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日本经济服务化发展的成因分析

日本经济服务化发展的成因分析

时间:2022-07-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据此,以下主要运用1960年至2001年期间数据对日本经济结构服务化的成因进行讨论。1.从销售额和业种角度分析首先,从营业额来看日本服务业发展的推移,从服务业生产额(营业额)可以看出日本服务业具有较快的发展。生产性服务发展从需要面的服务业务外包化、外部服务购入的进展状况来看。

对于日本经济结构服务化真正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成熟这个问题有各种议论,一般看法是从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初,这期间不管是服务业增加值(GDP)、就业人口,还有产业结构的占有率都得到了全面扩大。所谓的经济结构服务化也就是说服务产业比重上升,占GDP的总量超过50%,销售额和就业者人数都不断增加。服务产业产值和就业者增加的原因,主要在于服务需求的增加和其自身的低投入、低成本性因素。据此,以下主要运用1960年至2001年期间数据对日本经济结构服务化的成因进行讨论。

1.从销售额和业种角度分析

首先,从营业额来看日本服务业发展的推移,从服务业生产额(营业额)可以看出日本服务业具有较快的发展。

日本全产业的生产额1960年37.1兆日元到2000年的963.3兆日元,增加26.0倍,其中服务业1960年2.4兆日元到192.5兆日元,增加80.1倍。服务业生产额的推移1960-2000年按机能区分看,对个人服务0.79兆日元到35.49兆日元,增加44.9倍;生产性服务0.41兆日元到79.53兆日元,增加196.4倍;公共服务1.21兆日元到77.49兆日元,增加64.2倍。其中以生产性服务的增幅最大,从1960年17%-2000年41%,比重大幅度增加了24个百分点,而个人服务却从33%减少到18%,公共服务也从50%减少到了40%。[7]

再从时间段来看,20世纪60年代日本生产性服务业高速增长,形成了高层清扫、出租业、警备业、情报服务等行业。20世纪70年代与生产型服务并排的公共服务也开始快速增加,其扩大的代表是随当时低经济成长一起发展而来的外包产业和教育=、医疗部门。20世纪80年代另一个与生产性服务并排发展的是余暇关联服务,这主要是由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产生的。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长期的经济低迷使得余暇关联服务停滞,而与生产性服务一起出现的则是高龄化进展带来的公共服务进一步增大。其次,按行业类别分析1970年代以后的情况。

生活关联服务(1995年10.8兆日元)以洗衣店、理发美容店、照相业、结婚仪式场、殡仪业为中心,1970-1995年间照相业、美容业、洗衣业的增长迅速。余暇关联服务(1995年20.5兆日元)的中心是住宿业、弹子球游戏店、高尔夫球场等,弹子球游戏店等游戏场所和住宿业的增长最大,单车赛赛马场等公营的赌博的营业额1995年2.1兆日元,高尔夫厂等体育设施的营业额在同年是2.7兆日元。生产性服务(1995年65.4兆日元)中心发展的是,广告业1995年7.0兆日元、情报服务调查同年7.6兆日元、物品出赁业10.7兆日元、汽车维修业6.8兆日元、机械修理6.0兆日元、土木修筑服务4.9兆日元。1970-1990年增加最快的是软件程序业等情报服务调查业45.3倍和物品出赁业40.5倍,物品出赁中又以情报机器出租为主流由此生产性服务中最大的成长领域也是与情报化紧密相关。建筑事务所等土木修筑服务22.8倍、建筑物服务(高楼维护保养)17.9倍的增长。同时,劳动者派遣业1995年的营业额是1兆日元。公共服务营业额按经费总额计算1995年68.0兆日元,医疗保健30.5兆日元、教育22.2兆日元、社会保障5.7兆日元。1990年代随高龄化、少子化的深化,医疗保健、社会保障的增长超过教育。

2.从劳动力就业状况分析

从基础生产额可以看到服务业的变化及就业者人数,数据表明,2001年服务业就业人口总数比1960年增加4.13倍,服务业就业人口占社会总就业人口的比率由1960年的30%左右增至2001年的67%左右;按机能区分看就业者人数对个人服务增加2.88倍、生产性服务增加8.61倍、公共服务增加3.67倍,生产性服务增幅最大。对个人服务中生活关联服务只增长1.90倍,而余暇关联服务则增加了4.23倍;按时间段来看20世纪60年代生产性服务就业人数急增,20世纪70年代与生产性服务并行的是公共服务就业者的增加。[8]20世纪80年代与生产性服务并行的是余暇关联服务就业者的增大。20世纪90年代余暇关联服务就业者的比重下降,公共服务和生产性服务的增加变大。

3.从产业活动中服务业投入分析

服务产业中最大的成长领域是生产性服务业,而支撑其快速增长的是需求面服务业务的外包化进展和供给面非服务业种的加入。服务业务外包的主要原因,是经费和劳动力节约的“经济理由”、其内部不能完成的对高级服务利用的“技术理由”、不同职业种类外包的“劳动管理理由”。经济理由引起的外包是单纯劳动型服务居多,技术理由的外包是高技术资格要求的服务,劳务管理理由的外包是警卫、大楼清扫等。生产性服务发展从需要面的服务业务外包化、外部服务购入的进展状况来看。

日本全产业的国内销售额1970年162.8兆日元,2000年963.3兆日元,增长5.92倍。这期间服务投入额(外部销售额)4.6兆日元-78.5兆日元,增长17.16倍;服务业务的外包化和生产性服务的购入急增,它从生产性服务业成长的需要面给予了支撑。服务投入率是指销售额中对服务投入额的比率,其比率1970年2.8%,1980年4.0%、1990年7.0%、2000年8.2%逐渐增高。同时1990年以后的服务投入额包括企业内研究,除开这个因素,1990年52.6兆日元、2000年68.1兆日元,服务投入比率各自是6.0%、7.1%。按照不同产业看服务投入率的推移,不管是哪个业种1980年代服务业务的外包都得到了大力发展,1990年代医疗保健部门、通信放送的外包化发展迅速。2000年通信放送、运输、生产性服务、金融保险业、电气煤气水道的服务投入率超过10%,这5个领域的外部服务也就是说生产性服务业的利用度很高。

表13 各产业的服务投入率(%)[9]

续表

生产性服务的用户从产业种类来看是以制造业和商业为中心,情报服务方面与金融保险业、国家行政机关的交易较多,而房屋综合性管理与公共服务的联系较强。土木建筑服务是建设、不动产业的交往多,机械设计业、设计业与制造业、展览业与商业联系频繁,同时情报服务和展览业、房屋综合性管理之间的交易颇多,可以看到业界内的承包转让结构。人才派遣业的用户大多是金融保险业、情报服务业。此外,服务业务的外包化(外部服务利用的增加),也导致了专业职能者、服务业职能者向生产型服务转移。

就业者中从事生产型服务业的人数比例,建筑技术者1975年由2.6%,1995年增之26.6%、土木技术者由12.1%-25.4%、情报技术者由21.5%-63.4%、保安由5.9%-22.0%、清洁工由16.5%-65.3%、制图工由17.7%、31.7%。由此反映出专业职能者和服务业者从主要产业开始向进行外包的土木建筑服务业、软件业、保安、房屋综合管理业、机械设计业等生产性服务行业转移。此外非服务业种大资本的加入也从供给面支撑了日本服务业的大发展。日本服务产业除了作为例外的传播业、广告业原本固有领域是中小零星企业。1960年代后半余暇市场的扩大和企业内服务业务的外包化促进了非服务业种大资本的加入。快速成长领域中的企业关联服务和余暇关联服务,其中的主要企业都是其他业种中的大资本公司,服务产业的扩大和大资本的加入是一起成长发展而来的。制造业、金融保险业大多支持对企业服务,电子计算机厂家、金融保险、商社等大多对情报服务业需求很大,租赁业多是银行、商社等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