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强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动因分析

中国强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动因分析

时间:2022-07-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从西方国家跨国公司的发展历程来看,企业国际化是在全球进行资源配置和生产力布局,从而实现企业规模的扩张,在此基础上其在行业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增强。本书并不否定前人学者的动因分析,只是在其基础上依据中国企业发展的特点,结合产业分析的方法进行了崭新视角的讨论。

从西方国家跨国公司的发展历程来看,企业国际化是在全球进行资源配置和生产力布局,从而实现企业规模的扩张,在此基础上其在行业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增强。西方的跨国公司基本上都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过渡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它们国际化的原因也有所不同,整体来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见图6-1)。

图6-1 跨国企业国际化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跨国公司在占领国内市场后,开始开拓国外市场,该阶段主要是通过外贸的形式来进行扩张,当出口额比较稳定的时候,则采取建立销售网点或公司进行直接销售。

第二阶段,跨国公司开始建立海外工厂或者生产基地,加快将自身的生产低端环节转移到国外,此时的目的是希望降低生产成本,更加适应海外市场等。该阶段的状态是,跨国公司的管理总部、研发中心等位于本国内,生产基地位于其他国家。

第三阶段,跨国公司不仅在海外设立生产基地,而且开始将部分研发、设计和销售环节放在了本土之外。其目的是希望进一步扩大海外市场的规模,将一套完整的设施在海外进行建立,从而能够更好地服务海外市场。

第四阶段,随着海外工厂与分支机构的增加,其海外资产在不断地扩大,跨国子公司会越来越难管理,从而他们会相继设立海外的总部来统一管理国外的某一区域的子公司;同时也会不断把自身的研发中心、营销中心迁往海外重新布局,从而更加有效地运用全球资源,控制全球市场,最终形成了遍布全球的跨国型公司。

从这几个阶段可以看出,目前我国企业国际化的进程尚处于第二阶段,即逐渐地开始在海外构建生产基地,开拓国际市场。究其国际化的动因,日本学者小岛清和英国学者邓宁给出的总结具有代表意义。小岛清(1978)把企业国际化的动因分为市场寻求型、资源寻求型和生产要素寻求型三类;邓宁(1996)将其归类为市场寻求型、资源寻求型、效率寻求型和战略资产寻求型四种。我国学者熊会兵和邓新明(2010)从更细的角度对动因作了划分,分为市场寻求、资源寻求、效率寻求、战略资产获取、产业因素、制度因素等维度。不管如何,学者们将动因主要归类于市场、资源以及其他要素的获取。对于中国500强企业,由于它们特殊的环境,之所以国际化“走出去”,既有企业自身的发展原因,又有中国产业发展的特点影响,同时还受整个中国经济大环境的影响,所以应该从微观、中观和宏观的角度来进行具体分析。本书并不否定前人学者的动因分析,只是在其基础上依据中国企业发展的特点,结合产业分析的方法进行了崭新视角的讨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