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按生产要素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

时间:2022-07-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节 按生产要素分配一、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基本内涵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各种生产要素根据各自在生产过程中所做贡献大小来参与收益分配,获得相应的报酬。按生产要素分配并不必然导致两极分化,这主要取决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和国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就是在社会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的基础上,按各种生产要素在价值形成中所做的贡献进行分配”。

第二节 按生产要素分配

一、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基本内涵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各种生产要素根据各自在生产过程中所做贡献大小来参与收益分配,获得相应的报酬。按生产要素分配并不必然导致两极分化,这主要取决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和国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按照进行物质资料生产时所投入的生产要素的多少,进行收益分配的一种方式。通俗地说,就是生产前,你所拿出来用于生产的“东西”,譬如劳动力、资本、技术、土地等生产要素愈多,将来生产后所形成的利润中,你就能分得愈多。简单地说,就是多拿多得,少拿少得。这跟“按劳分配”中的“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是同样的道理。但比前者内容更丰富,方式更进步。因为,这表明你拿出来用于生产的“东西”不一样,所获得的“好处”也就不一样,比方说,拿出土地“好处”便是地租;假如你拿出来的是劳动,那么给你带来的“好处”就是工资;如果你拿出来的是一笔数目不小的钞票,那么给你带来的“好处”便是利润。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就是在社会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的基础上,按各种生产要素在价值形成中所做的贡献进行分配”。“由于劳动、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在价值形成中都发挥着各自的作用,所以,社会主义的工资、利息和地租,不过是根据劳动、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所做的贡献而给予这些要素所有者的报酬。按生产要素分配主要有: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分配;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提出“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在这里,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劳动、技术、人才、资本、管理、土地、房屋等。

二、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

对于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而言,鼓励按生产要素分配,主要就是由生产要素所有权和市场经济的内在客观要求这两方面决定的。

(一)生产要素所有权决定了该要素所有者的收益权

无论在任何社会,土地、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都是有限的,然而它们又是人们从事生产活动创造物质财富所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于是就产生了对这些生产要素所有的必要性,从而出现了相应的生产要素所有权。生产要素的这种所有权具有排他性和独占性的特点,它决定了不同生产要素之间的让渡不可能是无偿的、不计报酬的。否则它就会破坏这种排他性和独占性,否定当今存在的不同的所有制形式,由此也就破坏了社会的生产活动。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其中的生产条件本身也就是各要素的所有制关系。随着私有制和阶级产生以后,这种所有制关系就硬化为特定的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和收益权。这其中,所有权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决定着其他四项权利:一方面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可以凭借所有权直接行使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支配、使用并获取相应的收益;另一方面,他也可以把生产资料的这种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委托或转让给他人,直接凭借所有权来获取相应的收益。总之,所有权和收益权永远都是不可分离的,所有权是收益权的基础和前提,收益权是所有权的目的和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不参与收益分配的所有权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此我们说,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是生产要素所有权在经济上必须、也是必要的实现形式。

任何社会财富都是人们投入的多种生产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市场经济和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的条件下,由于各种生产要素分别属于不同的利益主体,因此要实现生产的正常运转,就必须刺激这些要素的所有者能积极、自愿地将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投入到生产过程中去。而这就需要承认他们的所有权,并给予他们相应的收益回报。否则,是没有人会自觉自愿地无偿提供自己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那么生产活动也就无法正常、高效地运转。长期以来,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约束因素就是资金、技术、企业家要素供给不足。从某种程度上说,不是因为我们没有,而是因为过去那种单一的按劳分配方式起不到积极的动员、刺激作用,导致了本来就十分有限的人才、技术大量外流,在更大程度上加剧了这种要素的不足。

因此,只有承认这些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并根据它们的贡献给予其所有者相应的、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是可以适当偏高的报酬,才能提高他们的投资积极性。这不仅能使自身大量闲置的要素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防止稀缺要素的流失,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国外一些甚至更多先进生产要素的进入,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加速发展。

(二)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市场经济的内在客观要求

实行市场经济,就是要以市场为基础,通过竞争性的价格机制,实现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对社会生产所需的生产要素而言,就是要求它们必须进入市场,成为商品,从而通过它们的价格波动来实现自身的有效配置。当某地某种生产要素供不应求时,该要素的价格就会上涨,其所有者获得的报酬就高。利益的驱使会导致这种要素大量流向该地,直至供过于求,引起该要素价格下降,最后达到各地价格大致相同,从而要素的流动减少甚至停止。只有在这种不断流动的过程中,生产要素才能按照市场要求实现有效配置。由于要素价格就是给予要素所有者的报酬,因此要素价格的实现过程也就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过程。可见,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市场经济的内在客观要求,“市场经济本身就包含着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内在必然性”。

按生产要素分配,一切进入市场的生产要素都要有价格。这就意味着,对于它们的使用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是“公有公用”,无偿使用,而是有偿的。这就在无形中促使了生产经营者在使用这些生产要素时,精打细算,节约使用;同时努力提高它们的使用效率,寻求它们的最佳组合,以求以最低的生产成本实现最大的利润。这不仅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也有效地避免了过去那种不受约束、随意浪费资源、不合理使用资源(尤其是稀缺资源)的现象,有利于我们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有利于实现整个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生产要素的有偿性使用,使越稀缺的生产要素,其有偿性(报酬)越高。这也促使着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努力提高其要素的质量,并随时根据市场的需求将其投入到最有效的地方,以求最大限度地实现他的报酬。这就更加促使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三、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形式

生产要素的多样性决定了按要素分配形式的多样性。主要的几种形式是:

(一)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主要存在于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并与劳动力市场相联系。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劳动者,他们将自己劳动力的支配使用权在一定时期内转让给企业,所得的工资实质上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在中外合资和合作企业中,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占主要地位。

(二)按资分配

按资本分配是指资本所有者凭借其投入的资本分割利润的分配关系。在我国的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中,存在凭资本获取利润的分配关系。这种收入称经营性资本收入,在企业内表现为利润。它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三)按技术要素分配

企业生产经营需要多种生产要素的共同作用。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不断提升,技术逐渐成为了企业获取利润的主要推动力。基于此,企业经营者需要在利润的分配中注重于考虑技术所发挥的作用。就目前而言,按技术要素分配主要是技术的拥有者通过专利或者直接参股获取利润。

(四)按企业家才能要素分配

人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生产力。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企业家才能逐渐成为了不可获取的生产要素,企业家所表现出的宏观布局、组织协调、管理沟通等才能,逐渐成为影响企业利润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推进,企业的现代化经营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职业化的管理者成为了推动企业生产经营的主体,依照市场分工的原则,企业家才能与劳动力、技术、资本等一样,逐渐成为分享企业利润的主要生产要素。

(五)按信息要素分配

市场经济体制的有序运行,依赖于充分的信息。信息越是完全,企业就越能掌握足够的主动权,就越容易形成竞争力,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足够的优势。因而,在信息化时代,信息也是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的生产要素,应当按照市场原则向信息的所有者、提供者和经营者分配一定的利润。

四、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要求

我国现阶段按生产要素分配有以下五点要求:

一是把资本、技术、管理放到与劳动同等的地位。只有这样,一方面可以充分配置生产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资源,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达到规模经济;另一方面,又可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刺激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投资热情、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和管理才能的充分发挥。

二是把劳动放在第一位。这是基于我国目前劳动力市场的实际情况,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特别是简单劳动在与资本、技术和管理的竞争过程中,经常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因此,国家有责任运用法律的、经济的、政策的手段来充分保障劳动者的正当权益。它包括运用《劳动法》、《工会法》等法律、行政法规来保护劳动者的各种劳动权益;运用社会保障制度来保护社会低收入者。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和政府的主要职责和根本任务之一。

三是为保护资本市场投资者的权益提供更加明确的理论支撑。近些年来,我国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构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财政性收入的比重逐渐上升。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的投资倾向会进一步增强,资本市场也将日益活跃,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步规范,整个投资环境会得到进一步改善。因此,我们完全可以相信一个更加发达的、完善的资本市场将为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四是充分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造性,使得科技人员的地位、作用、技术知识的价值得到社会的充分肯定,使得广大科技人员的收入与他们的劳动贡献相配比,从而促进科技事业的大力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成为现实的生产力。

五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家可以凭借其管理才能——这一特殊的生产要素获得相应的报酬,这是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产权制度改革的必然结果。现代经济学特别强调企业家才能对生产的核心作用,认为把劳动、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合理配置起来,生产出最多、最好的产品的关键因素就是企业家才能。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中,特别是股份制改造过程中,企业绩效的来源更多地依赖于企业领导人的管理能力及其能力的发挥程度,也就是说,企业领导人的决策能力、管理能力、市场开拓能力等是企业改革成功的核心。由于管理能力是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本,而这种人力资本只有通过激励才能高度挖掘其巨大潜力、发挥其作用,所以必须让各种层次的管理能力都可以得到相应的报酬。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企业家人力资本的作用,从而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进而为实现社会价值的最大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生产要素按贡献大小参与分配有如下几点意义:

一是生产要素按贡献大小参与分配,有利于促进生产要素市场的发育与完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发挥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其关键是发展资本、劳动力、技术、信息等各种生产要素市场,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生产要素平等地参与收入分配。

二是生产要素按贡献大小参与分配,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所有制结构的调整与完善。因为,在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中,生产决定分配,分配反过来又影响生产。随着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完善及生产要素市场的发展,必然会促进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与分配方式的多元化。

三是生产要素按贡献大小参与分配,有利于促进企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实质是分配关系的市场化,即各种要素的贡献率是通过市场竞争机制来决定的。

四是生产要素按贡献大小参与分配,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生产要素按贡献大小参与分配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以追求效益为目标,因此必然促使资源的优化配置,激发不同生产要素所有者追求高效率的热情,极大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从而在更短的时间内创造出更多的财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坚实的基础。

六、按生产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的区别

(一)两种分配方式的产权主体不同

按劳分配的产权主体只能是公有制;而按生产要素分配则适用于包括公有制在内的多种产权主体。

(二)两种分配方式所处的地位不同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是主体,起主导作用,这一条要坚持不动摇。按生产要素分配只是与按劳分配并存的多种分配方式中的一种,它要与按劳分配相结合。

(三)两种分配方式所遵循的原则不同

按劳分配所遵循的是公平优先的原则,其不足之处是忽视市场因素的影响,忽视效率。按生产要素分配所遵循的是效率优先原则,一切要素都要通过市场来实现优化配置,市场决定分配,高效率必然获得高效益、高回报。其不足之处是忽视非市场因素,忽视公平。

(四)两种分配方式的分配对象不同

按劳分配的对象只是个人收入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对象则既有个人收入分配(如要素所有权属于公民个人),又有国民收入分配(如要素所有权属于国家和集体)。此外,两种分配方式和性质以及各自反映的生产关系也不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