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收入支出和储蓄问题

收入支出和储蓄问题

时间:2022-07-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_西方经济学(第四版)从对GDP定义的深入分析中,我们已经认识了“总收入=总产出=总支出”这恒等公式,并由此引出了收入法、生产法、支出法三种核算方法。假设居民户的要素总收入只有两种用途,一部分用作消费,另一部分则当作储蓄。但居民还要得到政府的转移支付收入。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构成也可以从支出和收入两个方面来加以分析。

从对GDP定义的深入分析中,我们已经认识了“总收入=总产出=总支出”这恒等公式,并由此引出了收入法、生产法、支出法三种核算方法。由于产品市场供求与可贷资金市场供求具有等同性,据此作进一步的分析,我们还可以得到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基本恒等式:

投资≡储蓄

投资是指国民总产出中未被消耗的部分,储蓄是指国民总收入中未用于消费的部分。根据国民账户核算体系的复式记账原理,国民总收入与国民总产出相等,于是有投资恒等于储蓄。这种恒等关系不论经济是景气还是萧条都必然成立,在宏观经济学中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可以从国民经济的运行,即国民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来分析推导这个恒等式。

理论研究是从简单到复杂、从抽象到具体的,所以,我们先从两部门经济入手来研究国民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与国民经济中的恒等关系,进而研究三部门经济与四部门经济。

一、两部门经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与恒等关系

两部门经济指由厂商和居民户这两种经济单位所组成的经济社会,这是一种最简单的封闭经济。由于一个国家只有企业(厂商)和家庭(消费者)两个经济部门,没有政府活动,也没有国际贸易活动,因此也就没有税收,没有进出口。为使分析简化,先不考虑折旧,这样就有GDP=NDP=NI,都用Y代表,国民收入的构成就可以从支出和收入两个方面来加以分析。

在两部门经济中,居民户向厂商出售各种生产要素,得到相应的收入,并用这些收入购买与消费各种产品与劳务。同时,按照先前的定义,厂商未出售的产品视作存货投资;厂商购买居民户提供的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生产,并向居民户提供各种产品与劳务。

在包括居民户与厂商的两部门经济中,从支出角度看,国民收入Y分为居民户的消费支出与厂商的投资支出。所以:

总支出≡消费支出+投资支出

如果以C代表消费支出,以I代表投资支出,则可以把上式写为:

Y≡C+I

产品的价值形态就是收入。收入如何分配? 从收入角度看,国民收入Y是全部产品与劳务供给收入的总和,收入又是由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组合生产出来的,如果把利润看作产品与劳务收入超过资本、劳动、土地等生产要素报酬的企业家才能收入,那么总供给就是各种生产要素供给收入的总和,即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供给收入的总和,用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的总和来表示。假设居民户的要素总收入只有两种用途,一部分用作消费,另一部分则当作储蓄。于是,从收入来看的国民收入构成为:

总收入≡消费+储蓄

如果以C代表消费,以S代表国民储蓄,简称储蓄,则可以把上式写为:

Y≡C+S

两式合并与整理,有:

C+I≡C+S

如果两边同时消去C,则可以写为: I≡S,这就是储蓄-投资恒等式。其循环模型如图2-2所示。

图2-2 两部门经济收入流量循环图

二、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与恒等关系

三部门经济是指由厂商、居民户与政府这三种经济单位所组成的经济社会。政府的经济活动表现在: 一方面有政府收入(主要是征税),另一方面有政府支出(包括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国民收入的构成也可以从支出和收入两个方面来加以分析。

从支出角度看,三部门经济的总需求中,由于政府转移支付已经在居民消费中进行计算,因此国民收入Y就等于消费支出、投资支出再加上政府购买支出,即Y≡C+I+G,即总产出等于对国内居民的支出。

从收入角度看,三部门经济中,国内生产总值仍等于投入的所有生产要素收入总和。要素总收入的一部分要用作消费,一部分要储蓄,一部分还要纳税。但居民还要得到政府的转移支付收入。用T0表示全部税金收入,用Tr表示政府转移支付,用T表示政府净收入,T=T0-Tr[1]于是,从收入来看的国民收入构成为:

总收入≡消费+储蓄+净税收

如果以T代表政府净税收,则可以把上式写为:

Y≡C+S+T

加上支出角度的国民收入计算公式

Y≡C+I+G

两式合并与整理,有:

C+I+G≡C+S+T

再整理,即有:

I≡S+(T-G)

式中: S是居民储蓄,(T-G)是政府储蓄,这里,国民储蓄等于私人储蓄加政府储蓄。这就是三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其循环模型如图2-3所示。

图2-3 三部门经济收入流量循环图

三、四部门经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与恒等关系

四部门经济是指由厂商、居民户、政府和国外这四种经济单位所组成的经济社会。

在四部门经济中,国外部门的作用是: 作为国外生产要素的供给者,向国内各部门提供产品与劳务,对国内来说,这就是进口; 作为国内产品与劳务的需求者,向国内进行购买,对国内来说,这就是出口。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构成也可以从支出和收入两个方面来加以分析。

从支出角度看,四部门经济不仅包括居民户的消费支出、厂商的投资支出与政府的购买支出,而且还包括对国外的净支出。国外的净支出等于出口减进口,这样,就不仅仅是国内支出决定总产出了,而是对国内商品的支出决定总产出:

总支出≡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支出+净出口

如果以X代表出口,M代表进口,则可以把上式写为:

Y≡C+I+G+(X-M)

从收入角度看,四部门经济的总供给中,除了居民户的各种生产要素供给和政府的服务供给外,还有国外的要素供给,它们都要得到收入。因此,总收入要转化为消费、储蓄、税收和对国外的净转移支付。如果C+S+T的意义与三部门经济中一样,以Kr代表本国居民对外国人的净转移支付,则总收入可写为:

总收入=消费+储蓄+政府净税收+本国对外国的净转移支付

即有:

Y≡C+S+T+Kr

两式合并与整理,即有:

C+I+G+(X-M)≡C+S+T+Kr

再整理,即有:

I≡S+(T-G) +(M-X+Kr)

式中: S是居民储蓄,(T-G)是政府储蓄,(M-X+Kr)是国外储蓄。这里,国民储蓄等于私人储蓄加政府储蓄再加国外储蓄。因为从本国的立场看,M(进口)代表其他国家向本国出口产品,从而是这些国家从本国获得的收入,X(出口)代表其他国家从本国购买商品与劳务,从而是这些国家对本国的支出,Kr也代表其他国家从本国得到的收入。可见当(M+Kr) >X时,外国对本国的收入大于支出,于是就有了储蓄,反之,则有负储蓄。这就是四部门经济中储蓄-投资恒等式。其循环模型如图2-4所示。

图2-4 四部门经济收入流量循环图

四、对恒等结论的说明

(1)恒等式只是在假设条件下,根据储蓄与投资的定义得出的。

(2)恒等式是对整个经济而言,而不是针对某个人或某个企业而言。

(3)恒等式是对国民经济运行的统计分析,是事后的恒等,是实际发生的国民收入均衡; 是按照当年市场价格计算的,是对“总收入=总产出=总支出”恒等式的深化推导。而后面章节分析宏观经济均衡时所讲的储蓄-投资恒等式是事前均衡,是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这两者不是一回事。

[1] 这里暗含一个假定: 政府的非税收入为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