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青岛海洋经济提升为海洋生态经济的建议

青岛海洋经济提升为海洋生态经济的建议

时间:2022-07-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陈东景素有“中国海洋城”之称的青岛市,海洋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海洋科研与教育力量雄厚,在国家区域经济和对外经济中居于重要地位,海洋经济总量占比不断增加。基于所构建的海洋生态经济模型以及应用于山东半岛的研究结果,提出促进青岛市海洋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四点建议。

陈东景

素有“中国海洋城”之称的青岛市,海洋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海洋科研与教育力量雄厚,在国家区域经济和对外经济中居于重要地位,海洋经济总量占比不断增加。“十三五”期间,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为青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国内海洋强市提供了广阔空间。但在发展新常态下,青岛市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海洋资源生态约束加强,长期发展积累的海洋生态环境矛盾集中显现。在追求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从生态经济学和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角度构建海洋生态经济综合模型,有助于多角度深层次研究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生态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评价海洋生态系统受到不良影响的程度,探究产生不良影响的原因和机理,提出促进海洋经济系统与海洋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的对策。

基于所构建的海洋生态经济模型以及应用于山东半岛的研究结果,提出促进青岛市海洋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四点建议。

一、加强海洋经济强市的建设

(一)海洋经济强市的内涵是发展海洋生态经济

海洋经济强市,简单地说是按照生态与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沿海城市建设成的既拥有现阶段较高的海洋经济生产力和生态生产力,又能实现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海洋生态经济系统。此定义表明:①海洋经济实质上是海洋生态经济;②海洋经济强市建设的具体内涵是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学与生态经济学原理,以促进海洋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合理利用海洋资源、改善海洋环境质量为前提,实现海洋经济生产力和海洋生态生产力不断提高与改善;③海洋经济应在全市占较大比重,海洋在全市经济发展中居重要地位;④应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⑤海洋经济强市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充分发挥辖区内海洋生态与资源优势,统筹规划和实施海洋环境保护、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基本实现行政区域内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海洋生态经济的主要措施

建设海洋经济强市要处理的中心问题是海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走海洋生产发展、人民生活富裕、海洋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海洋经济发展始终是海洋经济强市建设的首要任务,要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海洋经济的发展;保护海洋资源环境与发展海洋经济之间相互促进,是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关系。

青岛市在海洋生态经济强市建设中要寻找良好的发展位,科学利用资源环境等因子的限制性规律、竞争性规律和共生性规律等,合理利用海洋资源、环境和经济条件,使海洋生态经济系统中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价值流等要素流实现可持续运行,形成具有特色的海洋经济强市,促进海洋资源与环境的不断保值和增值。

在海洋经济强市建设中,为了促进海洋经济强市建设的规范化,评价海洋经济强市的建设情况等,要构建并完善海洋经济强市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应该以海洋生态经济系统为评价对象,包含全方位、多层次的侧重考虑与海洋有关的多个指标,全面反映海洋生态经济系统的海洋经济发展、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海洋环境质量保护、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发展状况、发展潜力等方面的信息。

二、以创新促进青岛市海洋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

海洋经济发展创新包括观念创新、运行模式创新、新技术创新、机制创新和制度创新等内容。

(一)观念创新

海洋经济发展观念创新是指摒弃以牺牲海洋资源和环境为代价取得经济粗放增长的观念,树立以循环合理利用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质量取得经济持续发展的集约增长的观念。首先,青岛应树立海洋资源和环境有价的观念,开展海洋资源环境价值核算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其次,青岛应树立生态经济效益的观念,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或生态效益都是不科学、不可取的。

(二)运行模式创新

海洋经济运行模式创新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经济理论的指导下,以市场经济效益为导向,对整个产品从生产经流通、分配到消费及回收的全过程的微观运行模式和宏观运行模式的创新。从微观上来看,海洋经济中各行业、各企业等生产单位既要遵循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又要考虑生态系统发展的自然规律;既要通过充分合理利用海洋资源环境获得经济效益,又要发展循环经济,才能有利于海洋资源环境、提高其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从宏观上来说,海洋经济运行模式的创新是海洋经济活动的各企业等具体生产经营单位微观运行模式创新的有机组合。

(三)新技术创新

海洋经济新技术的创新是指海洋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中高新技术的不断换代升级和推陈出新。为推动海洋科技创新,青岛市要持续关注以下5个方面的重要任务:①加速海洋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②加快海洋公益技术应用,推进海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③加快海洋信息产品开发,提高海洋经济保障服务能力;④构建科技兴海平台,强化科技兴海能力建设;⑤实施重大示范工程,带动科技兴海全面发展。同时,持续增加海洋科技研发资金的投入和增强海洋科技研发力量,实现资金变技术—技术变资金—资金变更高层次技术的良性循环。

海洋科技研发人员是完成科技创新的主体和推动科技进步的根源。要不断提高青岛市科技研发人员的素质,建立高质量的海洋人力资源支撑体系。青岛市要在海洋生物资源利用技术、海水资源利用技术、海洋矿产开发技术、海洋能源开发技术、海洋环保技术、海洋工程技术、海洋装备制造技术、海洋服务技术等领域不断创新,大幅度提升海洋高新技术水平。通过科技创新降低单位GDP的海洋资源与环境成本,使海洋经济不断向“深蓝”发展。

(四)机制创新

海洋经济发展机制创新是指在海洋经济建设中的投资机制、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等方面的系统创新。海洋经济建设是一项艰巨而浩大的系统工程,为了促进海洋经济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必须不断推进机制创新。

在投融资机制方面,青岛要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投资机制,把重点建设项目、重点海洋资源保护和环境治理工程建设纳入基本建设计划,立项投资;区(市)按一定比例配套部分资金;群众投工投劳获得报酬。对于海洋经济建设中的产业开发项目,应采用政府贴息贷款方式,鼓励企业参与,多渠道筹集资金。

在管理机制方面,青岛应尽快完善海域有偿使用制度的配套法规,加强对海洋经济强市建设的领导、协调与监督,强化领导干部目标责任制,积极推进海洋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工作,严格进行领导干部海洋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等。

在激励机制方面,青岛应继续向海洋新兴和高科技含量行业,以及节约高效利用海洋资源、治理海洋环境的行业提供优惠政策;充分调动和发挥海洋科研单位的积极性;完善海洋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促进海洋生态系统更好地恢复其资源和环境服务功能。

(五)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在规范海洋经济行为、提供合理的激励机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创新海洋事业各项制度,能够不断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有效规范沿海企业和涉海企业的行为,做到“谁使用谁补偿,谁破坏谁恢复”,有奖有罚,形成良性激励机制。

现阶段,青岛市在海洋经济发展制度创新方面应重点关注以下四个方面:

(1)持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海洋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改革的重点应集中在制约发展的深层次体制障碍——生产要素市场上。只有形成健全的要素市场,使各类生产要素在统一、开放、畅通、充分竞争的要素市场上,受市场价格机制的引导实现充分自由的流动,包括海洋资源与环境要素在内的各类生产要素才能达到有效率的配置。

(2)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运用激励性与制约性经济制度安排推进海洋绿色低碳经济的健康发展。一是建立绿色低碳型海洋经济市场制度,以价格为杠杆、以利益为驱动,将海洋环境保护与沿海、涉海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联系起来,实现经济发展与海洋环境保护的双赢;二是建立和完善绿色低碳型海洋经济规范制度,使海洋资源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各领域实现节约、循环利用,并对各种资源的节约、循环利用行为进行有力的约束与规范;三是建立绿色低碳型海洋经济激励制度,为海洋资源节约、循环利用和保护的经济动力提供有效制度保障,尤其是建立以扶持海洋新兴产业为核心任务的蓝色金融制度对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提高海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大的意义;四是建立绿色低碳型海洋经济核算制度,从定量上将海洋资源的存量消耗与折旧以及保护与损失费用纳入资源节约、循环利用与经济绩效的考核之中。

(3)建立健全促进绿色低碳型海洋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从立法层面明确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战略,把握有关政策的基调和协调有关部门的行为。

(4)建立广泛的社会参与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海洋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决策以及海洋环境管理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广大民众和非政府组织的监督作用,减少甚至避免海洋经济发展带来的外部不经济和社会成本,在增加海洋经济发展规模的同时,不断提高海洋经济的发展质量。

三、实现海洋资源在生产要素中的优化配置

(一)重视海洋资源在生产要素中的地位

在发展海洋经济中,各类资源的优化配置对于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各类资源既包括通常意义的经济资源和劳动者,更重要的是包括海洋自然资源。稀缺性日益增加的各类海洋资源在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行业,甚至在代与代之间的配置和分配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在新一轮的海洋经济发展热潮中,各类生产要素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实现广大人民对物质需求、精神需求、社会需求和生态需求的相对均衡与协调发展的需要,也有利于实现区域间、代与代之间海洋经济的均衡发展,促进海洋自然资本、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共同和均衡增长。

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目的是实现沿海地区的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和生态系统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和综合效益高的目标,而不仅是实现海洋生产总值的数量增长。传统意义上的资源配置目标是以既定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产出或既定的经济产出消耗最少的资源。该目标仅从满足物资需求的角度出发,没有考虑精神需求和社会需求乃至生态需求,使得发展海洋经济的过程中出现了海洋生产总值不断增长、海洋生态系统质量下降、人们生活幸福感没有增加甚至下降的现象。

(二)实现海洋资源优化配置的主要原则和措施

青岛发展海洋经济要特别注重各类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整个海洋生态经济系统的社会福利最大化而不仅仅是经济福利最大化。要以公平与公正、可持续性与共同参与等为基本要求,兼顾地区的利益关系,兼顾当代与后代的利益关系,兼顾人与海洋的利益关系,充分考虑资源配置对生态系统产生的外部性影响,摒弃在海洋经济发展中片面地看重经济指标的资源配置标准。

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是沿海地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发展现代海洋经济的基础。为了实现青岛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主要措施包括:

(1)建立各类海洋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变化、功能与作用等信息数据库,这对有关部门制定科学的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规划至关重要。

(2)建立完善的海洋资源使用价格体系和交易机制,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通过优胜劣汰优化产业结构、企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提升海洋经济发展的质量。

(3)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监督职能,引导海洋资源配置到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益的绿色海洋产业,尤其是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上来。

四、注重发展海洋文化产业

(一)青岛海洋文化产业的优势

海洋文化产业是与海洋文化密切相关的文化产业,是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岛海洋生产活动内容丰富,以海洋为主题的海洋文化底蕴深厚,形成了以神话传说、宗教、民俗、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等各具地域特色的海洋文化资源,具有发展滨海旅游业、涉海休闲渔业、休闲体育业、庆典会展业、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业、工艺品业、新闻出版业和艺术业等文化产业的独特优势。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是文化产业的突出特点。因此,发展海洋文化产业符合现在大力提倡的经济绿色低碳转型要求,有助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青岛海洋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

《2009年美国海洋和沿海经济发展报告》显示,近年来,美国海洋产业中滨海旅游与娱乐业已成为第一大产业,约占海洋经济就业总量的75%,生产总值的51%。青岛市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海洋文化产业所占比重较低,同海洋大市的地位极不相称,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部分海洋文化产业的项目建设缺乏整体和长远规划,项目雷同现象突出,产品类型单一,未能同创意、信息技术等新型技术紧密结合;服务品质一般,多在低端运行,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低层次开发海洋文化资源造成产业落后、资源浪费;不合理的开发和保护不力造成一些海洋文化资源的破坏和质量下降。

(三)青岛市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重点

依托海洋资源的第一、第二产业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压力日益凸显,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具有生态产业性质的海洋文化产业将成为突破海洋经济发展“瓶颈”的重要支点。为了促进青岛市海洋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海洋经济强市建设,在发展海洋文化产业过程中,应重点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1)对渔业、饮食、民俗、旅游、神话传说、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人才和科技等各类海洋文化资源进行全面调查和发掘,全面掌握当地发展海洋文化产业的资源物质基础情况,为制定科学的海洋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提供重要依据。

(2)制定完善青岛市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战略规划,为实现海洋文化产业合理的区域布局、结构优化、突出地域特色,防止简单的产业项目雷同,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文化资源指明方向。

(3)规范文化产业市场,加强海洋文化产业区间的联系,实现资源共享、客源互送、产品共组、联合宣传,共同开拓市场的有机整体,促进全市海洋文化产业整体科学发展。

(4)扶植具有强大辐射效应和带动效应的大型文化企业,从融资、人才、税收等方面给予强有力支持,打造“文化航母”。

(5)加快调整产业结构,逐渐淘汰、整合和升级简单、粗放与雷同的文化产业单位和业态,大力发展包括海上娱乐文化产业、海洋创意产业、海洋科普产业、海洋教育产业、海洋信息产业、海洋数字产业等在内的高端文化产业,打造完整的海洋文化产业链。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