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建立观光机制大势所趋

建立观光机制大势所趋

时间:2023-07-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上海正朝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的战略目标迈进,国际化现代大都市的雏形也在逐渐形成。两岸经贸论坛达成的共识,必会对沪台两地企业和民间产生实际的效益。尽早满足上海市民赴台观光的美好愿望。其五,充分抓住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步伐加快,以及浦东实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有助推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机会,沪台两地金融业界可以深化合作,共同参与建设。

上海正朝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的战略目标迈进,国际化现代大都市的雏形也在逐渐形成。最近两岸经贸论坛上达成的15项共识,必然会进一步加强沪台经贸交流与合作,带来深远影响,并预示沪台经贸合作可籍此掀开新篇章。

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上海已经连续14年保持两位数的经济增长,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高,国际竞争力也不断增强。具体来说,产业发展迅速,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两头并进;对外开放加快,国际资本和国内外人士云集,进出口规模巨大,国际化程度提高;科技教育发达,教育体系完善,名校名师众多,对外交流扩展;枢纽功能增强,正在建设航空枢纽港,全球第一大航运港初步形成,成为上海与台湾经贸交流和合作进一步增强的重要条件,因此,沪台两地在农产品、就业就学、金融往来、客货运包机、上海市民赴台观光等众多领域,应有合作前景和市场潜力。

两岸经贸论坛达成的共识,必会对沪台两地企业和民间产生实际的效益。仅就若干领域来看,其一,上海已经成为台湾农产品的直销城市之一,2005年7月还在上海举办了“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展览暨台湾农产品展销会”,随着台湾农产品进入上海的品种增多,市场规模扩大,必然会给台湾农产品的销售和农户的实际利益带来好处,而上海市民当然也可分享台湾农业发展的成果,进而丰富上海市场,更好满足上海市民的消费需求。其二,沪台两地相隔不远,客货运包机的实施乃至直航,对两地企业和民众也求之不得,企业可以降低成本,产品消费者可以得到实惠,搭机者可以减少费用和时间。其三,随着沪台经贸合作的深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台湾人士来上海投资、工作、生活和学习,上海在投资、生活和教育等环境上的优势也进一步显现,加上两岸语言相通、文化相通等因素,完全有可能在就业就学方面进行深入合作。

沪台经贸交流和合作现实和潜在领域广阔,前景看好,但关键还是要看经贸合作外部的整体环境。从这个角度分析,沪台经贸交流和合作还可以加强以下几个领域,有的可以创造条件抓紧做,有的可以积极准备等待条件成熟马上做。其一,充分利用沪台两地农产品合作的良好开端,加强台湾农产品流通合作,可以通过共同构建台湾农产品流通平台,形成台湾农产品批发网络,扩大销售规模,增强市场影响,并向上海周边地区辐射。其二,充分利用台商在沪投资、台湾人士在沪工作、生产等已经达一定规模的良好基础,从便利工作和生活的角度出发,进一步深化就业就学方面的合作。其三,充分利用上海航空枢纽港建设和洋山深水港开港运营的战略契机,从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的角度出发,探讨深化客货运包机的发展。其四,充分顺应上海市民到国内外旅游逐渐成为时尚的基本趋势,可以先探讨赴台旅游的合作方式和合作机制。尽早满足上海市民赴台观光的美好愿望。其五,充分抓住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步伐加快,以及浦东实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有助推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机会,沪台两地金融业界可以深化合作,共同参与建设。

两岸经贸论坛达成共识,说明两岸对加强经贸交流与合作抱有很高期望,也可大有作为。

但是,要把共识变成现实,还需要两岸共同努力。笔者认为,台湾方面仍然会采取较谨慎姿态,可能也会设置一定的门槛。不过,鉴于两岸经贸交流和合作是必然发展趋势,也是两岸各界人士的共同愿望,若干领域、一定范围或一定程度把共识转化成现实,存在可能。

(原文刊于《经济日报》(台湾),2006年5月25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