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管理学考研初试备考

管理学考研初试备考

时间:2022-07-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所谓“公共课”,是指由国家教育部统一命题,大部分考生都要考的考试科目,包括政治、英语和数学。在考研的备考过程中,公共课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一方面,教育部明文规定不管考生总分多高,如果某门公共课没有通过单科分数线,就没有资格参加复试。另一方面,某些高校在录取的过程中还有特殊的偏好,优先考虑某门公共课较好的学生。考研阅读不但考查理解,更考查速度。

所谓“公共课”,是指由国家教育部统一命题,大部分考生都要考的考试科目,包括政治、英语和数学。在考研的备考过程中,公共课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一方面,教育部明文规定不管考生总分多高,如果某门公共课没有通过单科分数线,就没有资格参加复试。以英语为例,每年在复试过程中因英语低于单科线而被淘汰的考生大有人在。另一方面,某些高校在录取的过程中还有特殊的偏好,优先考虑某门公共课较好的学生。例如,地处北京的某财经类名校录取的时候更喜欢英语好的学生,尤其是英语口语比较好的学生。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地为大家讲解一下各门公共课科目的备考方法。

考研英语与大学英语四六级有很大不同。四六级允许的过关人数是无限的,而考研英语是只能让少数人过关的淘汰性考试,所以它比四六级难,要求更高。

从试卷的内容上看,考研英语的题型有完形填空、传统阅读、新型阅读、英译汉、小作文和大作文。由于要考六种不同的题型,而每种题型都有各自的特点,所以复习时一定要有针对性。备考时还要注意两个要点:一是提高英语能力;二是掌握每一种题型的做题技巧。具体的复习步骤如下:

这是考研复习的第一个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识记单词。词汇是考研英语的根本。教育部大纲中规定的是5 500个单词,为了在考试中更好地理解原文,考生在备考中应该至少掌握5 500个单词。单词的复习需要贯穿考研英语复习的始终,只有这样才能使量变产生质变。

第一轮背单词时,考生要认真仔细,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准备:一是单词发音;二是单词词缀;三是单词词义;四是单词用法;五是单词关系(考生应掌握单词的同义词、反义词、派生词等)。

另外,考生还要掌握26个语法单元、基本句型和长难句句型。因为这些是做好英语阅读理解的关键和前提。考研阅读不但考查理解,更考查速度。因此,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考生要熟悉“两遍阅读法(略读与精度)”,注重阅读速度和解题准确率的提高。

第二个阶段主要是系统复习,全面提升。所谓全面复习,即考生在复习时还应注重写作、翻译的训练,不能只停留在背单词和读文章这两个层面上。第一阶段考生已掌握了大量的单词并进行了高强度的阅读训练,所以这个阶段,考生应注重以下几方面能力的培养:

①中高难度阅读与英译汉训练,掌握阅读解题技巧(建议以真题为蓝本)。

②完形填空、阅读理解、英译汉高级技巧理解记忆与训练。

③大、小作文强化训练,作文写作的两个关键:写什么(审题)、怎么写(结构)。

10月至11月底是冲刺阶段,是考生进行真题总结和模拟强化的时期。在此期间,一些权威的考研辅导专家一般会推出根据新大纲编写的模拟试题集。考生通过系统研究真题,不断总结英语各题型解题方法;通过模拟题的练习,实现方法的运用。冲刺阶段的英语复习应该更倾向于综合训练与模拟,同时也不要忘记单词的巩固与记忆。

12月份到考前是最后调整阶段。考生要静下心来归总之前的复习内容,查漏补缺。例如,翻译部分如果没有复习好或者比较薄弱,那么在这段时间里,考生可以针对个人弱势调整复习重点和时间,对弱势考点进行突破。

另外,考生在考前应该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身体。因为,身体状况不佳,心理素质差,即便是有比较好的英语基础,复习比较充分,也未必能在考场上有良好的发挥。

关于政治,考生总会有一种错误认识:认为到最后阶段突击记忆就可以达到国家线。在硕士研究生考试竞争不断激烈的情况下,对于一场选拔性质的考试而言,仅仅过线是远远达不到预期效果的。因此,政治不仅要达到国家线,而且还要获取高分。如何取得高分则取决于以下两方面:

首先,明确考研政治的课程设置、特点。

考研思想政治理论共包括五个部分,分别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下简称马原)、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毛中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思修)、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以下简称时政)。2013年大纲划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分数约占总分数的24%,相比2012年的大纲要求上涨2分,题型考查量为单选4道、多选5道、分析题1道。其特点是理论性强。哲学、政治经济学的概念和原理多为考查重点,同时这一部分的知识点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是整个考研政治中最难的部分,重点章节为第二、三、四、五章。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每年占总分数30%的分值,实际题型考查量为单选4道、多选5道、分析题1道。其特点是内容覆盖广泛、知识点较多且繁琐,要求考生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党的指导思想以及在不同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不断加强自身的国家和社会的现实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每年大约占总分数14%的分值,题型考查量为单选2道、多选4道、分析题1道。其特点是更加注重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人物思想及其著作,具有较强的知识性,但是它在试题中呈现出的难度较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每年约占总分数16%的分值,题型考查量为单选4道、多选1道、分析题1道。其特点是注重对基础知识和概念的考查,但命题相对简单且试题较容易与社会中的时事热点现象相结合,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每年大约占总分数16%的分值,题型考查量为单选2道、多选2道、分析题1道。其特点是与时事热点紧密结合,时效性最强,分析题以当年的时事热点为背景材料。

政治一般采用本质论、国情论和动力论的方法来学习。本质论即为各科的基本原理,以马原和毛中特为首。记忆政治知识点(本质论)基本上采取核心词法方式,尤其是马原与毛中特,例如:联系原理,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我们只要记住联系就是“内”“外”和“相互关系”几个词就可以记住联系原理的基本内容了。国情论即为过去或目前国内外发生的实际问题,以近现代和时政为首。学习政治实际问题(国情论)须采用联想方式,针对发生的事情能够反推其原理(本质论)。动力论即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促使用理论联系实际来分析问题,并且用发展的眼光解决问题。政治动力论要求有意识的思考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针对问题能够推理出其发展规律。

学习政治的三个层次:①第一层次。只知道背诵并理解本质论和国情论,不了解本质论与国情论背后隐藏的关系。②第二层次。背诵本质论和国情论,掌握了本质论与国情论背后的隐藏关系,并能用来分析问题。③第三层次。全面理解本质论和国情论,掌握了本质论与国情论背后直接隐藏的关系,能熟练地分析问题,并且结合问题总结演变规律及发展趋向。

其次,制定考研政治复习规划。

根据时间先后和复习侧重点,政治复习可分为四个阶段:

1.准备阶段(3—6月)

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熟悉政治理论的大致框架和知识点,在纵向上形成一个系统整体的思维框架体系。不建议跨学科,把基础深挖、了解各门学科的知识框架结构即可。不要太深究每个知识点,更不要去做大量的试题。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建议多花些时间;对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以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建议考生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对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生可以花费较少的时间,通读一遍。大体来讲,这一阶段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仅仅是了解政治这门学科,知道学习什么。

2.强化阶段(7—10月)

了解考试难度和明确考试方向,巩固第一阶段学习成果,学会跨学科复习政治,掌握基本的答题思路,达到学习政治的第二个层次。复习建议:主要是纵向巩固知识点,从横向的角度(跨学科)复习教材。这里的横向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跨章节复习与归纳;二是跨学科复习与归纳,为冲刺阶段的学习奠定基础。对于教材中的客观题的知识点,结合真题,给出其命题思路;对于主观题的知识点,重点指出答题的命题方向,尤其是马原、纲要及思修。另外,要实现毛概和纲要的综合。值得注意的是,此阶段的复习还要加强配套习题的练习,重要的是领会和掌握解答问题的一般方法,应有意识地开始培养自己答题的思维模式,不能只把视线局限在试题本身。

3.冲刺阶段(11—12月)

理解或背诵核心考点,掌握绝大部分综合考点,结合时事分析本质问题,达到学习政治的第三层次。复习建议:主要在于查漏补缺,看看还有什么没有掌握的知识点。通读全书,毕竟有前几遍的基础存在,这一遍看书会比较快。同时,在这段时间要开始准备时事政治部分、社会热点问题和主观题的做题方法。这段时间会有一些名师的冲刺辅导班,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对热点和难点的理解,他们的经验比较丰富,所以,考生可以选择一些辅导班,通过老师讲授把握热点问题。当然,考生如果有精力的话,也可以自己整理一下热点问题。针对主观题,不同科目的答题方式会有所不同,在冲刺阶段的名师课堂上,老师都会针对不同的部分进行整合解答,给出具体的答题思路。此阶段,习题基本上以模拟题为主。

总结起来,就是从重点复习的角度,实现知识点的遴选,密切关注国内外的重大时政热点;实现跨学科相近知识点的理解、分析、记忆;根据知识框架(含真题分布)导读、名师授课得出的重要考点,进行重点记忆及重点练习。

4.点睛阶段(12月—考前)

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过去复习的内容加以总结,从全局上熟练把握知识点,把学科内和学科间的知识点串联起来。通过这段时间的复习,实现自身质的提高。不管之前复习的效果如何,考生都应该充分把握这段时间的复习。这个阶段还是要对教材进行通读,进行最后的查漏补缺。这段时间的习题基本上以模拟题为主,从整体上把握考研政治。

对分析题进行集中训练,重点记忆核心考点,并活学活用答题技巧。复习建议:对于客观题应着重抓题干中的关键词(与知识点的记忆法相结合);关于主观题的解题技巧应侧重于五个学科的跨学科、应用性、时代性等特点。先结合实际,找到相关原理,然后对原理进行分析判断,最后找出其发展及演变规律。

数学复习是一个体力活,最后的成绩是考生复习的覆盖面和熟练度的增函数。考研数学总分150分,数学学习过程必须连续,不能一连三天以上完全不看。

数学学科的特点:①注重基础。考研数学共有600个左右的知识点(针对数学一),每种知识点平均有3.2种题型。②注重高质量的考点训练与题型总结,每种题型训练2~3道题左右就可以掌握该题型所对应的知识点,所以一般要做6 000道质量高的题才能实现对所有知识点的基本掌握。

数学复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通读教材

有很多考生认为读教材纯属浪费时间,应该埋头做题,可结果是题目做了很多,但效果并不好。其实,数学的知识点是不变的,变的只是出题的方式和角度,只有对基本概念、基本定理有充分的理解、把握,在做题的时候才能游刃有余。因此,考生有必要通读教材,掌握最基本的概念、定理等。

2.精读大纲

在最新大纲未公布之前,考生可以按照上一年的考试大纲进行复习,毕竟每年的大纲变化并不是很大。若大纲发布后,则要通读新大纲,尤其是找寻变化点。

3.强化练习

大四上学期开学后,考生的课业负担不是很重。9月至11月是考研数学复习最重要的阶段。由于考生在前期已将知识点复习完毕,因此这一阶段要配合习题进行大量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题目做得越多,往往越能抓住问题的关键所在。在复习过程中考生要做好笔记,将常错题目、重要的知识点等归总成体系,以便后期经常复习,了解自己错误的根源,搞清楚问题的关键。这一阶段虽然漫长,但是带给考生的收获是巨大的。

4.重视模拟题和真题

到了冲刺阶段,主要任务就是做模拟题和真题。做真题的意义在于理解并掌握相同或类似题目的解法。如果查看历年试卷,考生就会发现,同一题型的重复是常有的事。数学题型是有限的,而历年真题就是最好的体现,每天应在150分钟的时间内完成一套试题。做完整套试卷以后严格按照标准答案批改,将错题抄在一个专门的错题集上。为了防止错误再次发生,考生应该隔一段时间复习一次。

根据时间先后和复习侧重点,数学复习可分为四个阶段:

1.全面复习考点法(6月以前)

(1)掌握数学“三基”(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

在考研数学命题过程中,命题专家主要参考以下三本书:同济大学数学系编写的《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浙江大学老师编写的《概率论数理统计》。从本质上说,考研数学真题全部都是这三本书上的例题和习题的高级组合,这三本教材所包含的题型就是构成所有真题的元素题型。所以我们这一阶段的学习目标就是熟悉所有基本题型,建立考研数学的基础。三本教材共有4 000多道题,我们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全部做完,在这一阶段,我们只需完成两项任务:将基本教材对应考研大纲的全部知识点进行2轮理解和记忆;将基本教材中覆盖相关题型的500多道题认真做完并练熟。

(2)培育考研数学的基础能力

当基础形成之后,我们就具备了数学的基础能力,但对于考研,基础能力的强度远远不够,而且方向也和考研不尽相同,所以,我们必须结合“三基”要求,针对考研大纲中的重要知识点,进行理解与记忆;并完成500~600道典型中低难度习题的训练。

复习建议:这一阶段要集中精力把教材梳理一遍,并且不留死角和空白,根据大纲要求结合教材进行章节全面复习,另外按章节顺序完成教材的练习题,通过练习检验是否真正地把教材的内容掌握了。建议每天学习新内容前要复习前面的内容,因为教材的编写是环环相扣、易难递进的,所以我们也要按照规律来复习。必要的重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熟悉题型(7—10月)

培育考研数学的解题能力。

这个时候,我们大致可以解决40%左右的中低难度考题,但为了能全面应对各种难度考题,我们必须根据题型进行攻坚复习。

复习建议:本阶段巩固上阶段学习成果,完成700道左右的中高难度习题,提高解题的准确率与速度。

在本阶段,考生可以参加强化班学习,根据老师课堂讲义认真研读,实现举一反三。因为课上老师教学的例题都是经过筛选、归纳的,更准确、更有针对性。考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对重点、难点做好笔记,便于下一轮复习。9—10月结合真题进行专项训练。对考试重点题型和自己薄弱的内容进行攻坚复习,实现全面掌握,不留空白和软肋,让训练达到真题难度。

3.查漏补缺(11—12月15号)

进行高强度(高于考试强度)的冲刺题训练,进入考试状态,达到考试要求,完成400道考研难度题和10套优质模拟题,通过做题不断总结、不断提升解题能力。

4.保持状态(12月15日—考试)

强化错题本、考前重点题型、应考技巧的训练,保持状态。

管理学是近年考研的热门,更是跨专业考生报考的一大热点,其中行政管理、企业管理、会计学等一直是众多跨专业考生青睐的报考专业。管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专业课的内容繁多,因此,有效的复习方法就显得至关重要。管理学专业课复习要有“六分傻气、四分灵气”。所谓“六分傻气”,就是强调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要脚踏实地、有系统、有步骤地复习;“四分灵气”就是要在复习过程中讲究一定的技巧、一定的套路,复习要有针对性。在此介绍一些提高专业课复习效率的方法,供考生借鉴运用。

目前,管理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专业课是各个招生单位自主命题,市面上出现的辅助资料和练习题数量不多,此时,招考单位推荐的教材或者一些经典的管理学教材就是最核心的复习材料。为此,我们建议考生在复习时应当遵循紧扣重点教材、构建知识结构的原则。

首先,熟悉教材,对各门课程有一个系统性的了解,弄清楚每本书的章节分布情况、内在逻辑结构、重点章节等。在熟悉教材之后,就要开始详细地复习。建议考生边看书边整理笔记、知识脉络。要重视专业课的复习,每天花费在专业课上的时间应不少于4个小时。另外,考生看书之前也可以先浏览一下目标院校的历年真题,熟悉考试形式、题型设置和难易程度等。这样可以提高复习效率。

近几年管理学考研逐渐向考查考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方向发展。主观题一般不再能从课本上找到答案,特别是案例分析题。它需要考生对管理学某个学科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通过提炼整理,给出专业回答。

在解答案例分析题时,考生往往缺乏高屋建瓴的分析。很多考生对单个知识点的复习很扎实,但是缺乏整体感,答题的时候往往是想到一点就答一点,这样会导致其答题逻辑混乱或者漏答某些知识点。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考生可以对教材上比较经典的案例进行思考和总结,例如罗宾斯的《管理学》。

专业课的内容繁多,采用有效的复习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专业课的复习,考生首先要合理分配时间、利用时间。将需要背记的内容放在每天精力最旺盛的时候,且每门持续背诵的时间不能安排得过长。

其次,专业课的许多知识都需要记忆,而记忆方法的优劣则影响到专业课的备考。对于专业课知识的复习,“阅读法”和“位置法”是两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阅读法”即把需要记忆的内容当做一篇故事,多看几遍,记住大概的“情节”,每次重复看时就补上上次没记住或已经忘记的部分。这样做慢慢就记住了,而且记得很全面。“位置法”即以段落为单位,记住段落的前后位置。看到相关题目时,知识点就会出现在脑海里,进而不会遗漏大的要点。

在管理学备考过程中,考生不能一味地抓住书本不放,而要扩展自己的知识视野,从期刊、报纸和杂志中获取最新的管理理论和学术前沿动态。

管理学考研最重要的复习资源是历年真题。关于如何获取真题?主要有以下途径:一是联系报考院校的研究生院;二是很多学校的真题可以在该校图书馆或者档案馆获得;三是到报考院校附近的书店直接购买;四是网上定购。从真题中考生可以得到以下收获:一是熟悉命题方向、复习重点和答题技巧,特别是主观题答题技巧;二是适应考试环境;三是把握考试的难易程度、题型、分值等情况;四是掌控答题时间。

专业课的最佳学习计划,可分为五个重要阶段,下面将做具体阐释:

第一阶段:通用知识点复习。

考生在确定专业后,就应采用特殊方案锁定通用知识点,然后针对通用知识点,进行2轮预热理解与1轮初始记忆。

第二阶段:进行全范围知识点学习。

在报考学校确定后,同学们应利用四种资料(专业招生目录、历年真题、公开指定参考书籍和内部默认学习资料)来确定专业课需要复习的全部知识点范围。

在专业课可能考查的全部知识点确定之后,考生应该将全范围知识点快速理解认知1轮,然后针对通用知识点阶段未学习部分再重点理解认知2~3轮。

第三阶段:将全范围知识点划分为3~5个重要层次。

在这一阶段,同学们应通过三种渠道(目标硕士点研究生群体、目标硕士点导师群体和特殊资源渠道)采集信息,分析确定各部分知识点的大致考试概率,然后根据考试概率的高低将所有知识点划分为3〜5个重要层次。

第四阶段:针对不同重要层次的知识点进行不同程度的学习。

最重要知识点群:必须要再次深刻理解与深度记忆5~7轮,平均每个知识点解题训练不少于6道题。

较重要知识点群:应该再次理解与记忆3~5轮,平均每个知识点解题训练约4道题。

非重要知识点群:只需浏览性理解2轮,适当做一些解题训练即可。

第五阶段:针对难点内容的集中学习。

总体而言,在专业课五个阶段的学习任务中,第一阶段可以靠自己有效完成90%。第二阶段有80%的任务能靠自己有效完成,但第三、四、五阶段必须依靠强化课程辅导和大量外部资源才能真正学习到位。

考前最为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保持良好的心态:坦然、开朗、平静而无所畏惧、自信而谨慎、激情而稳重、有傲骨而无傲气。这个时候要警告自己“担忧、焦虑都是没有用的”!心态不好的时候,可以找个时间听听音乐、冷静地反思一下;找个亲密的朋友说说话、去一个风景较好的地方散散心;或者做深呼吸稳定情绪等。

总之,在心态方面应注意的是:

①有意给自己减压,努力形成放松的心态。

②适当地放松,但要注意度。

③时常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

(1)初试日期:每年1月初(具体时间每年会有所不同)

考试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

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一般在第二天进行(一般为8:30—14:30之间)。

不在该规定日期举行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国家一律不予承认其任何有效性。

(2)初试科目及每科考试时间

第一天上午:思想政治理论(满分为100分);

第一天下午:外国语(满分为100分);

第二天上午:数学三或专业课一(满分为150分);

第二天下午:专业课二(满分为150分)。

以上各科的考试时间均为3小时,考试方式均为笔试(含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考试用品比答题更重要,因此考生一定要留心。进入考场,一般事先备好2B铅笔(建议至少两根,削好)、橡皮、小刀(试卷和答题卡都是封存于小信封中的,必须用小刀才可以裁开)、胶水(装订信封)、计算器(只带计算功能的,不能使用带有存储、查询功能的电子辞典式计算器)、身份证、准考证、学生证(本校考生,可能需要带这个,已工作的考生就不需要了)、手表(不是手机)、水性笔(建议使用黑色的中性笔,如果你喜欢用钢笔或者圆珠笔,也是可以的,要注意钢笔是否写字顺畅,但是建议不要使用纯蓝色的,因为它的字迹相对比较轻,不易辨认)、圆珠笔(在某些纸张上,水性笔写出的字迹可能会扩散开,这时就需要用圆珠笔)等。

用品归置方法:考试前,可以准备一个专用的文件夹(质量稍微好一些)。然后将以上用品写在一份清单上并置于文件夹内。在每次考试前准备文具时,按照这份清单进行核查。

注意事项:

①小刀和胶水,一般是考场提供,但是为了防止个别考场或者各地考试安排不一致,建议考生备齐上述全部的用品。

②手机等通讯设备是一定不能使用的,建议关机。即使调成震动,也不能放在身上,因为一经发现,将被视为作弊,按照零分处理。

③计算器的功能越简单越好,对于多功能的计算器,是不可以使用的。

④除了外语考试,可能需要自己准备一张白纸之外,其他考试不需要考生带任何纸张,考场提供草稿纸。

⑤笔的颜色并没有明确规定,一般来说蓝色、黑色均可,至于判卷老师的个人喜好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主观因素,对你的成绩影响不大。

①一定要仔细地听监考老师的安排和嘱咐,不要一看到试卷,就极度兴奋,忙于做题。虽然1〜2分钟的时间可能对于你的答题没有什么大的帮助,但是很可能会因为你的注意力不集中,而犯下难以弥补的过失。

②一定要注意信封开口的方向,不要草率地剪开信封,因为信封必须是用刀片或者小刀从信封一端划开的。

③用小刀划信封的时候不要太用力,因为答完题交卷时是需要考生再次粘贴信封的。动刀之前一定要看好!

④考试可以使用钢笔、签字笔、圆珠笔回答主观试题。如果是中性笔(签字笔),尽量准备2〜3支颜色相同、同一品牌的笔;如果是圆珠笔,同中性笔一样,也应尽量准备2~3支颜色相同、同一品牌的笔。

⑤考场发放草稿纸张问题。英语和政治考试一般是不发放草稿纸的,数学和专业课考试发放草稿纸。一般情况下,首先发放一张草稿纸,考生将草稿纸正反面完全使用之后,举手示意监考老师,监考老师会拿一张新的草稿纸,替换你现有的草稿纸。

这部分题量较大,从历年考研试卷来看,它是拉开考生分数差距的关键。选择题大多考查的是概念、观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对一些重要的概念,不能只是简单地记忆、背诵,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学科中不同章节的概念、观点综合起来掌握。选择题一般分为单项选择题和不定项选择题两种,由于考查方式不同,其解题方法就有差异。

(1)单项选择题

总的来讲,解答单项选择题要注意把握以下三种情况(或三种思路、三种方法):

①答案唯一型。按题干的要求,排除其他错误的选项,所剩一项就为正确项,或直接将题干与选项挂钩找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②答案最佳型。即题中的四个选项有两个以上或全部都符合题意,但其中一个是最佳答案。它或者是回答了试题所反映的客观现象中最主要或最根本的问题,或是回答了试题所反映的客观现象中最直接或最本质的联系或问题。

③多项组合型。除了如前边所讲的在做题过程中进行答案分解、逐个排查外,还有一个最简捷的办法是排除错误项,然后再进行比较。

(2)多项选择题

一般而言,多项选择题是政治试卷中得分率最低的试题,解答时可遵循以下步骤:

①审查题干,确定题干的规定性,明确题干对题肢的要求是什么。例如,题干的说法是全对的还是全错的,或者是正误混杂的;它与题肢选择的要求是相关的还是无关的。一定要注意理解题干的意思。

②审查题肢,注意题肢的迷惑性,明确题肢本身是对的还是错的。

③审查题肢与题干之间的关系,按题干的要求选出题肢。如果题干本身表述正确,且在正向选择的前提下,有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排谬法。排除本身表述错误的题肢。

第二,排异法。题肢尽管正确,但与题干毫无关联,须排除掉。

第三,排重法。题肢的观点不是回答题干的问题,而是对题干意思的变相重复,须排除掉。

第四,题肢中概念的外延大于或小于题干的规定性,须排除。

做多项选择题要吃透原理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而不必死记硬背。解题的方法很多,但总的来讲就是“正确、有关”。所谓“正确”,即观点正确;所谓“有关”,就是题肢的论点与题干的要求有关联。题肢只有是正确而又有关联的,才是对的。同时还要注意,只有直接有关联的才能选,间接关联的则不选。

分析题在近几年考研政治试卷中所占的分值比较大,需要考生加强训练。解答分析题的基本思路和步骤有:

(1)仔细审题并抓关键词

审题可以运用以下几种方法:

①逆向审题法。先搞清楚题目的问题是什么?有几个问题?然后带着问题阅读材料。这样做可以减少不必要地重复审题,节省宝贵的考试时间。

②寻找关键词。抓关键词语,力求搞清楚每段材料的中心含义,努力回忆与此相关的理论,并注意筛选。

③分析层次法。对一大段材料要分层并弄清每层意思,这种层次性既体现在题干的表述或材料中,也会明确地出现在题后的设问中。通过分析,抓住试题的主旨,再按其要求分别回答,这样可以避免遗漏。

(2)阅读材料并组织答案

在审清题意的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或者材料。阅读时可边阅读边划出材料中带有结论性或倾向性的话语,或者在草稿纸上写下相关信息(注意不要沉溺于细节、事例或者数字),同时搜索、提取大脑中平时储存的相关知识,然后理清思路,组织答案

(3)答题时的注意事项

①凡是现象的问题,首先回答表象,即看到什么,就回答什么,不需过分展开,简要回答即可。随后,必须回答现象之后隐含的实质(本质),这也是重点。

②凡是“分析”“评述”的,就需要用原理紧扣材料进行分析。一般的思路是先表述相关原理,然后再联系材料中的现象进行分析、评述,可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组织答案。

③回答问题要注意层次性,要行文规范,简洁干练,表述准确,答案能紧扣要点,切忌繁琐冗长。

对分析题的复习,考生可以大体按照“分析材料、提出观点、阐述概念、论述意义、说明对策”的方向进行准备,尤其是一些现实性的题目,要特别注意一些具体对策方面的记忆。

①阅读理解。因为,一方面这部分是整份卷子的重头戏,另一方面在做完四篇阅读之后我们就有了一定的语感。

②完形填空题。完形填空题不是我们平日训练时的重点,因为这部分的提升很慢,而且拉不开分数;考试时也没有太多时间认真分析每个选项,仅凭语感来作答就可以。

③新题型(七选五或者排序等)。该题通过训练可以有一定程度地提高,但该题拉不开分数。

④翻译题。平时的练习要注意翻译的技巧;即便翻译得不是很好,也要写上,不可空缺;该题拉不开分数。

⑤小作文。格式要正确;模板可以提前备好。

⑥大作文。避免有拼写错误的词汇出现,方法是:把可能用到的高频易错的词标出来,并加以识记。

阅读题:每篇阅读花费的时间为17~20分钟,则四篇阅读总时间为80分钟;完形填空题:时间为10~12分钟;新题型(七选五或者排序等):时间为15~18分钟;翻译题:时间为20分钟;小作文:时间为15~20分钟;大作文:时间为30~40分钟。

数学是令大多数考生比较头疼的科目,尤其是进入考场之后,很多考生难免手忙脚乱。以下是一些应试技巧,可以帮助考生提前进入角色,适应考场规则,进而提高做题速度和质量。

考前一个晚上保证8个小时的睡眠,考试当天的早晨要注意饮食清淡,按清单带齐一切用具,提前半小时到达考区。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消除紧张、稳定情绪、从容进场,另一方面也留有时间提前进入“角色”——让大脑开始简单的数学活动,进入单一的数学情境。如:

①清点一下是否带齐用具(比如笔、橡皮、作图工具、身份证、准考证等)。

②把一些基本数据、常用公式、重要定理在脑子里“过一下电影”。

③看一下难记易忘的知识点。

④互问互答一些不太复杂的问题。

入场后与答卷前的“临战”阶段考生最易产生紧张、焦虑和恐惧心理,此时保持心态平衡的方法有三种:转移注意法;自我安慰法;抑制思维法。

刚拿到试卷,考生一般会比较紧张,这时先不要匆忙作答,可以先从头到尾、正面反面通览全卷,尽量从卷面上获取最多的信息,为实施正确的解题策略做全面调查。一般可在十分钟之内做完三件事:

①顺利解答那些一眼看得出结论的简单选择或填空题(一旦解出,情绪会变稳定很多)。

②对于不能立即作答的题目,可以一方面通览,一方面粗略地将其分为A、B两类:A类是指题型比较熟悉、计算起来相对比较容易的题目,B类是指题型比较陌生、需要花费一定时间的题目。

③做到三个“心中有数”:对全卷的题目数量有数,防止漏题;对每道题占用分值有数;对哪些属于代数题、哪些属于高数题、哪些属于概率题心中有数。

通览全卷是规避“前面难题做不出,后面易题没时间做”的有效措施,也杜绝了“漏题”的发生。

在答卷过程中,遇到简单题,要细心,莫忘乎所以,谨防“大意失荆州”。面对偏难的题,要有耐心。考试全程都要使自己处于最佳的竞技状态。

硕士研究生考试数学试卷共有23道题,考试时间为180分钟,平均每题约为7.8分钟。为了给解答题中的中高难度题留下较充裕的时间,每道选择题、填空题应在1~2分钟内解答出来。若这些题目用时太长,即使做对了也会影响后续题目的计算。一般来说,客观性试题与主观性试题的时间分配为4∶6.

受时间和难度的影响,大多数考生很难在给定的时间内做完全部题目。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答题,考生要立足中低难度题目,因为这些题目占了整个试卷80%的分值,是考生得分的主要来源。考生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其实就已经在数学考试中掌握了主动权。在保证中低难度题目的情况下,考生可以根据时间攻克高难度题目。

答卷过程中要做到稳扎稳打,字字有据,步步准确。试题做完后要认真做好复查工作,查看是否有空题、答卷是否准确、所写字母与题中图形上的是否一致、格式是否规范等。

最后,再检查一下自己的姓名与准考证号是否书写正确。确定无误后,方可交卷,宁可坚持到终考一分钟,也不要做交卷第一人。

专业课总的答题原则是尽量答得多一些、全一些、深一些;注重条理与逻辑性;字迹工整。此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全面发挥,忌离题发挥

专业课主要考查的是考生的专业素质,因此在答题过程中既要全面,又要有深度。总之,专业课答题要“知无不言”,向导师展现自己扎实的专业功底。但是又要切忌离题太远,夸张发挥。

(2)合理布局,书写工整、大方

专业课考试所附答题纸较多,如果写得过于紧凑,后面就会留下大量空白,难免给人一种知识贫乏的感觉。而且,如果书写太密也会让阅卷老师审阅起来比较吃力,进而影响考生得分。因此,考生在解答专业课试卷时,要谋篇布局,合理分配各题空间,使题目看起来既内容形式饱满,又审阅方便。

(3)难题要酌情发挥,不留空白

专业课的知识领域较广,考生难免遇到难题。在这种情况下,考生要注意:切忌留空、不作答;可以依照学过的知识理论酌情发挥。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专业课答案文字较多,阅卷老师一般不会字句斟酌地阅读,因此,考生只要解答合理,均有一定分数;二是可以达到试卷内容形式饱满的效果,获得卷面分。

对于各题型的解题方法,主要介绍如下:

(1)名词解释、选择、简答等基础题

一般来说,在专业课考试中会有很多题型(比如名词解释、选择、简答等)考查基本理论知识。这些题目较容易解答,考生一般都能拿到这些分数。但是要想在这些题目(尤其是名词解释)取得满分并非易事,需要考生解答得非常全面。简答题一般无需展开,考生将重要的知识点讲解清楚即可。

(2)论述、分析等综合性题目

这些题目一般出现在试卷最后,而且分值较高,侧重于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考生在解答这些题目时需要结合专业热点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因此,在平时的复习过程中,考生一定要熟练掌握基本理论和观点,并通过相应习题的练习,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另外,考生平时还要注意语言文字的组织与表达能力的锻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