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需要关注和有待解决的问题

需要关注和有待解决的问题

时间:2022-07-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需要关注和有待解决的问题_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理论与方法 5.4.4 需要关注和有待解决的问题 指标难以反馈产业生态系统特征。因此,在该国对该产业进行国际竞争力分析时得出的结论,不能作为该国产业结构设计的充分依据。金碚,《中国工业国际竞争力——理论、方法和实证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年。陈立敏、谭立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方法研究——兼论波特体系的内在矛盾”,《经济管理》, 2003年第24期。

5.4.4 需要关注和有待解决的问题

(1) 指标难以反馈产业生态系统特征。一个产业的现状及发展潜力实际上受到与其有技术和市场关联性的其他产业的影响。在理论上,我们可以考虑到其他产业的影响方式,并定性分析它们的影响程度,但从具体的指标体系上却很难单独分析其他产业的影响。因此,以往的指标体系暗含“不计其他产业影响因素”或“其他产业因素不变”的研究假设。显然,类似的假设从一开始就是不合理的。

(2) 指标难以反映产业集群、产业融合及产业分离的趋势。由于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需要设定地区边界和产业边界,因此,在实际分析时,特别是在目前状态分析时,不得不忽视产业融合及产业分离的趋势。

(3) 指标如何指导一国产业结构设计。多数指标体系偏重于评价产业过去竞争力的表现,对未来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预测功能不强。但是,产业目前具有竞争力并不意味着该产业在未来一段时期仍具有生命力。衰退产业在其地域转移过程中,总会表现出更适合于某一国家或某一地区的特点。因此,在该国对该产业进行国际竞争力分析时得出的结论,不能作为该国产业结构设计的充分依据。其次,目前某产业不具备国际竞争力也并不表示该产业在某国不应该发展。相反,政府产业政策往往扶持的是目前不具有竞争力的弱小产业和新兴产业。所以,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的结果可以作为设计产业结构和产业政策的参考,而不能作为设计产业结构和产业政策的唯一前提和基本指导原则。

(4) 指标如何指导一国产业在价值链上的分工。产业国际竞争说到底就是产业在具体价值环节上的竞争。一国产业不可能在所有产业链上都具有竞争优势,这不仅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总体来看,我国产业处于全球产业价值链中附加值比较低的中低档竞争阶段,而且,具体到每一个产业时我国拥有的产业优势和产业核心环节也各有差异,因此,指标能否指导特定产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和作用直接关系到是否抓住有利环节以提升其产业竞争优势。

(5) 把握指标的实际操作难度。指标体系中各模块的划分原则虽然从字面上可以辨别,但多数指标体系结构庞杂,作用各不相同,难以确定权重(如多因素法)。同时,由于大量非财务指标和财务指标混合使用,极易造成重叠,影响分析效果。此外,数据获得比较困难,一些量化指标数据(如软指标)在现行的统计制度里是没有的,且存在统计口径不一致等问题,还有一些反映产业发展速度的指标应以产业发展为导向,时间跨度既不能过短又不能过长,这些均给计量分析带来诸多不确定性。

因此,在确定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时一定要结合实际评价的目标确定评价指标和方法,否则产业竞争力的评价就会失去其意义。

【注释】

(1)金碚,《竞争力经济学》,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年,第37—38页。

(2)金碚,《中国工业国际竞争力——理论、方法和实证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年。

(3)陈晓声,“产业竞争力的测度与评估”,《上海统计》, 2001年第9期。

(4)D. Jorgenson and M. Kuroda, “Productivity an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in Japan and U.S.1960-1985”, Edited by Bert G. Hickman, 《International Productivity and Competitiveness》, Oxford. 1992.

(5)陈柳钦,“产业集群与产业竞争力”,《天涯在线书库》,2006.8.20

(6)陈佳贵、张金昌,“实现利润优势——中美具有国际竞争力产业的比较”,《国际贸易》,2002年第5期。

(7)陈立敏、谭立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方法研究——兼论波特体系的内在矛盾”,《经济管理》, 2003年第24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