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倾力打造黄河善谷

倾力打造黄河善谷

时间:2022-07-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倾力打造黄河善谷 促进吴忠市慈善事业发展冯德胜慈善事业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建立完善的慈善体系,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参与慈善事业的良好风尚,具有重大的意义。吴忠市要打造黄河善谷,必须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就要在建设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面走在宁夏的前列。

倾力打造黄河善谷 促进吴忠市慈善事业发展

冯德胜

慈善事业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建立完善的慈善体系,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参与慈善事业的良好风尚,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慈善事业是构建滨河吴忠必须大力发展的事业

(一)慈善事业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吴忠市各级党委、政府做了大量工作,建立健全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兴办了各种福利事业,城乡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由于我们正处于经济体制转换时期,社会保障事业还有待于继续完善,社会困难群体和弱势群体生活还存在一定困难,国家难以将社会福利事业全部包揽下来。慈善事业主要来源于人们的自愿捐助,它是富者和一切有能力捐助者在慈善心驱使下的自觉行为,是社会保障的重要补充,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不可缺少的方面。因此,把发展慈善事业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充分调动民间组织、民间力量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建立起一个多层次、多渠道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慈善事业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二)慈善组织在社会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愈趋多样化,社会问题增加,社会矛盾增多,社会管理的难度加大。慈善事业属于独立于政府和商业部门的第三部门,具有自愿性、民间性、社会性等特征。慈善组织不但可以有效利用或配置社会资源,及时敏感地发现和回应民间需求,更可以协调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慈善事业成为社会分配和社会资源重组的一种重要途径。

(三)发展慈善事业是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

慈善事业是人们奉献爱心的事业。慈善事业的发达程度是一个社会文明的标志,是一个民族进步的象征。中华民族历来有乐善好施、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发展慈善事业,对于在全社会倡导相互关爱、守望相助、敬老爱幼、助人为乐的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可以让先富起来的人们树立起乐善好施的良好社会形象,赢得广大社会公众尤其是困难群体的尊重和理解。社会弱势群体也能在受助中认识到,社会上有许多好心人在关心他们,有助于改变一些人对社会的偏执看法,化解贫困群体的怨愤情绪和不平心理。一些人在得到社会的救助后,还会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主动帮助其他人,形成道德资源的良性循环,从而促进全社会之间互相帮助、融洽相处,促进精神文明的提升。

(四)发展慈善事业是弱化收入两极分化的一种途径

大力发展慈善事业,有利于加强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理解、交流和合作,营造团结友爱、和谐相处人际关系。慈善作为推动财富流动的独特力量,是均衡财富分配、弱化收入两极分化的一种途径。慈善事业能够最大限度地把社会弱势群体中的广大人员团结和凝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旗帜下,有利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更好地在社会各阶层、社会各领域中得到贯彻执行,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提高党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力。

总之,发展慈善事业是调剂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的有效机制,有利于促进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相互理解、交流和互助。吴忠市要打造黄河善谷,必须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就要在建设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面走在宁夏的前列。

二、吴忠市慈善事业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入,慈善作为一项事业在吴忠市逐步发展起来,并逐步由传统慈善向现代慈善过渡,在扶贫、救灾、教育、医疗、环保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慈善事业的参与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特征

目前,吴忠市参与慈善事业的主体主要有八类。

一是从事慈善事业的社会团体。吴忠市慈善总会是一家专职从事慈善活动的非营利性公益社团法人,它由从事和支持慈善公益事业的单位及关心热爱慈善公益事业的个人自愿参加组成,现有团体会员50个,个人会员4个,专职工作人员5名。

二是国际性的人道主义组织。吴忠市红十字会是国际性的从事人道主义救助事业的社会团体,以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促进和平进步事业为宗旨。全市现有红十字会基层组织4个,团体会员40个,个人会员200个。

三是基金会组织。基金会是利用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捐赠的财产,以从事公益事业为目的而成立的非营利性法人。我市慈善基金会刚刚成立,现已募集资金2016万元,其中,政府投入原始基金400万元。9月上旬,已对十余名贫困学生进行了救助。

四是参与慈善活动的事业单位及群团组织。如希望工程,其宗旨和业务范围是筹集社会资金为青少年提供服务。此外,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群众团体以及伊斯兰协会等宗教团体也通过组织实施一些具体的慈善工程,积极投身慈善事业。

五是社区性慈善组织。主要是在社区居委会成立的服务性机构,如社区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站等,这些机构在从事社区服务的同时,也开展一些慈善活动。

六是单位内设附属性慈善组织。尽管多数企业对慈善事业的支持主要通过捐献来体现,但也有少数企业通过设立附属型慈善或公益组织来直接融入慈善事业体系并发挥作用。如房地产公司等一些大型企业设置了公益基金参与帮困、助学等慈善活动。如吴忠市烟草公司、宁夏鲁宁石化公司多年来开展“金秋助学”,吴忠市的民族房地产开发公司今年也加入到助学的行列。

七是政府接收机构。代表政府开展经常性接收捐赠工作的专门机构——市民政局接收捐赠工作站

八是志愿者活动。主要包括由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社区志愿者(即义工),工会、妇联系统也分别有志愿者组织。以上慈善参与主体,有政府的、有民间的。应在鼓励和引导民间慈善发展的前提下,继续发展政府慈善,发挥其作用,并逐步使其改造和过渡为民间慈善。

(二)慈善事业的活动领域不断扩大

现有慈善事业的内容已经从安老、救灾、扶贫、济困等传统领域向教育、就业、科技文化等更广泛的领域发展,即从仅满足生存权的慈善救助向满足生存权与实现发展权并重的慈善事业转化。如在慈善教育方面,以希望工程为代表的慈善活动通过开展捐建希望小学、希望之星奖学金等活动,工会的“金秋助学”活动等,帮助大批贫困家庭的孩子实现了上学的梦想,走上了以发展摆脱贫困的道路。与此同时,慈善救助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除了财力的投放、物品的供给、劳动力安置以及其他对人们不幸、贫苦的援助外,还有各种教育培训、心理辅导、志愿服务等。

(三)慈善组织的管理和活动逐步规范

严格、科学、规范的内部管理和慈善项目开展是提高慈善组织能力、发展慈善事业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各个慈善组织在实践中积极总结经验、探索规律,逐步形成了一些好的做法。如近期,吴忠市成功举办了“长河大爱”公益演出活动,实施了慈善和产业结合的新举措,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市红十字会在全市开展卫生救护和紧急避险知识的培训,开展无偿献血工作,开展健康教育、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此外,志愿者活动也逐步纳入规范化轨道。组织部开展的党员奉献日活动规定,在职党员每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五下午为党员奉献日,先后组织万余人次,为社会提供了志愿服务。在金星镇和胜利镇的倡导下,社区志愿者活动也开展起来,为社区居民提供义务服务。

(四)慈善事业有了突破性发展

吴忠作为打造黄河善谷的主战场,在利通区和红寺堡区分别规划了立德和弘德两个慈善工业园。入园企业只要符合集中安置就业残疾人占职工总数达到一定比例或捐助慈善资金供养残疾人和社会救助对象达到一定比例,或注入当地两个慈善工业园区资金达到一定数额,企业均可被视为慈善企业,并享有十项优惠政策。符合规定的投资企业可享受的优惠政策包括土地出让价款奖励、配套扶持发展基金、税费优惠、基础设施建设、矿产资源配置等方面。同时,政府将根据企业家对社会慈善事业的贡献程度,授予荣誉称号,予以表彰奖励。通过这一举措,让补助救助型的“输血慈善”升级为产业发展型的“造血慈善”。市委和政府积极引导,将园区建成中国西部开发重要的出口贸易加工区和对外贸易窗口,建成中国慈善产业合作的示范区。

三、吴忠市慈善事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慈善事业在吴忠市逐步发展起来,但从总体来看,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一)现代慈善事业的理念还比较缺乏

作为一项社会事业,慈善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支持,慈善价值观、慈善理念和慈善意识需要进一步普及。在过去一段时间里,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公益事业完全由政府承担。改革开放以来,慈善事业得到了一定发展,公众开始逐步接受和认识慈善,但现代慈善的理念还远未普及到公众,人人关心、参与慈善的社会氛围还没有形成。

一是人们对慈善的认识还停留在传统的层面。如很多人认为慈善行为是富人对穷人的施舍与恩赐,是单方面的付出,而没有树立起参与慈善是公民的义务的意识。再如,许多人以为慈善是天灾人祸降临时的特殊需要,是“送温暖”式的过节慰问,却没有意识到慈善事业应是一种长效的互惠机制。再如,很多人认为慈善事业的活动领域就是扶贫济困,却没有认识到现代慈善在扶贫济困的同时,已将活动范围扩展到了教育、法律、文化、科研、环保等公共生活领域,直接对产生社会问题的根源发挥作用。

二是对慈善事业的性质存在认识上的偏差。慈善事业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保障方式,与其他社会保障方式最大的不同,就是其志愿性、民间性和社会性。慈善事业必须出于捐助人的自愿,必须立足于民间,由民营组织而非官方机构举办。但由于受传统体制的影响,许多人对慈善事业存在着误解,部分人认为慈善事业属于政府的救济行为。正是由于对慈善事业志愿性、民间性、社会性的本质特征认识不足,使我们在发展慈善事业的过程中,很容易背离慈善事业发展的规律,产生诸如管理体制不顺、行政色彩浓厚、强制摊派募捐等问题。

三是慈善意识的社会普及率还较低。大部分公民对慈善事业以及慈善机构不了解,绝大部分人虽然参加过捐款捐物活动,但主要是通过工作单位、学校、社区进行捐赠,“经常主动捐赠”的人数很少。可见,慈善意识尚未上升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距离打造黄河善谷还有相当的距离。

(二)规范、引导慈善事业发展还不到位

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以政府的合理规范和政策扶持为必要备件。从目前我市慈善事业发展的情况看,一是慈善组织行政色彩浓厚,对政府的依赖性较强,没有形成现代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缺乏发展的生机与活力。二是政府直接参与慈善事业多,推动、规范、扶持和服务却比较弱。如在公益事业立法、政策导向、加强监管、提供相应的财税支持与相关服务等方面,还不够有力。

(三)民间慈善组织发育不够完善

慈善事业是一项社会化的事业,大量民间慈善机构的存在是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和组织基础。近年来,虽然我市的民间组织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民间组织的规模及所能够提供的服务却非常有限,很难找到真正成规模的民办慈善机构。吴忠市慈善总会刚刚起步,组织动员能力还很有限,不少居民对志愿服务的参与程度较低。基金会虽然成立,但影响力还远远不够。由于慈善组织少,特别是民间慈善组织少,影响了慈善事业的社会化程度,如许多市民反映捐赠很不方便,经常是想捐赠却不知该捐给谁和捐到哪里。

(四)慈善组织的资源动员能力和公信力还较弱

慈善组织作为连接捐赠方和受助方的中介与桥梁,肩负着挖掘社会资源、实施慈善救助、发展慈善事业的重任,其能力的大小和公信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慈善事业的发展水平。由于受法律法规完善性不够、慈善组织独立性差、仍沿用旧的管理模式等诸多因素的限制,目前吴忠市慈善组织的整体能力还不够强。一是募捐能力较弱,动员社会资源的能力较差,目前慈善捐赠的整体水平还较低,知名度不高,社会影响力不够;二是慈善组织的自身管理与运作刚刚起步,体系不健全,滞后于社会形势的发展;三是慈善组织公信力不足,影响了群众的捐赠热情;等等。

四、促进吴忠市慈善事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发展慈善事业的基本思路是,尊重慈善事业的基本特点,探索慈善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理顺政府与慈善的关系,创新慈善事业的监管体制和运行机制,培育有利于慈善事业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建立起政府支持引导、面向社会、自营自律的民间慈善事业发展模式。

(一)放手发展民间慈善公益组织

充分认识民间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转变管理方式,更新管理理念,大力培育和发展民间组织,与民间组织建立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让民间组织成长为与政府和企业一起共同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三种力量。一是政府要运用公共资源来促进民办慈善组织的发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条件成熟的部分社会救助和社会服务的具体事务转移给民间组织。要积极推进具有官办色彩的慈善组织民间化、规范化,逐步改变目前慈善组织高度依赖于政府部门,在实际运作中被纳入到政府行政体系中,成为政府的一个组成部分的现状,改变这些组织传统的行政化的人事制度和组织运行机制,赋予慈善组织更大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二是在不违背现行法规和制度的前提下,逐步降低和放宽慈善组织的准入门槛,简化登记注册手续,探索实行直接注册或备案制,培育更多的慈善公益主体。三是立足社区,大力培育基层慈善组织。社区慈善组织的范围和规模较小,成立的条件限制也就相对较少,在政策上更容易突破,更容易获得合法地位。而社区慈善组织在适应大众心理、培养公民慈善意识方面却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因此,大力发展社区慈善组织,推进慈善事业社区化是实现慈善事业社会化的有效途径。我们应结合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大力培育社区慈善组织。四是积极发展义工和志愿者服务组织,建立专群结合的慈善工作和服务队伍。

(二)加强政府监管与服务,为慈善事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对民间公益组织进行必要的监督、管理和服务,为各类慈善组织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是现代公共政府的一项重大社会责任。一是借鉴外省市的经验,建立专门的社会组织管理机构,作为慈善组织等各类社会组织的主管单位,实施对包括慈善组织在内的各类社会组织的统一监督和协调。二是改进监管手段,从以往的行政直接干预转变为通过经济、法律手段的间接干预。建立健全公益财产管理制度、慈善机构分类分级监管制度、行业评估制、信息披露制度、审计制度和失信惩罚等监管制度,确保慈善组织依法、独立、健康发展。三是加强对全市慈善事业发展的规划,确立慈善事业中、长期的目标和蓝图,出台发展吴忠慈善事业的意见,引导、推动慈善事业有序、快速发展。四是为慈善组织提供必要的支持与服务。政府应建立起相关的支持服务体系,为慈善组织的项目管理、资金管理、人才培养等提供专业的培训,为慈善组织开展交流与合作提供平台。五是加大宣传力度,加强理论研究,大力培育公民的慈善意识。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慈善意识的宣传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宣传部门、新闻媒体要在提升全社会慈善意识方面发挥宣传作用,教育部门也要加强对慈善理念的普及教育。要充分发挥众多专家学者的资源优势,加强慈善理论研究,通过专题研究、举办研讨会、开展慈善调研等方式,寻找符合吴忠特色的慈善发展道路,培育现代慈善理念,为慈善事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三)加强行业自律,提高慈善组织的服务能力与水平

加强慈善事业自身建设与管理,增强慈善组织的自律和自我约束,是提高慈善事业公信力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慈善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要求。一是要完善行业自律机制。目前,我市慈善事业的行业性监督功能尚未建立,没有专门的行业自律组织。组建行业监督、评估等机构,设立慈善组织公信力建设及行业标准,通过行业认证,对慈善组织运行和管理进行专业评估和质量认证,为社会公众选择有效的公益机构进行捐赠提供信息。二是要完善慈善组织的内部监控和管理制度。如慈善组织的决策制度、财务管理制度、项目管理制度、信息披露制度和人事管理制度等,通过制度建设,使慈善组织的运转有章可循、违章必纠。三是要自觉主动地接受传媒与社会公众的监督。慈善组织应增加慈善资金募集、管理和使用的透明度,拓展信息沟通渠道,按时向捐助者和公众公布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让社会公众能够方便地进行监督。

发展慈善事业,必须不断提高慈善组织的资源动员与配置的能力。一是要提高资金募集能力。要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社会资源动员机制,探索多元化募集方式,如有奖募捐、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募捐活动,不断提高与政府、媒体、其他公益组织、企业、社会公众等各方面的公关能力和沟通能力,增强亲和力,努力扩大筹资范围,建立经常性的筹资途径。二是要提高资金运营增值能力。建立健全投资管理制度,在确保慈善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努力实现高效增值。三是要提高慈善项目运行的效率与效益,降低运行成本。增强慈善组织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不断创造出公众认可的公益品牌,满足群众的慈善需求。四是要引进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健全组织内部的激励约束机制,吸引更多有公益心、创造性和使命感,有经营和管理能力的专业人才加入慈善组织,使慈善组织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四)完善激励机制,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慈善事业的积极性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完善的激励机制是慈善事业获得长足发展不可缺少的方面。目前,在我市慈善事业刚刚起步,慈善组织整体实力还较弱的情况下,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激励显得尤其重要。一是要加大对慈善组织的资金支持力度。慈善事业实际上是慈善组织在政府能力不够的情况下,补充和帮助政府分担责任。因此,政府对慈善组织提供资金资助是理所应当的。我们也应按公共财政的要求,将发展慈善公益事业经费列入当年财政预算,从慈善项目、工作经费两方面加大对慈善机构支持力度,保障非营利性民间慈善组织的正常经费来源。应建立市级慈善事业经费转移支付制度,对信誉高、基础好、业绩突出的慈善机构给予重点扶持。政府还可以通过奖励、补贴等方式引导慈善公益组织实施特殊公益项目,每年提取一定比例用于慈善事业的发展,或者通过制度化的政府采购,以公开竞争的形式向民间公益组织提供支持。二是参照有关国家惯例,探索实行对慈善组织的免税政策,鼓励更多的民间机构投身于慈善事业。三是进一步完善鼓励捐赠的免税优惠政策。主要是落实国家已有的捐赠优惠政策,结合实际,提高免税扣除额,扩大目前享受捐赠免税政策的公益机构的范围,使各类慈善组织都能享受到税收优惠政策。

(五)整合慈善资源,构建大慈善的工作格局

立足全市范围,加强统筹协调,逐步形成统一、有序的慈善事业格局,避免各自为政,浪费资源。一是引导和鼓励慈善组织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引入募捐营销机制,提高募捐效率,降低募捐成本,避免不必要的捐款浪费,使慈善募捐市场朝着专业、规范健康的方向发展。二是整合救助资源,加强慈善事业与政府救助的衔接。加强慈善组织与政府相关部门的配合,加强慈善项目及实施情况的调研,建立全市性慈善服务信息统计和发布机制,实现信息共享,使有限的慈善救助资源发挥最大的社会功效。三是整合组织资源,形成社会整体效应。慈善组织应注重与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有关组织的联合,并充分依托学校、医院、社区等社会组织,发挥他们的优势共同开展工作。四是整合资源,扩大我市慈善事业的影响力。发展慈善事业必须加强国家级、自治区级慈善组织的合作,并广泛开展慈善事业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发展民间慈善组织分支机构,提高慈善事业的整体水平。

(作者系吴忠市政协副主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