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文化商品的价值与文化消费扩大

文化商品的价值与文化消费扩大

时间:2022-07-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发展文化消费,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必须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文化商品,不断提高文化商品的供给能力。文化商品的价值体现在文化商品作为客体与作为消费者的主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之中。目前我国文化产业规模较小,文化精品不多,消费热点较少,不能充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商品和服务创新是影响文化产业利润的关键因素。

发展文化消费,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必须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文化商品,不断提高文化商品的供给能力。因此,正确认识文化商品的价值及其实现方式,科学合理地扩大文化消费,努力提高文化商品的供给能力,通过积极有益的文化商品供给与消费,文化产业与文化消费的健康发展,将科学、文明、健康的文化内涵渗透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之中,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提高社会文明水平,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4.5.1 文化商品的价值

文化消费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诉诸于文化资本的运行与文化商品的消费,以其独特的作用方式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与心灵慰藉,深刻地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丰富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彰显着现代社会的人文关怀。作为文化消费客体的文化商品与作为主体的文化商品消费者之间相互作用,客体对主体产生一定的作用、效应和影响,在客体为主体服务的同时也实现了自己的价值。作为文化消费客体的文化商品由于能够满足主体(文化消费者)的不断增长的多样化精神需求而具有价值。

事实上,文化商品通常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是有形的、实在的、物质的;一种是无形的、观念的、精神的。而文化商品的价值是多要素的统一:它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意识与存在的统一,抽象与具体的统一,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统一,也是精神价值与物质价值的统一。文化商品的价值体现在文化商品作为客体与作为消费者的主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之中。文化商品作为客体对消费者主体会产生一定的作用、效应和影响,使客体为主体服务,满足主体的精神需要,只有这样,才能说客体(文化商品)对主体(文化商品消费者)具有价值。客体(文化商品)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在与主体(文化商品消费者)结合过程中不断地被主体发现、感知、体会、理解、认识、评价,从而对主体产生积极效应,为主体服务,满足主体的精神需要,促进主体发展完善,使主体感觉更加幸福美好,这就使文化商品价值得到实现。

因此,从社会意义上来讲,文化商品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它所具有的内在价值及现实价值,而且体现在他所具有的社会价值及潜在价值。如文化商品的审美价值、思想价值、学术价值、道德价值等,当这些价值向社会实践效益转化,就是文化商品的社会价值的实现。它的积极效应具体表现为促进了社会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推动了国民素质、思想道德、精神风貌、社会文明的发展进步。

4.5.2 文化消费的扩大

文化消费的扩大,增加文化消费总量,提高文化消费水平,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也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繁荣文化事业的关键环节。扩大文化消费要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注重文化消费的质量和数量,以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文化消费发展的尺度,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最终提升国民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扩大文化消费,要强调文化产品和消费需求的多样化,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使人们在物质生活需求得到不断满足的同时,在道德、心理、创造力等方面也得到充分发展。目前,我国城乡居民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收入差异。因此,扩大文化消费,必须从尊重人、关心人的角度,切实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文化需求,让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有条件、有能力进行丰富多彩的文化消费,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们的消费方式、消费观念、消费水平是由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扩大文化消费,必须以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为标准,服从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鼓励人们扩大文化消费,有利于经济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但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顾国情、不顾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消费、贪图享受、挥霍浪费将会导致资本短缺、资源匮乏,奢侈之风盛行也会销蚀人们的创造精神和进取精神,最终影响到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扩大文化消费一定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综合平衡、协调发展。具体来说,文化消费要和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既不能“滞后”,也不应“超前”。对于消费者个人而言,要求根据自身收入状况和需要安排文化消费,不能盲目攀比。文化产品和服务提供单位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找准两个效益的最佳结合点,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主动面向广大基层群众,努力降低成本,提供价格合理、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4.5.3 文化商品的供给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告诉我们,生产与消费之间存在辩证统一的关系,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影响生产,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根据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安排生产和销售是现代生产经营者在市场上取胜的关键。目前我国文化产业规模较小,文化精品不多,消费热点较少,不能充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必须增强文化商品和服务的供给。

1)创新商业模式,拓展大众文化消费市场

通过创新商业模式,逐渐形成与市场接轨的商业模式,不断拓展大众消费市场。同时,还要关注群众潜在的文化消费需求,推出更多深受群众喜爱的精品力作,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潜力。同时,要开发特色文化消费,提供多样化消费方式。既要注重拓展大众文化消费市场,也要注重开发特色文化消费。根据各个群体的不同需要,生产出文化精品,提供特色产品和服务,提高文化商品和服务的竞争力,不断形成多样化的消费方式和消费增长点。

2)采用先进科学技术,提高文化商品创新能力

一个好的文化资源、一个优秀的文化创意要变成文化商品,必须借助相应的科学技术手段,文化商品的科技含量对文化产业的效益与兴衰起着决定性作用。文化商品和服务创新是影响文化产业利润的关键因素。要不断为文化商品和服务注入新的内容、创造新的形式。同时,要把文化消费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结合起来。在文化消费过程中,要注重环境的保护、生态的平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要发展文化、教育、科技、信息等知识密集型、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3)正确处理文化消费与自然、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关系

在发展文化产业、扩大文化消费的过程中,要尊重自然的存在价值,将文化消费纳入生态系统之内,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文化消费模式,保证自然界生态系统稳定与平衡。文化消费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满足当代人的基本文化需求,同时又能给后代人留下更多的文化财富,以满足后代人的文化发展需要。同时,要处理好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之间是对立统一的,两者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促进;开发不仅是为了利用,也是为了科学的保护;保护是为了持续的开发和更加有效的利用。

总之,文化产业与文化消费的健康发展,不仅有利于当代国民素质的提高,而且对子孙后代的发展也有利。积极有益的文化商品供给与消费,能够将科学、健康的文化内涵渗透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之中,提高社会文明水平,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