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以往研究的局限和有待解决的问题

以往研究的局限和有待解决的问题

时间:2022-07-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③风险概念难以描述创业背景下的战略选择情境特征。以往展望框架效应的研究大部分为非战略性决策任务,要么缺乏情境性,要么决策的后果非常小,与决策者自身关联较弱。

第一,组织变革作为一种普遍的组织现象一直是西方学者较为关注的研究领域,本研究以“组织变革”、“组织转型”、“战略转型”、“战略变革”、“组织适应”、“组织改良”等关键词查阅国内研究报告后发现:一方面,很多相关研究是思辨式分析或者对西方研究的综述,缺乏实证分析;另一方面,一些研究脱离了中国文化背景、产业背景、组织背景,而组织变革研究的重要趋势是不再抽象地探讨组织变革现象,而是基于文化背景、产业背景、组织背景和变革形式来研究变革。当前中国企业中较为活跃的组织变革形式主要包括公司创业、并购重组、网络组织和国际创业四种(王重鸣,2008),未来需要基于特定产业内的变革形式,将背景因素纳入研究框架来研究组织变革,探讨变革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揭示我国企业组织变革的动力来源要素。

第二,组织转型作为一种危机下的组织变革过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和产业调整的背景下正日益成为研究焦点,但以往研究存在三方面的局限性:一方面,以往研究十分关注高管轮替等因素对组织转型和转型策略的影响,较少基于认知视角来考察高管认知因素对组织转型及转型策略选择的影响。高管轮替仅仅是组织转型现象中的一部分,而组织高管未轮替情况下的组织转型也是重要的管理现象,特别是在我国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普及度不高、高管轮替频度不高的特定现实背景下,以往理论难以揭示和解释我国的组织转型过程;另一方面,转型策略的研究累积的实证和概念研究形成了理解转型策略的碎片,特别在缩减策略方面,已有研究还存在较大的模糊性(Cater和Schwab,2008),需要在一个整合的框架内对组织转型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及转型策略的效能进行分析和检验;第三方面,组织所处的一般环境和任务环境被证明对组织转型策略及转型效能有重要影响,但以往研究在检验组织转型策略及其效能方面,往往对一般环境和任务环境的控制不够严格,未来需要在更加严格控制的条件下检验两者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在我国转型变革危机的任务情境下检验组织所处的特定环境(危机)对转型策略选择的影响效果、模式和作用机制。

第三,以往对组织危机感的研究存在三方面的局限性:第一方面,学者们对组织危机感采取了解析式的分析思路,可能难以形成对组织危机感概念结构的全面理解,忽视了组织危机感的其他特征维度,虽然这些维度并非区分威胁和机会的关键特征,但却可能对决策和行为有显著影响;第二方面,无论是风险还是危机的认知都有较强的文化特异性,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组织危机感有不同的理解(Leiter,1980;Handel,1982),基于西方社会文化和商业背景的组织危机感概念不一定适用于中国的特定背景;最后,以往研究对组织危机感的影响因素通常是通过理论推断、案例研究、访谈研究等定性方法进行分析的,较少采用定量分析,对组织危机感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的解释尚不充分,需要进一步研究,如图2.13所示。

图2.13 以往缺乏对组织危机感结构、影响因素和形成机制的研究

第四,展望理论和框架效应的研究,主要针对的是风险情境下的行为决策,但运用经典风险概念难以有效解释组织背景中的战略选择。至少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①经典风险概念的局限。一方面,有些研究将财务风险指数等绝对指标简单地视为企业高管所感知的风险,但实际上这些绝对指标测量的风险并不一定等于企业组织决策者的风险知觉(Jegers,1991);另一方面,展望理论中的风险与管理者理解的风险存在显著差异(March和Shapira,1987)。②风险概念的情境特异性。一方面,文化对风险理解有重要影响,如李劲松(2000)发现中国人的风险概念与西方有很大差异;另一方面,不同行业背景下的企业高管的风险理解也存在显著差异,如Pablo(1999)对油气产业、商业银行和软件开发等产业的研究发现,经理人的风险理解与产业显著相关。认识是实践活动的基础,企业高管对风险概念的不同理解以及对待风险的不同态度,会直接影响到企业高管在风险条件下所采取的决策行为。③风险概念难以描述创业背景下的战略选择情境特征。创业背景下的战略决策是在不确定性情境下的决策(Alvarez和Busenitz,2001;Loasby,2002),而通过前文的分析,本研究已经指出了“不确定性”与“风险”两个概念在内涵和外延上的差异,基于风险情境的决策理论在推论至不确定性情境中时需要实证检验。

第五,在对威胁情境下组织行动的实证研究中,展望理论和威胁—僵化理论两种推论结果互相冲突的理论都得到了实证支持,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考察和比较分析这两种理论。根据威胁—僵化理论的观点,在威胁情境下,决策者倾向于选择在组织支配领域内采取行动,以增加行为控制并降低行为风险,在威胁情境下组织是风险回避的。一般组织内部指向的行动具有更高可控性,因此企业高管在威胁情境下倾向于采取内部导向的行动。但根据展望理论,人们在有利的情境下倾向于风险回避,在不利的环境下倾向于冒险,基于此,企业高管面临威胁情境时会冒险,在机会情境时倾向风险规避(Fiegenbaum和Thomas,1988;Wiseman和Gomez-Mejia,1998)。假定外部指向的行动比内导向的行动更加冒险,那么根据展望理论,面临威胁情境的组织将倾向于采取外部导向行动,而面临机会的组织将采取内部导向的行动(Chattopadhyay等,2001)。

第六,以往有关展望理论和框架效应的研究对决策的情境关注不够。从纯粹的理论构建来说,战略性决策和个体决策没有什么特别不同之处(Mittal和Ross,1998),而战略性决策的情境特征,决定了其系统差异。以往展望框架效应的研究大部分为非战略性决策任务,要么缺乏情境性,要么决策的后果非常小,与决策者自身关联较弱(李劲松,2000)。而战略研究和危机研究的文献表明,战略决策的情境对战略有显著影响,如在不确定性情境下,企业高管采用场景规划(scenario planning)等商业规划技术辅助决策(Alvarez和Barney,2005),此外,危机规划(crisis planning)也被认为是组织最核心的战略活动,包括①识别可能的危机,以及②配置资源、能力和结构应对危机(Pang等,2006),会对组织战略决策产生重要影响。

有研究表明,语义框架在战略决策任务中表现得可能并不明显。如李劲松(2000)通过对战略性经营风险决策背景下决策者的风险行为进行分析后发现,展望框架对战略行为决策的影响并不明显,随着决策任务战略性程度的提高,决策者的风险决策行为变得更加理性。战略决策结果更容易受到情境的影响,若要理解决策者对模糊问题的解释,需要重视情境在对战略选择中的作用(Highhouse等,1996)。

第七,情境框架效应的研究深化了对展望理论、框架效应的理解,成为制度理论的有益补充。所有行动目的论的理论[1]都存在三个关键假设:①假设目的属性;②假设个体属性;③假设决策情境属性(Alvarez和Barney,2007)。一般行动决策理论偏重强调三个假设中的某个假设,如动机理论等心理理论强调个体属性,功能理论强调目的属性,而制度理论强调情境属性。展望理论同时强调了目的属性和个体属性,但对情境属性的假设成为众多批判的来源。而同化效应和对比效应的研究发现则扩展了展望理论,将更多的情境属性纳入分析框架。制度理论是战略决策外部控制论的经典理论,强调外部环境变迁等因素为企业制造了机会和威胁,决定了企业的战略选项及其选择,虽然强调了情境属性,但一方面低估了连接内外部环境和战略选择环节的决策者的作用,忽视了组织战略选择是组织所处情境与决策者共同作用的结果的事实(张文慧等,2005),另一方面,难以更加细致地解释环境对战略决策作用的内在机制。

图2.14 以往研究中使用的组织危机感

但情境框架效应研究也需要有所扩展:

(1)以往情境框架效应的研究以及其他组织行为和战略管理的研究均假定战略决策者可清晰地将组织所处情境标签为“威胁”和“机会”,某种程度上假定了威胁与机会是二分的、静态的,忽略了两者之间的互相动态转化的可能以及复合的可能,如图2.14所示。一些理论表明,威胁与机会两者存在存在权变性(Duntton和Duncan,1987;梅胜军,2009)和复合性(Kotter和Sathe,1978;梅胜军,2009)。如Duntton和Duncan(1987)认为,如果决策者认为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可能将环境标识为机会,而当决策者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时,则可能将环境标识为威胁。此外,应用更多的信息可能会使决策者看到机会中的风险,也可能有利于发现机会。当不确定性有可能被企业组织克服时,决策者会预先采取措施主动建构环境,促使环境朝向有利于组织的方向发展(Duntton和Duncan,1987)。这些都表明,威胁与机会之间是可转化的,企业高管在决策中的确会考虑威胁与机会之间的转化性,并因此可能会影响组织的行动。因此,在研究情境对战略选择的框架效应时,威胁与机会之间的转化性是不可忽略的特征因素。纳入威胁与机会的转化性,扩展组织危机感的概念维度,如图2.15所示,可以深化和拓展对情境框架效应的理解。

图2.15 本研究中使用的组织危机感

(2)在以往情境框架效应的研究中,使用的是可以确定理解为机会或威胁的情境对模糊情境解释的影响,发现情境信息对决策情景的解释产生了影响,即存在情境框架效应,如图2.16所示。但现实的战略决策中,企业高管面对的各种情境通常都是模糊性的,可通过研究企业高管对模糊情境理解对另一个决策情景理解的影响效应来扩展或深化情境框架效应理论,如图2.17所示。

图2.16 以往研究中使用确定情境

图2.17 本研究中使用模糊情境

(3)以往研究为了清晰地检验情境框架效应,采用了不存在任务关联性的情境,如图2.18所示。虽然有利于控制干扰、清晰地证实情境框架效应的存在,但情境信息是一种决策的社会线索,决策优先受到强社会线索的影响,现实决策中,战略选择更容易受到与任务和目标高关联的情境的影响。以往研究未研究任务关联性情境的框架效应,难以有效地解释情境对现实战略选择的效应模式。因此研究与任务关联的情境对战略选择的影响及其效应模式更符合现实战略决策实践,如图2.19所示。

图2.18 以往研究中使用的情境相互独立

图2.19 本研究中使用的情境相互关联

注释

[1]认为能促使目的实现的行动比不能促使目的实现的行动发生的可能性更高,如心理学的动机理论、人类学的功能理论和社会学的制度理论等(Alvarez和Barney,200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