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史蒂夫·乔布斯传》的启示

《史蒂夫·乔布斯传》的启示

时间:2022-07-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有人说人世间有三个伟大的苹果,一个引诱了亚当和夏娃,一个砸在牛顿的头上,而第三个则握在乔布斯的手中。苹果公司是乔布斯最伟大的创作。第三次是乔布斯身患癌症。2003年10月,乔布斯经查确认患了胰腺癌。在许多重大项目上,如《玩具总动员Ⅰ》和苹果专卖店,乔布斯都会在其接近尾声的时候叫停,要求作出重大修改。

有人说人世间有三个伟大的苹果,一个引诱了亚当和夏娃,一个砸在牛顿的头上,而第三个则握在乔布斯的手中。乔布斯是美国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前任总裁。《史蒂夫·乔布斯传》是乔布斯唯一授权的传记,作者沃尔特·艾萨克森曾给多位名人写传记,如本杰明·富兰克林、爱因斯坦以及基辛格;作者与乔布斯进行了40多次面对面的沟通,并采访了他的100多个家庭成员、朋友、竞争对手和同事,从而真实地还原了乔布斯如过山车般精彩的一生。这本书有56万多字,内容涵盖极广,充满了领导力、价值观创新、品质、产业发展、心灵成长等多方面的经验,从不同角度看都会有所启示。

苹果公司是乔布斯最伟大的创作。乔布斯带领苹果从只有两个人的家庭作坊起来,发展到全球60000多名员工;从创业时只有1300美元的运营资本,发展到市值5000多亿美元,苹果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上市公司之一,其市值甚至超过了美国联邦政府财政部账户总额。这一切都是乔布斯带领苹果公司通过不断创新而创造的,美国总统奥巴马评价乔布斯为最伟大的革新者。30多年间,乔布斯推出了一系列产品并改变了一个又一个产业:用Apple Ⅱ真正开创了个人电脑产业;用麦金塔引发了家用电脑革命并普及了图形用户界面;用《玩具总动员》和其他皮克斯大片开创了数字影像的奇迹;用苹果零售店重新塑造了商店在品牌定义中的角色;用iPod改变了人们消费音乐的方式;用iTunes商店让音乐产业重获新生;用iPhone把移动电话变成了音乐、照片、视频、邮件和网络设备;用应用商店(App Store)生成新的内容创造产业;用iPad实现平板计算技术,为数字报纸、杂志、书籍和视频提供了平台;用iCloud使计算机不再担任管理内容的中心角色,并让电子设备无缝同步;最为重要的是,通过创建苹果公司,想象力被培育,应用和执行的方式极具创造力,使苹果成为了全球最有价值的公司。恐怕没有哪个商人、企业家的一举一动能像乔布斯那样引人注目,他的影响力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行业、一个领域、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时代,所以乔布斯是硅谷创新神话的典型代表,是个创新的天才。

纵观乔布斯的一生,他曾经历过三落三起,但他都能以其过人的毅力走出困境,并引领苹果创造出优秀的产品。第一次是被苹果公司驱逐。1985年5月,因与约翰·斯卡利在管理经营等方面存有重大分歧,刚刚30岁的乔布斯失去了对苹果的控制权,由他在1983年从百事挖到苹果任总裁的约翰·斯卡利取代其在苹果公司的位置。虽然,乔布斯曾经抗争过,甚至曾经想说服董事会解雇约翰·斯卡利,但最终只能以他的黯然离开为结局。从苹果公司被挤出后的乔布斯曾感到失落,但不久就振作起来。1985年9月他卖掉所有苹果股票重新创业,但仍保留有一股以便获得年度财务报告,用以寄托他对苹果的深情。乔布斯新建了NeXT公司,开发新一代电脑。从被苹果驱逐到二次创业,这是乔布斯的一落一起。第二次是他所经营的NeXT和皮克斯都陷入绝境。乔布斯离开苹果二次创业成立的NeXT公司,始终没有取得好的利润。后来,乔布斯又购买了影视动画公司Pixar,但是由于他对电脑性能的设想过于超前,致使皮克斯的动画专用电脑高达13.5万美元一台,其销量的惨淡可想而知。在1991年,NeXT和皮克斯都陷入山穷水尽的状态,但绝境中的乔布斯依靠过人的营销天分,向动漫巨头迪斯尼推销了皮克斯的作品,并借助《玩具总动员》的巨大成功,皮克斯成功上市,乔布斯重入亿万富翁行列。可以说这是乔布斯的二落二起。第三次是乔布斯身患癌症。2003年10月,乔布斯经查确认患了胰腺癌。2004年7月,在肿瘤已长大并可能扩散时,乔布斯被迫接受了手术。尽管身患绝症并进行了病休,但完全没有阻挡乔布斯对产品创新的激情,他率领苹果设计团队研发的带有“多点触控”的技术一经推出,便以其华丽时尚的外观及简洁易用的功能震惊了世人。这便是乔布斯的三落三起。乔布斯以其强烈的现实扭曲力场,从来不向竞争对手、疾病屈服,这种永不服输的精神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乔布斯是一个十足的完美主义者,他顽固坚持设计唯美,主张用户体验至上。就算他们家要购买一台新洗衣机,他也会召集全家人,从耗水量、清洁剂用量、洗涤时间是一小时还是一个半小时、洗衣速度、对衣服的损耗、洗衣是否只需用四分之一的水等问题展开研讨,整个过程会一直持续两个星期。到最后,选择洗衣机的问题,竟然变成了产品的设计话题。乔布斯十分享受这种讨论过程,这种“变态心理”被他带进了苹果公司的产品设计中。乔布斯对苹果产品倾注了难以想象的热情,以确保产品的高品质和尖端设计。在设计Mac电脑的时候,即使绝大多数消费者不会打开电脑主机的盖子查看主板上面的排线,但是乔布斯坚持要求工程师在设计主板电路排线的时候做到精简和整洁。乔布斯说:“我想要它尽可能好看一点,就算它是在机箱里面的。优秀的木匠不会用劣质木板去做柜子的背板,即使没人会看到。”

乔布斯收藏了一些珍贵的CD,其中有一张是自制的专辑,里面是约翰·列侬和披头士的《永远的草莓地》,有十几个版本,它成为了印证乔布斯追求完美哲学的一组华美乐章。乔布斯说:“他们是那么追求完美、精益求精。在我三十几岁时,他们的这种精神给了我很大的影响。”“他们在每两次录音的中间都会做很多工作。他们不断地倒回、修改,直到接近完美。在苹果公司,我们也经常用这种方法对待我们的产品。即使已经做出了一些新的笔记本电脑或iPod的样机,我们也会从某一个版本出发,不断地改进、再改进,包括设计细节、按键,或者是功能操作。这需要大量的工作,但是最终产品会变得更好。”在许多重大项目上,如《玩具总动员Ⅰ》和苹果专卖店,乔布斯都会在其接近尾声的时候叫停,要求作出重大修改。iPhone的设计过程也没有逃开这个命运。其最初设计是将玻璃屏幕嵌入铝合金外壳。一个周一早晨,乔布斯走到艾弗(苹果的首席设计师)跟前说:“我昨晚一夜没睡,因为我意识到我就是不喜欢这个设计。”艾弗瞬间意识到,乔布斯说的没错,于是很沮丧:“我记得自己当时感到非常尴尬,因为居然要等到他来发现这个问题。”原因在于,iPhone的重点是屏幕显示,而他们当时的设计是金属外壳和屏幕并重,整个设备感觉太男性化,太注重效能,是一款任务驱动型产品。于是团队成员没有迟疑,同意修改。新的设计出来了,手机的正面完全是金刚玻璃,一直延伸到边缘,与薄薄的不锈钢斜边相连接,手机的每个零件似乎都是为了屏幕而服务。新设计的外观简朴而亲切,让人忍不住想要抚摸。iPhone充分体现了乔布斯的完美主义。2007年6月底,iPhone上市销售,立刻被博客写手们奉为“耶稣手机”。至2010年底,苹果公司出售9000万部iPhone,其利润占全球手机市场利润总额的一半以上。

1977年,苹果的第一位大股东和主席迈克·马库拉将“苹果营销哲学”写在一张纸上,共有三条原则,要求乔布斯恪守。前两条是“共鸣”和“专注”,第三条有点怪,叫“灌输”,但它后来成为乔布斯最重要的信条之一。他说:“人们确实会以貌取物。我们也许有最好的产品、最高的质量、最实用的软件等等。但是,如果我们用一种潦草马虎的方式来展示,顾客就会认为我们的产品也是潦草马虎;而如果我们以创新的、专业的方式展示产品,那么优质的形象也就被灌输到顾客的思想中了。”在乔布斯的职业生涯中,他一直十分关注,甚或是过度关注营销策略、产品形象乃至包装的细节。1984年,Mac机准备出货时,乔布斯非常在意包装盒的颜色和设计。同样,后来他又亲自反复设计了iPod和iPhone珠宝盒的外包装,并在包装专利中加入了自己的名字。他认为,打开产品包装的过程就像一种戏剧仪式,能够烘托出产品的大气。乔布斯说:“当你打开iPod和iPhone的包装盒时,我们希望这种触觉体验能够影响你对产品的感知。”

每次推出一个新产品时,乔布斯都要亲自召开发布会,1984年对于乔布斯来说,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年份——第一台“麦金塔电脑”上市了。当时的发布会上,播放了“1984”电视广告,这个广告抓住了个人电脑革命的时代精神,利用乔治·奥威尔的小说《1984》,将麦金塔电脑塑造成为个人自由而战的斗士——“这就是为什么1984不会变成《1984》。”广告播映结束后,全场起立,欢声雷动。然后,乔布斯展示了麦金塔电脑;在展示结束后,乔布斯笑着说道:“最近,关于麦金塔我们已经说得很多了,但是今天,有史以来第一次,我要让麦金塔自己说话。”说完,他怡然地退到电脑后,按下鼠标,麦金塔发出了轻颤但可爱的低沉声音,它成为了第一台介绍自己的电脑。麦金塔发布当天,来自《大众科学》的一位记者问乔布斯做过什么类型的市场调研工作,乔布斯的回答是:“贝尔在发明电话之前做过任何市场调研吗?”

2007年1月,iPhone在旧金山Macworld大会上发布。乔布斯说:“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个能够改变一切的革命性产品。”在经过一番小心翼翼的铺垫后,他引出了即将推出的新产品:“今天,我们将推出三款这一水准的革命性产品。第一个是宽屏触控式iPod,第二个是一款革命性的手机,第三个是突破性的互联网通信设备。”他又将这句话重复了一遍以示强调,然后他问道:“你们明白了吗?这不是三台独立的设备,而是一台设备,我们称它为iPhone。”五个月后,即2007年6月底,iPhone上市销售,乔布斯和妻子前往位于帕罗奥图的苹果专卖店,感受人们的兴奋。由于乔布斯经常在新产品开始销售的第一天去店里,所以有些粉丝已经在专卖店里期待他的到来,他们跟他打招呼,就好像他们能碰到摩西去买《圣经》的情形一样。

乔布斯总是有意识地将自己置身于艺术与科技的焦点。在他所有的产品中,科技必定与完美的设计、外观、手感、精致、人性化甚至是浪漫结合在一起。他相信产品是有灵魂的,是为了一个使命才被生产出来的。如果一个物体具有情感,它的情感应是基于它想实现自己价值的渴望。他信奉禅宗,曾到印度学了七个月的禅道,学会了最简单而最实用的道理,就是“物质只能把生活填满,但不能使它充实”。“充实”就是要有精神才行,要有人文才行,光有技术不行,这就是乔布斯非常重要的理念。他热爱音乐,生命中唯一让他紧张得手足无措的时刻是见美国著名歌手、音乐家鲍勃·迪伦。他花了很长时间,说服版权所有者同意苹果以199美元的价格在Apple store数字媒体播放应用程序里打包出售鲍勃·迪伦的所有歌曲,这也为迪伦赢得了年轻一代的歌迷。他喜欢文化、艺术,鄙视离开文化的纯商业主义,所以他才能创造出《玩具总动员》这样的动画片。

乔布斯认为,“苹果的基因决定了只有技术是不够的,科技与人文的联姻才能让我们的心灵歌唱。”他说:“宝丽来的埃德温·兰德曾谈到人文与科学的交集。我喜欢那个交集。那里有种魔力,有很多人在创新,但那并不是我事业最主要的与众不同之处。苹果之所以能与人们产生共鸣,是因为在我们的创新中深藏着一种人文精神。我认为伟大的艺术家和伟大的工程师是相似的,他们都有自我表达的欲望。事实上最早做Mac的最优秀的人里,有些人同时也是诗人和音乐家。在20世纪70年代,计算机成为人们表现创造力的一种方式。一些伟大的艺术家,像列奥纳多·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同时也是伟大的科学家。米开朗基罗懂得很多关于采石的知识,他不是只知道如何雕塑。”书中多处将比尔·盖茨与史蒂夫·乔布斯进行了比较,比尔·盖茨懂计算机编程,他更务实,更有原则,有很强的分析能力;乔布斯更直觉、更浪漫、更注重技术的实用化和界面的友好,在这方面他有超人的天赋。比尔·盖茨曾这样评价乔布斯:“他真的对技术了解不多,但他有一个惊人的天赋,知道什么东西能成功”。乔布斯则对比尔·盖茨有如下评价:“他很聪明,实际上也很有幽默感;但是微软的基因里从来都没有人文精神和艺术气质。微软的唯一问题就是没有品位,不会在产品中注入多少文化”。乔布斯是企业管理者中很少有的那种具有强烈人文情怀的企业家。

朴素简洁是苹果公司追求的至高无上的原则。乔布斯说:“我们的设计思想就是极致的简约,我们追求的是让产品能达到现代艺术博物馆展出的品质。我们管理公司、设计产品、广告宣传的理念就是一句话:让我们做得更简单一点,真正的简单。”苹果奉行的这一原则在它的第一版宣传册上得到了突出:“至繁归于至简。”要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你只需要把苹果软件和微软的Word软件做一下比较。Word变得越来越复杂,导航功能区缺少人性化设计,有些功能非常使人纠结。从比较中,不难看出苹果对简单的追求是值得称道的。在设计iPod的界面时,每次会议乔布斯都设法去掉繁琐的部分。有一次,乔布斯提出了一个简单的建议:“我们把开关机键去掉吧”。一开始,团队成员都很吃惊,但很快意识到,这个键确实没有必要。如果用户一段时间不操作,设备会逐渐进入休眠状态;一旦用户触摸任意按键时,它就会自动“醒来”。

在公司发展战略上,乔布斯也追求简单明了。“决定不做什么跟决定做什么同样重要。对产品来说是这样,对公司来说也是这样。”在他回归苹果公司之后,他大刀阔斧地砍掉了很多项目和产品。提出苹果今后的产品战略是在“消费级”、“专业级”、“台式”和“便携”四个领域做四个伟大的产品,带领苹果回到正轨。在乔布斯把苹果公司带上正规后,他开始每年让业绩排名前100的员工参加集思会。在会议最后一天,他会站在一块白板前问大家:“接下来我们应该做哪十件事?”所有人都争先恐后,希望自己的提议能上榜。乔布斯把大家的提议写下来,然后删掉那些他认为愚蠢的。几轮辩论下来,最终确定前十大“最应该做的事”。接着,乔布斯会把后七件全部划掉,宣布说:“我们只能做前三件。”

乔布斯很擅长于敦促别人去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于是,同事们根据电视剧《星际迷航》,将乔布斯的这种能力称为“现实扭曲力场”。在电视剧中,外星人凭借意念力创造了一个让人信以为真的“虚拟现实”。在某种程度上,称之为现实扭曲力场只是换了种好听的说法来描述乔布斯喜欢说谎的特性。但事实上,它是一种更复杂的掩饰行为。乔布斯会断言一些事情——可能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事情,或者是叙述一场会议上某人提出了一个观点——而完全不考虑事实是什么。这源自他对现实的有意藐视,不光是对别人,也对他自己。“他可以欺骗自己”,比尔·阿特金森(苹果早期雇员,为麦金塔开发图形界面设计)说,“这就让他可以说服别人相信他的观点,因为他自己已经接受并吸收了这个观点”。

这种现实扭曲力场在乔布斯工作当中经常发生。一天,乔布斯走进麦金塔操作系统的工程师拉里·凯尼恩的办公室,抱怨说麦金塔的开机启动时间太长了。凯尼恩开始解释为什么无法缩短启动时间,但乔布斯打断了他,问道:“如果能救人一命的话,你能想出办法让启动时间缩短十秒钟么?”凯尼恩说也许能。乔布斯走到一块白板前,算了一笔账:如果有500万人使用Mac机,每天开机多花十秒,那么一年加起来差不多三亿分钟,这相当于至少100个人的寿命。这番话让凯尼恩十分震惊,几星期后,凯尼恩把开机启动时间缩短了28秒。

对那些不了解乔布斯的人来说,“现实扭曲力场”可能只是以强凌弱、大言欺人的委婉表达。但事实是,现“实扭曲力场”是几种因素的混合物,其中包含了极富魅力的措辞风格、不屈的意志和让现实屈从于自己意图的热切渴望。当乔布斯施展这种能力的时候,团队成员往往在情感上备受折磨,但是之后,他们却能实现原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运用这种超强的个人影响力传递叛逆精神、推动团队前进,确保团队创新的持续。很明显,乔布斯把这种能力运用得炉火纯青,以至于团队每年都会将一个奖项发给最能勇敢面对乔布斯的人。那些最熟悉他“现实扭曲力场”的人发现:如果必要的话,他们可以不动声色地忽略他的命令。如果事实证明他们是正确的,乔布斯就会欣赏他们的叛逆态度和敢于无视权威的意愿。毕竟,他自己就是这么做的。作为乔布斯的团队成员,有时候的确会十分痛苦;但是,团队中的大多数人都这样认为:能够和他并肩作战真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事。

乔布斯高度重视一流人才,他在一次讲话中说:“我过去常常认为一位出色的人才能顶两名平庸的员工,现在我认为能顶50名。”乔布斯一直在努力寻找不同领域的优秀人才,他一生面试过5000多人,然而真正被他看中的人并不多。乔布斯挑选人才的一个重要法则就是,看应聘者的特质与价值观是否与苹果公司的“基因”吻合。为此,乔布斯动了很多心思。比如,他有一个必问的问题:“你为什么来这里?”乔布斯要的不是一个标准答案,而是看这个人如何回答,并从中判断此人是否具有激情以及应对压力的能力。1982年,乔布斯在为麦金塔电脑小组招聘员工时,问了一个让应聘者措手不及的问题:“你在几岁丧失童贞的?”其实,乔布斯并不在乎答案,而是看应聘者被问到这类隐私问题时的反应,以及他们给出的答案是否具有创意。因为,他要为麦金塔电脑小组选出百里挑一的精英,他需要的是能完全胜任麦金塔电脑计划,真正具有创造力、绝顶聪明又略带叛逆的人才。

乔布斯对身边的人缺乏耐心、脾气暴躁、态度严厉是出了名的。不过他之所以这样做,则是为了追求完美。他说:“我发现,一流选手喜欢和一流选手共事,他们只是不喜欢和三流选手在一起罢了。”在乔布斯眼里只有两种人,一类是神,一类是白痴,没有中间地带。即使是比尔·阿特金森这样能两天编出一个播放器的奇才,也难免战战兢兢,生怕被赶下神坛。而被斥为白痴的二流人才,更是被他毫不留情地解雇。有一次,乔布斯为了一颗螺丝大发雷霆。他要求一名设计师在设计麦金塔电脑时不能有一颗螺丝裸露在外面,然而,那个严格来说不能被称作笨蛋的家伙居然将一枚螺丝藏在了一个把手下面,结果他立刻被乔布斯扫地出门。这样残酷的用人政策一度在苹果公司造成恐慌,员工谈“乔”色变,甚至不敢跟他同乘一部电梯。因为,将自己暴露在首席执行官乔布斯的视野中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乔布斯或许会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将自己开除!那么乔布斯为什么要如此行事呢?乔布斯曾讲过一段话:“我有时候对别人很严厉,可能没有必要那么严厉。我还记得里德(乔布斯的儿子)六岁时,他回到家,而我那天刚解雇了一个人,我当时就在想,一个人要怎样告诉他的家人和幼子他失业了,肯定很艰难,但是必须有人去做这样的事。我认为确保团队的优秀始终是我的责任,如果我不去做这件事,没有人会去做。”

必须认识到,乔布斯虽然粗鲁、严厉,但是很会激励人。与其他公司相比,乔布斯团队的顶尖人才往往在公司待的时间更长,也更忠诚。乔布斯说:“多年来我认识到,如果你的员工真的很优秀,你就没有必要去呵护他们。你期待他们做了不起的事,你就能让他们做了不起的事。你可以去问Mac团队的任何人,他们会告诉你,那些痛苦是值得的。”他们中大多数人也确实是这样说的。黛比·科尔曼(早期Mac团队成员,后来负责苹果的制造部门)回忆说:“开会时他会大喊:‘你这个蠢货,什么事都做不好。’不过,我仍然认为我绝对是这个世界上最幸运的人,因为我曾和他一起工作过。”

世界改变了乔布斯,乔布斯也改变了世界。在乔布斯成长的过程中,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美国社会的大环境对他影响很大。就家庭来说,乔布斯是不幸的,因为是非婚生子,才出世就被生母遗弃,命运一开始就跟他开了个玩笑。乔布斯从小被养父母收养,收养乔布斯的这对夫妇则从来没有抛弃他,对他非常关爱,她们花光所有的积蓄供乔布斯上了学费非常昂贵的里德大学,兑现了收养时的承诺。乔布斯的第一个老师是他的养父。乔布斯评价他的养父:“喜欢追求完美,即使别人看不到的地方他也很关心”。乔布斯从其养父身上学到,充满激情的工艺就是要确保即使是隐藏的部分也被做得很漂亮。老乔布斯虽然没上过大学,但对机械有着极高的热情,动手能力很强,小乔布斯经常跟在养父身后看他修理汽车,整理花园。老乔布斯做事极为认真。在麦金塔电脑上市后的一次访谈中,乔布斯再一次提到了当年养父对他的教导:“如果你是个木匠,你要做一个漂亮的衣柜,你不会用胶合板做背板,虽然这一块是靠着墙的,没人会看见。你自己知道它就在那儿,所以你会用一块漂亮的木头去做背板。如果你想晚上睡得安稳的话,就要保证外观和质量都足够好。”这种追求完美的精神深深地融入乔布斯的骨子里,并在他后来开创那些划时代产品的生涯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就接受教育而言,乔布斯是学校教育的“异类”,乔布斯最初的学习生涯可以用“失败”这个词来形容。乔布斯小时候是个恶作剧大王,上学时,曾和伙伴私下发起了“带宠物上学日”,结果“引得学校里到处都能看到狗撵猫,老师们都气疯了。”还有一次,他设法让别的孩子说出了自己自行车锁的密码,并暗中把所有的锁都调换了位置,结果放学时没人能骑走自己的车。更有甚者,他三年级时曾在一位女老师椅子下面点燃了炸药,把那女老师“吓得直打哆嗦”,而他也因此“一炮而红”,成为全校闻名的恶作剧大王。对付这个恶作剧孩子,学校教育一时跟不上。不出意料,乔布斯在读完三年级之前被送回家两三次。不过养父把他当做特殊的孩子来对待,从来没有因为他在学校犯错而惩罚过他。养父以平静但有力的态度向老师阐明,“如果你提不起他的兴趣,那是你的错。”乔布斯念四年级的时候遇到了一位好老师莫金·希尔,她认真观察了乔布斯几个星期,然后对这个早慧的孩子采取了针对性的教育,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赏识教育。她让乔布斯单独解数学题,奖励棒棒糖,甚至五美元。她还让乔布斯做些打磨镜头、制作相机之类的事情以消耗其过剩的精力,激发他的创造力。四年级结束时希尔夫人的测试发现乔布斯已经达到高中二年级水平。也因为早慧,四年级后乔布斯就跳级,到另外一所中学念书。不过这所学校处在一个充斥着少数族裔帮派的社区,乔布斯经常被欺负。后来又转到了家园高中,并加入了惠普探索者俱乐部。再后来,乔布斯耗尽父母积蓄进了他自己选择的学费昂贵的里德学院,只念了一个学期就辍学了,原因是他不想再付学费,也不想再去上那些提不起他兴趣的课程了。惊人的是,校方竟然容忍了这一切,还允许他旁听课程,并可以继续待在宿舍和朋友们在一起。乔布斯说:“我已退学,就不用去上那些我不感兴趣的必修课了,我可以去上那些看起来有意思的课。”这其中有一门书法课非常吸引他,因为他注意到校园里的大多数海报都画得很漂亮。“我学到了衬线字体和无衬线字体,怎样在不同的字母组合间调整其间距,以及怎样做出完美的版面设计。这其中蕴含的美、历史意味和艺术精妙之处是科学无法捕捉的,这让我陶醉。”乔布斯总是有意识地将自己置身于艺术与科技的交汇处,他是追求友好图形用户界面的先锋,在这一方面,那门书法课程是意义非凡的。

苹果公司成立后,乔布斯身处怎样的环境呢?他又是怎样和周围环境互动的呢?准确地说,乔布斯自主选择并影响了自己所处的环境,创造了苹果公司的创新氛围。乔布斯的内心一直把自己看做反主流文化的孩子。他早期在苹果公司集思会上推行的一个精神是“当海盗,不要当海军”。意思为要有“叛逆精神,像侠盗一样行事,既为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又愿意去窃取别人的灵感”。苹果公司早期为麦金塔电脑发布而创作的著名广告“1984”第一次明确表达了乔布斯这种叛逆精神。“广告讲述了一个反叛的年轻女子,从奥威尔式思想警察的追捕中逃脱,当老大哥正在大屏幕上进行控制人心的讲话时,她将大锤砸向屏幕。”这种叛逆精神不但成为了苹果公司的思想内核,也成为了乔布斯的精神标志。

2005年,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讲。他讲述了其人生中的三个故事,第一个是从里德学院退学的故事;第二个故事是被苹果公司解雇如何变成了对自己有益的经历;第三个故事是在确诊患有癌症及这一事实所带来的想法。他说:“你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为别人而活。不要被教条所限,不要活在别人的观念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内心的声音。最重要的是,勇敢地去追随自己的心灵和直觉,只有自己的心灵和直觉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实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那么乔布斯追随自己的心灵和直觉而产生的真实想法是什么呢?乔布斯在另外一个场合说过:“我的激情所在是打造一家可以传世的公司,这家公司里的人动力十足地创造伟大的产品。其他一切都是第二位的。当然,能赚钱很棒,因为那样你才能够制造伟大的产品。但是动力来自产品,而不是利润。有些人说:‘消费者想要什么就给他们什么。’但那不是我的方式。我们的责任是提前一步搞清楚他们将来想要什么。我记得亨利·福特曾说过,如果他最初是问消费者他们想要什么,他们应该是会告诉他,‘想要一匹更快的马!’人们不知道想要什么,直到你把它摆在他们面前。正因如此,我从不依靠市场研究。我们的任务是读懂还没有落到纸面上的东西。”

在2005年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演讲的最后,乔布斯引用了《全球概览》1971年停刊号的一句话作为结尾:“求知若饥,虚心若愚。”这或许是乔布斯一生的写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