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上到天上还嫌低

上到天上还嫌低

时间:2022-07-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毫无疑问,公路护工的劳动强度和风险降低了,劳动效率提高了。事实上,欲望无限以及人们为满足欲望而冒险、创新和努力工作,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今日,西方工业化国家的繁荣与富足,与西方人近乎贪婪的欲望所引致的掠夺、冒险、创新、开拓不无关系。而这种为满足新的欲望而进行的城邦文明的调整,实际上就是制度的调整。保罗·萨缪尔森在其《经济学》中曾列出一个公式:幸福=物质消费/欲望。

明朝的朱载育(1536~约1610)写有这样脍炙人口的文字:“终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又嫌房屋低。盖下高楼并大厦,床前却少美貌妻。娇妻美妾都娶下,又虑出门没马骑。将钱买下高头马,马前马后少跟随。家人招下数十个,有钱没势被人欺。一铨铨到知县位,又说官小势位卑。一攀攀到阁老位,每日思想要登基。一日南面坐天下,又想神仙来下棋。洞宾与他把棋下,又问哪是上天梯。上天梯子未坐下,阎王发牌鬼来催。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天上还嫌低。”这段精妙的文字,反映出人类的欲望具有无限性,可谓得陇望蜀,而且以加速度由低级向高级连续不断地产生,可谓得寸进尺。一般说来,人们的前一种欲望得到满足或者部分得到满足,后一种欲望、更高水平的欲望便随之立即产生。

人类的欲望永远难以得到全部的满足。“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时代早已到来。今天,普通百姓都享用着连昔日皇帝都不曾享用过的飞机、汽车、空调、彩电、电灯、电话,等等。按常理说,如今的人们该心满意足、笑口常开了吧,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他们还是长吁短叹,掩饰不住无奈、失望甚至是不满之情。展望未来,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增长,肯定会有更多崭新的商品和更周到的服务出现,人们可以消费的商品和劳务的种类与数量肯定会更加丰富、更加充足,但毫无疑问的是,未来人们也会产生新的、今天想都想不到的需要或欲望;人们仍然会有失望与不满!

人的欲望无限并非完全是坏事!比如,人有着少干活多拿钱的欲望,有着不劳而获的欲望,于是生出许多投机取巧的事情,或者说创造出许多减少劳动投入并增加产出的技术和工具。我多次在普通公路上看到公路护工自制的扫路机,一辆拖拉机牵引并带动后面一个大圆盘,圆盘上扎着十来把大扫把,旋转的扫把将路面的垃圾扫入路旁的沟槽。毫无疑问,公路护工的劳动强度和风险降低了,劳动效率提高了。而我拿不准的是,每一把扫把的背后是否都有一个领着工资却在休闲娱乐或干私活的护路工人?于是,有人认为,人类的懒惰也是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因为懒惰可能激励人们去发现或创造减小劳动强度和投入量以及降低工作风险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方法,而生产工具与生产方法的革新会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由此看来,如果把无限欲望和懒惰看做是人类的“恶性”的话,那么,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力量来自“恶”而非来自“善”。

事实上,欲望无限以及人们为满足欲望而冒险、创新和努力工作,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近日看到一家饮料企业的广告,广告词写道:“世界的每个改变都是源自一个个小小的渴望。渴望无限大,成功才会无限大。渴望就是力量!”这广告词深刻而且准确!无穷的欲望,引致出惊天地、泣鬼神的人类壮举;“人心不足”方可“蛇吞象”。今日,西方工业化国家的繁荣与富足,与西方人近乎贪婪的欲望所引致的掠夺、冒险、创新、开拓不无关系。“资本主义有效率,正是因为它利用了贪婪的无情竞争力量和致富的欲望,竭力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莱斯特·瑟罗,1996)西方经济史表明,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人对财富增长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城邦文明必须经常性地及时做出调整,以便满足新的欲望和缓解新的矛盾。而这种为满足新的欲望而进行的城邦文明的调整,实际上就是制度的调整。在张新等人所著的《再塑人文——与2049年的中国对话》

一书中,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被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了比较。该书中提到,西方文化“主动”教育出对于财富、自由、个性等有着无法遏止的强烈欲望的民族性格,培养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野兽”的人。作者说,西方人的欲望与个性中有明显的“兽性”,所谓西方人就是从丛林中狂奔而出的“金发碧眼的野兽”。当他们的个人需要与环境条件发生矛盾冲突时,西方人主要通过创新、奋斗或者掠夺等“外求”方式缓解矛盾。17世纪,弹丸小国荷兰便称雄世界,经济触角触及亚非和北美洲。荷兰黄金世纪诗人冯德尔(1587~1679)在1656年新的市政厅落成时写下这样的诗句:“我们阿姆斯特丹人扬帆远航,利润指引我们跨越海洋,为了爱财之心,我们走遍世界上所有的海港。”18世纪时,英国诗人威廉·怀海德(1715~1785)在诗中写道:“战争的勇气因贸易而坚定,新的力量因征服而来。”

保罗·萨缪尔森(1915~2009)在其《经济学》中曾列出一个公式:幸福=物质消费/欲望。是的,其他条件不变,个人看破红尘降低欲望的确会改善心境,提升幸福感,退后一步真的天地宽!有时候,这也确实是一种有益身心健康的生活态度。不过,这是对个人而言的,对整个社会而言,情况则就有所不同。经济发展史表明,在“知足者常乐”这一观念深入人心的国度,在小富即安的地方,将无法形成社会规模的冒险、创新、开拓,而这一切对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又极为重要。欲望水平极低或欲望水平受到严厉控制与压抑时,人的个性难以全面张扬,人的潜能难以充分发挥,从而,个人、民族、国家所能达成的成就必定受到限制。企业家没有对利润的火一般的热望甚至贪婪,则不会以胆大包天的冒险方式去试验开发新的生产方法与新产品,不会以别出心裁的创意去发现或塑造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没有对金钱与物质消费的强烈欲望,则不会出售其拥有的生产要素并充分发挥其生产要素的潜能。居民在要素市场上作为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和供给者,他们对金钱的欲望程度,决定着生产要素的供给量和使用强度;居民在商品市场作为商品和劳务的需求者和消费者,他们对物质消费的欲望程度,在微观层面决定着商品和劳务的市场空间,在宏观层面决定着国民收入就业的规模;消费者对价格等信息的敏感程度以及对商品和劳务“吹毛求疵”的程度,决定着供给方的竞争压力和技术更新、产品换代的速度。市场经济的效率或一个国家的富有,有赖于“贪婪”的生产者与“贪婪”的消费者在公开的市场上的互动。只有法治环境中“贪得无厌”的生产者与“贪得无厌”的消费者的品格组合,才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发展推动力,才促进个人与社会财富的增加。“为了金钱,可以生出许多恶事来,从钩心斗角、小偷小摸,直到杀人放火、铤而走险、世界大战。但仔细想一想若大家都不去努力发财,这个世界今天会是什么样子?我们就不会有今天的高楼大厦、电灯电话、电脑音响、卡拉OK、航天飞机、坦克大炮。它们都是人们不断追求金钱也就是追求物质文明的结果。”(樊纲,1999)

欲望事关个人幸福,事关社会发展的动力。就增进个人幸福感的途径而言,究竟以“外求”即努力奋斗增加物质消费,还是以“内求”即控制欲望,或者双管齐下,应由个人来决定选择,这完全是个人的事情!“存天理灭人欲”是一种错误的治理思路。经济学所侧重的应是,凭借市场机制有效配置资源,高效率地生产提供商品和劳务,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欲望。当然,就像我们后边将要讨论的那样,很多令人生厌和愤慨的见利忘义之举,其实系由于制度堤坝漏洞太多。因此,社会的治理者所应做的不是去遏制压抑人们的欲望,而是应致力建筑制度堤坝,对人类欲望因势利导,既防止物欲横流,又利用好欲望的社会发展动能,最终增进社会福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