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时间:2022-07-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含义及其演变(一)经济制度与基本经济制度的含义经济制度是指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发展到今天,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党的十五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含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就是社会主义现阶段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

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含义及其演变

(一)经济制度与基本经济制度的含义

经济制度是指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在生产关系总和中,最基本的、最核心的内容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所有制是指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和收益权及其相互关系,核心是产权,产权包括物权、债权、股权和知识产权等各类财产权。基本经济制度是指一个社会的所有制关系的总和,表明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性质。特定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由生产力的性质和社会发展阶段决定的,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不断完善和不断发展的,不是人们自由任意选择的。

(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演变

空想社会主义者首先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所有制是生产资料公有制。马克思、恩格斯科学地吸取了进步的空想社会主义的这一理论遗产,并批判了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虚幻空想,提出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以后,利用无产阶级专政的力量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即建立单一的全社会公有制的设想。

列宁和斯大林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苏联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并在这个国家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即生产资料公有制,它有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两种形式。以后的东欧和亚洲的一些国家包括我国在内都先后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发展到今天,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56年,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时期。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后,通过对官僚资本实行无偿剥夺,建立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通过对民族资本和个体所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把它们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这一时期的所有制结构从公有未占主体的多元结构发展到公有制为主体的多元所有制结构,所有制形式有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所有制、民族资本所有制、个体所有制等五种。在工业总产值中,公有和非公有的占比从1952年的发展到1957年的

第二阶段:1957—1978年,这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追求单一公有制结构的时期。这一时期由于盲目地追求“一大二公三纯”,排斥公有制经济以外的其他经济成分,把一切非公有制经济都看作是资本主义经济,割资本主义尾巴,搞所有制升级换代的穷过渡,形成的所有制结构是: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加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的清一色的公有制结构,只存在极少量的非公有制经济。1978年,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的比重是

第三阶段:1979年至今,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改革和完善的时期。1979年,我国开始了经济体制改革,并逐渐认识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该允许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提出在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前提下,适当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党的十五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党的十六大提出“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党的十七大、十八大继续强调“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在这一阶段,不仅公有制经济得到迅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也得到快速发展。这一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是,社会主义国有经济和社会主义集体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共同发展的多元所有制结构。GDP中公有经济和非公有经济的比重,从1990年的,到1997年的,再到2009年的

二、公有制为主体

(一)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所有制结构的含义

1.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含义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是生产资料和劳动成果归全体劳动者或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所有制形式。它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一特征把社会主义公有制同原始社会的公有制区别开来。二是消除了在生产资料占有上的任何个人特权,劳动者在生产资料占有上是平等的。这一特征把社会主义公有制同一切私有制区别开来。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国家引导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

2.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含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就是社会主义现阶段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是指各种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在一定社会经济形态中所处的地位、所占的比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处于支配地位的所有制的性质,决定该所有制结构的性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多元所有制结构。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中,各种所有制经济所处地位和所占的比重是不相同的,其中,公有制是主体,国有经济是主导,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所有制之间的关系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关系。

(二)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

1.什么是公有制为主体

(1)数量含义。公有制为主体就是指在社会总资本中,公有资本在数量上占优势。因为量变引起质变,一定的质是以一定的量来体现的;是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基本保证。但是必须指出的是,数量优势是从全国总体而言的,不是说所有的地方和行业公有资本在量上都要占优势;而且,不能只是单纯地从绝对数量来看,因为大型或特大型国有企业,与小企业一样都是一个企业,但从企业的从业人员、固定资产投资、产值、工业增加值等指标来看,小企业是不能与之相提并论的,尤其是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小企业更是不能与之同日而语的;另外,公有资产不只是公有制企业中的资产,除此以外,还包括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的各种资产,如国有和集体所有的事业单位的资产、政府部门的资产,以及土地、各种自然资源等。这些都是公有资产,是数量巨大的公有资产,毫无疑问,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尽管现在很多指标上已经显示出非公有制企业在数量上占了优势,但这并不能改变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的量的优势,不能改变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2)质的含义。指公有资本在质上占优势。质的优势就是竞争优势、赢利优势和发展优势。公有资本要在质上占优势,才能保持量的优势。要注重提高公有资本的质量。

(3)功能含义。指国有经济是主导,控制国家经济命脉,对社会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首先,从国有经济的控制力来看,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尤其是按照“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改组,使国有经济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按照“有进”的原则,国有企业进入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业,在科技竞争中“有所为”,发挥对整个社会科技进步的先导作用和影响力。同时,国有企业也有选择地退出一些产业领域,不在一般性的产品生产中与其他经济成分的企业比作为。在保持国有经济必要数量的前提下,重点在优化结构、提高素质方面下工夫。其次,从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中的支配地位来看,这一地位也在不断得到加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就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基础设施、支柱产业、高科技产业、新兴产业。要使国有经济在这些行业和领域中占支配地位,实际上就是要保证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

2.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首先,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根本标志,只有建立起社会主义公有制并使其在多种所有制经济中占据主体地位,才标志着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其次,公有制是同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代表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需要。再次,只有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保证非公有经济为社会主义经济服务,保证国民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发展。另外,只有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才能有利于集中力量解决国民经济中的关键问题,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的快速高效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最后,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经济条件。总之,如果否定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就动摇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动摇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也就动摇了社会主义的政治基础,社会主义制度也就不复存在。因此,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决定的。

(三)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形式

公有制有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基本形式,还有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1.国家所有制经济

(1)含义和特点。国家所有制经济也称为国有经济,指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体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经济,它是与生产社会化相适应的一种公有制经济。特点有三:一是它的生产资料的使用权及其成果是用来为全体人民谋利益和满足全社会的需要的。二是企业之间存在利益差别。在社会主义现阶段,国有企业是独立的经济组织。由于各个企业的生产条件和生产经营效果的差别,各个企业存在着经济利益上的差别。不同企业付出不同的劳动量会有不同的产出,不同企业的劳动者付出不同的劳动量也会得到不同的收益,社会必须承认这一差别。三是在生产资料占有和支配关系上,从形式上看,表现为社会与企业的关系,但实际上是以企业为范围的联合劳动者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

(2)国有经济是主导。在现阶段,国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起着主导作用。主导=控制+支撑+带动。第一,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性领域占支配地位。国有经济控制的行业和领域主要包括: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如国防工业和航天工业;自然垄断的行业,如森林、石油、天然气、煤炭以及其他重要矿藏的开发和冶炼工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如铁路、海运、航空、城乡公用事业、金融业等;支柱产业和新技术产业中的骨干企业。控制力还包括对社会资本的控制和支配。第二,主导作用也体现在支撑作用上。支撑有安全支撑、社会支撑和市场支撑。第三,主导作用还体现在带动作用上。国有经济对整个国家经济发展起引导和带动作用,是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支柱性力量,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力量,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保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主要物质基础。

2.集体所有制经济

(1)含义和特点。集体所有制就是指生产资料归一定范围的劳动群众共同所有。它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一种形式,集体经济和国有经济一样,都是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都排除了依靠生产资料所有权而无偿地占有他人劳动的剥削关系。不同点在于,集体所有制是部分劳动者在集体经济组织范围内对生产资料共同占有,在一个集体经济单位内部,人们对生产资料占有是平等的,但在不同的集体经济单位之间,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是有差别的。另外,集体所有制企业一般生产规模小、投资少、经营方式灵活,对市场适应性强。

(2)作用。集体所有制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国家的经济建设积累资金,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大量的原材料,为大部分的劳动者提供就业的机会,为人们的生活提供绝大部分生活必需品。

3.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由不同性质的所有制经济即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共同投资组合而成的一种经济形式。其特征是公与私浑然一体。我国现阶段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有以下几种类型:

(1)股份制的混合型经济。指由国有或集体所有制单位与国内私人共同投资入股而组成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这种股份制混合型经济的产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我国的私营经济为了谋求更大的发展,而与国有经济或集体经济共同投资组建的股份制企业。

(2)企业联合体混合型经济。它是由不同所有制企业或企事业单位根据平等、互利和自愿的原则联合进行生产经营的一种经济形式,其所有制性质由参加联合体企业、单位的性质决定。由公有经济和非公有经济联合组成的经济联合体或企业集团是一种混合所有制经济。我国企业联合体混合型经济的出现,是我国在所有制方面改革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目前这种企业联合体混合型经济主要是采取企业集团的方式。企业集团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划分,可以划分为紧密型和松散型、高级型和初级型、行业内部型和跨行业型、国家内部型和跨国型、专业型和综合型、生产型和流通型等多种类型。我国现阶段企业集团的主要形式有:产品集团,即以产品为核心组织的企业集团;行业集团,即以某一行业的几个大型企业为核心,带动一批企业而组成的企业集团;混合集团,即以经济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为核心,联合相关行业、商业、科研单位组成的,以生产为主同时开展多种经营的企业集团;职能集团,即以完成某一方面的特殊职能或提供某一方面的社会服务为内容而组成的企业集团。

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有利于活跃市场,多方面满足人们的需要;有利于扩大就业,增加建设资金,促进生产的发展;可以使我们得到适合需要的先进技术设备,有助于我国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可以引进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提高我国的经营管理水平;可以培养和提高我国经济管理干部、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队伍的素质。

(四)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1.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含义

公有制的所有形式不同于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公有制的所有形式即占有形式,是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如生产资料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公有财产采取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如国家所有制的实现形式主要是有限公司和股份公司,集体所有制的实现形式主要是联产承包责任制和股份合作制。不同的所有制形式也可以采取相同的实现形式。

2.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一是由财产关系的多样化决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不同组合,形成不同的财产关系,不同的财产关系有不同的实现形式。二是由企业类型的多样化决定。单一业主制、合伙制、公司制是不同的企业类型,不同类型的企业有不同的实现形式。三是由投资方式的多样化决定。投资有实物资本投资、货币资本投资、证券资本投资,人力资本投资和技术投资,间接投资和直接投资等多种形式,不同形式的投资就是不同的实现形式。四是由经营方式的多样化决定。经营方式有自我经营、委托经营、租赁经营和承包经营等多种形式,不同的经营形式就是不同的实现形式。五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等。不管采取什么样的实现形式,只要能够实现公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实现收益权或剩余索取权,就不否定公有制的性质。

3.社会主义国有经济的实现形式多样化

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国有经济的实现形式是单一的,国家作为单一的投资主体,实行国有国营的单一经营方式。企业的生产任务由政府直接下达,企业所需资金由政府财政直接无偿拨给,企业所需生产资料由政府计划分配,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由政府统购统销,企业的盈利统一上缴国家财政,企业领导由政府指定。这样的实现形式使企业既无内在经济动力,又无外在竞争压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逐渐认识到,社会主义现阶段不仅存在多种所有制形式,而且公有制经济还存在多种实现形式。国有经济不等于要由国家直接经营,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成为国有经济的实现形式。在现阶段,根据我国国有企业的规模、产业属性、管理水平、经济效益的不同,对不同的企业采取不同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一般包括如下几种:

(1)国有国营,即企业由国家所有并由国家直接经营。实行这种经营方式的主要包括基础设施,邮电、航空、交通以及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骨干企业和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企业。

(2)股份制经营,即通过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组织形式经营国有企业,对国有大型企业一般采取国家控股形式,对国有中小型企业一般采取国参股形式。这是国有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

(3)承包制经营,即把国有中小型企业承包给个人经营,承包者上交国家一定数量的利润,承包者拥有完全的经营权。

(4)租赁制经营,即把国有小型企业租给个人或单位经营,经营者上交国家一定数量的租金。

以上各种不同的经营方式概括起来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国有国营,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由国家统一经营;另一方面是国家委托经营,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国家不直接经营,委托经营者经营、股份制经营、承包制经营和租赁制经营都是国家委托经营。

4.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的实现形式多样化

我国的集体所有制经济包括农村集体经济和城镇集体经济。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是通过合作化建立起来的,是我国现阶段农村中的主要经济形式。城镇集体所有制经济,一部分是在20世纪50年代对个体手工业者和小商贩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大部分则是在新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在地方政府、街道、企事业单位的扶持下建立起来的,主要存在于手工业、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商业等各种行业中。目前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和城镇集体经济采取的实现形式有:

(1)家庭联产承包制经营。现阶段我国农村集体所有制的实现形式主要采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水利设施等基本生产资料公有的基础上,由农户承包使用土地等生产资料即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城镇集体所有制经济也有一部分企业实行承包制经营。

(2)股份合作制经营。这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出现的一种新型企业组织形式,它把劳动联合与资本联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股份合作制企业中,职工共同占有和使用生产资料,共同劳动,共享收益,共担风险;职工既是劳动者,又是企业出资人,采取既按股分红,又按劳分配的分配制度。

(3)还有合作经营和股份制经营。股份制经营,其本质特征是资本的联合。合作制经营,其本质特征是劳动者的联合与合作。

三、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

(一)为什么要坚持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第一,是生产力多层次、发展不平衡决定的。我国既有自动化的生产力,也有机械化、半机械化甚至靠手工操作的生产力,生产力发展水平呈现为多层次结构。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东中西和东北之间、城乡之间、部门之间以及各个部门内部发展不平衡,差距较大。这样的生产力状况决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然是多元化的所有制结构。第二,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有利于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增加社会财富;提供大量就业岗位;繁荣市场,方便人们生活;为国家提供大量税收。第三,是经济全球化的市场经济的要求。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开放经济,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有利于竞争的展开,有利于外资经济“引进来”,有利于我国经济“走出去”。第四,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由于我国生产力水平落后,劳动生产率低,人均收入水平低,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为了迅速发展我国生产力,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增强国家综合实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必须要有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第五,非公有制经济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不同的所有制经济都能在不同层次的生产力中和规模不同的生产经营中找到各自的位置,成为经济发展的源泉。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可以按照自己的资本、技术、经营才能等条件和实力的大小,在十分广泛的行业和领域投资,进行生产经营,使它们找到各自的位置。

(二)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目前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经济成分。

1.个体经济

劳动者个体所有制经济是生产资料归个人所有,以自己或家庭成员的劳动为基础,税后收入归劳动者自己所有的一种经济成分。一般情况下,个体经济分散经营,设备简单,以手工劳动为主,力量单薄,规模较小,其性质属于小私有制经济。个体经营者既是生产资料的私有者,也是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在我国现阶段,个体所有制经济主要存在于城乡的手工业、农业、商业、交通运输业和其他服务行业中,它是同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使用手工工具进行手工操作和分散经营相适应的一种所有制形式。个体经济在许多社会形态中都存在,它是一种依附于一定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式的补充经济形式,可以为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条件下,个体经济可以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服务。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体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对经济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第一,个体经济的存在能增加国有和集体企业不便生产的产品,满足人民需要。第二,个体商业、饮食业和修理服务业,在促进流通、活跃市场、增加商业和消费网点、方便人民生活等方面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三,个体经济以手工劳动为主,投入劳动多,所需资金少,劳动密集程度高,是解决就业的重要途径。第四,大力发展个体经济,可以增加国家税收,为国家建设积累资金。但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个体经济是以生产资料个人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经济的经营方向、经营方式和经营积极性的高低,必然取决于个体劳动者本人的物质利益。因此,个体经济在经营活动中会有一定的自发性和盲目性,从而产生消极作用。所以,国家既要鼓励和支持个体经济发展,同时又要通过经济的、行政的和法律的手段加强对其管理和监督,引导个体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2.私营经济

私营经济是指企业资产属于私人所有、以雇佣劳动为基础、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私有制经济。从本质上说,它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具有私有性、雇佣性和营利性,即生产资料为投资者个人所有,企业主雇佣工人从事劳动并凭借生产资料所有权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其经济活动以营利为目的。目前,我国私营企业的组织形式有三种:第一,私营独资企业,即一人投资经营的企业,投资者对企业债务负无限责任。第二,私营合伙企业,即二人以上按照协议投资,共同经营、共负盈亏的企业,合伙人对企业债务负连带无限责任。第三,私营有限责任公司,即投资者以其出资额对公司债务负责,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发展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私营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是必要的,因为它对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提高社会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有利于调动有技术专长、有经营能力、有资金的人的积极性,增加社会财富,发展生产力;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有利于扩大就业;有利于国家增加财政收入,其缴纳的税金,已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有利于活跃市场,搞活流通,从多方面满足人们的需要;有利于锻炼善于经营的企业家等。但也应认识到,私营经济还有其消极的一面:占有雇工的剩余劳动;在生产经营上,有一定的盲目性和自发性,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从事非法活动,牟取暴利。因此,国家对私营经济应本着兴利除弊的原则,有效地发挥其积极作用,同时,加强对私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引导、监督和管理,通过经济立法和加强管理予以必要的调节,限制其不利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消极作用。

3.外资经济

1982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的宪法对利用外资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允许外国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规定来中国投资,同中国的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进行各种形式的经济合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了一系列引进外资的优惠举措,在我国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管理水平低下的时期,有效地利用外资,允许外商来办独资企业或办合资企业,对于解决资金短缺、引进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方法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跨境资本流动呈现出新的趋势和特点,主要表现为资本流入规模超常增长、对外直接投资稳步推进、异常资本流动显著加强等。

如何充分利用外资,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从投资的产业领域看,我国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大多基础薄弱,发展水平较低,有的甚至处于高度垄断经营状态,不可能允许外资的大规模进入。而一些已经允许外商进入的领域,如汽车、制药、大规模集成电路、电信产品等,也在低水平的基础上基本饱和。这使得我国的外资经济也呈现出了结构性短缺与结构性过剩同时并存的矛盾。从政府职能而言,引资对其提出了挑战,包括经济管理体制、外商投资管理体制,以及管理方式,如公文审批等。从中国的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看,大量外资流入,特别是短期外资的流入,使其难以抵御国际资本的冲击。因此,我国要在积极寻求对外资经济做效应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各种政策措施,并为不断适应发展状况进行适当调整,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条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润,在要求其遵守中国的法律和法规的同时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使构成对外引资环境的各因素在层次和状态上达到最优,并最终使外资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活跃因素。

总的来说,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对满足人们的多样需要、增加就业、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有重要作用。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日益增大,就我国目前的情况看,我们应继续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

四、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如何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呢?第一,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深化垄断行业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加强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加快建设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制度。第二,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推进集体所有制经济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推进公平准入,改善融资条件,破除体制障碍。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第三,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第四,要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我们既不能搞私有化,搞私有化就是主张放弃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就是以私有制作为整个社会的经济基础。也不能搞单一的公有制,搞单一的公有制就是不允许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就是只以公有制作为整个社会的经济基础。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既要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公有制经济,也要使非公有制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