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从“三文鱼法则”到“结构化跟进法”

从“三文鱼法则”到“结构化跟进法”

时间:2022-07-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先带大家看一段动物世界中的惊险片段:雨季过后,太平洋中成千上万条的鲑鱼,也就是大家最爱吃的三文鱼,集结在河流的入海口。而由于该处水浅,当鲨鱼袭击时,大量无处躲藏的鲑鱼,免不了成为鲨鱼口中的美食。这就是有趣的“下半盘法则”。经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绝大多数人会选“执行”。

先带大家看一段动物世界中的惊险片段:雨季过后,太平洋中成千上万条的鲑鱼,也就是大家最爱吃的三文鱼,集结在河流的入海口。它们要逆流而上,回到祖祖辈辈出生的地方——淡水小溪中去产卵。而由于该处水浅,当鲨鱼袭击时,大量无处躲藏的鲑鱼,免不了成为鲨鱼口中的美食。然而,它们没有灰心,继续朝着目的地勇敢前进。可是归乡之路漫长而坎坷,一群饥肠辘辘的棕熊早已守候在河口,它们此前饿得只能靠青草果腹。河口的水极浅,仅能没到这些可怜的鲑鱼背部。棕熊们绝不会放弃这一年一次的机会,它们尽情挥动着鱼叉般的利爪,贪婪地享受着这场饕餮盛宴。然而,这仍不能吓退这种执着的鱼类,幸存下来的相互鼓励着,为了一点点生的希望继续奋勇前行。悲催的是,就在不远的前方,黑压压的一群白头海雕正在低空盘旋,观察着水面的任何变化。筋疲力尽的鲑鱼已望眼欲穿,它们没有放弃,用尽最后一点力气,迟缓地闪躲着,大量同伴从此再也没有出现在队伍中。

这个故事似乎有些悲壮,然而在结尾处,画面中出现了一道彩虹,故乡的云被一抹残阳映成了红色。那些凭借坚定意志和运气完成了马拉松长跑的选手,此时正在水中纵情地翻滚嬉戏,享受着夕阳下的温暖,仿佛已经忘却了路途的艰辛。这一刻,我的心彻底被触动了,对呀,这就是物竞天择。上帝虽然设置了重重考验:一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一次有太多不确定性的使命。但只要尝试的次数够多,终有一扇“窄门”可以被我们打开。

“下半盘效应”——从“量变”加速到“质变”

在我们的工作中,从自身找原因的人越来越少了,大家好像更热衷于吐槽产品的缺点。找问题本是有益的,可以推动产品的创新,但却不能成为销售员卖不动现有产品的理由。你说卖不动,我只问一句,你试了几次?你是从多大的样本上得出的这一结论?飞人曾说:“我的职业生涯中有9000多个球没有投中,输掉了差不多300场比赛,还有26次,队友把决定比赛胜负的最后一个球传给我,结果我没投中。正是这一次次的尝试和失败,才是我成功的根本原因。”

事实上,我们寻找客户,建立联系的初期,根本无法判断他们的喜好。唯有依靠持续且大量的尝试,通过“大数法则”的原理,才能甄别出目标客户。有些人总不屑于做基础性的积累,妄想着能突然出现个大客户。正所谓要么不出单,一出养一年。在这里,有一则故事值得我们细细体会。

古印度的一个宰相,有一天发明了国际象棋。他的发明给当时的人们带来无尽的欢乐,这其中也包括国王。为了庆祝这项伟大的发明,国王决定重奖这位宰相,就对他说:爱卿,想要什么,全国的金银财宝你尽管挑!聪明的宰相想了想,有些腼腆地说:多的也不敢奢望,如果一定要奖励我,那就来点大米吧。国王哈哈大笑道:这有何难,会不会太委屈你了,说吧,要多少吨米。

宰相指着这张国际象棋的棋盘说:按颗粒算吧。在第1个格中放1粒米,在第2个格中放2粒米,也就是第1个格子的2倍,在第三个格中放4粒米,也就是第2个格子的2倍……这样以此类推,一直放到第64个格子即可。国王听完,爽快地答应了。

然而,在放米的过程中,人们很快发觉,好像有点不太对劲。在前10个格子中,加米的工作进行得非常顺利。然而到了第二三十个格子后,大家惊讶地发现,由于每一格都是上一格的翻倍,米的数量开始了爆发式的增长。那1粒一开始毫不起眼的大米,从“中盘”开始,快速变成了天文数字。后来经过计算发现,当到第64格时,即便把全天下的米都给他,也远远不够。

这就是有趣的“下半盘法则”。在自然界中,我们处处都能见到这种由量变加速到质变的过程。很多游客喜欢夏天去游杭州西湖,可以看到满池漂亮的荷花。有趣的是,往往头一天去,叶子才刚刚冒出水面,可到了第二天一早,就已是一幅“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壮美景象。

我们时常感觉做销售很辛苦,那是因为我们还没进入到“下半盘”。在这个阶段,我们必须像三文鱼那样,重复地做大量的尝试,这几乎是所有Top Sales的不二法则。当基础客户积累到“下半盘”后,我们无需太辛苦,即便保持速度,由于上一格中的筹码已经翻倍,你身边的资源,将会以你意想不到的速度,朝你快速聚拢。我们心中那个对“映日荷花”的憧憬,也就指日可待了。

一个公司的经营,就像一个人在走路:头、腰、腿各部分都需要平衡。因此,不少公司非常强调“腰”的重要性,在中层主管的培养上,侧重于PDCA的能力,也就是大家通常说的“戴明环”(PlanDoCheckAction),即计划、执行、检查、总结。这个理论已经被西方实践了许多年,本身是科学的,可为什么一进入我国,却好像有些水土不服。许多公司,花了大量咨询费不说,上线了这套标准化东西后,原来有的问题现在还有,产能也没怎么得到提升。

莫非抓“腰”抓错了?台湾著名国学大师曾仕强出了一本书,叫《中国式管理》,他将这个问题的产生,引入到了对文化层面探讨,并给出了一些符合中国特色的管理思路。我很喜欢听曾老的课,也觉得这是问题的一个解。那么,是否存在第二种解呢?今天,我想提出另一个完全相反的假设:就按西方管理学的逻辑,有没有一种可能:我们没完全读懂“说明书”,而导致操作性错误呢?

先出个选择题:你们觉得“戴明环”的四个环节中,哪个环节最重要?经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绝大多数人会选“执行”。执行不重要吗?“执行力”这词不是管理学中流传最广、妇孺皆知的词吗?

中秋节的头一天,我到杭州出差。夕会开完后,我开车顺路送分行的主管回家。暂别工作的琐碎,伴着节日前的轻松,我们一路聊起了自己的小孩。她儿子比我女儿大,已经上小学了,我就打听起现在小学生们的世界。她说,“现在上小学可忙了!”我说:“这个我知道,就是从小‘填鸭’嘛,电视上不是经常报道吗。”

她说:“不是,我是说家长可忙了!”

我笑着说:“那就是你太溺爱他了,作业让他自己做嘛,你有啥好忙的?”

她愤愤地说:“哎,现在作业哪是给小孩布置的呀,分明就是给家长的功课。而且,学校建立了强大的短信平台,每天的作业,班主任都会一字不差地发到你的手机上,要求家长必须仔细检查后,才能上交。否则,题做得不好,是要找家长的。”说着,她把那天刚刚收到的一条短信拿给我看。果然,内容细到语文要背诵哪篇文章的第几段,数学要做第几页的练习题,等等。

这看似变态的要求,仔细想想,确实能提高成绩,而且是从改变家长的习惯开始的:过去,家长可能过个30分钟,去瞄一眼小孩在不在做功课。一些小孩本来在玩游戏,一听到风吹草动,马上切换界面。家长的监督,只是一个墨守成规的形式而已。而现在不同了,检查成了一个必要环节。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认为家长每天会等小家伙们做完作业后再去检查吗?绝对不会。只等着看结果的局面自然而然就改观了,因为家长担心错的太多。稳妥起见,他们会选择在过程中投注更多的精力,从而保证结果靠谱。这一投精力,才发现问题的根源不是他们粗心大意,那只是结果,而是你孩子或许根本就排斥某门课,或是对某样别的东西更感兴趣。总之,他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脱你的眼睛,让你看清了产生那个结果的过程。一旦这些问题解决了,你和他就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后来一问,如我所料,这家学校的口碑与升学率都还不错。

销售员的管理也一样,我们是否了解他们每天究竟见了几个客户?新客户还是老客户?这些客户是否够用?(够与不够,要看该员工平均的面访成功率。如果指标是做3个新增,他的成功率为30%,则他至少需要联系到9个见面机会。)目前的业绩进度是否能赶上时间进度?如果低于时间进度,那么下一阶段的面访量加到多少才有机会追上?

在过程管理方面,一家欧洲的银行很有想法。他们耗巨资,不是去买大家都在用的CRM系统或是ERP系统,而是研发出一款“过程化管理系统”。他们说,天天去改进报表系统有什么用?你报表系统再牛,展示的颜色再漂亮,在我们看来,不过是锦上添花,我们只要数据准确就行了。而一个系统,如果能管理过程,那作用就完全不同了,它是能直接提高生产力的。过程量把握好了,排名中游的那部分员工业绩自然就上去了。

他们做了极其细致的研究,将销售过程进行了分解:首先,每人要将上一课中所讨论的量化目标,填入到一个表中。这里会进行目标的分解,将季度目标分摊到每月、每周和每天。每天下班前,要将你当天的电话邀约数和面访数填入一张表。该系统和业绩系统做了关联,当系统判断业绩进度低于时间进度时,会自动启动过程化研究机制:首先,先将你每日的目标与指标进行对比,如果偏低较多,说明你自我要求太低,系统会提示你调整目标。同时,将目标与实际业绩量做比对,如果数字常常偏高,说明你水分大,有忽悠的嫌疑,会自动发邮件至你的主管。接着,系统会自动算出基于你过往面访的成功率,要完成的指标,需要每天见几个客户的那条数。将你的实际面访量与该数进行比对,如果比率偏低,说明面访量太少,也会自动发送相关数据至你及你主管的邮箱,作为警告。如果比例偏高,说明你的成功率过低,系统还是会发提醒邮件,建议对你安排相应的技巧培训。

这种自动化的精细管理,使员工既不能乱填数字,又不能不填数字。唯一不被领导盯上的方法,就是老老实实地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最大量的行动,闷头提升产能。有人会问了,这么一个系统不是很贵吗,中小企业哪有实力买啊?其实,排除掉那个系统中的辅助功能,就上述我讲到的这些核心工具,招一个Excel用得熟的人,通过VLOOKUP等基本的公式组合,就能够实现。关键看你愿不愿意花点时间,像检查孩子作业一样,去发现和改善那些阻碍结果的过程变量。通过掐牢过程,去创造而非等待一个可以预期的结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