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谷贱伤农”

“谷贱伤农”

时间:2022-07-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日常生活中,有时可以看到,某些商品价格下降了,人们蜂拥抢购;而另一些商品价格下降了,却无人问津。(三)“谷贱伤农”与粮食供求“谷贱伤农”是人们多年总结出来的一条粮食供求经济规律,在民间流传至今。“谷贱伤农”指的是在丰收的年份里,粮食产量过多,稻谷供过于求,价格下跌过大,农民的收入没有增加反而减少,影响到农民再种粮食的积极性。

在日常生活中,有时可以看到,某些商品价格下降了,人们蜂拥抢购;而另一些商品价格下降了,却无人问津。《五代史·冯道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有一年风调雨顺,年景很好,后唐明宗问:“天下虽丰,百姓得济否?”道曰:“谷贵饿农,谷贱伤农。”无独有偶,叶圣陶在新中国成立前写的一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中也描写了一种丰收成灾的情形。在风调雨顺的年头,农民喜获大丰收,但当老农们收完米后却发现他们的收益却比往年少了。老农们感到非常迷惘:去年是水灾,收成不好,亏本;今年算是好年时,收成好,还是亏本!为什么“谷贵饿农”“谷贱伤农”的故事在历史上不断地重演,类似的“菜贱伤农”“果贱伤农”的事件在今天也时常发生,这里面究竟蕴含着什么样的经济学理论,又该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在这里将介绍与这个问题密切相关的“弹性理论”。

分析

(一)“薄利多销”与需求弹性

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它的价格与总收益呈反方向变动。价格上升,导致商品需求量减少,价格上升的比率小于需求量减少的比率,总收益减少;价格下降,导致商品需求量增加,商品需求量增加的比率大于价格下降的比率,总收益增加。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对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可以实行“薄利多销”的原因。“薄利多销”中的“薄利”就是降价,降价能“多销”,“多销”则会增加总收益。只有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才能“薄利多销”。因为对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来说,当该商品的价格下降时,需求量(销售量)增加的幅度大于价格下降的幅度,所以总收益会增加。

(二)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价格变动与总收益的关系

应该指出的是,并不是任何商品的降价都会增加销售,从而增加总收益。

以面粉为例。假定面粉的需求弹性系数为Ed=0.5,每千克面粉的价格为2元,销售量为100千克。这时,总收益是:2×100=200元。

如果面粉的价格下降10%,由于Ed=0.5,销售量则上升5%,根据弹性公式计算出需求量的变动率为5%,Q2=Q1·(1+5%)=105千克。这时,总收益是:1.8×105=189元。

两相比较,虽然后者每千克面粉的价格下降了,但总收益并未增加,反而减少了11元。

反过来看,若每千克面粉的价格上升10%,情况则是销售量下降5%。这时,总收益是:2.2×95=209元。

两相比较,虽然后者每千克面粉的价格上升了,但总收益并未减少,反而增加了9元。

通过上述分析,可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它的价格与总收益呈同方向变动。价格下降,导致需求量增加,但需求量增加的比率小于价格下降的比率,总收益减少;价格上升,导致需求量减少,需求量减少的比率小于价格上升的比率,销售者的总收益增加。所以,对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厂商最好采取“限产涨价”的策略。

(三)“谷贱伤农”与粮食供求

“谷贱伤农”是人们多年总结出来的一条粮食供求经济规律,在民间流传至今。这一规律反映了农业经济运行的周期性波动规律。“谷贱伤农”指的是在丰收的年份里,粮食产量过多,稻谷供过于求,价格下跌过大,农民的收入没有增加反而减少,影响到农民再种粮食的积极性。我们可以用弹性原理对这一经济问题进行解释。出现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农产品通常是缺乏弹性的商品。

从图2-1中可以看出,在粮食丰收的年份里,农产品供给量的增加使得供给曲线向右平移,与需求曲线相交于E2。均衡价格从P1下降到P2,下降的幅度远远大于供给量增加的幅度,这样就使得图中OP1 E1 Q1的面积要大于OP2 E2 Q2的面积,即粮食丰收前农民获得的总收益要大于粮食丰收后获得的总收益。

图2-1 农产品供给变化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