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安全事故发展理论

安全事故发展理论

时间:2022-07-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 事故频发倾向理论泊松分布理论。当工厂中存在许多特别容易发生事故的人时,发生不同次数事故的人数服从非均等分布。事故频发倾向理论。事故频发倾向者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即少数具有事故频发倾向的工人是事故频发倾向者,他们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原因。因此,应该通过控制能量或控制作为能量载体的人来预防事故伤害。

1. 事故频发倾向理论

泊松分布理论。1919年,英国的格林伍德和伍兹把许多伤亡事故发生次数按照泊松分布、偏倚分布和非均等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当发生事故的概率不存在个体差异时,一定时间内事故发生次数服从泊松分布。一些工人由于存在精神或心理方面的毛病,如果在生产操作过程中发生过一次事故,当再继续操作时,就有重复发生第二次、第三次事故的倾向,符合这种偏倚分布的主要是少数有精神或心理缺陷的工人。当工厂中存在许多特别容易发生事故的人时,发生不同次数事故的人数服从非均等分布。

事故频发倾向理论。1939年,法默和查姆勃等人在泊松分布理论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事故频发倾向理论。事故频发倾向是指: 个别容易发生的事故是稳定的个人内在倾向。事故频发倾向者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即少数具有事故频发倾向的工人是事故频发倾向者,他们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原因。如果企业中减少了事故频发倾向者,就可以减少工业事故。尽管事故频发倾向论把工业事故的原因归因于少数事故频发倾向者的观点是错误的,然而从职业适合性的角度来看,关于事故频发倾向的认识也有一定可取之处。

因果连锁理论。1931年,美国的海因里希在《工业事故预防》一书中,将事故因果连锁过程概括为以下5个因素: 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事故因果连锁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管理,因为完全依靠工程技术上的改进来预防事故是不现实的,需要完善的安全管理工作,才能防止事故的发生。

2. 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1961年吉布森提出了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被希望的能量释放,各种形式的能量是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因此,应该通过控制能量或控制作为能量载体的人来预防事故伤害。在吉布森的研究基础上,1966年哈登完善了能量意外释放理论,提出“人受伤害的原因只能是某种能量的转移”。并提出了能量逆流于人体造成伤害的分类方法,将伤害分为两类: 第一类伤害是由于施加了局部或全身性损伤阈值的能量引起的; 第二类伤害是由影响了局部或全身性能量交换引起的,主要指中毒窒息和冻伤。哈登认为,在一定条件下某种形式的能量能否产生伤害、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取决于能量大小、接触能量时间长短和频率以及力的集中程度。根据能量意外释放论,可以利用各种屏蔽来防止意外的能量转移,从而防止事故的发生。

3. 系统安全理论

在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美国研制洲际导弹的过程中,系统安全理论应运而生。系统安全理论包括很多区别于传统安全理论的创新概念:

(1)考虑通过改善物的系统可靠性来提高复杂系统的安全性,从而避免事故。

(2)没有任何一种事物是绝对安全的,任何事物中都潜伏着危险因素,通常所说的安全或危险只不过是一种主观的判断。

(3)不可能根除一切危险源,可以减少来自现有危险源的危险性,宁可减少总的危险性而不是只彻底去消除几种选定的风险。

(4)安全工作的目标就是控制危险源,努力把事故发生概率减到最低,即使万一发生事故时,也把伤害和损失控制在较轻的程度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