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供给侧改革的理论渊源

供给侧改革的理论渊源

时间:2022-07-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回顾经济学发展史不难发现,基于“供给侧”的管理政策思想在经济学理论中是一以贯之的,只是一直以来没有受到多数人的重视。供给学派认为,凯恩斯的货币政策造成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使价格发生变化,从而不能正确地传递市场信息,并造成资源分配效率降低,从而降低了经济效率。

回顾经济学发展史不难发现,基于“供给侧”的管理政策思想在经济学理论中是一以贯之的,只是一直以来没有受到多数人的重视。从古典经济学时期的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强调劳动和资本等“供给侧”因素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可以自行调节供给和需求,政府不应干预市场,到新古典经济学时期法国经济学家萨伊提出的著名的“萨伊定律”,认为供给自动创造需求,即经济一般不会发生任何生产过剩的危机,更不可能出现就业不足,因为供给会创造自己的需求,再到以阿瑟·拉弗、罗伯特·蒙代尔等人为代表的供给学派,提出主张经济学应着重分析社会经济的供给方面,可以说将供给管理思想发挥到了极致。

供给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逐渐在美国兴起的一个新自由主义的经济学流派,并由于其对70年代末执政的美国里根政府所实行的“里根经济学”产生的深刻影响,因而在西方经济学理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历史向前追溯到1930年,美国爆发了以失业和生产过剩为特征的经济危机,史称“大萧条”,这次危机的严重程度迫使资本主义社会处于随时崩溃的边缘,此时,凯恩斯根据“罗斯福新政”当中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在其著作《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中提出一套基于“有效需求”管理的宏观经济调控理论和政策,最终为挽救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理论基础。然而好景不长,美国经济在进入70年代以后,经济增长缓慢而且波动频繁,通货膨胀居高不下,出现了经济停滞、失业以及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的“滞胀”现象。按照凯恩斯理论主张的政府干预的结果是公债激增、税收增加、赤字上升,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滞胀”问题面前无能为力,运用该理论不仅无法解释出现“滞胀”的原因,反而进一步加剧了“滞胀”问题,导致凯恩斯经济学的地位受到挑战和动摇。此时,迫切需要新的经济学理论和政策恢复美国经济的稳定发展,以供给经济学为核心内容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应运而生。

面对70年代初开始出现并日益严重的“滞胀”局面,供给学派认为,滞胀问题完全是长期推行需求管理政策所造成的累积效应,其根源在于凯恩斯理论,因而必须予以否定,并重新恢复“萨伊定律”。为了重新恢复“萨伊定律”的地位,供给学派着重从供给角度分析,对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以及供给对生产率的影响进行了重新的分析和定位。在该学派看来,购买力永远等于生产力,社会生产多少产品,就会有多少购买力来购买。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会给自己的产品创造需求,不会由于需求不足而出现生产过剩。供给学派认为,现实中的非均衡缺口表面上看起来是需求不足,供给过剩,但实际上是“无效供给”过剩伴随着“有效供给”不足而引起的,所以本质上还是由于供给端出现了不平衡,比如30年代“大萧条”也不能完全归因于需求不足,还跟“有效供给”不足有关。对于资本主义经济中经常出现的经济波动的原因,供给学派从以下三个方面做了解释:

一是经济过剩常常是“劣等品”过剩,而不一定是有效的供给过剩。可以看出,供给学派认为,生产过剩虽然表面看起来是一个总量问题,但实际上是一个结构性问题,在具体的生产实践中,要区分“供给”和“有效供给”,供给总量过剩不意味着“有效供给”过剩。

二是在资源稀缺的世界中,商品过剩是表面的,商品过剩不是由于需求不足,而是缺乏创造性生产,缺乏新的技术所带来的供给以及由于新供给引致的新需求。

三是商品过剩的程度与企业的创新性有关。应当分清是供给还是需求为主导影响商品供求和商品过剩的状态。如果以需求为主导,企业缺乏创造新产品的内在动力和活力,因为对于不很熟悉的新产品难以预测市场销售前景,这实际上是一种将企业看作是只能被动适应市场需求而提供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单位的观点,因此,企业必定缺乏创新精神,市场上就充斥着“劣等品”,根据边际效用递减原理,这些产品的需求数量当然会萎缩,在需求萎缩时,政府刺激经济的政策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导致供需更加不平衡,进一步加剧过剩。

因此,供给学派相对于其他的经济学派更注重宏观经济政策的供给效应分析,他们尤其反对凯恩斯学派在宏观经济政策分析中片面地强调需求效应(宏观经济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的观点,被认为是对凯恩斯经济学的根本性扭转。供给学派的学者们认为,供给效应对预估政府政策作用是相当重要的。供给学派从供给角度分析了宏观经济政策效应,具体包括税收的供给效应、货币政策的供给效应和政府干预的供给效应。

1. 减税。供给学派以“拉弗曲线”作为减税政策的理论依据,认为税率的高低是刺激经济主体进行经济活动从而刺激商品和劳务供给的最重要的因素。高税率会抑制企业投资,会减少投资的积极性。相反,减税会增加经济主体供给。在短期内减税提高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刺激了储蓄和投资的增加,总供给随之增加。减税使人们可支配的收入增加,需求也增加,总供给和总需求共同增加的结果是国民收入增加,而价格水平没有变化。因此,减税可以同时实现经济增长和稳定价格水平两大目标。

2. 控制货币。供给学派认为,凯恩斯的货币政策造成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使价格发生变化,从而不能正确地传递市场信息,并造成资源分配效率降低,从而降低了经济效率。因此,供给学派特别强调货币金融对于供给因素的影响,主张稳定货币,反对通货膨胀,特别是反对凯恩斯所提出的货币刺激政策。

3. 反对政府干预。关于规章制度所造成的供给效应问题,供给学派认为,规章制度会对供给产生负面效应,因为,政府在制定和执行这些规章制度时,产生了大量的成本。为了遵守这些制度,地方政府和企业等经济主体也会随之增加成本,从而限制了经济主体进行技术创新、利用资源的能力,导致企业投资下降,供给下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