合作。

因此,信息沟通使园内各主体基于了解而产生信任和合作,业务上的彼此依赖使园内各主体基于相互掣肘而产生信任与合作,长期合作的预期使园内各主体从重复博弈的角度而产生信任与合作。反过来,信任又促进园内主体之间的信息共享,增进彼此的依赖关系并增强长期合作的预期。因此,园区内的合作机制形成一个自组织机制,支配着园区的顺利运行。

合作机制在循环生态工业园内的支配地位,并未否认园区内仍存在着竞争机制。循环生态工业园内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之间主要是合作关系,但同一节点的不同企业之间也存在竞争关系。由于园区内某个节点的企业与上下游企业在投入、产出及副产品需要方面存在的契合关系,循环生态工业园内同一节点不同企业之间的竞争存在一定程度的技术限制,因此不是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存在多家同一节点技术要求的企业时,竞争机制就会发挥作用,从而可对节点企业的数量进行调整和选择。

综上所述,产业内循环的运行机制是基于修正的市场机制,其中资源环境价格机制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机制发挥着重要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