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企业间利益相关者对企业转型的影响

企业间利益相关者对企业转型的影响

时间:2022-07-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  迈克尔·波特将影响产业竞争强度和盈利性的主要因素划分为五类:由产业内现有企业间竞争形成的产业竞争强度、新进入者力量、产业供应方力量、产业买方力量,以及替代品力量。  企业对分销渠道的支配。这是企业策略性行为构成的进入障碍之一。对分销渠道的支配可以是在位企业投资一体化的结果,也可以是在位企业建立战略联盟的结果。

  迈克尔·波特将影响产业竞争强度和盈利性的主要因素划分为五类:由产业内现有企业间竞争形成的产业竞争强度、新进入者力量、产业供应方力量、产业买方力量,以及替代品力量(见图5-1)。7这5种力量共同作用决定了产业的基本活动方式、产业内企业的基本关系、产业竞争强度、产业的基本获利能力和获利潜力。这五种力量同时也是企业面临的五种利益相关者,下面逐一进行分析和阐述。8

Image

图5-1 产业五种力量分析示意图

一、主要竞争者及其影响因素

  产业竞争强度和获利水平受到产业内企业之间竞争的直接影响。产业现有竞争强度的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第一,现有竞争企业的数量和力量对比。在产业市场容量一定的情况下,产业中同一价值环节上竞争对手的数量较多,而且对手的力量对比差距很小时,在产业活动规律性的共同支配下,各企业在获取资源的能力、为了争夺市场所能支配的资源量、可能采取的竞争方式、能够利用的产业协作体系,甚至企业对市场的影响力和影响方式等方面都是相近的,此时的产业竞争强度较高。

  第二,成本结构。成本结构对现有竞争强度的影响表现在:一方面,当固定投资要求量较大时,经营成本中固定成本的比重较大,投资所对应的盈亏平衡产量一般也较大,要求企业将较多的固定成本分摊在尽可能多的产出量上,使企业能利用规模经济的效应;另一方面,对固定投资量要求较大的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的购买周期一般较长,每一购买周期内的购买量较少,由此加重了企业为收回投资而扩大产出量的压力,固定成本较低的企业对投资总量的要求也较低,投资回收的压力相应也低一些,因此感受到的竞争力就低一些。

  第三,产品差异。企业产出所表现出的不同差异可以将原本完整的大市场划分为一个个较小的、具有明显差别的市场,被产品差异所吸引的客户将在一段时期内表现出对该独特产品的忠诚,使企业在这一较小的细分市场上取得一定的垄断地位。因此,当产业中的产品具有各自不同的差异性时,产业的竞争强度就较低,缺乏差别化的产业内竞争就较激烈。

  第四,退出障碍和转移成本。如果在产业成熟阶段,或当产业已处于过度竞争状况时,经济中存在不可克服的退出障碍或太高的退出成本,企业就无法根据获利状况和竞争强度理智地作出退出决策。

  第五,生产能力扩大方式。生产能力的扩大有其自身规律性,最基本的规律性是生产能力的扩大程度应根据市场的需要来决定。市场对生产能力扩大至少有两个要求:一是要求生产能力的扩大在时间上与市场需要的变化一致;二是要求生产能力的扩大在技术水平和产出种类上与市场需要的数量和结构相一致。但是,这两个一致的要求却由于市场需求的变化和需求质量逐步提高与产能形成内在的时间要求之间的矛盾而往往不能实现,由此造成产能的扩大与市场的要求不一致,迫使产业内的部分企业面临业务调整的压力。这种情况在匮乏经济向过剩经济过渡的过程中表现得格外突出。

  第六,竞争者类型。不同类型的竞争者所采用的竞争方式往往是不同的。竞争者类型比较单一的产业容易形成较为一致的竞争方式,产业内企业之间的关系也比较稳定。但在开放经济中,投资主体来源的多样化,特别是外国产业资本的进入,将导致竞争者类型的多样化,由此导致产业内竞争强度的提高。

  第七,产业投资目的。企业对产业投资的目的是不同的,有些企业进行产业投资是为了取得财务利益,对这些企业来说,满足一定的财务利益目标是根本,并不刻意规定要通过哪些产业来实现财务利益。还有一些企业对产业投资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某些战略上的目标,有些甚至以某项产业投资作为一种战略性赌注。在这种情况下,投资之间的竞争强度就必然很高。

二、潜在进入者及其影响因素

  影响产业竞争强度和获利水平的第二个因素是对产业的潜在进入威胁。不同产业具有不同的运行方式和特定的产业内企业的关系,这些方式和关系有些是产业自身的特征,有些则是产业内企业刻意创造的,以阻挡产业外企业的进入。这些能阻止产业外企业进入的因素就称为进入障碍。进入障碍的存在提高了新进入企业的进入成本,起到降低产业吸引力的作用。下面是一些主要的进入障碍:

  明显的规模经济性。规模经济性可以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随着产出量的提高,固定成本可以分摊在更多的产出量上,即使单位变动成本不发生变化,单位成本仍将随着产出量的增加而降低。因为价格是不变的,所以单位产出量的价值贡献量就提高了,这就是固定成本对企业收益的杠杆作用。二是随着产出总量的累积,企业人员无论是在操作上还是在管理上的经验都在逐渐积累,表现为工作效率和效益的提高,这也起到降低单位变动成本的作用,使单位产出对企业收益的贡献进一步提高。对新竞争者而言,进入一个已经具有一定结构的产业,一开始能够获得的市场份额原本就有限,要在已有产业产出总量的基础上通过采取具有规模效应的生产方式来实现获利目标是非常困难的。

  独特的产品差异。这是利用用户对能提供特定产品差异的企业或产品的忠诚度,阻挡产业外企业进入的有效方式。产品差异,特别是不断推出差异性产品,能满足特定用户的要求,因而能形成独特的吸引力。产品差异所形成的进入障碍比规模经济形成的进入障碍作用更大,作用期也更长。更重要的是,任何产业都可以通过产品差异形成进入障碍。

  对资本量的要求。资本密集型产业对一次性投资的最低资本量要求较高,只有具有雄厚资本实力的企业才能克服由资本量形成的进入障碍。由资本量形成的进入障碍大小,受经济中可提供的社会资本的数量和社会资本流动性的影响。另外,政府的财政和金融支持,以及一些投资基金的存在,也会有助于潜在进入企业解决进入投资不足的问题。对资本投入量要求较少的产业,进入障碍较低,产业内的竞争强度势必就要高些,导致较低的产业收益水平。

  企业对分销渠道的支配。这是企业策略性行为构成的进入障碍之一。对分销渠道的支配可以是在位企业投资一体化的结果,也可以是在位企业建立战略联盟的结果。在位企业将其业务范围或对产业价值链的影响范围扩大到其主要分销商活动领域的做法,迫使潜在的新进入者在更大的范围内与自己展开竞争,增加了它们竞争成功的难度。

  政府政策支持。这是一种制度性的进入障碍,主要体现在政府产业政策对特定产业的扶持上。政府对这些产业的支持可以表现在对产业整体发展的支持上,也可以表现在对这些产业的产业组织和产业结构的规划和调整上。在对产业结构的安排上,政府的政策将支持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在产业组织的安排上,政府通过产业政策的指导,实现不同规模和不同技术水平企业之间的协作及联合,同时限制产业内的不合理竞争和过度的投资行为。符合产业政策指导方向的企业将获得与产业政策配套的财政、金融、税收、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将受到产业政策的制约。

三、供应商及其影响因素

  供应商是企业活动得以进行的前提条件。企业在产业中活动所需要的关键供应物有劳动力、生产设备和原材料、技术及特定工艺、服务等。供应商供应能力分析可以从供应量、供应的及时性和供应物的质量等方面进行,其目的是了解企业在进入某产业后所能利用的产业协作系统的完善程度。在产业价值确定的情况下,供应商对产业价值的占有能力越强,本企业的获利能力就越低。影响供应商对产业价值占有能力的因素包括:

  产业中供应商的集中程度。供应商的集中程度是影响供应商产业价值占有能力的基本因素。在供应商集中程度高的产业中,只有很少几家供应商,企业对供应商的选择余地很小,在与供应商的谈判上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

  供应商前向一体化的可能性。供应商前向一体化的可能性,实际上构成了供应商产业价值占有能力的最低可接受极限,因而也成为企业对产业价值占有能力的最高上限。

  供应物的差异性。较高的供应物的差异性,一方面,使企业实际面临的供应商集中程度提高,供应商对产业价值的占有能力提高;另一方面,明显且独特的差异形成了较高的企业学习成本,由此成为改变供应商的转移成本。特别是在企业根据其投入物的特性或根据其供应商的生产系统来设计自身对供应物的再加工流程的情况下,双方都有部分价值活动是融合在一起的,企业本身的内部价值链与其供应商的内部价值链实际上已经牢牢地锁在一起了。在这种情况下,供应商的产业价值占有能力是较高的。

  供应物的替代情况。供应替代品的存在和供应替代品的价格成为供应商价值占有能力的上限。在存在有效的供应替代品的情况下,即使是处于较高供应商集中度产业的供应商,也不得不考虑其客户向替代品转移的可能性。

  供应物对企业获得业务成功的重要性。在产品结构较复杂的情况下,企业所有的投入物对其产出的重要性相差悬殊,那些对企业业务成功影响较大的投入物,企业会更多地注意其质量方面,而不是在价格上施加较大的压力。提供这些物品的供应商对价值的占有能力无疑就较高。

四、买方力量及其影响因素

  买方力量主要由两方面的因素决定:一是买方需求,需求状况将决定产业的市场容量和市场发展潜力;二是买方价值占有能力,买方价值占有能力将影响产业的获利潜力。买方对产业价值的占有能力受以下若干因素的影响:

  买方集中程度和进货批量。在买方集中程度高的情况下,特别是当产业中只有为数很少的买方时,若干企业为争夺同一买方而展开竞争,这时的买方在价格决定上处于优先地位,因而具备了很强的价值占有能力。同样,当买方的进货批量很大时,也容易获得较大的砍价优势。

  买方产品成本结构。当买方的产品成本中来源于某一投入物的成本占据了主要比重时,买方会对该投入物的价格特别关注,会设法尽量挤压该投入物的价格。当然,在考虑成本的同时,买方还会考虑该投入物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对那些占成本比重大且对产出影响小的采购物,买方无疑会尽可能地讨价还价。此时,产业价值就会较多地为买方所占有。

  买方转移成本。指买方发现自己在与某一供应企业的关系中处于较低的价值占有地位时,改换另一供应企业所可能发生的费用。当转移成本低于因转移而增加的价值量时,买方就会更换供应企业。可见,买方转移成本是供应企业砍价时必须重视的一个极限量。

  产品差异性。产品差异性是约束买方价值占有能力的一个因素。当买方购买物为标准品时,买方面临着相对较多数量的供应企业,其占有较大价值份额的可能性较大。相反,当买方购买品为非标准品时,它实际上可能只有一个可供选择的供应商,这时,供应企业具有较强的价值占有能力。产品差异性对买方价值占有能力的限制是通过高转移成本实现的。

  买方后向一体化的可能性。与前向一体化形成供应商最低价值占有量的防护线相同,后向一体化是买方保护其最低价值占有量的防护线。一旦与供应企业讨价还价,买方的价值占有量降低到其能够接受的最低临界水平时,买方就有可能对其投入物的生产进行投资,从而进入其供应商的业务活动领域,使供应企业面临新的竞争状态。

五、替代品及其影响因素

  替代品是指能提供相同功能的产品。一般来讲,同一产品在不同的使用目的下都可以表现出不同的功能,因此,任何产品都或多或少具有其替代产品,只是有些替代产品的替代性表现得更明显一些,而另一些替代品的替代性表现得不那么明显,或不常表现出替代性。替代品的存在使客户对产品有了选择的余地,一旦产品的价格与其功能之比使客户认为不值,他们就会转向替代品。可见,替代品的存在为现有产业规定了价值上限,也同时为现有产业的获利水平规定了上限。

  除了以上五个因素外,每一特定产业中都还存在其他一些可以形成市场力量的成分,这些成分称为关键利益关系群体,即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一些组织或群体,包括政府、当地社区、信贷供应方(也可以包括在供应商中)、特殊利益群体、工会(也可以包括在供应商中)、股东及其他一些产业或企业,这些产业或企业的产品能很好地与我们所研究的产业的产品一起发挥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