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整体发展实践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整体发展实践

时间:2022-07-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让更多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并在市场、资源、成本等动机的驱动下实施对外直接投资。我国政府逐步放松对外直接投资政策,推动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3.1.1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阶段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让更多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并在市场、资源、成本等动机的驱动下实施对外直接投资。我国政府逐步放松对外直接投资政策,推动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也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对外投资的发展。

3.1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在全球的地位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从无到有,规模逐渐扩大,在全球和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中的地位逐步提升。

3.1.1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阶段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根据改革开放以来的几个重要时点,可以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分为三个阶段。

(1)探索起步阶段(1982—1991年)。

这一阶段,中国处于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的探索阶段,企业规模小、资金缺乏、经营自主权有限,基本没有对外投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外直接投资决策绝大多数属于政府行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额很小。

(2)大幅波动与调整阶段(1992—2001年)。

中国1992年开始的市场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进程的加快,企业获得了更大的经营自主权,在某些行业取得领先优势的企业(多数属于国有企业),为扩大市场空间,开始有意识地开展或扩大对外直接投资。但是这一阶段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仍未纳入企业的长期生产和经营发展战略,缺乏明确的投资目标和战略定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仍然受到偶然性因素和短期利益目标的驱动。因此,虽然对外直接投资额迅速扩大,但是投资增长呈现“大起大落”特征。

(3)稳步增长阶段(2002年至今)。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一些企业逐渐发展与壮大,扩大生产经营和市场竞争空间的需要,使企业迫切要求对外直接投资。2001年底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为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创造了更加开放、透明的国际环境。早期对外投资实践的经验总结、资本积累和对世界市场的认识,也使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信心不断增强。市场开放、技术进步和运输效率的不断提高,促进国际分工从“产业内分工”向“产品内分工”深化,企业必须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嵌入全球价值链,在全球配置资源中实现收益最大化。中国为加快区域与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技术与产品结构升级,转移落后技术设备与过剩产能,实施“走出去”战略与政策措施,也对这一阶段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迅速和持续增长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3.1.2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地位

如表9-2和表9-3所示,2002—201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年均增速超过43%,2002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最低(仅约25亿美元),到2009年增至这一时期最高值(达688亿美元)。这一时期,2002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在全球的占比最低(仅0.48%),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在全球排名第25位。2009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在全球的占比最高(达4.81%),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在全球名列第5位。200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在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中的占比最低,仅为4.4%;2009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在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中的占比最高,达21.1%。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首次超过了日本和英国等传统对外投资大国,列发展中国家首位。

表9-2 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量

资料来源:UNCTAD,UNCTADstat

表9-3 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在全球的占比(单位:%)

资料来源:UNCTAD,UNCTADstat

截至2010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达2 984.1亿美元,位居全球第17位。如表9-4和表9-5所示,这一时期,截至2003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为332亿美元,在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中的占比最低(仅0.34%),在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中的占比最低(仅3.4%)。截至2011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达3 659.8亿美元,在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中占比最高(达1.73%),在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中的占比最高(达9.9%)。

表9-4 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单位:百万美元)(现值和现汇)

资料来源:UNCTAD,UNCTADstat

表9-5 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在全球的占比(单位:%)

资料来源:UNCTAD,UNCTADstat

3.2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分布

如表9-6所示,亚洲和拉丁美洲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最为集中的地区,2010年,两者分别占总流量的65.3%和15.3%,中国对欧洲、非洲和北美洲的投资流量大幅增加。

表9-6 近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区域分布(单位:%)

资料来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2006—2010)。

截至2010年底,中国在全球178个国家(地区)共有1.6万家境外企业,投资覆盖率达到72.7%,其中对亚洲、非洲地区投资覆盖率分别达90%和85%。如表9-7所示,截至2010年底,亚洲和拉丁美洲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最为集中的地区,分别占总存量的71.9%和13.8%,大洋洲和欧洲是存量增幅最大的地区。对发达国家/地区的投资存量占中国对外投资存量总额的9.4%,较上年增加2个百分点。

表9-7 近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区域分布(单位:%)

资料来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2006—2010)。

3.3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逐步覆盖了国民经济的所有行业类别,集中于知识密集型产业和资源产业。2006—2010年,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采矿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制造业这6个行业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中的占比约90%左右(见表9-8)。

表9-8 近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行业分布(单位:%)

续 表

资料来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2006—2010)。

2010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前10位的行业,累计投资存量3 059.8亿美元,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总额的96.5%。排名前6位的行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存量都超过了100亿美元。其中,有7个行业属于服务业,累计投资存量2 373.5亿美元,在存量总额中的占比达74.9%;1个属于资源行业,累计投资存量446.6亿美元,占比达14.1%;制造业的累计投资存量仅占存量总额的5.6%(见表9-9)。除了房地产业,其他6个服务行业都属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2]。我国的服务贸易长期处于逆差,国际竞争力水平较低,因此中国企业对海外服务业的投资大多带有获取海外技术、渠道和品牌的目的;对海外自然资源的投资,旨在满足国内工业生产的原材料需求;虽然中国被称作“世界工厂”,但是中国制造业本身缺乏所有权优势,因此对外投资成为获取研发和品牌等知识资源的重要途径。

表9-9 近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行业分布(单位:%)

续 表

资料来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2006—2010)。

3.4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长期趋势

根据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长期发展情况,结合全球经济发展趋势和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在整体规模、行业、方式和区域等方面表现出以下长期趋势:

3.4.1 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一方面不少国家为应对经济衰退,在一些领域放宽了对国外资本的限制;另一方面很多国家实施了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国际贸易环境恶化,中国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可规避相关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经济全球化、主要国家经济复苏和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加速了全球价值链的整合,为企业重新在价值链上定位提供了机遇。结合国内外经济形势和中国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需求在未来五年将进一步得到释放,预计“十二五”末期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将超过1 000亿美元。

3.4.2 对外直接投资行业的发展趋势

伴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资源需求持续增长;劳动力和土地等生产成本持续提高,降低了一些地区的投资吸引力;制造能力的提高造成部分产品供大于求;国内激烈的市场竞争也促使一些企业积极到海外寻求市场。因此,能源产业、以成本和资源为导向的部分制造业、以市场为导向的部分服务业,将成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领域。

3.4.3 对外直接投资方式的发展趋势

伴随着中国企业在海外经营中不断积累经验教训,目前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方式更加多样化,绿地投资、租赁、跨国并购、战略联盟联合投资等多种方式并存。其中绿地投资数量最多,租赁较少,跨国并购发展较快。全球金融危机导致部分外国企业的经营难以为继。目前,全球市场需求复苏仍相对缓慢,部分跨国公司或国外本土企业正在寻求资金支持以增强持续经营。而中国企业一方面现金流充裕,一方面对品牌、技术和资源的需求强烈,因此,跨国并购将成为实现双方合作的一种良好方式。

在国内加工能力盈余而上游资源缺乏的行业,一些中国企业为建立稳定的上下游供货渠道,在不寻求企业经营权和控制权的前提下,以低比例参股国外上游企业的形式进行对外投资合作。此外,为了相互借助对方的社会资源,更顺利地进入对方市场,合作双方采取互换股份、相互参股的形式,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投资方式也不断出现。这两种投资合作方式降低了风险,避免了国外敏感企业的经营权和控制权变化而带来的非商业性因素的干扰,有利于实现合作双方的互利共赢。[3]

3.4.4 对外直接投资区域的发展趋势

亚洲和拉丁美洲是中国传统的对外直接投资区域,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分布中仍将处于最重要的地位。在自然资源和市场寻求等动机驱动下,非洲正在吸引着中国越来越多的投资。产业升级等战略发展目标要求企业获取战略资产,因此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的发达国家成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主要区域。

在避税和投资便利化等动机的驱动下,避税天堂将吸引中国越来越多的投资。同时,香港作为中国内地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平台,在融资、海外投资保险、离岸金融业务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中国内地企业仍将继续利用中国香港的便利条件开展全球投资经营,对其投资仍将保持较高的比例。

同时,中国与部分国家/地区签署并实施自贸区协议,特别是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后,部分中国企业有通过自贸区规则输出设备、技术、制造能力的需求,进而促使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投资会出现较快增长。

3.4.5 对外直接投资主体的发展趋势

长期以来,出于监管等方面的考虑,国有企业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中占主导地位。但是伴随着我国政府降低海外直接投资最低限额、放宽外汇管理政策、增加对外投资项目的税收抵补、增加专项国际经济合作资金,民营企业及其他所有制形式企业的数量和对外投资增长速度逐步加快。2010年,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29个国家/地区的3 125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

3.4.6 对外直接投资的绩效发展趋势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体水平还不高,但是近年来经济与社会效益的提升速度不断加快。截至2002年底,中国设立境外中资企业总数累计已达6 960家,当年非金融类境外企业实现销售收入仅772亿美元。到2009年,经核准设立的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累计约13 000家,非金融类境外企业实现销售收入为4 420亿美元,企业存量仅比2002年底增加不到一倍,但销售收入比2002年增长近5倍。据世界银行的估算,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经营情况大体呈“三个三分之一”,即1/3盈利、1/3持平、1/3亏损。中国境外企业在经济效益不断提升的同时,社会效益也逐步得到提升,尤其在促进当地就业方面一直发挥积极作用,2009年中国境外企业纳税就达106亿美元,雇佣外方员工43.8万人;同时中国企业还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支持当地的社区建设,做好各类公益服务。特别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企业本身经营压力财务压力较大,但在开展对外投资经营的同时仍然认真积极履行在当地的社会责任。例如,中冶集团在巴基斯坦为投资项目所在地的人民无偿提供医疗设备及服务、捐助当地的教育等。[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