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投入水平的变化

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投入水平的变化

时间:2022-07-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政府研发投入的变化一国的科学技术研究工作分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因此总体来看,我国微观经济个体不断加强对研发活动的投入,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长远发展。《2014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报告》的调查结果显示,民营企业已经大量进入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且也较为注重对研发的投入。

1)政府研发投入的变化

一国的科学技术研究工作分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基础研究是指不以任何专门或具体的应用为目的,主要为获得关于现象和可观察事实的基本原理而进行的实验性或理论性工作。基础研究依赖于各大专业研究机构,如科学研究院和研究型高校等,应用型研究重在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除了一些科研机构之外,很多科技创新型企业也都参与应用型研究。但是基础研究由于其具有高度的外部性,社会成本与社会收益差异较大,因此以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个体没有动机参与,大量基础研究工作只有依靠政府的财政支持来完成。因此政府的研发投入主要体现在对基础新研究的投入上。

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来说,其发展涉及不同产业领域不同研究方向的多项前沿技术,需要基础研究成果的支撑,以推动应用研究取得产业化的进一步成果,从而完成产业新技术的应用,改造产业形态。而基础研究由于耗费巨大,周期长,投资风险大,所以很难通过市场化手段实现。特别是对于我国这样市场经济仍然在完善过程当中的国家,基础研究对于社会资本缺乏吸引力,需要政府发挥积极作用,动用政府的资源配置功能,为基础研究提供条件,以辅助其他方面的产业研究取得突破。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对科技研发尤其是基础研究的投入,先后设立了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和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等研究基金,旨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重大专项突破,以实现我国科技研究水平质的提升。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我国基础研发投入总体保持增长。其中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计划和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等2013年的投入额相比于2006年分别增长了37.09%、346.64%、188.90%和226.99%,远远超过同期GDP的增长。

虽然基础研究投入的绝对值增长较为显著,但是基础研究在全部科研投入中占比却一直较低。根据《中国科技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计算可知(见图4-3),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实施以来,2009—2013年我国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从2009年的1.70%上升到了2013年的2.09%,但与此同时,基础研究的R&D人员全时当量投入占比却从2009年的7.18%下降到了2013年的6.31%,经费支出占比从2009年的4.65%微升到了2013年4.68%,仅上升3个基点。这说明当下,我国研发资源配置中还存在着轻基础研究的倾向,使得基础研究发展仍难以取得理想的成果。因此我国政府应当注意在基础研究中发挥主导作用,提高基础研究的投入占比,充分利用基础研究的正外部性,以推动应用研究质的提高,以及产业竞争力的全面提升。

图4-3 2009—2013年人员和经费投入中基础研究的占比变化情况

2)企业研发投入的变化

除了个别占据绝对优势地位的企业之外,企业一般都会为了提高产品技术水准、增强产品差异化程度并以此获得竞争优势而从事于应用型研发,其研发的目的性和盈利性较为明显。在现代产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企业研发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根据《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中的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249.4万人年,R&D经费投入强度为0.8%,专利申请量56.1万件,各项指标均相比与2008年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增长比例都超过了100%。

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作用下,企业经营自主权的发挥对于产业发展具有更为决定性的作用,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多层次和多学科的复杂技术路线图,只有充分发挥企业的自主研发积极性才能更为高效地利用好研发资源。因此除了国家通过财政手段支持研发之外,企业对于应用型研发的投入也是考察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进步、生产效率提升的重要方面。

因此总体来看,我国微观经济个体不断加强对研发活动的投入,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长远发展。《2014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报告》的调查结果显示,民营企业已经大量进入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且也较为注重对研发的投入。据统计显示,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占到了全部工业领域的70%以上,各地均出现了一批研发投入占企业销售额比例超过5%甚至超过10%、具有国际先进研发设施和工程化验证条件的创新型企业。

从平安证券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分类得到的微观企业数据中可以看出(见图4-4),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的研发费用支出持续增加,在有统计数据的时间区间内的2006—2013年,高端装备制造业的研发费用年均增长49.26%,节能环保产业研发费用年均增长61.38%;生物医药研发费用年均增长43.89%;新材料研发费用年均增长48.45%;新能源研发费用年均增长42.95%;新能源汽车研发费用年均增长56.78%;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发费用年均增长65.39%,七大产业的研发费用平均增速达到了52.58%。

图4-4 2006—2013年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研发费用变化情况(单位:亿元)

3)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产出的变化

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投入的目的是为了产出可以用于产业化的科技成果,在研发成果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进步。根据2013年公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统计分析总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2008年至2012年期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共计150691件,年均增长率为26.04%。其中,2012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首次突破6万件,同比增长27.07%。而根据2014年的报告,从2009年到2013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总计达到了371819件,年均增长率也达到了12.96%。《报告》中特别提到,2011年和2012年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授权增长幅度最大的两年,但是2013年开始步入稳定期。同时产业间分化较为明显,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的发明专利授权数量较大,三产业合计占据了总授权量的七成。其他产业如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的年均增长率较高,分别达到了32.59%和25.46%,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从行业分布来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明专利主要集中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三大产业,这三个产业占掉了全部战略性新兴产业总发明专利数的七成(见表4-11)。因此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技研发能力在行业间分布并不均衡,尤其是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新能源产业专利数亟待提高;从地区分布来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明专利主要集中于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其中北京、广东、江苏、上海、浙江、山东六个省市同时名列2012年、201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省市排名的六强,六省市两年的授权量合计分别占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授权总量的61.69%、61.26%(见表4-12)。由于东部地区凭借其相对雄厚的资金实力可以承担起投入较高的科技研发活动,因此总体研发能力的空间集聚趋势明显。在发明主体方面,企业研发日渐成为产业研发的主力。而2012年、2013年国内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所占比重分别为51.48%、51.95%,总体具有一定的创新积极性和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创新主体地位明显(见表4- 13)。而高校承担的科研任务也不容忽视。随着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产学研一体化的推进,未来高校和企业将成为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所需技术支持的主要来源。

表4-11 2009—201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细分行业发明专利数变化情况(单位:件)

(续表)

表4-12 2012—201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地区发明专利数变化情况

表4-13 2011—2012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同申请人类型发明专利数变化情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