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环境容量的消费状况

环境容量的消费状况

时间:2022-07-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与自然资源耗竭相伴而生的,是生态环境的恶化。中国的环境长期容纳着超出其自身可容纳量数倍以上的废弃物排放。每增加相同的GDP,中国增加的水的废弃排放污染量是发达国家的4倍。中国正以历史上最脆弱的生态环境承载着历史上最多的人口,承受着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资源消耗和经济活动,面临着历史上最为突出的资源耗竭和生态环境恶化的挑战。

与自然资源耗竭相伴而生的,是生态环境的恶化。中国的环境长期容纳着超出其自身可容纳量数倍以上的废弃物排放。从理论上看,在一段时期内,某一个区域内如果要保持一定的环境容量,那么排放到环境中的废弃物总量,就应该等于同时期内环境与人工两方面作用对排放的废弃物进行分解、消化和吸收的总量。而中国的废弃物排放却要超过这个总量数倍以上,以至于在很多地方,环境已经完全丧失了净化能力。从总量上看,中国废污水的排放总量已经占到世界总量的10%,且这一排放还在以每年7.7%的速度增长。每增加相同的GDP,中国增加的水的废弃排放污染量是发达国家的4倍。在这些废污水的排放中,有高达80%以上系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江河湖库普遍污染,国土污水的负荷量已经高达世界平均水平的16.5倍。

就大气污染而言,中国是全世界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地级及以上城市(含地、州、盟首府所在地)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的占2.4%,达到二级标准的占58.1%,达到三级标准的占36.1%,劣于三级标准的占3.4%。总悬浮颗粒物,大多数城市年均值为300微克/立方米,是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90微克/立方米)的3.3倍之多。中国还是二氧化硫排放量最多的国家。环境容量只能承载1 520万吨,目前我们已超过此限。据专家预测,到2020年,可能会达到3 000万吨。酸雨区高速蔓延,范围占国土面积的40%,约380万平方公里,而且集中在东南地区。二氧化硫排放如果不严加控制,土壤几十年后严重酸化,南方将变成不毛之地。

就水环境污染而言,2007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为556.7亿吨,比上年增加3.7%;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1 381.8万吨,比上年下降3.2%;氨氮排放量为132.3万吨,比上年下降6.4%。全国近岸海域水质总体为轻度污染。全国近岸海域一、二类海水比例为62.8%,比上年下降4.9个百分点;三类为11.8%,比上年上升3.8个百分点;四类、劣四类为25.4%,比上年上升1.1个百分点[5]

中国科学院牛文元教授在第三届“绿色中国”论坛上指出:多年计算的平均结果显示,中国经济成长的GDP中,至少有18%是依靠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透支”获得的。联合国《2002年中国人类发展报告》指出,环境问题使中国损失GDP的3.5%—8%。有专家测算得更为具体:在中国的生态系统中,每年所提供的各种服务为33万亿美元,其中海洋为23万亿美元,陆地10万亿美元。但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森林综合效益损失为4.76万亿元/年,水资源经济与生态价值损失为3.81万亿元/年,耕地损失为3.73万亿元/年,自然灾害加上生态劣化的经济损失为2.24万亿元/年,水体生态赤字加清污投入共计2.3万亿元/年,空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与农药污染的损失为3.16万亿元/年,共计20万亿元。按中国2003年的国内生产总值24.6619万亿元计,生态环境成本几乎冲抵掉了全年的GDP[6]

可见,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快速增长,已经产生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源于自然资源消耗增长过快、资源利用效率过低和资源再生化率不高,由自然资源的无序消耗所产生的环境问题,和资源耗竭问题同样严重。资源浪费大、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日益凸显,人与自然的矛盾从未像今天这样突出。无序、无度的消耗,迅速透支着我们宝贵的资源。中国正以历史上最脆弱的生态环境承载着历史上最多的人口,承受着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资源消耗和经济活动,面临着历史上最为突出的资源耗竭和生态环境恶化的挑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