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理论与实践结合中的问题

理论与实践结合中的问题

时间:2022-07-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重理论轻实践不适应社会快速发展需求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对市场营销类专业的人才有了更高的标准,衡量人才的标准也不仅仅是高学历,而营销类人才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才是企业看中的部分。让学校的教学与实际紧密结合,加强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以达到对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前置实习环节有问题。

一、重理论轻实践不适应社会快速发展需求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对市场营销类专业的人才有了更高的标准,衡量人才的标准也不仅仅是高学历,而营销类人才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才是企业看中的部分。可是现阶段的高职类院校仍然重视理论教学,毕业生没有足够的实际操作能力,实践技能的培训也不充足。如果想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应该以“专业课程、实际操作”为重点,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从而达到企业的用人要求,使生产教育结合,加速教学改革。

没彻底改变教育理念及改进教学内容。职业化的教育可以以专业的教育思路标准来促进课程教育的改革思路,以专业化的教育标准为引导,进行实践与理论的完美结合,让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生拥有更加良好的底子,在进行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中,要充分地利用专业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教育,使高职类院校的毕业生达到企业的要求。让学校的教学与实际紧密结合,加强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以达到对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

没有转变教学的方法,改进教学的过程。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在教育过程当中,要妥善地处理能力的培养与知识的传授之间的关系,着重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与自主性,在实际操作中,使学生的学习在老师指导下成为主动并且伴随着个性化的过程。市场营销的课程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上的主要部分,并不是完全的以教师为主体,在课堂上应该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并互相进行信息交换,互换的信息都应该包括“知识、态度、情感”等各个方面,还应该包括“生活经验、知识理念”等,通过在课堂上的各种信息交流,从而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在生产与教学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下,可以改变学生的传统学习方法,完美地展示了学生为主题的学习模式,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很少注重实践教学、突出能力的培养。高职类院校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现在越来越受到企业与社会的重视,因为在如今社会实际操作能力就代表了创新,创建一个科学并合理的教学方法,其中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就是需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合理的实践能力体系,并把每个实际教学能容划分得更细一些,高职类院校要遵循生产与教育相结合的理念,尽量满足学生需求的生产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在同一个教育环境中独立完成一项职业技能的训练和培养,也可以与企业共同合作来创建一个实训基地,也可以利用企业原有的环境,把企业当成一个校外的培训基地。实践和实验教育是高职类院校教育环节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实训基地既可以让学生学习到市场营销相关课程的基础知识,也可以学到专业课程的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前置实习环节有问题。当前各高职类院校的社会实习计划,大多都是安排在学生毕业之前,这是存在争议的问题。因为当学生真正进入到社会,进入到企业中去实习之后,才会发现现在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并且发现自己所欠缺的知识,前置实习造成了当毕业生离开学校了才会意识到自己所欠缺的,当想去弥补的时候才发现已经晚了。如果各院校可以前置实习时间,这种现象才会得到改进,因为只有在实践学习中所学到的知识才是真正有意义的知识,才会让学生感觉到真的学到了东西。所以应该前置实习的时间例如把实习安排在大二上学期,甚至大二一整年进行实习,因为在这个时间段学生大多都已经掌握了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虽然学生在企业中进行的实际操作都是比较简单初级的,但是他们也会在实习过程中接触到很多销售的实际案例,这时候学生们就会自主地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分析总结[6]。甚至是让学生进行间歇式的企业实习,让学生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然后再发现问题再去解决问题,这样的实习会让学生得到比较大的提高。

二、日常教学中的实训基地利用率低

目前,学校与企业合办的校企徒有虚名,一些高职类院校所开办的实践课程,想尽办法与社会上的各大企业合作开设实践基地,让学生进入企业参加实习,但是说是让学生实践,实际上就是参观,一些追求利润的企业害怕学生没有经验,帮倒忙,不给学生深入了解的机会,所以,企业一般都不能够起到与合作院校开办的实践课程的初衷,没有达到开设实践课程应有的作用,使实训课程的效果不佳。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各高职类院校应该建设自己的实践基地,建设一些专业的场地培养一些专门的培训人员,创建自主的企业,自己建立的实践基地与校企合作有本质上的区别,学校自己的实践基地主要的目的是给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其次才是为学校创造收入。专业的教育应该以课程教育为主体,让学生到学校来完成学生的职业技能的教学,这才是学生所需要的。

各高职类院校就是为了让学生们可以学到知识而实行教学的机构,职业技能的培养就是应该通过这种以学生为根本的服务意识和教育理念,改变自身的教育模式,来适应营销课程的发展大趋势。课程的具体改革是培养学生的重要步骤,各门市场营销相关的教育大纲,体现了一个学校的教学标准,教育的课程与设置的课程的教学大纲是教育的重心,其基础是建立在专业教育的内容与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基础上的,其定位应该准确地建立在职业教育上,不能凭空地要求学生的成绩提高,以理论教学必须与够用的前提下来培养学生的基础水平,并不能以让学生多学一点的愿望去提升学生的教学。专业化的教育应该要以实践性教学为主题去构建与实施,而不能让其营销到实践性教学的有效性,各高职类院校对学生的实践性教学的环节不够重视,实现现代化教学的教育工具缺乏,有经验的老师不足影响到了目前高职类院校的教学质量,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所以,在制定学生的教学大纲时,必须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职业技能的培育。

要走出校园进入到企业中去学习,邀请企业的市场营销专业人员一同来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使学生学到符合如今社会发展的职业技能。在实行实际化的教育的时候,没有必要只由高职院校自己包揽解决,要与社会上的企业来组建实践基地去完成,最近几年,很多高职类院校实现了与企业的合作,建设了相关的实习基地,这样做不仅利用企业的资源很好地解决了学校实践教育的教学计划,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技能,也提高了学生的适应社会的能力,也为与学校合作的企业提高了收益,达到了学校与企业的互利共赢的局势。高职类院校的实践性教育,应该让学生主要以直观的教学来完成,不是一味地进行思维性教学,教育的方式要以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能力与实践性技能的培养为主要目的,以理论知识教育作为职业化技能培养服务的准则,建设职业技能培训、总店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所需要的基础专业知识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以这种教学方法,从学生出发,一学生为根本,加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强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培养,强调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可以理解知识,让学生学会发现与创造的方法,加强学生能力的培育,使学生们能够互相合作。教师们可以采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例如多媒体教学、情景模式教学、实践基地教学,学生们互相讨论,通过现场演示、情景模拟等教学手段,给学生们创造一个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中让学生对未来的职业生涯有所认知与理解。

职业技能的鉴定要与国家接轨,改进院校对学生考核的模式,建设高效的实践考核机制是为了检验学生们对突发情况的适应能力,考验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所做的事情的实际效果,检查学生们在职业性机能、职业性能力等方方面面的掌握程度,以及在参加工作后的工作态度,所以实践教学作为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考核学生过程中加入学生在参加实践性教学的程度与参加实践性教学的效果综合进行考核是很有必要的,传统的对同学的考核模式多是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体,但是仅仅以学生的成绩来衡量一个学生有效的操作能力,也判断不出来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实践能力,高职类院校的考核制剂要以学生的实践教学为主,并结合学生的技术要求和标准进行考核,考核的内容方式要与国家接轨,以便适应社会的发展、市场的变化[7]。加强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利用社会上的有利资源,加宽实践教育的渠道,各高职类院校的教学机制与社会的经济发展有密切的联系,为社会上的各行各业提供专业性的人才,对生产教学提供便利条件,高职院校应该有专业的校内、校外的设施完备的实践基地,在学校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践基地时,要重视学校自身的教学特点,加强与社会上企业的联系,利用企业的有利资源,学校与企业联合建立实践基地,让学生尽早地接触社会,提前接触企业中的生产实际状况,老师们应该积极研究成果,并在过程中培养出社会与经济发展所迫切需求的人才,同时加强生产研究相结合,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教育过程中,指导实践性教学,拓展渠道,提高教学质量。

三、学校与企业合作的效率较低

目前学校与企业的合作计划不完善,彼此信息交流不畅,学校与企业的相互合作的模式,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热点,是深化中国高职类院校与社会上的企业互相合作的发展趋势,营销类人才的培养应该,要结合当地的社会发展趋势,随时注意着市场的变化,企业对市场营销类人才的要求,根据这些要求合理地为学生开设相应的课程,深入解析所学到的知识在市场中是怎么运行的,加强专业课程的开展与实施,根据社会发展的现状,与当地各个企业密切结合,实现学校与企业的资源共享,尽可能地满足学生、企业、学校三方的合作共赢,但是现在的社会状况是,学校与企业之间缺乏信息互换,学校缺少企业的需求信息,教师与学生也对企业现在对人才的需求了解得不多,学校的供应与企业的需求不成比例,这就造成了学生们无法顺利地在企业中就业,即使就业了也不能马上适应企业的工作,这种教育方法影响了学生的就业。而且学校的实践基地的现代化设施不达标,大多学校只是以实践为口号,带领学生去各个企业参观,企业也因为怕学生接触到自己的商业机密,而不让学生们顶岗实习,从而造成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提高。

所以应该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设立实训基地,学校也必须想办法改变现在较为封闭的状态,转变教学的传统观念,主动地与企业进行沟通,增加与企业的交流,也可以设立在学校内部的实践基地,将学生的实践课程得到具体化,邀请企业中的营销专业人才参与到实践基地的建设中,定期地邀请企业的专业人才到实践基地中视察与指导,及时告知学校现在企业的需求,让学校对课程内容进行改进,也邀请一些企业的管理者和企业中营销业务骨干来担任教师或者担任兼职教师,开拓学生对市场营销的视野,加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技能与专业技能的培养,进行开放式的办学,鼓励教师与学生还有企业的管理者走出学校,融入到社会,进行深层的校企合作,着重参考企业的意见来对学生进行培养,为与学校合作的企业设立校外的实训基地。根据企业的需要,对一定数量的学生定向的培养,为企业输送自身所需要的人才,并且根据企业的发展需求,不时地改进定向培养方案,这样企业就可以为毕业生提供适合实习岗位与工作岗位,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优先录用合作院校的定向培养生来到企业就业。

因为学生在学校已经完成了对企业所需要的知识的学习,这样就大大缩短了学生进入到企业的实习期,实现毕业生与岗位的完美对接,节省了企业对毕业生再培养的开支,方便毕业生直接上岗。学校也应该大力推行工学集合制度,加强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的模式,与企业进行密切的联系,加重学生实习与社会实践的比重,改变学习以课堂教育为中心的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企业接受高职类院校学生去实习的改革。学校的产学结合的动力严重不足,生产与学习相结合是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关键,但是在实施生产与学生的合作中,往往都是学校主动,但是生产学习的主动方应该是学校,造成这种状况是因为企业从中得不到足够的利润,所以企业就没有足够的动力去与学校合作,这样做既不能满足企业的科研,更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甚至有的时候还赔钱,这样就造成了企业没有积极性,而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迫切地需要与企业的合作,但是仅仅靠学校的能力,根本没办法满足学生对时间教学的需求,发生了这种情况就需要当地政府的介入,一方面是为学校与企业之间进行联系,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培训相关的费用进行支持,增加学校与企业相互合作的动力,从而让生产学习得到落实,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毕业之后的就业率,也可以解决毕业生毕业后就业困难的情况。甚至有的学校为了应付政府的检查,往往利用教职工与企业人员的私人关系与企业签订了生产教学共同合作的合同,但是这种情况下合作只是存在于形式上的,学生都没有机会到企业中进行顶岗实习,最多只是企业派一些营销专业的专家对学生进行专业讲座,在校企合作中往往都是学校积极主动而企业就比较消极,这是因为企业担心学生的实习会耽误企业的正常生产营销,而且这么做的效果在短时间内还得不到体现,这就造成了很多学生即便等到了去企业顶岗实习的机会,也仅仅是到企业走马观花的参观,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不能起到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