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国际货币体系的现状与改革

国际货币体系的现状与改革

时间:2022-07-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布雷顿森林体系于1973年崩溃以后,自然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多元储备和浮动汇率体系,“牙买加协定”只是对既成事实的承认。

布雷顿森林体系于1973年崩溃以后,自然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多元储备和浮动汇率体系,“牙买加协定”只是对既成事实的承认。因此当时许多人都认为牙买加体系只是过渡性的体系,不久便会形成新的国际货币体系。但是自从广泛实行浮动汇率制以来,外汇市场情况良好,金融管制不断放松,没有出现竞争性的贬值。在浮动汇率制下,同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一样,世界贸易比生产增长得快,牙买加体系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世界经济国际金融的剧烈动荡中,还没有显示出解体的迹象。然而,它的缺陷也比较明显,如汇率的剧烈波动和国际收支的严重失调等。这就迫切需要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加强合作,平等地参加国际货币改革的谈判,以便建立一种更为健全的国际货币体系。

一、国际货币体系的现状

1.汇率。赞成浮动汇率的人士认为在浮动汇率制下,各国对国际收支可以进行连续的、自动的调节来保持平衡;各国可以比较自主地推行国内政策目标而不必考虑国际收支问题。事实上,美元汇率一直动荡,给有关国家带来严重危害,汇率大幅度波动增加了国际贸易中的许多不确定因素,对世界经济带来不利的影响。

2.国际储备。目前的国际储备状况是美元、马克、日元、英镑、法国法郎等同时并存的多种货币储备体系,这个体系存在着内在的不稳定性。首先,在这个体系下,软通货和硬通货经常发生变化,于是外汇储备从一种货币流向另一种货币,加剧外汇市场动荡。其次,储备分散化使各国有关货币数量和利息水平的金融政策更加难于贯彻,如一国为抑制通货膨胀而提高利率,但由于大量资金涌入国内,就削弱了本国经济政策效力。再次,在多种货币储备体系下,一些硬通货和传统储备资产一起被用作国际储备,国际流通手段正以一种无计划的方式在不断增长,因而产生外汇储备过多的不合理现象,这会加剧世界性通货膨胀。

3.国际收支调节。一些逆差国长期逆差,同时一些顺差国却长期顺差,外汇储备不断增加。在这方面,困难最大的是非产油发展中国家,它们被迫大幅度削减进口并实行紧缩政策,这影响它们的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IMF的监督职责迄今为止对主要的工业国家在很大程度上是无效的。结果造成国际收支调整的不对称,其负担过多地落在发展中国家。另外,许多发展中国家靠外债来弥补贸易逆差,有的成为重债国,虽然经过一些补救措施,债务危机有所缓和,但债务国的经济困难并未解决。

二、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

自牙买加体系形成以来,国际信贷和外汇交易等“象征经济”已经脱离“实务经济”而急剧增大,国际资本大量流动,主要汇率剧烈波动,这些对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发展都是不利的。由于当前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国经济实力相差甚远,国际收支不平衡也不能在短期内解决,因此从根本改变现行的国际货币制度是不可能的。只有在当前体系下,加强国际合作,稳定金融,维持国际货币秩序,所以国际间的协调和合作将成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方向。

实际上自20世纪60年代美元危机不断爆发以来,有关国际货币改革的方案和建议就层出不穷,以下介绍几种有重大影响的方案。

1.国际商品储备货币(简称ICRC)。1964年,艾伯特·哈特,尼古拉斯·卡尔多尔和杨·廷贝尔根等一些经济学家提出创立ICRC,以便解决初级商品价格波动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及国际储备货币不稳问题。该方案建议成立一个世界性中央银行,发行ICRC,其价值由一个选定的商品篮子来决定,商品篮子由一些基本的国际贸易产品,特别是初级产品来构成。各种商品比重要根据它们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来调整。理论上,该方案能提供稳定的与世界贸易增长相适应的国际清偿能力,但实际上很难付诸实施。

2.特里芬的《2000年的国际货币制度》。这是伯特·特里芬教授于1982年发表的论文,主张在2000年建立集中的国际信用储备制,其要点有三:①国际储备货币应是真正的国际储备资产,而不是黄金或其他贵金属或任何国家的货币,各国应将其持有的国际储备以储备存款形式由IMF掌管,国际间的支付活动就反应为不同成员国储备存款账户的增减;②该储备的总量应共同决定并按世界贸易及生产发展潜力的需要进行调整,以减轻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对世界经济的影响;③贷款将由国际社团自己集体决定,这种集中储备制能更自由地运用贷款权来作长期或短期的投资而不会冒不能清偿的风险。特里芬设想集中储备制将在2000年完成,储备中心建立后,就可能创立国际中心货币,并使之成为惟一的国际储备资产。特里芬的主张很有见地,在国际金融领域引起很大反响,但他低估了建立中心货币的艰巨性,高估了各国中央银行放弃使用本国印钞机主权的愿望,因此这一方案在目前看来还不现实,具有很浓的空想色彩。

3.库珀的“单一通货制”。理查德·库珀在其近著《国际货币体系》第十三章中提出了实行单一通货制的建议。其要点包括:①建立一个货币发行银行(Bank of Issue),作为单一通货制的货币当局,其执行董事会由各国政府代表组成,各国投票权根据它的GNP占全部成员国GNP总额的比重予以加权,这种加权5年变动一次;②货币的发行和储备信用的控制掌握在发行银行手中,而不是由任何一个国家政府来控制;③发行银行通过行使最终贷款人的职责,来稳定宏观经济环境。库珀还建议先实现汇率目标区制,然后在2010年前后实行美、日、欧三极的单一通货制,最后才实行所有国家都参加的单一通货制。库珀方案的特点是建立一个超国家的金融机构来控制单一通货的发行,实行统一的货币政策,因此它的实现与否就取决于发达国家能否放弃国内经济政策的主权来进行广泛深入的国际货币合作。

4.10国集团报告。这是指10国集团代表于1984年向IMF提交的一份“国际货币体系的运行”的报告。由于主要发达国家货币之间汇率的剧烈波动对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的稳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发达国家提出要协调各国经济政策,以促进汇率的稳定。报告认为:IMF协定中所体现的现行货币体系的基本结构是健全的,没有必要进行重大改革,只是要改善IMF的监督作用;特别提款权对今后长期的全球储备是必要的,对今后特别提款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作用应进行全面检查;支持IMF向国际收支暂时有困难的会员国提供资助。西方各国协调政策的建议得到各国官方和学术界的普遍欢迎,尽管政策协调不能根本解决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稳定性,但仍有助于汇率和世界经济的稳定。

5.发展中国家的改革方案。发展中国家为了建立国际货币新秩序,曾提出一些积极的建议和方案,主要有24国“蓝皮书”计划、《阿鲁沙倡议》、勃兰特报告、24国集团报告等等。这些方案中,发展中国家一般的改革要求是:①发展中国家应以平等地位参加关于货币体系改革的谈判;②建立一种灵活的而又足够稳定的汇率制度;③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必须使国际清偿能力通过真正的国际集体行动来创设,以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发展中国家的特殊需要;④在特别提款权的创造和发展援助之间建立联系,以增加实际资源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⑤在调整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同时要考虑到各国经济发展的水平和保持高速增长的需要,另外要增加IMF等机构的资金,对发展中国家国际收支提供支持。总起来看,发展中国家提出的改革方案,方向是正确的,要求是合理的,办法也是可行的,但要使这些改革逐步实施,还要经历很长的时间,作出艰苦的努力。

6.设立汇率目标区。最早提出这一建议的是美国的经济学家魏福德·依赛尔,其主要倡导者是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的约翰·威廉森。汇率目标区是指在主要工业国家的货币之间确定汇率波动的幅度,作为目标区,其他货币则钉住目标区随之波动。这一建议的基本内容是选择一组可调整的基本参考汇率,制定一个波动幅度并由各国政府加以维持,目标汇率应随经济情况变动而调整。目标区主要可以分为“软目标区”和“硬目标区”。软目标区的汇率变动幅度较宽,而且经常修订,目标区的内容不对外公开,要求各国政府用货币政策在一定时期将汇率保持在目标区内。硬目标区的汇率变动幅度很窄,不常修订,目标区的内容对外公开,一般要各国政府通过经济政策或干预外汇市场将汇率维持在目标区内,其实硬目标区很接近可调整的钉住制,即欧洲货币体系所实行的汇率制度。

主张目标区的人们认为目标区综合了固定汇率制的稳定性和浮动汇率的灵活性,有助于汇率的持续稳定,避免大规模的外汇投机行为,促进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但反对意见也不少,主要认为实际均衡汇率很难确定;官方干预外汇市场的能力有限;运用货币政策来维持汇率会损害国内的经济目标。尽管目标区的实施有不少困难,它毕竟为稳定汇率提供了一种思路或途径,如果西方国家能够加强它们宏观政策的协调,确定各国货币的中心汇率还是有希望的。

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歧

随着生产的日益国际化,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关系日益加强,这就要求发达国家不仅在它们之间而且与发展中国家都要加强国际合作,协调宏观经济政策,建立一种健全的国际货币体系。但由于南北双方对于国际货币改革问题存在着严重的意见分歧,始终未能达成实质性的协议。发达国家对国际货币体系现状的评价及前途的估计反映在10国集团代表提交的一份“国际货币体系的运行”的报告上;发展中国家的立场反映在1984年的24国集团的报告上。这两份报告表明了一些重大的分歧点。

1.对现行货币体系的评价。发达国家认为现行货币体系基本上还是有效的,只需进行一些局部的修改,没有必要进行大规模的改革。发展中国家则因汇率频繁波动和债务危机,认为现行体制缺乏对付整个国际金融危机的金融实力和执行手段,要求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进行根本的改革。

2.关于国际清偿能力。发达国家认为在各国主要靠借入储备的体制中,特别提款权对于满足长期的全球储备需要仍是有用的。现在国际清偿能力充足,勿需进行重大改革。发展中国家则认为国际清偿力不足,而且分配不均,基金组织应通过更加有效的创设和分配特别提款权来满足世界清偿能力的需要。分配特别提款权的主要目的是满足日益增长的世界需要和使非储备国家不通过国际收支盈余而获得储备,从而促使实际资源流入发展中国家。

3.关于汇率制度。发达国家认为现行汇率制度在世界经济十分动荡、政治经济形势不稳定的情形下,能促进国际收支的调节,维持自由贸易和支付,有利于国内货币政策的推行。但也承认它有一些不足之处,如没有充分促进各国的政策协调,造成汇率大幅度波动,外汇投机增加等。发展中国家则指出汇率制度需要向相对稳定的方向改进,减轻汇率波动对它们的影响。发展中国家倾向于以建立促进各国政策协调的汇率目标区的方式来改革现行汇率制度。

4.关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达国家认为一旦债务国恢复正常的债信情况,IMF就应恢复其传统的作用,只对国际收支困难的会员国提供短期资金融通,资金的长期使用会损害IMF贷款的周转性质和IMF的融通能力。提出IMF要以对称和平等的方式,基本上用磋商说服的方法来进行监督。发展中国家认为IMF在国际货币体系的运行中要起主导作用,对短期性收支不平衡,补偿贷款须降低贷款条件;对于持久性的结构性不平衡,IMF要延长贷款期限增加贷款数额,从需求紧缩转向增长导向的结构调整。另外,发展中国家提出IMF要制定施加压力的程序,以便监督能够收到实际的效果,不仅要监督汇率政策,还要监督国际收支的调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