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宏观非均衡区域及政策选择

宏观非均衡区域及政策选择

时间:2022-07-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宏观非均衡的三大区域凯恩斯失业模型、古典失业模型和抑制性通货膨胀模型既然不过是商品市场和劳动市场均处于非均衡时的三种组合,那么能否用一张图的不同区域来同时表现这三种非均衡状态呢?在反映第一种类型的凯恩斯区域,因为两个市场都是超额供给而需求不足,故应采取传统凯恩斯主义所主张的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等刺激需求的手段。

宏观非均衡的三大区域

凯恩斯失业模型、古典失业模型和抑制性通货膨胀模型既然不过是商品市场和劳动市场均处于非均衡时的三种组合,那么能否用一张图的不同区域来同时表现这三种非均衡状态呢?不同的组合在政策选择上有什么差异呢?

为了研究非均衡的不同组合,就要先研究单个市场的均衡与非均衡状况,而要研究单个市场的均衡与非均衡状况,又要先研究决定单个市场均衡情况的供给与需求力量,而这两个市场供求行为的主体是家庭和企业,所以就要先分析家庭和企业的市场行为。下面的分析就按这一次序来进行。

企业的目的是获得最大利润,它的行为方式是在劳动市场上购买劳动,然后将产品在商品市场销售。为了使利润最大化,它要尽可能少地使用劳动,而尽可能多地生产商品,这两种相反的力量必然有一个最优的选择点。企业购买劳动所考虑的因素主要是真实工资,当真实工资上升时,生产成本将会提高,从而对劳动的需求减少;企业的商品供给也是真实工资的函数,真实工资越高,则成本越高,从而对商品的供给减少。用函数可以将此表示为:Ld=f(W/P)和Ys=f(W/P),并且这两个函数都是减函数。此处的L表示劳动,Y表示商品,W/P表示真实工资,上标s和d表示供给和需求。

家庭在劳动市场售出劳动来获得收入,并用此收入来购买商品,以此来追求效用最大化。它要尽可能少地出售劳动来获取尽可能多的收入,以尽可能多地购买商品,从而也面临一个最优解问题。家庭对商品的需求不仅是真实工资的函数,也是家庭初始财富的函数:真实工资越高,在劳动时间不变条件下收入会增加,导致对商品的需求增加;初始财富越多,对商品的需求也会进一步增加。家庭对劳动的供给也是这两个变量的函数,只不过是真实工资的增函数(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时),是初始财富的减函数:工资越高就越值得多提供一些劳动,初始财富越多则工作的效用和动力会越小。用函数可表示为:Yd=f(W/P,M/P)和Ls=f(W/P,M/P),其中的W/P表示初始财富,其他符号含义不变。

将这两个经济主体对商品和劳动的供求行为结合起来,就可确定单个市场的均衡状况。

图16-3是劳动市场上劳动的供给与需求行为,企业的劳动需求是真实工资的减函数,家庭的劳动供给是真实工资的增函数和初始财富的减函数。当劳动需求不变,家庭的初始财富减少时,劳动供给增加,因为劳动供给函数是初始财富的减函数,从而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它与劳动需求曲线的交点决定了新的均衡点,以及新的均衡点时的真实工资。这种变化反映了初始财富与真实工资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初始财富减少,则真实工资也减少,将这种正相关关系联系起来的就是Ls=Ld的劳动市场均衡路径。这一均衡路径将真实工资—初始财富平面分成了两部分(见图16-4):一是劳动供给等于劳动需求这一均衡路径本身;二是它的左边是劳动供给大于劳动需求即劳动市场的超额供给存在,右边是劳动供给小于劳动需求即劳动市场的超额需求存在。为什么左边是Ls>Ld?因为当真实工资不变时,若初始财富减少,劳动供给会增加,从而供给大于需求;右边的情况同理可推知。

图16-3 劳动市场的供给与需求

图16-4 劳动市场均衡路径

商品市场也类似于劳动市场,图16-5中商品供给曲线是真实工资的减函数(注:因为真实工资越高,即成本越高,因此商品供给会越少,所以此处的供给曲线向下倾斜,不同于常见的供给曲线的形状),商品需求曲线是真实工资和初始财富的增函数。当真实工资不变,随着初始财富的增加,对商品的需求也增加,商品需求曲线向下移动,与商品供给曲线交于一个新的均衡点,并决定此均衡点处的新的真实工资水平。这一变化反映了真实工资和初始财富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将这种负相关关系联系起来的就是Ys=Yd的商品市场均衡路径。这一均衡路径也将真实工资—初始财富平面分成了两部分(见图16-6):一是商品供给等于商品需求这一均衡路径本身;二是它的左边是商品供给大于商品需求即商品市场的超额供给存在,右边是商品供给小于商品需求即商品市场的超额需求存在。为什么左边是Ys>Yd?因为当真实工资不变时,企业的商品供给不变,若初始财富减少,商品需求会减少,从而供给会大于需求;右边的情况同理可推知。

图16-5 商品市场的供给与需求

图16-6 商品市场均衡路径

观察图16-4与图16-6,这两者分别反映了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的非均衡情况,将它们放在一起就可以组合成宏观非均衡的不同类型。

如图16-7所示,两个市场非均衡的组合共有四种类型,这是我们已经熟悉的了。第一种类型(K)是凯恩斯失业理论所反映的情况:两个市场都存在超额供给;第二种类型(C)是古典失业理论所反映的情况:劳动市场超额供给、商品市场超额需求;第三种类型(R)是抑制性通货膨胀所反映的情况:两个市场都存在超额需求;第四种类型反映了消费不足存货增加的情况:劳动市场超额需求、商品市场超额供给。

图16-7 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非均衡的组合类型

图16-8 宏观非均衡三大区域

因为第四种类型是有内在矛盾的,所以将之取消,将两边的区域扩大,这就形成了非瓦尔拉斯均衡理论中著名的如图16-8所示的宏观非均衡三大区域(注:第四种类型其实并没有消失,而是被压缩成了K和R之间的那条分界线)。

三大非均衡区域的政策选择

(1)K区域。在反映第一种类型的凯恩斯区域,因为两个市场都是超额供给而需求不足,故应采取传统凯恩斯主义所主张的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等刺激需求的手段。增加财政支出就是当个体的投资和消费需求萎缩时,政府出面来增加需求;减少消费的税收可以刺激家庭消费的意愿,减少企业的税收可以刺激企业投资的意愿。因为此时几乎不存在挤出效应,所以这种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是处理需求不足问题时政府的较好选择。

(2)C区域。在反映第二种类型的古典区域,传统的凯恩斯主义政策是无效的,因为此时存在着挤出效应,尤其在商品市场上,存在着完全的挤出效应,因为本来商品就供不应求,因此,政府增加多少消费,私人就会减少多少消费。古典失业类型的根源在于真实工资过高,所以应该采取收入管理政策,即设法降低工人的真实工资,从而减少其收入来降低商品市场上超额需求的压力,同时当真实工资降低时,也可以刺激企业增加对劳动的需求,从而缓解劳动市场上需求不足供给过多的矛盾。

(3)R区域。在反映第三种类型的抑制性通货膨胀区域,传统的凯恩斯主义政策是无效的,因为两个市场都处于超额需求状态,所以再来刺激需求只会使本已严重的问题更加严重。处理古典失业类型的收入管理政策也是无效的,收入管理是用来处理劳动市场需求不足的问题,而此处是劳动供给不足,所以也不能采取。处理这一类型的失衡,关键之处在于增加有效供给,有效供给包括两个方面:劳动供给和商品供给。通过增加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效率等办法来增加劳动供给,以此缓解劳动市场的超额需求问题;在增加劳动供给的同时,还应通过采用新技术等方法增加商品供给,解决商品市场上的超额需求问题。通过每一市场上非均衡状态的缓解,利用溢出效应来改善另一市场的非均衡问题,会使整个经济向均衡状态运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