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评价产业竞争能力的指标

评价产业竞争能力的指标

时间:2022-07-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评价产业竞争能力的指标_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理论与方法 5.3.1 评价产业竞争能力的指标产业竞争能力,是指把竞争实力、竞争潜力转化为竞争优势的能力,包括市场化能力、资源转化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如果分析目的是评价或比较一国产业竞争力的目前状态,则重点分析基础性指标。产业结构是决定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是产业竞争潜力的重要指标。

5.3.1 评价产业竞争能力的指标

产业竞争能力(王昌林、史清琪等, 2001),是指把竞争实力、竞争潜力转化为竞争优势的能力,包括市场化能力、资源转化能力、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市场化能力的主要指标有经济增长率、市场占有率、显示性比较优势(RCA);资源转化能力是反映产业将资源转化为产品的效率和赢利能力,包括全员劳动生产率、总资产贡献率、增加值率三个指标;技术创新能力是反映产业将技术转化为商品的能力,包括新产品产值率(创新度)、专利数比重两个指标。竞争实力和竞争潜力同样可以反映竞争过程,我们可以把竞争过程的指标概括为“竞争实力”和“竞争潜力”指标集(宋明佳等,2003)。

一、 竞争实力指标

“竞争实力”指标集包括: ① 反映产业将资源转化为产品的效率与能力的指标: 劳动生产率、产业总产值占世界比重、产业装备水平; ② 代表产业在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指标: 国际市场占有率、总利润占世界比重、出口销售率、重点产品价格水平; ③ 反映产业技术竞争能力指标: 产业关键技术水平、年开发新技术数、技术转让金额; ④ 反映产业创新状况的指标: 新产品产值率、产业出口额中高技术产品比重、专利数。这些指标被收录到“竞争实力”。

二、 竞争潜力指标

竞争潜力指标包括比较优势和其他可控发展条件,代表的是产业内部影响未来竞争力的因素,如产业运行状态、技术投入、比较优势等。在比较优势指标中,我们已经把部分指标放在竞争力结果指标中探讨,因此,研究产业竞争力形成过程的比较优势我们主要分析基础资源指标。衡量资源的指标包括衡量要素供给的指标、支持性指标和资产项目指标等。除此之外,产业结构和产业集群会影响产业的运行状态,我们也把其划入竞争潜力指标范畴。

“竞争潜力”指标集包括: ① 反映生产竞争潜力指标: 总资产负债率、固定资产投资/销售额、产业增加值占世界比重; ② 反映市场竞争潜力指标: 产值利润率、重点产品市场规模、一般贸易出口/ 产业出口总额、产品价格指数; ③ 反映技术竞争潜力指标: 技术引进费/ 销售额、技术改造费/销售额; ④ 显示产业内创新活动的活跃程度的指标: R & D人员比例、R & D经费/销售额、教育培训费、销售额、专利指数。

(1) 衡量要素供给的指标。反映产业“要素供给”方面的实力(竞争实力),应包括人力、财力、技术创新实力三个方面(王昌林、史清琪等,2001)。人力的指标主要有大学文化劳动者比重、技术工人素质、企业家素质;反映财力的指标有: 产值(规模)、总资产;评价技术创新实力的指标主要是研究与开发经费强度、研究与开发人员强度。此外,比较优势说明了一国产业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产业发展的潜在能力——竞争潜力),反映比较优势的指标有资源禀赋、劳动力成本、资金成本,也反映了资源状况。见表5.2。

img39

(2) 支持性指标。如图5.2所示,支持性指标包括基础性和支持性两个大类指标(王玉、余静,2003)。如果分析目的是评价或比较一国产业竞争力的目前状态,则重点分析基础性指标。如果分析的目的是评判若干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水平高低,则可以略去支持性要素中的一般性指标,因为这些要素对有关产业的影响大致相同。如果希望通过国际竞争力分析来设计产业结构及产业结构调整,则还需要增加一些能反映产业价值链分布和产业组织的分析要素。

img40

(3) 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是决定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是产业竞争潜力的重要指标。产业结构是产业发展至一定程度的结果,但产业结构的主动调整和升级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前提。产业结构高度化可以从产业、人员、资本、技术、贸易等的结构方面选择指标,如三次产业的产出和人员构成、重化工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信息业等产值比重和对GDP的贡献率、结构升级系数、产业的感应度和影响力系数等。

(4) 产业集群。产业竞争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对于该国或该地区资源禀赋结构(比较优势)和市场环境的反映和调整能力。同一产业相关的企业聚集在一起,相互竞争和协作,对提高产业的竞争力有很强的促进作用。现代组织理论认为,产业集群是创新因素的集群和竞争能力的放大。波特教授认为,产业在地理上的集聚,能够对产业的竞争优势产生广泛而积极的影响。从世界市场的竞争来看,那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其产业内的企业往往是群居在一起而不是分散的。产业竞争力是指产业的比较优势和它的绝对竞争优势的总和(5)(如图5.3)。

img41

根据图5.3所示,可以从产业内分地区和区域内分产业等角度进行交叉组合分析(即分为区域与产业之间的交叉和产业与产业之间的交叉两个层次),提供全景式的产业竞争力分析矩阵,使产业竞争力状况得到完整体现。任何一个分析对象都能够根据所处的区域和行业在竞争力分析矩阵中找到相应坐标。

当产业集聚与产业竞争力的关联度显著提高以后,如何促进当地的产业集聚,就成为产业和整个经济发展的基本问题。虽然大部分产业集群是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自发形成的,但是,在引导产业集群合理有序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于创新的良好外部环境,以及防止产业集群退化甚至走向衰退等方面,政府政策的作用都是十分重要的。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不仅依赖于市场机制,而且还有赖于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调节。

三、 直接原因指标

直接原因指标有三大类(裴长洪,2002): 一是与生产率有关的各项指标,如劳动生产率、成本、价格、企业规模等;二是与市场营销有关的各项指标,如品牌商标、广告费用、分销渠道等;三是与企业的组织管理有关的各项指标,如售后服务网点和全球质量保证体系等。显然,这三类直接原因指标都属于产品的绝对竞争力优势的分析范畴。

四、 间接原因指标

从波特理论模型关于企业组织、战略和竞争状态方面的因素中,可以推导出衡量过程的指标。这些属于间接原因指标,比如,反映该行业市场竞争结构状况的一些指标,如该行业的企业数量与产出规模之比;反映该行业规模结构的指标,即按生产能力来划分所有企业的不同规模等级等。这类指标同样可以在不同国家的相同产业中进行比较,属于各自绝对竞争优势的分析范畴,反映了不同国家同一产业的各自绝对竞争优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