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国际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

国际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

时间:2022-07-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当今科学技术和国际经济各个领域,跨国公司已成为最有影响、最活跃的经济力量。目前全世界跨国公司达2万家左右,其拥有的海外子公司达10万家以上,对外直接投资总额达6500亿美元。跨国公司的产值已超过资本主义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1/4,销售额接近世界出口贸易总额。直接投资成为国际投资的主要动向,其组织载体就是跨国公司。国际直接投资是跨国公司实行其“全球战略”的最主要手段。

在当今科学技术和国际经济各个领域,跨国公司已成为最有影响、最活跃的经济力量。目前全世界跨国公司达2万家左右,其拥有的海外子公司达10万家以上,对外直接投资总额达6500亿美元。跨国公司的产值已超过资本主义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1/4,销售额接近世界出口贸易总额。它的演变和发展对世界经济变化和政治格局产生重大的战略影响。直接投资成为国际投资的主要动向,其组织载体就是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迅速发展促成了跨国公司的产生和发展,而跨国公司的飞速发展又带动了直接投资的不断扩大。国际直接投资是跨国公司实行其“全球战略”的最主要手段。由于跨国公司的重要性和独特性,我们专辟一节来介绍。

一、跨国公司的概念

根据联合国跨国公司委员会1980年5月第六次会议的决议,跨国公司的定义可以表述如下:

1.跨国公司是指一个工商企业,组成该企业的实体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经营业务,而不论其采取的法律形式如何,也不论其在哪一部门经营。

2.这种企业有一个中央决策体系,因而具有共同的反映企业全球战略目标的政策。

3.这种企业的各个实体分享资源、信息并分担责任。

从以上跨国公司定义可见,跨国公司作为国际化生产的企业组织,与一般国内企业及其他国际经济组织相比有以下几个特点:

1.生产经营活动的跨国化。这是跨国公司经营方式的最基本特征。跨国公司对再生产周期的所有环节都实行国际化的安排。它通过直接投资,在海外新建或收买现有企业,利用当地资源就地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从而使再生产过程在国际范围内实现。跨国公司不同于国际卡特尔,后者的经济活动只限于再生产周期的完成阶段,即仅是瓜分世界商品销售市场的国际垄断同盟

2.实行“全球战略”。跨国公司在作经营决策时,不是孤立地考虑某一子公司所在国的市场、资源等情况和某一子公司的局部损失,而是从多国或全球的角度考虑全公司的发展,制定“全球经营战略”,以使整个公司取得最大限度的利润和长远的利益。同时,跨国公司通过制定严密的全球经营战略,可以做到在世界上劳动力最便宜的国家雇佣劳动力,在资源最廉价的地方采购原材料,在利息率最低的地区筹措资金,在税率最低的国家缴纳税金,从而最终达到获取最大限度利润的目的。

3.公司内部一体化原则。跨国公司的“公司内部一体化”原则要求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以母公司为中心,把遍布世界各地的分支机构和子公司统一为一个整体。近年来,跨国公司日益向混合型多种经营发展,国外经营业务更为复杂,这就更加要求跨国公司的经营管理权集中在母公司手中,统一安排各子公司的组织生产、产品销售、利润分配、资金筹措、人事安排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通讯设备为跨国公司实行内部一体化经营管理提供了有利的物质条件。

跨国公司从公司内部经营结构分类,可以分为以下类型。

1.横向型。跨国公司的母公司和子公司经营产品相同,经营业务相似,因而可以不通过国际市场,而是在公司内部完成生产技术、营销技能和商标专利等无形资产的转移,充分利用各国有利条件,增加产量,提高规模效益。

2.垂直型。跨国公司内部母公司和子公司制造不同的产品,经营不同业务,但相互之间有密切联系。具体有两种形式:一是经营不同行业的相互关联的产品,另一种是经营同行的不同加工程序的产品。这类公司的主要特点是投资多、分工复杂、联系密切,便于按各子公司优势,安排专业化生产和协作。

3.混合型。这类公司的母公司和子公司经营不同业务,制造不同产品,产品间没有有机的联系,也互不联接。其主要特征是加强生产和资本的集中,有利于公司发挥规模经济的作用。

一家跨国公司的发展一般都经历出口阶段、国外生产阶段、跨国企业阶段三个阶段。一个企业最初的国外联系是从出口开始的,随着出口销售的增长,公司开始考虑直接到国外市场内部去生产,然后把产品提供给该市场,于是进入国外生产阶段。到了国外生产阶段的后期,公司可能拥有若干分布于不同国家的子公司或分支机构,要协调管理这些机构以发挥公司的资源、技术、市场优势,建立起新的管理中心,这时才真正地进入了跨国公司阶段。我们看到,不单是单个跨国公司,整个跨国公司的发展历史,就是这么从“商品转移”向“资本转移”发展而来的。

二、跨国公司国外投资的参与形式

1.股权参与的形式。跨国公司的股权参与,是指母公司在国外子公司中占有一定的股权份额。取得股权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即收购企业和股权式投资。收购企业能使投资者迅速进入国外市场,并利用现成的生产设备、技术、管理和品牌、销售渠道,短时间内推出产品,形成规模效益。但收购方式的不利之处在于难以准确估算收购企业的资产和后续投资规模,经营风险模糊。股权式投资能以有限责任减少风险,并利用股权优势取得经营控制权。跨国公司根据本身的实力,可以选择不同的股权参与形式。①对于规模大,技术水平高,具有很强市场竞争优势的大型跨国公司,由于它们在市场所处地位,如果对东道国没有什么特殊要求,那么在对子公司的股权要求上一般比较强烈,要求建立拥有全部股份的子公司比较普遍。②技术较先进、规模略小的跨国公司,其产品在市场上不处于垄断地位,对东道国又有原料、市场等要求,这一类公司除建立全资子公司外,也可能建立多数股权拥有的公司,或与东道国举办合营企业。③技术不太先进,销售能力不太强的跨国公司,一般在子公司的股权要求上不很强烈,比较容易接受多数股权或合营的安排。④规模较小,产品相对过时的中小型跨国公司,或新进入国际市场的跨国公司,为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一般较愿意接受小数额股权的参与形式。

2.非股权安排形式。非股权安排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逐渐被广泛采用的投资形式。它是指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公司中不参与股份,因而不能凭借股权对企业进行控制和管理,而是通过对技术、管理、销售渠道等各种资源技术的控制,并通过签订一系列合同,为东道国提供各种服务,与东道国的公司建立起密切联系并从中获利。非股权安排对跨国公司来说,既大大降低公司的经营风险,又可以通过若干合同形式获得可观的利润和一定程度的实际控制权,是一种灵活的投资方式。非股权安排的主要形式有:①许可证合同。它是允许许可证获得者按合同采用某种技术的合同。许可证合同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跨国公司与东道国按一定价格,就某种技术知识的转让达成协议。偿付方式是一次或分期付清。这种方式又称许可证贸易。另一种是对转让的某种技术知识的补偿采取提成支付的方式,即在一定年限内,按产品的产量和售价,根据协议规定的百分比提取。跨国公司不参与股权,但对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可以进行监督。②管理合同。它的特点是只管理不投资。授权跨国技术公司管理企业,而企业的重大问题仍由董事会批准。管理合同有两类:一类是全面经营管理,包括技术管理、商业管理和行政管理。另一类是技术管理,即仅由外国技术公司和人员管理技术。③产品分成合同。东道国与跨国公司在一个预先商定的分配方案的基础上分享企业的产品,外国公司购买的全部设备在一定期限后归东道国所有。

非股权安排另外还有技术协作合同、销售合同等。各种安排形式利弊不一,东道国必须从本国具体情况出发,灵活采用。

三、跨国公司的经营策略

跨国公司以世界市场为角逐目标,在世界范围内实施生产力配置。它的全球战略使之能够享受各种一体化效果,如生产一体化,新技术、新产品一体化,营销一体化等效果。为了使这些效果最大化,跨国公司采用产品多样化策略、产品生命周期策略、出口带动投资策略、转移定价策略等。

1.产品多样化策略。跨国公司的产品多样化是资本高度集中和竞争激化的必然结果。多种经营有利于针对不同市场的需要推出产品,也可以分散跨国公司的风险,还可以同时发展长线和短线产品,使公司在资金上取得较大的回旋余地。跨国公司运用产品多样化策略把产品的市场,即销售的地理方向,产品的技术,即公司掌握的先进技术和控制技术的能力,产品的生产,即合理生产使产品富有竞争性,这三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产品多样化策略在满足消费者多层次,多方位需求方面,可把产品划分为三个层次:①核心产品,指产品提供给顾客的基本效用。②形式产品,指呈现在市场上的产品的具体物质形态或外观,通常反映在产品的质量、形态、包装等方面。③附加产品,指跨国公司为客户提供的附加服务和利益,包括修理和维护服务、安装、交货等。以上三个层次构成了产品的整体概念,也反映了跨国公司开发、生产、销售产品的策略。

2.产品生命周期策略。该策略是雷蒙德·维农的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运用。如图8-1所示。

alt

图8-1 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产品从t0投入商品生产开始,至t1开始出口到消费偏好相似的发达国家。产品不断成熟,并吸引更多厂商进入市场。到t3其他发达国家开始掌握技术并出口。到产品进入标准化阶段t4,母国逐渐失去技术的相对优势,成为该产品的进口国,生产逐渐转移到工资率较低的国家中去。到t5发展中国家成为净出口国。产品从成熟走向衰落。

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跨国公司的策略是不同的。在产品的成长和成熟初期,主要依靠出口,只做小规模的投资,在进入产品成熟期以后,跨国公司在国外集中投资进行大规模发展,同时增加营销宣传。

3.出口带动投资策略。该策略和产品周期策略紧密联系。跨国公司最初的出口是委托国外经销商的,由于业务的扩大,公司必须在国外设立一系列销售服务机构。随着市场扩大和竞争加剧,并且产品走向成熟,公司开始到国外装配或直接制造产品,就近在当地市场销售以取得更大利润。这样跨国公司随着出口把投资带到各新市场,形成全球一体化的生产经营。

4.转移定价策略。该策略是跨国公司独有的一种经营策略。它是指跨国公司内部,母公司和子公司,子公司之间出售或采购商品、劳务和技术时相互约定的价格。这种定价在一定程度上不受市场供求法则制约,而是根据公司的全球战略制定的。

跨国公司运用转移定价可以达到以下目的:①减轻税负。如运用转移定价将公司利润由高税区转到低税区,减少所得税。②调拨资金。转移定价可使国外子公司分担母公司的研究管理费用,也可用以提前收回投资。③增强子公司竞争力。通过高价收购子公司产品等扶持创建的子公司。④规避风险。转移定价会损害东道国和母国的利益。因此,各国政府通常采用“比较定价原则”或“公平交易价格”来审核跨国公司的转移定价。

四、各国对跨国公司政策

跨国公司的跨国经营活动,往往和东道国或母国的利益和管理目标发生冲突。各国政府从本国的利益出发,对跨国公司采取了不同的政策。

1.发展中东道国的政策。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有正反两方面影响。一方面,跨国公司能弥补发展中国家的资金不足,提供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提供国际销售渠道,增加出口等,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跨国公司投资有不利于东道国的地方,如汇款回国,会导致发展中国家国际收支恶化,转移价格会损害东道国利益,对本国企业发展产生竞争压力,操纵东道国经济等等。

因此,发展中东道国对跨国公司活动采取了既限制又利用的政策。主要的限制措施有:①行业限制。外资不得进入少数基础工业和战略工业部门、国内批发和零售部门、易于垄断部门等。②股权限制。一些国家规定,外资股权比例必须低于50%,特殊部门除外。③利润汇出限制。将利润汇出额限制在投入资本的一定百分比内。④当地成分限制。即限定在最终产品中使用一定的当地生产的原材料。

随着发展中国家谈判地位的提高以及吸引外资发展经济需求的增加,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政策表现出较大的务实性、灵活性和成熟性。许多国家采用了鼓励外资的政策,主要有:避免征用;提供财务援助和税收优惠;放宽外汇管制和行政管理;国民待遇;保障水电及原材料供应等政府支持。

目前,发展中国家对跨国公司的管理主要表现出以下特点:①侧重于规划和促进外资和技术向特定重点部门流动。②越来越重视对外国企业在实际贡献方面的要求,特别是要求增加本地附加值,承担出口义务和转让技术等。③采取必要的政策和规划,以增加本国技术与管理能力。

2.发达母国的跨国公司政策。发达国家对本国企业对外投资,基本持鼓励态度。这是因为跨国公司海外投资,能促进生产专业化,提高劳动生产率;对外投资可以成为出口的必要补充;海外利润的汇回会对母国的国际收支带来极有利的影响。发达国家鼓励对外投资措施主要有:①风险担保。由政府对私人海外投资的政治风险进行担保。②资本援助。主要是向跨国公司提供信贷。③税收激励。主要是通过双边税收协议来消除双重征税问题。④对高科技部门提供支持,以增强企业竞争力

母国对跨国公司也有一些监控措施,以保证母国利益不受损害。这是因为跨国公司过度扩张可能造成不利影响:①技术外流,培养了海外竞争对手。②资本输出,使国内资金短缺,造成国内生产停滞和失业。③生产活动向海外迁移,造成国内产业空心化,使母国进口增加,加剧了贸易不平衡。母国的监管措施主要包括:①对外流投资的审查,尤其是技术出口的审批。根据能否保护现有国外投资、投资目的地、投资部门及对母国影响决定是否批准资本外流。②对就业的关心。根据资本输出是否会减少母国就业机会控制对外投资。③对跨国公司偷税避税的管理。目前,比较受欢迎的办法是联合审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