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应进一步挖掘和释放教育消费的潜力

应进一步挖掘和释放教育消费的潜力

时间:2022-07-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范绪锋 周海涛 李 虔当前,我国居民消费日益呈现井喷态势,正进入加快转型升级、更加多元多样的新阶段。一是进一步普及互联网应用,大范围增加互联网教育潜在用户。

范绪锋 周海涛 李 虔

当前,我国居民消费日益呈现井喷态势,正进入加快转型升级、更加多元多样的新阶段。国人素有重视教育的传统和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教育消费一直是家庭消费的重头戏。在国家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日趋健全、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应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让市场发力,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个性化教育需求,在助力人力资本积累和社会创造力增强的同时,持续放大教育消费的经济效应,为稳增长、调结构大局作出积极贡献。

一、选择性教育需求持续升温,家庭教育消费潜力巨大

教育既是关乎民生福祉的公共产品,也是拉动内需、促进增长的重要引擎。作为我国四大消费热点(住房、信息、旅游、文教)之一,教育属于唯一的“卖方市场”。综合德勤、毕马威、普华永道国际会计师事务所以及中国投资咨询网的数据,我国教育培训市场规模已从2010年的3000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9000亿元,四年翻了两番。庞大的市场需求催生出大量的培训机构,在更多细分领域抢占市场份额。目前,约2万所已注册的营利性培训机构,分布在外语培训、学科培训、考研/考级/公务员考试培训、幼儿早教、出国留学、软件培训、技能培训市场,并形成一批在国外上市的中国教育机构。2014年,我国教育上市企业营收达23.23亿美元,比2013年增长15%,净利润率平均在14%左右。

我国被全球众多教育投资集团视为最具需求强度和利润空间的新兴市场,教育培训市场规模将在近1—2年内达到万亿元,对跨界资本和人才有着很强的吸引力。一是互联网巨头持续加码加速布局教育培训行业,如百度立足于“百度知道+百度百科+百度文库”知识学习型产品,推出“百度教育”在线平台;腾讯利用广泛的QQ用户,推出“上线腾讯课堂”和“腾讯精品课”;阿里巴巴打造教育行业的“淘宝模式”,推出“淘宝同学”。二是非教育类机构大量涉足本行业培训市场。如明牌珠宝出资设立珠宝职业在线教育机构,森马服饰主攻儿童能力培养,旅游服务商携程主攻青少年游学业务,万达集团主攻0—8岁亲子乐园,而万科集团则主攻社区教育营地。教育作为基础性、刚需型民生服务行业,已经与地产、旅游、文化、印刷、传媒等多个行业实现了嫁接和延展,经济效益明显。

同时还应看到,当前个性化、创新型教育产品和服务催生的消费热点还相对分散零碎,未能大规模增加市场存量、形成稳定有效的教育消费和投资预期。统计显示,2010—2013年,我国家庭教育经费从0.41万亿元增长到0.49万亿元,复合增长率仅为4.66%。尼尔森对世界各国居民家庭储蓄与投资策略的调查发现,我国49%的家庭选择储蓄方式(或购买教育基金、银行教育理财产品等)为子女未来教育花费做准备,超出全球平均水平的34%。这说明大众消费者对于未来的教育支出能力、教育信贷通道仍缺乏信心,教育消费的良性循环还没有真正形成。

二、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新和扩大教育服务多样化供给

2014年,我国社会力量办学总资产达5000多亿元。但调研发现,民间资本进入教育领域的“玻璃门”“弹簧门”还不同程度存在,特别是“不得以营利为目的”的单一性规定、一些地方对民办教育的隐形歧视、现实中筹设期限的限制等,影响了社会资金投资教育的积极性。进一步释放和满足多样化教育消费需求,首先要让市场活起来,保护和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教育的积极性,创造更多更好的教育服务供给。

第一,提升民办学校的服务质量和效率。过去30年,我国教育资源紧缺,民办教育对公办教育发挥了重要补充作用;随着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持续增加,民办学校弥补公办学校数量不足的空间将逐步递减。新形势下,应鼓励民办学校成为选择性教育的主要提供方,适应城镇化步伐加快等时代要求,以鲜明的办学特色满足群众对更加优质、更加多样教育的需求。要鼓励民办学校成为市场化改革的高地,激活学校后勤社会化、委托管理、集团连锁经营等多种实现方式,通过与校外培训机构、行业企业合作,以产业战略统筹教育空间,实现工学结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推动教育与工业、商业、文化、体育、旅游服务的融合发展,以教育服务带动社会消费。此外,还应探索“民办学校分类管理”框架下的营利性学校办学,催生一批新的市场化教育产品和服务,助力资本市场中上市教育公司的估值提升和品牌溢价,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二,推动教育服务与“互联网+”深度融合。传统教育行业多年累积的壁垒和优势在“互联网+”时代皆有流失,更多新技术、新资源、新主体的进入,加速了教育行业的重新洗牌、整合发展。互联网与教育的结合,绝不能是简单嫁接,而应当是从目标到内容、从思维到行动的无缝耦合。一是进一步普及互联网应用,大范围增加互联网教育潜在用户。截至2014年底,我国互联网普及率为47.9%,超出世界平均水平,但低于欧美发达国家的70%。互联网教育的用户增量以互联网用户的普遍增加为基础和前提,我国独有的人口优势为之提供了大量的潜在用户和利润。二是以互联网为媒介,降低教育产品生产者与消费者的链接成本,提高教育产品供给效率。互联网教育不断推陈出新,但对于用户而言,无论线上还是线下,学习效果才是检验产品质量的唯一标准。目前,在线教育产品大多只是将线下的资源照搬到线上,还未能摸索出互联网教育的独特模式;不少是通过对体系化课程的碎片化处理,让用户可以充分利用闲暇时间学习,系统性弱;多为单点突破、缺乏整体解决方案,导致完课率低、普及率低。如看似红火的互联网教育(MOOC)课程的未完成率常常高达90%以上,极少有一款产品可以推广到全国10%乃至5%的学校使用,产品升级尚需时间积累,用户粘性仍待增强。三是探索开发各类“互联网+教育+相关行业”的排列组合,培育教育市场新热点。利用互联网思维引入O2O模式,提供线上“淘宝”教育、“微课”教育和其他线下教育机会,建立免费“移动教育超市”,搭建广阔的教育消费平台,让消费者体验到零距离的教育消费;发展在线教育,提供“智慧的教育平台”和“移动的培训产品”,促进各领域工作内容和知识更新的跨界融合,满足知识加速更新时代的全民再教育新需求。

第三,通过“双创”增强社会兴教乐学的内生动力。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契机,形成市场与资本“双轮驱动”,鼓励商业资金用于教育创业投资,完善教育市场竞争,促进创业创新型教育企业快速成长;允许财政性资金、国有资金、自筹资金、外资以股票、证券、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遗产等法律允许的方式投入教育领域,探索混合所有制教育机构,激励教育创新,促进市场更有效配置资源。鼓励金融服务与教育消费升级、产业升级融合创新,在教育集团品牌打造中,大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运用股权投资、产业基金等市场化融资手段支持教育服务业发展;鼓励发展对民众进行技能培训的免费或低收费教育项目;支持符合条件的教育服务机构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鼓励金融机构拓宽对教育服务机构贷款的抵质押品种类和范围;同时,以融资市场化改革支撑支付能力,将教育资本、财政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融合起来,培育全社会投资教育和消费教育的“自觉”。

三、强化政府服务与监管责任,引导教育消费健康发展

推动教育消费转型升级,政府作为规划者、引导者和监管者的责任不可或缺,必须把简政放权与加强监管、优化服务有机结合起来,把该管的管住管好,提升权威性和公信力

第一,完善顶层设计,健全行业标准,全面改善教育消费环境。我国教育和培训行业总体态势良好,但一些教育培训机构良莠不齐,场地不固定、收费不合理、手续不齐全,教职人员资质“注水”造假,“培训门”事件时见报端;家长、学生和学习者的教育维权疑虑尚未根本消除。究其原因,主要是标准不明确、规则不健全,竞争秩序不规范,整个体系对消费升级的支撑作用还有待增强。顺应消费升级的大趋势,首先应加强对教育需求的合理预测和总体规划,研究出台由教育、发改、财政、税收、金融、人保等部门共同认可的促进教育消费的政策,推动教育更好地融入产业链。其次,健全完善教育服务业质量体系,加强教育与培训行业标准化建设。积极鼓励公办民办学校、教育公司及其他行业组织参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鼓励教育集团制定高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再次,建设教育服务业标准化信息平台,健全各级各类教育产品提供方的动态信息数据库,加强国家层面的统计分析与预测,向消费者无偿公开相关信息,营造全社会齐抓共管改善教育消费环境的有利氛围,形成教育机构规范、行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的多元共治格局。

第二,强化政策引导,创新体制机制,完善联动可持续的教育服务体系。目前,财税金融政策与教育事业发展需求不完全适应,捐资免税力度不够,免税资质每年申报一次、有效期短,手续不便利;民间筹措资金与运行资金,一般不能质押和贷款,融资限制多,投保的可选择性少,空间有限。提升社会大众教育投入与消费的便利性,亟需加快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一是增强教育投融资便捷性,引导更多民间资金投入教育。探索与我国教育事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教育财政金融政策,简化社会力量以现金和实物形式投入教育的行政手续,适当减少民间筹措资金的融资限制和投保限制。二是加快教育类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将从事服务经营活动的教育机构逐步转为企业,规范转制程序,完善过渡政策,鼓励其提供更多切合市场需求的教育服务。同时,分领域逐步减少、放宽、放开对外资的限制。三是明确相关的产权保护和保全规定。不仅明晰界定社会力量办学的性质和产权,还应针对教育投资资本退出程序和方式等内容做出详细规定。

第三,坚持放管结合,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促进市场主体活力释放。简政放权是激发市场活力,调动社会积极性的利器;但“放权”不是避重就轻,而是“放管衔接”、“宽进严出”。首先,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教育行业审批流程,取消不合理前置审批事项。放开社会资金进入教育的管制,凡不使用国有资金的非学历教育项目,可一律只进行核准或备案;放宽办学层次、办学条件和筹设期限,教育机构办学层次和范围可随发展需求和基础准备情况,向上级主管部门申报动态变更;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创新体制机制,保证制度链衔接到位,政策落实顺畅。其次,围绕市场主体的责任与义务,建立健全联合惩戒机制。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和有效监管,推动教育服务业信用信息共享,将有关信用信息纳入国家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建立完善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实行守信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形成以诚信为核心的教育服务监管制度。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规范涉及群众利益的教育服务价格和收费秩序,依法查处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有效维护消费者权益,增强教育消费信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